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目的是用原代培养的神经细胞探讨知母皂甙元(ZMS)对神经细胞M受体的调节作用。主要方法是:用原代培养的神经细胞,用M受体非选择性拮抗剂3H-QNB结合分析法测定M受体密度,并以M受体不可逆阻断剂苯甲基偶酰基胆碱氮芥(BCM)为工具,测定M受体代谢动力学参数。主要结果:向不同培养天数(9~15天)的神经细胞加入ZMS(0.1mmolL-1),作用48小时后对M受体密度均有显著的上调作用(P<0.01)。各种浓度的ZMS(0.1~100umolL-1)对3H-QNB的结合均无明显抑制作用。用(0.1mmolL-1)的ZMS显著升高M受体的合成速率(P<0.01),而对降解速率常数无影响(P>0.05)。结论:ZMS能使培养9~15天的原代配养的大鼠神经细胞的M受体密度上调,这种作用和激动剂或拮抗剂不同,并非ZMS直接作用于M受体结合位点所引起,而是由于ZMS能促进M受体的生成。离体培养的环境相对衡定,可以排除神经体液的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知母皂甙元(ZMS)对原代培养神经细胞M受体刺激后cGMP生成速率的影响。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细胞内cGMP水平,观察ZMS不同作用时间对Carbachol刺激下cGMP生成的影响。结果:ZMS短时间(5min)作用于原代培养的神经细胞对Carbachol刺激下cGMP的生成无影响,而长时间(48h)作用明显提高Carbachol的刺激下cGMP生成量。结论:ZMS的作用与激动剂或拮抗剂不同,需要较长时间的作用才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知母有效成分ZMS对体外培养心肌细胞M受体调节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3H-QNB测定体外培养心肌细胞的M受体,得到典型的饱和曲线,培养2至8天内M受体密度稳定在一定水平。培养液中加三碘甲状原氨酸使M受体密度降低,且有剂理依赖关系,同时加知母皂甙元的琥珀酰衍生物S-ZMS,浓度递增至10^-5mol/L以上时,能使降低的M受体密度提高到接近正常水平。S-ZMS单独加于培养液中对M受体无上调或下调作用,对^3H-QNB与心肌M受体的结合也无竞争作用,所以是不同于激  相似文献   

4.
知母皂甙对衰老大鼠保智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研究知母皂甙(SAaB)对衰老大鼠脑乙酰胆碱受体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受体配体结合实验测定大鼠脑皮层M,N受体的密度及亲和力。结果:与正常成年大鼠比较,衰老大鼠大脑皮层M受体的密度和亲和力无明显变化,而脑N受体无的密度显著减少;SAaB能剂量依赖性地增加衰老大鼠脑N受体的数目,对M受体无明显影响,结论:SAaB对衰老大鼠脑N受体有上调作用。  相似文献   

5.
三七总皂苷对原代培养大鼠皮层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PNS)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原代培养的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观察谷氨酸(500μmol·L-1,8min),缺氧5h再给氧不同时间(0,3,24h)对细胞的影响以及PNS的作用。结果:PNS25,50mg·L-1明显减少缺氧/再给氧损伤时细胞内酶的释放,减轻细胞形态学的改变,提高细胞的存活率。对谷氨酸介导的兴奋性毒性,PNS也有一定的拮抗作用。结论:PNS的脑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兴奋性毒性和缺氧性损伤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大蒜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大蒜素对培养的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SMC)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SMC的PCNA表达,同时测定培养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LPO)、前列环素(PGI2)及环磷酸腺苷(cAMP)的含量。结果:大蒜素能增加SOD活性,降低LPO,升高PGI2和cAMP水平,抑制SMC的PCNA表达(P〈0.05-0.01)。结论:大蒜素有抑  相似文献   

7.
红芪多糖增强LAK细胞对膀胱肿瘤细胞杀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用MTT法观察了LAK细胞和PBMC对红芪多糖(HPS)预处理的膀胱肿瘤细胞株(EJ)及原代肿瘤细胞杀伤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将EJ和原代肿瘤细胞经HPS预处理后,LAK细胞和PBMC对EJ和原代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8.
以125Ⅰ-心得静为放射配基,测定完整淋巴细胞β受体。多点法可得到典型单位点饱和曲线。在饱和区选定配基浓建立单位法,测定SD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β受体的密度。结果28~30月龄鼠明显低于5~6月龄成年鼠。长期口服补气药黄芪有明显上调作用,而长期口服知母甙元ZMS无类似作用。以上结果与老龄时脑β受体降低及黄芪有上调作用而知母生地无上调作用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9.
灵芝多糖GL-B的抑瘤作用和机制研究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灵芝多糖GL-B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体内体外实验相结合方法,MTT法测肿瘤细胞增殖程度,流式细胞仪测细胞凋亡,同时采用生物法TNFα,ELISA测定ITFγ,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mRNA表达。结果;(1)GL-B50,100,200μg/ml显著抑制小鼠移植性肉瘤S180的生长;(2)GL-B直接加入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体外培养不能抑制其生长,亦无诱导其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人参皂甙对CD34+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作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索人参皂甙(GS)对CD34^+造血干/祖细胞的刺激增殖和诱导分化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MACS)分离纯化脐血CD34^+细胞,在造血细胞半固体和液体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GS,检测对CD34^+造血干/祖细胞增殖,形成祖细胞集落的提高率,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液体培养后细胞表面标记的变化。结果:GS(5~50μg/ml)能提高BFU-E、CFU-E、CFU-GM、CFU-GEMM集落  相似文献   

