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α粒子和NNK联合作用的细胞遗传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α粒子和4-甲基亚硝基-1-(3-吡啶基)-1-丁酮(NNK)联合作用的细胞遗传毒性.方法永生化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NC)、α粒子单纯照射组(α)、NNK染毒组(NNK)、NNK染毒(100 μg/ml)后α粒子照射组(NNK+α)和α粒子照射后NNK染毒(100 μg/ml)组(α+NNK);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DNA损伤;用多核细胞法检测细胞次黄嘌呤鸟嘌呤核糖转移酶(HPRT)基因突变率;用细胞遗传学方法检测细胞微核率.结果与相同剂量NNK或α粒子单独作用比较,α粒子和NNK联合作用诱发BEP2D细胞DNA损伤、HPRT基因突变率、以及细胞微核率均显著增高;扣除NNK效应后,α粒子和NNK联合作用诱发BEP2D细胞DNA损伤、HPRT基因突变率、以及细胞微核率也明显高于α粒子单独照射组.结论α粒子合并NNK的细胞遗传毒性具有协同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α粒子诱发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恶性转化的机制.方法 运用DCFH-DA荧光探针标记活性氧(ROS),观察分析BEP2D细胞、α粒子作用BEP2D后第22代细胞RH22,以及α粒子作用BEP2D后恶性转化细胞株BERP35T-1内基础活性氧水平.丙二醛(MDA)测定试剂盒检测BEP2D、RH22和BERP35T-1细胞内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含量.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BEP2D、α粒子作用BEP2D后第23代细胞RH23及BERP35T-1细胞内DNA氧化损伤产物8-OH-dG和DNA双链断裂产物γ-H2AX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BEP2D细胞相比,RH22和BERP35T-1细胞中基础活性氧水平显著升高(t=4.30和3.94,P<0.05),丙二醛的含量显著升高(t=4.89和15.10,P<0.05);RH23和BERP35T-1细胞中8-OH-dG表达上调(t=3.80和2.92,P<0.05),γ-H2AX表达上调(t=7.61和12.67,P<0.05).结论 氧化还原环境紊乱形成氧化压力,导致细胞内脂质和DNA氧化损伤增强,由此促进基因组不稳定性,可能是α粒子诱发BEP2D细胞恶性转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α粒子诱发BEP2D细胞转化过程中p53基因的改变。方法 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结果 分析发现在细胞转化过程中,p53基因发生重要改变,照射后早期传代细胞中,p53外显子7就发生碱基突变,经酶切分析为249密码子的改变,外显子5/6在照后20代细胞内开始丢失,并经Southern杂交证实,以上改变均在转化过程中持续存在;而外显子8/9未见变化。结论p53基因外显子5、6、7是α粒子对DNA损伤的重要靶位点,在α粒子诱发支气管上皮细胞转化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肝细胞生长因子在大鼠心肌细胞放射损伤中的抗凋亡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60Co γ射线照射诱导的体外培养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新生Wistar大鼠心肌细胞,分为未照射组(A组)、单纯照射组(B组)、HGF(20ng/ml)处理照射组(C组)、HGF(40ng/ml)处理照射组(D组).B、C、D组分别用60Co γ射线20Gy单剂量照射心肌细胞,C、D组细胞在照射前3h分别用终浓度为20、40ng/ml的HGF孵育.照射后48h检测培养上清中的LDH浓度,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生长周期及细胞凋亡率变化.结果 照射后48h,B、C、D组细胞培养上清中的LDH浓度较A组升高,C、D组的LDH浓度较B组下降;B、C、D组细胞生长周期较A组无明显变化,但凋亡细胞比例较A组升高,经HGF孵育的心肌细胞凋亡率则呈下降趋势.结论 60Co γ射线单剂量照射可造成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损伤,促进心肌细胞凋亡,HGF可抑制60Co γ射线对体外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的促凋亡作用,其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12C6+离子诱导TNFα基因在SMMC-7721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用Polyfect转染试剂将重组质粒pEgr-TNFα转染人肝癌细胞SMMC-7721,研究该重组质粒经12C6+离子作用后在细胞中的表达.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TNFα的蛋白表达,用RTPCR方法检测TNFα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转染pEgr-TNFα后在SMMC-7721细胞中TNFα的蛋白表达量为2.06 ng/ml,2 Gy 12C6+离子照射后,表达量增高为2.11 ng/ml,明显高于未转染组和转染空载体组;RNA转录水平也明显增高,2 Gy 12 C6+离子照射后增高更明显.结论12 C6+离子联合重组质粒pEgr-TNFα,在被转染的SMMC-7721细胞中表达量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PC12细胞预缺氧模型;观察预缺氧对PC12缺氧后细胞内游离Ca^2+的影响。方法:PC12细胞分为对照组、缺氧组、预缺氧组。