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物反馈治疗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杨菊贤  杜勤 《中国全科医学》2003,6(12):1049-1052
生物反馈治疗(Biofeedback Therapy,BT)是60年代开展起来的一种心理行为治疗技术,它借助于传感器把采集到的内脏器官的活动信息加以处理和放大,及时转换成人们熟悉的视觉和听觉信号,并加以液晶显示,让人们“感觉”到自己内脏器官的活动情况。通过学习和训练,逐步建立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会在一定范围内对部分内脏器官的活动(如心率、血压、皮温、肌电等)的随意控制,校正  相似文献   

2.
生物反馈技术及其在心血管心身疾病的应用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生物反馈技术是通过传感器把所采集到的内脏器官活动的信息加以处理和放大,及时转换成人们熟悉的视觉信号或听觉信号,并加以显示,让人们“感觉”到自己内脏器官的活动情况。通过学习和训练,学会在一定范围内对内脏器官活动(如心率、血压、皮温、肌电等)的随意性控制,对偏离正常范围的内脏器官活动加以纠正,恢复内环境的稳态,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1973年Birk把生物反馈治疗看作是行为医学的同义词。70年代初,Benson应用生物反馈技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效。1977年Miller在英国报道,应用生物反馈技术…  相似文献   

3.
生物反馈治疗是60年代开展起来的一种心理行为治疗技术,它借助于传感器把采集到的内脏器官的活动信息加以处理和放大,及时转换成人们熟悉的视觉和听觉信号,并加以液晶显示,让人们"感觉"到自己内脏器官的活动情况.通过学习和训练,逐步建立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会在一定范围内对部分内脏器官的活动(如心率、血压、皮温、肌电等)的随意控制,校正偏离正常范围的内脏器官活动,恢复内环境稳态,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上一世纪70年代初,Benson报道应用生物反馈治疗(Biofeedback Therapy, BT)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效;1977年Miller报道应用BT治疗室性早搏有效;1984年我国试制生物反馈治疗仪成功,试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偏头痛、失眠有效;1985年以来,我院在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康复过程中应用过生物反馈技术[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外科休克时内脏器官的继发性损害,为临床治疗提供治疗意见。方法:收治休克患者128例,对临床资料作为回顾性分析,统计外科休克患者继发性内脏器官损害情况。结果:外科休克患者内脏器官的继发性损害发生率较高,尤以胃肠道损害和肾功能衰竭发生率最高,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科休克时内脏器官的继发性损害较常见,应及早预防。  相似文献   

5.
中医的经络学说告诉我们,人的五指指尖各有经穴,各穴位又分别对应人体内不同的内脏器官。人们可以通过揉捏手指上的穴位,检查自身内脏器官的健康状况。检查的方法是: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左手手指的指尖,  相似文献   

6.
周立群  陈剑秋 《医学综述》2008,14(11):1647-1648
胃肠道间质瘤曾经被认为是内脏器官的非常见肿瘤,近年来,随着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技术的发展,人们清晰地认识其临床特征不同于其他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本文综述了胃肠道间质瘤诊断、治疗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我们曾经进行了关于经络穴位与内脏活动相互关系的某些研究,用经络探测器测定皮肤穴位导电量的方法,证明胃脏机能活动能影响一定的体表穴位的导电量,说明内脏器官与体表的一定的穴位有联系.内脏器官与皮肤穴位点的联系,文献中不少学者认为是通过神经系统而实现的.日本间中喜雄氏等明确指出经络现象与神经的分布有关,针术的作用机制主要与神经系统特别是植物神经有关.我们从上述自己的实验所观察到的结果来推测,也认为这种内脏器官和经络穴位的联系主要是通过神经的联系.为了进一步阐明经络现象和神经系统之间的关系,我们采用普鲁卡因脊髓麻醉的方法来观察麻醉区域皮肤穴位导电量的变化(表现在电流值μA的大小),并与麻醉区域以外的其他部位穴位作比较.观察麻醉区域的穴位是否会有导电量的减少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有些人参加运动,特别是耐力性运动锻炼后,感到右上腹部有些不舒服,到医生那里检查,发现肝脏肿大,这是怎么回事? 一些观察表明:在较大运动负荷上,肝脏的体积大都可较安静时增大。原来人体的内脏器官,特别是心、肺等器官,有一个适应运动的过程。在运动时,如果内脏器官还没有提高到应有的活动水平,却陡然加大运动强度,则剧烈的肌肉活动,可以使回心血量猛增,而心脏不能迅速适应,静脉血液回流的阻力便增加了,下腔静脉的压力随之上升,造成肝静脉回流困难,肝脏中像海绵似的肝窦即可淤血增大。剧烈地运动还可打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合并内脏器官损伤病人的观察重点及针对性护理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30例骨盆骨折合并内脏器官损伤病人先控制致命性大出血,配合医生全面判断伤情,优先处理内脏器官损伤,再行骨盆骨折的确定性手术治疗。结果:本组30例病人无1例死亡,抢救成功率100%。结论:掌握骨盆骨折合并内脏器官损伤病人的观察要的,可及时、有效、快速的进行急救配合,提高了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人体内脏器官除有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分布外.也有来自脑神经和脊神经的感觉神经分布。内脏感觉神经由内感受器接受来自内脏的刺激,井将刺激引起的感觉性冲动传到神经中枢,中枢则可直接通过内脏运动神经或间接通过体液对内脏器官的活动进行调节.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平衡.这对保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手不同于内脏器官,属于人体非生命必需的器官,因此异体手移植手术给医者和患者带来新的伦理道德问题。伦理学要求患者必须在精神状态正常的情况下,详细了解异体手移植手术的利弊,加以权衡后作出决定,准备进行该手术的外科医生必须严格自律。  相似文献   

