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2013~2016年深圳市宝安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手足口病报告信息为依据,对深圳市宝安区手足口病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2016年宝安区共报告手足口病46 671例,年均发病率为229.24/10万,其中2015年最高,达327.81/10万,死亡病例1例,发生在2014年;发病高峰集中在4~7月和9~11月;不同性别、年龄组发病有统计学差异(χ2=104.80,P=0.000;χ2=279 518.02,P=0.000),男性发病高于女性,5岁以下婴幼儿发病最多;职业构成以散居儿童为主(占80.41%)。结论宝安区手足口病的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和人群差异。针对流行季节和重点人群做好健康教育,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病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安康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安康市2009-2010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0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3 81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9.70/10万。2009年与2010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45.41/10万和93.98/10万,2010年手足口病年报告发病率高于2009年(χ2=17.27,P=0.00)。病例年龄的中位数为2.56岁,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占发病总数的85.56%;以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为主,占报告发病总数的87.65%;男性年均发病率为114.19/10万,女性年均发病率为53.52/10万,男性发病高于女性(χ2=21.43,P=0.000)。结论安康市手足口病发病以幼儿为主,高发季节主要在3~7月份,重点人群为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湖南省郴州市2009-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和规律。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郴州市2009-2011年手足口病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率和构成比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郴州市2009-2011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32.47/10万,132.67/10万,111.92/10万。丘陵地区尤其是靠近市区的地区报告发病数较多;全年均有病例报告,但以15~32周为主,17~28周为发病高峰;发病以3岁及以下儿童为主;男性多于女性;重症(死亡)病例以3岁以下散居儿童为主。病原学监测结果显示,2009年和2010年均以HEV71为主(χ2=19.13,P0.01;χ2=162.08,P0.01),2011年无明显优势病原体(χ2=5.51,P0.05)。分离的HEV71阳性株,属C4a基因亚型。结论郴州市每年春夏季节,应加强3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丘陵地区人口密集区的散居儿童是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重庆市北碚区2009-2013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病原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北碚区2009-2013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北碚区2009-2013年共报告手足口病4 441例,年均发病率为136.07/10万;街道发病率为169.87/10万,乡镇发病率为108.40/10万,城乡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4.63,P0.01);1年出现2次高峰,分别是4~6月和10~12月;人群主要集中5岁以下儿童占病例总数的95.61%,职业以散居儿童为主,占病例总数的51.97%;男性年均发病率150.73/10万,女性年均发病率120.97/10万,男女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20,P0.01)。病原学监测显示,EV71占42.03%,Cox-A16占27.46%,其他肠道病毒占30.51%。结论 2009-2013年重庆市北碚区手足口病发病率街道高于乡镇,男性高于女性,发病时间集中在4~6月和10~12月,人群集中在5岁以下散居儿童。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多次感染发病流行特征,为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新思路。方法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手足口病发病个案数据,对阜阳市2013年手足口病多次感染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3年阜阳市共报告手足口病24 768例,其中多次感染病例511例,多次感染比例为2.06%;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3~7月,5月达高峰;不同年龄组间手足口病多次感染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63,P=0.000),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0~2岁年龄组,占90.80%;两次感染发病时间间隔最短11d,最长326d,平均(107±77)d,75%的病例再次感染发生在初次感染发病后5个月内;病原学分布以EV71感染为主。结论手足口病存在多次感染现象,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和人群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大同市近年来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本市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xcel 2003软件,按发病年龄统计,以发病率、构成比、性别、年龄等指标对手足口病资料运用描述性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大同市从2008—2013年共报告手足口病14 533例,年均发病率为75.19/10万;2008—2013年手足口病发病出现两个高峰,2008年和2011年,发病率分别为174.56/10万和63.62/10万,3年为一个流行周期;发病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总病例数的82.35%;男性发病率(88.59/10万)显著高于女性(61.22/10万),男女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P0.05);5—7月份手足口病的病例数占全年病例数的65.14%,为手足口病高发季节;大同市2010—2013年4年病原学监测显示,EV71、CVA16、其他肠道病毒总的构成比分别为35.14%、46.39%和17.87%,每年流行的优势菌株不同。结论手足口病的发生存在明显的年龄、性别、季节差异,在流行高峰来临之前,针对重点人群采取针对性的防治结合措施是控制疫情、降低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威海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探讨手足口病的有效防控措施。方法 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21年威海市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进行统计分析,时间分布采用圆形分布分析。结果 2004-2021年威海市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59 75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118.39/10万,其中2014年报告发病率最高为304.25/10万,各年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 016.21,P<0.05),流行周期不显著。5-9月为发病高峰,此期间报告病例51 633例,占86.41%;各地区发病水平存在差异,环翠区年均发病率最高为234.45/10万;≤5岁病例为53 716例,占89.89%,其中3岁组发病率最高为3 879.00/10万;男性发病率为139.05/10万,高于女性的97.48/10万(χ2=102.54,P<0.05);不同年份病原构成不同(χ2=1 272.68,P<0.05),2008-2011年以EV71为主(占72.11%,243/337),自2...  相似文献   

8.