检测缺氧及预缺氧对PC12细胞LDH释放率的影响;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PC12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和PC1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①缺氧组LDH释放率和细胞内游离Ca^2+浓度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而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低于对照组;②预缺氧组LDH释放率和细胞内游离Ca^2+浓度显著低于缺氧组(P〈0.01),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高于缺氧组。结论:预缺氧对PC12细胞的缺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缺氧时细胞内的游离Ca^2+浓度与稳定线粒体膜电位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益肺活血颗粒对低氧培养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ulmonaryarterysmoothmusclecells,PASMCs)内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factor一1alpha,HIF-1α和活性氧(Feacriveoxygenspecies,ROS)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不同浓度的益肺活血颗粒(yifeihuoxuegranule,YFHXG)含药血清,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原代培养大鼠PASMCs,取对数生长期PASMCs随机分为常氧组、缺氧组、缺氧+YFHXG组(16.5、3.3、0.66g/kg)。用噻唑蓝比色法测定各组PASMCs的增殖效应,免疫组化法测定细胞内HIF-1α蛋白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细胞内ROS的含量。结果与常氧组相比,缺氧组PASMCs增殖明显活跃,HIF-1α蛋白表达及ROS含量增加;与缺氧组相比,缺氧+YFHXG高、中浓度组大鼠PASMCs的生长明显受抑制,而且HIF-1α蛋白表达及ROS含量降低。结论缺氧可以直接刺激PASMCs的增殖。YFHXG可以显著抑制低氧对大鼠PASMCs的促增殖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细胞内HIF-1α蛋白表达及ROS的水平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α粒子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癌变细胞系BERP35T-1和BERP35T-4的DNA断裂损伤修复能力,分析其DNA断裂修复基因XRCCs系列的mRNA表达。方法 脉冲电场凝胶电泳法检测DNA双链断裂,RT-PCR分析DNA修复基因的mRNA表达。结果 恶笥转化细胞系BERP35T-1和BERP35T-4受0-150Gy γ射线照射后修复4h的DNA断裂残留损伤显著高于亲本BEP2D细胞,mRNA表达分析显示修复基因XRCC2,XRCC3和Ku80(XRCC5)表达下调2.5-6.5倍,而BERP355-R细胞中DNA-PKcs(XRCC7)表达上调2.4倍。结论 α粒子诱发恶性转化细胞系的DNA链断裂修复机理缺陷,其中部分原因是DNA修复基因的表达抑制。DNA修复缺陷将导致细胞基因组不稳定性,α粒子诱发细胞恶性转化机理可能与此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25I粒子持续低剂量率照射对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增殖抑制以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125I粒子(初始剂量率2.77cGy/h)和^60Coγ射线(吸收剂量率2.215Gy/min)对体外培养的PC3细胞进行0、0.5、1、1.5、2、4、6和8Gy照射,用细胞计数、锥虫蓝染色和集落形成法检测细胞增殖、细胞活力和细胞存活率的情况;用单击多靶模型拟合剂量存活曲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125I粒子照射组的细胞生长比^60Coγ射线组更加明显地受到抑制(P〈0.05)。^125I粒子照射PC3细胞D0值为2.243,Dq为0.87,N为1.618,SF2为0.5。^60Co照射组PC3细胞放射生物学参数D0值为2.824,Dq为1.08,N为1.587,SF2为0.7。^60Co和125I粒子的RBE比值为1.4。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25I粒子组和^60Co组4Gy照射细胞24h后均出现G2期阻滞。结论^125I粒子照射能抑制人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并能使PC3细胞阻滞于G2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化学组成的纳米颗粒对人胃癌BGC-823细胞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及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纳米活性炭(activated carbon nanoparticles,ACNP)、纳米二氧化硅(SiO2)、纳米二氧化钛(TiO2)作用于BGC-823细胞24h后,用流式细胞仪以罗丹明123(Rh123)作为荧光指示剂检测细胞MMP;用ROS捕获剂双氢罗丹明123孵育细胞,通过检测细胞内Rh123的平均荧光强度而测得细胞内ROS水平。结果经ACNP、纳米SiO2、纳米TiO2作用24h后,BGC-823细胞MMP呈剂量依赖性降低。0.1,0.2mg/mlACNP组细胞内ROS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0.1,0.2,0.4mg/ml纳米SiO2组细胞内ROS水平呈剂量依赖性降低;0.1,0.2mg/ml纳米TiO2组细胞内ROS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CNP诱导细胞发生氧化应激,生成ROS,可能进一步通过活化线粒体信号转导途径诱导细胞凋亡;化学活性较强的纳米SiO2和纳米TiO2在含水介质中能够产生大量ROS,作用于细胞后能直接引起膜脂质过氧化,导致细胞膜破裂,细胞坏死。  相似文献   

11.