11.
知母对老年动物脑M受体数调整作用的机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整体脑M受体代谢动力学实验表明,老年小鼠脑M受体的生成和降解均慢于青年对照,前者减慢的程度超过后者,导致生成和降解速率的失平衡,从而使受体密度在降低水平上达到新的稳态,知母水提物长期口服同时促进脑M受体的合成和降解,对合成的加快作用更强,所以知母提高衰老时脑M受体密度的机制主要在促进受体分子的生成,从而纠正生成和降解的失平衡。离体实验中知母有效成分SAR对脑M受体与3H-QNB的结合无竞争作用,故知母的上述作用并非属于M受体拮抗剂的性质。  相似文献   

12.
羧甲基茯苓多糖对淋巴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促诱生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缪竞诚  杨吉成 《中成药》1999,21(12):638-641
目的:观察羧甲基茯苓多糖(CMP)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HPBL)产生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的促诱生作用。方法:用HPBL经CMP预处理后再以PHA或和Con A刺激,培养后测定上清液中TNF和IL-6活性。结果:CMP促诱生组比仅用PHA或/和Con A常规刺激组培养上清液中的TNF效价高0.5-1.0倍,IL-6效价高0.5-0.8倍,CMP+PHA+Con A组对上  相似文献   

13.
红芪多糖增强LAK细胞对膀胱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用MTT法观察了红芪多糖(HPS)对LAK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HPS无明显的促进LAK细胞扩增的作用,但与LAK细胞或PBMC合用可显著增强对膀胱肿瘤细胞株EJ和原代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用TBA比色法测定丙二醛(MDA)的含量、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以观察女仕口服液的抗氧化作用。SD大鼠2.34g·Kg-1·d-1,5.85g·Kg-1·d-1,11.7g·Kg-1·d-1连续灌胃给药14天后,大鼠血浆MDA含量明显降低,红细胞中SOD活性明显增强,提示女仕口服液具有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的动物实验研究概况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检测21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和36例单纯冠心病患者及30名健康人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RBC-SOD)活性、血清丙二醛(MDA),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环素F1α(6-keto-PGF1α)等指标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并观察临床中医辨证分型的特点。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MI)、MDA、TXB2、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均比健康人高(P<0.05~0.001);RBC-SOD、6-keto-PGF1α均比健康人低(P<0.01~0.001)。两患者组间RBC-SOD、TXB2、空腹血糖(FBG)有显著性差别(P<0.01)。MDA与TXB2、TG、FBG、BMI呈正相关,与6-keto-PGF1α呈负相关,SOD和TC、舒张压呈负相关;多因素逐步判别分析表明:舒张压对因变量影响最大,其次是血糖、6-keto-PGF1α、TXB2、SOD。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以气阴两虚血瘀为主要证型,单纯冠心病患者以气虚血瘀为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哮喘大鼠肺组织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受体(GCR0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β-AR的最大结合位点(Bmax),环磷酸腺苷(cAMP)和血浆皮质酮(B)的含量在哮喘发病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和中药小青龙汤对其影响。方法 用放射配基竞争结合法,放射免疫法和血浆B竞争性蛋白结合分析法测定连续激发哮喘的大鼠第1,3,7d肺组织GCR,β-AR,cAMP和血浆B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在缺血缺氧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通过介绍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生理作用,脑缺血神经细胞损伤的机制,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以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为标本,观察糖皮质激素对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谷氨酸诱发电流的实验影响。结果:糖皮质激素对脑缺血神经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结论:糖皮质激素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NMDA受体的反应而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大蒜精油(EGO)对白细胞介素-1α(IL-1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上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表达及单核细胞粘附率的影响。方法:胰酶消化法分离HUVEC,用U937单核细胞与之联合培养,分别加入IL-1α和EGO加IL-1α孵育,计算单核细胞-内皮细胞粘附率,VCAM-1免疫荧光染色,粘附细胞仪(ACAS570)测定平均荧光值。结果:单独培养及联合培养的情况下,EGO均对IL-1α诱导的HUVEC上VCAM-1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显著下调IL-1α作用下单核细胞内皮细胞的粘附。结论:EGO具有抗单核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的作用,其机理可能是通过抑制内皮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通过高脂高热量饮食的喂养,再配合小剂量注射链脲左菌素(Streptozotocin STZ),造模成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大鼠。应用神经细胞记录方法和脑立体定位技术,观察NIDDM大鼠下丘脑视上核(SOR)中枢的电活动。结果提示:针刺能够降低NIDDM大鼠高水平的电活动,降低血糖,达到治疗NIDDM的目的。说明针刺对实验性NIDDM大鼠视上核(SOR)的调整作用是针刺治疗糖尿病的中枢机  相似文献   

20.
采用DextranT-40桥联法将抗人脑胶质瘤单克隆抗体SZ-39与肿瘤化疗药物氚标记阿霉素交联,制各成免疫交职物3H-Adr(阿霉素)-PAD(多醛葡聚糖)-MAb(单克隆抗体)SZ-39.在荷瘤鼠体内研究免疫交联物药代动力学特征。结果显示Adr-MAbSZ-39在相关肿瘤内浓聚,发挥了单抗高选择性作用,为胶质瘤的治疗提供了高效低毒的新一代良药。但在肝内摄入较多,为其可能的副作用。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三室线性模型,T_(1/2)长于游离Adr,有效分布体积大于游离Adr,以2周问隔多疗程治疗为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