付惠成 《现代预防医学》2014,(22):4048-4050
目的了解2005-2013年新乡市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甲肝防控提供流行病学参考依据。方法对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的新乡市甲肝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3年甲肝发病率波动在0.49/10万~12.02/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5.38/10万,2007年最高,以后总体呈下降趋势;发病高峰在7-9月份,农村与城市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95,P=0.440)。病例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69.96%,男性高于女性(χ2=126.553,P=0.000),学生占发病总数的比例最高(34.09%)。其次为农民和散居儿童,分别占23.66%和20.46%。结论建议甲肝防治应采取以预防接种为主,加强疫情监测和开展健康教育的综合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9.
祝俊  李芸 《现代预防医学》2015,(16):2890-2893
摘要:目的 分析2011-2013年黔南州手足口病发病强度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1-2013年黔南州手足口病疫情资料。结果 2011-2013年黔南州共报告手足口病1065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09.77/10 万,男性发病率为 135.04/10 万,女性发病率为 82.26/10 万,性别比为 1.786∶1,。散居儿童、幼托儿童手足口病报告发病数分别占报告发病总数的 83.47%和13.85%。0~5 岁年龄组报告发病数占发病总数91.47%。发病高峰为 4-6 月,次高峰为11-12 月。结论 黔南州手足口病发病呈上升趋势且有明显的季节高峰,发病以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发病为主,呈典型的婴幼儿高发;男性发病水平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2011—2017年浙江省余姚市手足口病流行情况,为提出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来自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的手足口病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建立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预测2018年余姚市手足口病发病趋势。结果 2011—2017年共报告手足口病例21 508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367.62/10万。不同年份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 925.480,P<0.01);手足口病发病有明显季节性,集中于4—7月、9—11月两个高峰;街道发病率(470.10/10万)高于乡镇(282.10/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410.314,P<0.01);病例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总病例数的88.02%。男性年均发病率(440.44/10万)高于女性(296.25/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0.131,P<0.01)。发病以散居儿童为主,占总病例数的68.10%;利用ARIMA(1,0,0)×(1,1,0)_(12)模型预测2018年余姚市手足口病发病趋势,有4—7月和9—11月两个发病高峰。结论余姚市手足口病发病以5岁以下儿童发病为主,4—7月、9—11月高发,预测出2018年发病率高于2017年,应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来降低手足口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中宁县2009-2013年手足口病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中宁县手足口病发病的三间分布特征。结果中宁县2009-2013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82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0.54/10万,2010年发病率为76.18/10万,2009年为36.67/10万。4-7月发病病例占全部例数的52.16%;≤5岁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占全部病例的95.01%;男性平均发病率为64.45/10万,女性平均发病率为36.27/10万;病原学检测2010年和2012年均以肠道病毒COx16为主,2011年以EV71为主,2013年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主。结论中宁县手足口病发病高峰为4-7月,≤5岁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是手足口病的主要发病人群,男性多于女性,病原监测各年不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福州市2009—2013年的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探索发病因素,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福州市2009—2013年的手足口病病例发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深入探讨影响福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的有关因素。结果福州市2009—2013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例63 791例,年均发病率为187.903/10万,其中重症病例1 058例,死亡病例15例。2009—2012年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13年病例数下降,各年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 444.063,P0.01)。这5年的发病曲线基本相似,总体上呈春季、秋季两个发病高峰。