12.
自身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RA)、系统性硬化(SSc)等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这些疾病不仅造成患者本身的极大负担和伤害,而且使家庭和社会负担明显增加。因此,近十年来人们更趋于早期和更积极地给予治疗以防止或延缓患者内脏器官出现明显的不可逆损伤。大剂量免疫抑制剂并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治疗自身免疫病是这一领域的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3.
急性胸部外伤合并内脏器官损伤时,病情紧急,多需紧急手术方能获救,延误手术常危及病员生命,即使少数幸存,后期处理也甚困难,并易遗留伤残。本文报告我院1964~82年胸部外伤合并内脏器官损伤26例,并对诊断,治疗问题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4.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硬化病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少辉  郑玲  陈君敏 《医学综述》2009,15(22):3395-3397
系统性硬化病(SSc)是一种累及多系统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迄今尚无有效的方法能够阻止SSc疾病进展、逆转皮肤及内脏器官纤维化。传统治疗采用免疫抑制剂,虽然在早期能够改善病情,但对于进展性弥漫性的SSc疗效较差。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治疗重症SSc患者,Ⅰ和Ⅱ期临床研究证明其能够有效改善皮肤硬化、增厚,且能够稳定内脏器官的功能,延缓疾病的进展,防止复发,疗效较稳定。  相似文献   

15.
作为解剖学和生理学教师,笔者一直在思考利用 B型超声图像显示活体状态下脏器的形态结构和某些生理活动过程,以取代解剖学中对某些脏器的尸体观察和生理学中某些动物实验的观察并在课堂教学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实践证明 B超诊断仪也可作为解剖和生理教学中一种增强直观教学效果的现代化教具。 教学中将 B超探头置于被观察的脏器体表相应部位,可清晰显示内脏器官的位置、形态、大小和内部结构的断面图像,尤其是 B超能以动态的图像显示某些内脏器官的生理活动过程,可在生理学课堂教学中起到独特的教学效果。如观察心室肌的收缩和…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对健康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健康教育是医院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一种宣传手段,而且已成为一种护理和治疗的手段。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护理方式融于护士职责并在护理活动中加以应用,是发展护理学科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对休克认识的不断深入和现代复苏技术的进步,救治严重创伤后早期低血容量休克的成功率逐渐提高,但休克时体循环血流动力学恢复后,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内脏器官低灌流,即隐性代偿性休克,  相似文献   

18.
小刚参加了校田径队,经常进行耐力性运动锻炼,最后,每次在运动后即感右上腹闷胀不适,去医院检查后发现肝脏增大。这可急坏了小刚的妈妈,连忙给小刚进行抽血、验肝功能等各项检查,结果肝功能等检查均正常,证实小刚没患肝炎。那这肝大因何而起呢? 一些观察表明:在较大运劝负荷下,肝脏的体积大都可较安静时增大。因为人体的内脏器官,特别是心、肺等器官,有一个适应运动的过程。在运动时,如果内脏器官还没有提高到应有的活动水平,却陡然加大运动强度,由于剧烈的肌肉活动,可以使回心血量猛增,而心脏不能迅速适应,静脉血液回流的阻力便增加,下腔静脉的压力随之上  相似文献   

19.
心理治疗是医疗实践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人类预防和战胜疾病的重要方法。情绪活动在各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能动作用。情绪是人类的一个心理现象,是人脑活动的产物。它既受大脑皮层的调节,又和植物神经等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井且影响着人体各内脏器官和内分泌活动。积极向上的情绪,如:  相似文献   

20.
术后肠梗阻的发生机制与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腹部手术后肠梗阻一直是临床上一个重要问题。近 10年来人们对术后肠梗阻的发生机制及治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Living -stone和Passaro把肠梗阻定义为肠蠕动功能受到抑制 ,把术后肠梗阻分为单一肠梗阻 (术后 2~ 3d内肠蠕动自动恢复 )和麻痹性肠梗阻 (术后 3d肠蠕动仍未恢复 )。但到目前为止其发生机制和治疗仍不甚清楚。现将腹部术后肠梗阻发生机制及治疗加以综述以指导临床实践。1 发病机制1.1 术后胃肠动力的改变 外科术后胃、小肠和结肠正常基本电活动减弱。另外 ,移动性运动复合波 (MMC)是肠收缩的唯一动能 ,术后患者不能进食及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