膀胱逼尿肌细胞的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膀胱逼尿肌细胞的分离、培养、扩增的常规方法。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大鼠膀胱逼尿肌细胞,在含15%胎牛血清DMEM中培养,观察细胞形态及扩增情况,用特异性抗α-SM-Actin抗体进行免疫组化鉴定细胞类型。结果:膀胱逼尿肌细胞生长照好,培养12h后细胞开始贴附瓶底,3~4d后可观察到细胞融合现象,7d可覆盖培养瓶底部75%~80%以上。α-Actin免疫组化染色鉴定,光镜观察梭形细胞胞浆内见纵行排列的棕黄色丝状物。结论:该培养方法简单、可靠,短期内可获得大量较纯的膀胱逼尿肌细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洛伐他汀(LOV)对HL-60细胞Fas抗原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L-60细胞的细胞周期相分布,细胞凋亡率,Fas抗原表达水平。结果:4、8、16μmol/L LOV处理HL-60细胞48h后,G0/G1期细胞增多、细胞凋亡百分率增加、增殖指数降低、Fas抗原的平均荧光强度增加,与剂量呈正相关。结论:LOV对HL-60细胞有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上调节Fas抗原表达可能是其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张强  朱金水  达炜  孙群  郭花 《武警医学》2008,19(1):41-44
 目的 研究白杨黄素对两种胃癌细胞系SGC-7901和MKN-45是否具有抑制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通过MTT法检测白杨黄素对SGC-7901和MKN-45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经白杨黄素处理后两种细胞的细胞周期,Westen-blot测定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Survivin和Bcl-2的表达水平.结果 白杨黄素对SGC-7901和MKN-45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呈时间浓度依赖性;能够将细胞周期阻滞于Sub G1期;能上调Caspase-3,下调Survivin和Bcl-2的基因表达.结论 白杨黄素能够诱导SGC-7901和MKN-45细胞的凋亡并有效地抑制其增殖.其机制可能与干扰细胞周期及激活Caspase-3,抑制Survivin和Bcl-2有关.  相似文献   

14.