福州市城区(5个区)年均发病率高于郊县(7个县、市)(χ2=12 972.52,P0.01),重症率和病死率均低于郊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2.87和χ2=10.91,均P0.01)。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χ2=3 445.787,P0.01),病例以5岁以下年龄为主,占总病例数的91.811%。发病以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为主,占报告病例数的97.275%。结论应大力加强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尤其应做好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高县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高县1960-2013年乙脑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60-2013年高县累计报告乙脑629例,死亡57例,总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70/10万和0.25/10万,1972-2013年各年发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29.22,P〈0.01)。疫苗使用前期,发生3次暴发流行,总发病率为5.56/10万,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趋势χ2=77.22,P〈0.01);疫苗使用初期,总发病率为2.23/10万,与疫苗使用前期相比,发病下降71.82%,总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趋势χ2=14.82,P〈0.01);计划免疫冷链运转期,总发病率为1.73/10万,1990-1994年与疫苗使用初期相比,发病率下降7.18%;规范门诊接种期,总发病率为1.04/10万,2004-2013年与冷链运转期相比,发病率下降20.44%。发病高峰在8-9月,占病例总数的75.83%。病例集中在7岁以下,占病例总数的64.39%。男女性别比为1.7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80,P〈0.01)。发病最多的是散居儿童,其次是托幼儿童和学生,共占病例总数的85.85%。结论高县乙脑发病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提示疫情得到较好控制。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男性发病高于女性,7岁以下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是高危人群,应加强预防接种和防蚊灭蚊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天津市河北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开展相应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5—2019年天津市手足口病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19年,天津市河北区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 903例,死亡1例。2019年发病率最低(38.76/10万),2016年发病率(82.60/10万)最高,不同年份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0.374,P=0.000)。发病呈双峰流行,发病高峰为5—8月(占64.28%)和9—11月(占26.11%);10个街道均有发病;男女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86,P=0.139),0~10岁组发病率最高(2 628例,1 278.80/10万),占90.53%,其中1~5岁病例占77.25%,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病例占81.09%。共检测手足口病病例标本400份,病原阳性率为69.50%,CoxA6和CoxA16为主,共占74.46%。结论手足口病防控除关注重点人群、重点场所及高发区域外,还应关注病原型别的流行更替,为掌握疾病发展趋势及疫情研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广东省德庆县2012—2014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2—2014年德庆县手足口病疫情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特征。结果 2012—2014年共报告手足口病3 219例,年均发病率为278.32/10万,重症6例,无死亡病例。发病高峰为5—7月;男性发病率为326.09/10万,高于女性的226.08/10万,男女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04,P0.01)。以0~5岁散居儿童发病为主,占总数的93.23%;各年龄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04,P0.01)。13个乡镇均有发病,发病率最高的是武垄镇(549.12/10万),不同乡镇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16,P0.01)。结论德庆县手足口病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有明显的季节、地区、性别、年龄差异。建议应强化疫情监测、针对托幼机构和流动人口等加大防控力度,普及健康教育以减少手足口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008~2011年临泉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下载2008~2011年临泉县手足口病报告卡,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1年临泉县共报告手足口病878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26.57/10万。实验室诊断病例49例,41例为EV71型,占83.67%。各月均有手足口病报告,主要集中在4~7月份,报告病例6 966例,占全年病例的79.33%。5岁及以下儿童报告发病8 223例,占总病例数的93.65%;男、女年均发病率分别为161.10/10万、91.02/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3.660,P=0.000)。重症和死亡病例以3岁以下的儿童为主,主要发生在5~6月份。结论手足口病的发病存在明显的年龄、季节、性别、地区差异,应特别关注3岁以下儿童病情的发展,防止重症和死亡病例出现。  相似文献   

17.
