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捆绑式胰空肠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的安全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8月至2008年12月本院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采用彭氏捆绑式胰空肠吻合术4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均无胰肠吻合口漏、胆漏、胃肠吻合口漏。全部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38例3-10个月,B超、CT检查胰腺残端附近无积液。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捆绑式胰空肠吻合能起到避免吻合口胰漏的发生,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术式。  相似文献   

2.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正伦  崔专义 《河北医药》2003,25(8):605-606
1999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我院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12例 ,采用空肠粘膜空肠断端胰腺缝合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单纯捆绑式胰肠吻合术 ,无 1例发生胰瘘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2例中 ,男 10例 ,女 2例 ;年龄 44~ 65岁 ,平均 5 7岁。其中壶腹癌 3例 ,胰头癌 7例 ,十二指肠平滑肌瘤 1例 ,十二指肠腺癌 1例。1 2 手术方法  1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均采用Child方式重建。吻合顺序为胰、胆、胃。空肠胰腺吻合及胰管的处理方法 :( 1) 5例行空肠粘膜胰腺缝合 ,空肠断端与胰腺缝合 ,捆绑式胰肠吻合术。手术步骤 :①断胰 :于…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分析5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置肠腔减压管预防胰漏的发生。方法本文总结2003年10月至2007年4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3例,其中上腹部挤压伤2例,胰头癌12例,胆管下段癌及十二指肠乳头癌39例。吻合方式:采用胰腺残端空肠端侧吻合25例,胰管空肠端侧吻合28例。53例均采用Prolene线行胰肠吻合,空肠腔内置入引流管,自失功肠袢侧壁戳创引出腹壁,肠袢侧壁戳创口与腹壁间固定。结果术后无一例发生胰漏,1例因腹腔内有少量出血经保守治疗痊愈,1例因基础疾病致呼吸功能不全于术后30天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后死亡。结论胰肠吻合术中置肠腔内减压预防胰漏的发生是可行的,该术式可作为临床进一步研究预防胰漏的发生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应用羊肠线捆扎胰残端法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的29例患者,在完成胰十二指肠切除及淋巴廓清后,将患者按2∶1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19例用0号羊肠线距胰残端2.5~3cm处捆扎胰残端,再行空肠单层套入式吻合,对照组10例行常规的胰空肠端端双层套入式吻合,2组术后进行临床效果对照。结果研究组19例术后无发生胰肠吻合口漏、胆漏及胰腺炎病例;对照组10例发生胰漏1例,胰周积液并感染1例。胰肠吻合时间研究组比对照组缩短近一半时间(P<0.01),胰腺残端失血量研究组明显比对照组减少(P<0.01)。结论应用羊肠线捆扎胰残端法可减少术中、术后胰腺残端出血,术野清晰,操作简便,节省时间,并可有效预防术后胰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肠线捆扎胰残端之胰肠吻合法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肠线捆扎组在完成胰十二指肠切除及淋巴结廓清后,用0号羊肠线距胰残端2.5~3cm处捆扎胰残端,再行空肠单层套入式吻合,同时与常规的胰空肠端端双层套入式吻合作对照。结果肠线捆扎组31例患者术后未发生胰肠吻合口漏、胆漏及胰腺炎病例;常规套入组12例患者发生胰漏1例,胰周积液并感染1例。胰肠吻合时间肠线捆扎组比常规套入组缩短近一半时间。胰腺残端失血量肠线捆扎组明显比常规套入组减少。结论应用肠线捆扎胰残端之胰肠吻合法可减少术中、术后胰腺残端的出血,术野清晰,操作简便,节省时间,可有效预防胰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的发生率与临床意义。方法切除胰头后,将胰腺残端游离2.5~3.0 cm,将准备与胰腺吻合的空肠袢断端2.0~2.5 cm浆肌层剥除,施行套迭式胰空肠端端吻合,最后,在距浆肌层游离缘1.0~1.5 cm处空肠上下壁各缝一针,固定套入的胰腺残端。结果 70例患者中4例发生胰漏,分别用善得定和施他宁治愈,无1例死于胰肠吻合口漏。结论该法操作较简便,适用于胰腺残端各种情况的处理,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本科2000年7月-2002年7月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6例应用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并随访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本组16例胰肠吻合均顺利愈合,未发生胰漏,未发生术后消化道出血,术后B超复查均未发现胰腺残端处积液,随访1~24月,均无腹泻等胰腺分泌不足表现。结论 捆绑式胰肠吻合术操作简便,可较好地预防胰漏,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改良胰管空肠端侧吻合术的价值。方法将本院40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根据吻合术式不同分为20例套入式胰肠端侧吻合术组(对照组)和20例改良胰管空肠端侧吻合术组(观察组),观察两组胰肠吻合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20例胰肠吻合时间(10.4±1.6)min明显短于观察组(20.5±1.8)min,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2/20)明显低于对照组50%(10/20),P〈0.05。结论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改良胰管空肠端侧吻合术是一种可靠、安全的吻合术式,胰肠吻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继续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胰体尾切除术中胰腺残端行胰肠吻合和使用切割缝合器关闭胰腺残端两种方法对减少胰漏的有效性。方法对36例接受胰体尾切除术不同残端处理方法的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方法和胰漏的发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吻合组胰漏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体尾切除术时行胰腺残端-空肠端端吻合相对于切割缝合器封闭胰腺残端能更有效的防止胰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捆绑式胰肠吻合法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预防胰肠吻合口漏的临床价值。