聚乙醇酸负载同种异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应用聚乙醇酸(PGA)负载的兔软骨细胞培养移植修复同种异体关节软骨缺损.方法:应用在生物体内可降解吸收、纤维状多孔态的PGA作为支架行兔软骨细胞培养.培养14天后,软骨细胞在PGA提供的三维空间中大量分裂、增殖并合成大量软骨基质,形成PGA-软骨细胞复合体,然后利用该复合体移植修复同种异体兔膝关节全层软骨缺损,对侧膝关节作对照.术后行大体、组织学、电镜动态观察及修复组织厚度测定.结果:PGA在术后8周完全降解吸收,实验侧与对照侧修复组织的厚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16周在实验侧可见典型的软骨组织,电镜下为成熟的软骨细胞,而对照侧为纤维组织修复.结论:应用PGA-软骨细胞复合体移植,可修复同种异体的兔关节软骨缺损,为临床治疗关节软骨缺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洛伐他汀对HL-60细胞增殖功能及细胞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胆固醇合成抑制剂洛伐他汀 (Lovastatin ,LOV)对HL - 6 0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并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方法 :以LOV处理HL - 6 0细胞 ,采用MTT、生长曲线、光学显微镜观察等实验方法 ,观察LOV对HL - 6 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对细胞形态的影响。结果 :4、8、16 μmol·L-1LOV处理HL - 6 0细胞 1~ 4d后 ,可抑制HL - 6 0细胞增殖 ,同时 ,细胞形态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 :LOV能显著抑制HL - 6 0细胞增殖并使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 ,该作用呈剂量 -效应和时间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丹参素和克伦特罗为干预药物,观察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梯度密度法分离和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8只兔子随机被分到空白组、丹参素和克伦特罗组。观察形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纤维样集落数目。并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成骨法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流式分析法鉴定。结果和其它浓度相比,浓度为10ug/ml的丹参素和浓度为1.0ug/ml的克伦特罗有较大生成成纤维样集落数目能力。结论丹参素和克伦特罗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次声作用对大鼠视网膜Mueller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原代培养的大鼠视网膜Mueller细胞和猴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细胞系),8Hz,130dB次声连续辐照2h,采用四唑蓝比色法实验方法分别于次声作用后4h,1d,2d,3d,4d和5d6个时间点珧吸收度值,绘制增殖曲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Hz,180dB次生作用2h对原代培养的大鼠视网膜Mueller细胞增殖能力有影响,在次声作用后4h,1d,2d和3d4个时间点,其光吸收度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而猴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则对次声不太敏感,仅在次声作用后2d与对照组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8Hz,130dB次声对原代培养的大鼠视网膜Mueller细胞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体外培养的人胎肝细胞与L-02肝细胞形态学及增殖分化特征的异同,初步评价其用于移植的可行性,探讨介入性肝细胞移植术的理想供体来源。方法 分离培养14~24周的引产胎儿肝细胞,放射免疫法测定上清液中甲胎蛋白(AFP)与白蛋白(ALB)含量,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角蛋白19(CK—19)的表达。同法检测传代培养L-02肝细胞的蛋白表达。结果人胎肝细胞分离活率达95%,在体外存活最长达3周,可同时检测到AFP、ALB及CK—19表达,其中ALB分泌峰值42.06μg/ml;L-02肝细胞增殖迅速,AFP与CK-19表达阴性,ALB表达在10μg/ml水平,部分细胞多次传代后发生形态变异,ALB表达缺失。结论人胎肝细胞具有潜在的双向分化能力,是肝细胞移植较为合适的供体来源;L-02肝细胞不适用于移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洛伐他汀(lovastatin,LOV)对体外培养的人粒系白血病细胞株HL-60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生长曲线测定、MTT检测、流式细胞仪分析等实验技术.结果:LOV对HL-60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能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该作用呈剂量-效应和时间依赖关系.结论:LOV能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同时影响该细胞的细胞周期进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微小RNA-302a(miRNA-302a)在胃癌标本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其对胃癌细胞的凋亡和细胞周期调控作用,以探讨将miR-302a用于胃癌生物靶向治疗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实时PCR(RT-PCR)方法检测胃癌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miR-302a的相对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对应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同时,采用RTPCR方法检测miR-302a在胃癌细胞株SGC-7901、MGC-803和BGC-823及正常胃黏膜细胞GES-1中的表达情况;选取miR-302a表达水平最低者为癌细胞,并转染过表达miR-302a的真核重组质粒p CDNA3.1-miR-302a;转染后,采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 V/PI双染法和PI单染法检测miR-302a对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胃癌组织中miR-302a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正常胃癌黏膜组织(P<0.05),且其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和转移均有密切关系(P<0.05)。同时,在胃癌细胞SGC-7901、MGC-803和BGC-823中miR-302a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细胞GES-1中的表达(P<0.05),且在BGC-823中表达水平最低。p CDNA3.1-miR-302a质粒转染组与空白组和p CDNA3.1质粒转染组比较,miR-302a质粒转染后48 h后细胞凋亡水平显著升高,且G2/M期细胞数显著增高(P<0.05)。结论在胃癌组织和细胞中miR-302a均呈现低水平表达,当miR-302a过表达后,能显著增高胃癌细胞的凋亡水平并使细胞出现G2/M期阻滞,可能成为胃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