2008-2010年中方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008-2010年中方县手足口病疫情动态及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网络报告的中方县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三间分布特征及流行趋势。结果 2008-2010年共报告822例手足口病病例,占法定传染病发病总数的23.66%,位居首位;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99.68/10万;不同年份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3.13,P〈0.05),2010年发病率最高;每月均有病例报告,以散发为主;病例广泛分布于全县,不同区域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31,P〈0.05),以中方区最高;男女性别比2.25∶1;以0~3岁年龄组儿童为主,占发病总数的86.86%;发病高峰在4-7月份,占发病总数的66.42%;职业以散居儿童为主,占发病总数的85.40%。结论中方县手足口病发病率较高,上升为主要传染病,且有明显季节、地区、年龄、性别差异,应切实加强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合肥市瑶海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制定手足口病(HFMD)防治策略及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3至2015年合肥市瑶海区手足口病监测资料,并运用描述性研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三间分布描述。结果合肥市瑶海区2013-2015年共发生手足口病2 751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199.80/10万,无重症病例,无死亡病例。发病高峰集中在4~6月;次高峰为11月。0-5岁人群报告病例数为2553例,5岁以上人群报告病例数为198例,0-5岁人群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 462.22/10万,5岁以上人群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6.47/10万,报告病例以0-5岁的幼托儿童及散居儿童为主(χ2=162663.84,P<0.001)。男性发病人数为1 640例,女性发病人数为1 111例,故男女比例为1.48:1,男性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32.93/10万,女性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65.13/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χ2=79.157,P<0.001)。结论合肥市瑶海区2013-2015年手足口病流行存在明显的季节、人群特征,5岁以下幼托和散居儿童是手足口病防控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2012-2014年郴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疫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对郴州市2012-2014年手足口病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结果 2012-2014年,郴州市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33 58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41.89/10万,3年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 610.41,P<0.05)。报告重症病例579例,其中死亡16例,3年报告的病重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1.355,P<0.05);流行呈明显季节性,4-7月为发病高峰;3岁及以下儿童为主,每年占86%以上,男性多于女性;以散居儿童为主,每年占86.12%以上。2012年以HEV71感染为主(61.71%),2013年和2014年以其他HEV感染为主(81.36、48.57%);2012年重症病例以HEV71感染为主(75.08%),2013年以其他HEV感染为主(77.42%),2014年以HEV71和其他HEV感染为主。 结论 2012-2014年郴州市手足口病的报告发病率和病重率存在年度差异;每年的4-7月,3岁及以下的散居儿童是手足口病防控的重点;主要病原体在不同时间呈快速动态变化消长,重症病例的主要病原体不仅仅是HEV71。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2018—2019年中山市托幼机构手足口病的流行情况,为更好地防控手足口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托幼机构儿童手足口病例疫情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山市托幼机构手足口病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8—2019年中山市托幼机构手足口病共报告6 617例,年均发病率为2 099.89/10万,其中2018年报告3 726例,年发病率为2 403.03/10万,高于2019年报告的1 806.22/10万。(χ2=136.456,P<0.001);中山市托幼机构手足口发病有明显季节性,5—6月与9—10月为发病高峰(分别占32.00%、27.34%);男童发病率高于女童(χ2=144.352,P<0.01),病例年龄构成以3~4岁年龄组为主,占全部病例总数的63.32%。2018年手足口病原学优势病原为CoxA16(41.47%),2019年优势病原为CoxA6(52.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736,P<0.001)。结论 中山市托幼机构手足口病发病率较高,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别及年龄特征,CoxA6型正逐渐成为手足口病优势病原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