方法按照彭淑牖教授设计的胰肠捆绑式吻合法进行胰肠吻合并加以改进,游离胰腺断端3cm,胰管内置硅胶小儿胃管,两者用丝线固定,空肠3cm反折处用电凝破坏其黏膜,目的是破坏空肠黏膜的分泌功能,有利于与胰腺粘连愈合,胰断端套入空肠内3cm,空肠断端与就近胰包膜缝合4针,于空肠断面旁系膜第1、2支血管间用7号丝线环绕空肠壁捆绑,使空肠壁与胰腺紧密相贴并用4针缝线固定,松紧度以能插入14号弯钳为准。结果经过连续82例临床应用,均未发生胰瘘,患者术后恢复顺利。结论本法操作方便、省时、并发症较少,是胰肠吻合理想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方法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08~2007-08施行的20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胰肠吻合全部采用荷包套入式胰空肠双重吻合。结果20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均手术成功,无胰漏发生,无围手术期死亡,胆漏4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肠系膜上动脉切断1例,腹部切口裂开2例。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技术的提高和胰肠吻合技术的改进是防止术后胰漏发生的关键。荷包套入式胰空肠双重吻合方法,可以有效的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邸恩昌  窦剑 《河北医药》1996,18(4):199-200
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我们采用胰空肠端侧套入式吻合并在空肠袢内放置直径0.8-1.0cm的引流管引出体外进行低负压吸引的方法,防止术后胰空肠吻合口瘘并发症的发生。经11例病人临床观察,效果满意。我们认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空肠吻合瘘的发生原因是由于胰腺空肠吻合口受张力、血运、肠腔内压力以及胰液腐蚀的影响,吻合口可以发生溢漏、渗漏或破裂。采用低负压吸收的方法,将空肠袢内的胆汁、胰液以及肠液均引了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方法。方法对2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肠重建作如下改进:妥善的胰管内支撑及胰液内引流,严密的胰断面缝合,“伞兵式”胰肠端端套入吻合,胰肠吻合口周置双套管引流,术后持续低负压吸引,胃管经胃肠吻合口引入空肠输入袢,到达胆肠吻合口下方并行负压吸引等。结果23例患者均未出现胰瘘,无围手术期死亡,恢复顺利。结论妥善而精确的胰肠吻合可有效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分析19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临床治疗效果,以期减少术后胰漏(postoperativepancreaticfistula,POPF)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2013年3月完成的198例PD的临床资料。全组病例均采用Child方式重建消化道,胰肠吻合采用胰腺残端空肠两层对端吻合,胰管内置支撑引流管外引流。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中有3例通过手术放大镜寻见胰管,1例胰管未找见而采用胰腺残端结扎;全组无胰漏发生,有4例胃排空障碍;胰腺残端结扎病例出现胰腺炎、胃排空障碍,经生长抑素、胃肠减压及营养支持等治疗后痊愈。结论术中尽量寻找胰管断端,内置引流管并引出体外,避免了胰酶激活对吻合口的腐蚀,是避免术后胰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我院在2005~2009年收治的12例胰腺手术患者采用捆绑式胰肠吻合术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本组12例术后未发生胰漏与消化道出血,均无腹泻等胰腺外分泌不足表现,全部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捆绑式胰肠吻合术能够有效地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胰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漏的防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壶腹周围肿瘤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的防治经验。方法对该院2006年5月~2010年5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90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90例病人手术后胰漏6例,发生率6.6%,手术死亡3例,死亡率3.3%。结论胰漏的预防关键在于胰腺残端游离充分,吻合层次精确,张力小,胰管常规引流。一旦发生胰漏,充分引流非常重要,消化道重建以Child术式为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分析胰胃吻合术与胰空肠吻合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007年7月—2011年6月期间32例壶腹周围癌患者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胰空肠吻合术和胰胃吻合术重建消化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胰胃吻合术后胰瘘,胆瘘,腹腔出血及死亡概率较胰空肠吻合术明显降低。而在吻合口出血,术后糖尿病及术后脂肪泻等并发症无差异。结论胰胃吻合术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一种可降低胰瘘发生率的消化道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18.
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胰腺和空肠的吻合技术被认为是防止胰瘘发生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为此,出现了很多胰肠吻合方法及其改进措施,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我们参考、借鉴了众多简便、实用的胰肠吻合技术,在1998-2005,8年间,完成了后壁免缝套入式胰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胰胃吻合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胰胃吻合术的24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均行胰十二指肠切除胰胃吻合术.术后监测血糖4.0~6.9 mmol/L.术后胰漏发生率为0.82%,胃排空障碍发生率为0.82%,腹腔积液发生率为1.22%,腹部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04%,病死率为1.22%.结论 胰胃吻合术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胰腺残端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包卷式胰肠吻合术在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oduodenectomy,LPD)中预防胰漏的价值。方法分析2006年5月~2009年5月间26例行LPD中胰肠吻合术的术式和结果。其中22例进行了包卷式胰肠吻合术,2例行捆绑术式,2例行套入术式胰肠吻合术。结果26例中3例发生胰漏,其中1例行捆绑术式出现胰漏,22例包卷式胰肠吻合发生2例胰漏。经保守治疗均痊愈,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下包卷式胰肠吻合术在作为LPD术后预防胰漏上为一种积极的可靠的外科治疗术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