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张智华 《中国药业》2012,21(3):45-46
目的 探讨帕珠沙星注射液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医院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临床使用帕珠沙星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临床使用帕珠沙星注射液患者486例,发生不良反应48例.涉及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以及皮肤等多个系统和器官.不良反应发生率9.88%(48/486),因不良反应被迫停药2例(0.41%).结论 临床应用帕珠沙星不仅应重视其抗菌效应,还应密切关注其药品不良反应导致的危害.使用中应密切关注血液系统实验室检查,监测肝、肾功能.  相似文献   

2.
1.FQNs药物不良反应 1.1局部刺激症状注射给药时,可出现静脉炎、局部血管水肿等反应.局部刺激的发生与注射速度和药物浓度有密切关系.降低用药浓度及减慢给药速度,可减少其发生. 1.2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表现为胃肠道不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发生率为1%~7%.一般无需停药,注意在饭后服用或适当减量就可以,如有消化道出血等严重情况则应停药治疗. 1.3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可出现头昏、头痛、嗜睡、焦虑、震颤、视觉异常(复视、幻视、色觉改变)、神志改变、抽搐、癫痫样发作等中枢神经症状;发生率在0.5%~5.7%.出现这类不良反应要立即减量或停药,一般不会产生严重后果.但是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应禁用,老年患者要谨慎并适量减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并评价西罗莫司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在治疗肾移植术后发生蛋白尿的效果及经验。方法 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85例行肾移植手术的患者,并随机分为2组(类固醇/CNI/霉酚酸酯,N=43)和(类固醇/西罗莫司/霉酚酸酯,N=42),CNI组发生蛋白尿后转换为西罗莫司治疗。对这些患者随访1年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观察移植后蛋白尿的发生率,同时观察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感染、DGF、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蛋白尿1年发生率分别为37.2%(16例)和11.9%(5例)(类固醇/CNI/霉酚酸酯和类固醇/西罗莫司/霉酚酸酯)。转化后发生蛋白尿的好转率为56.2%(9/16)。两组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感染、DGF无统计学意义,西罗莫司组高血脂症发生率高于CNI组。结论肾移植术早期应用西罗莫司能较好预防蛋白尿发生。发生蛋白尿后转化西罗莫司治疗时机是逆转蛋白尿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药科学》2016,(3):92-94
目的探讨霉酚酸酯与环磷酰胺治疗Ⅳ型伴Ⅴ型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5年1月期间,选取88例Ⅳ型伴Ⅴ型狼疮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比研究,两组患者均常规采用激素治疗,其中试验组44例给药霉酚酸酯治疗,而对照组44例给药环磷酰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临床疗效总缓解率(88.64%)明显高于对照组(68.18%),且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7.27%)明显低于对照组(5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Ⅳ型伴Ⅴ型狼疮性肾炎患者常规激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霉酚酸酯治疗,可有效提高其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小剂量泼尼松联合霉酚酸酯(MMF)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选择64例诊断IMN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MMF组,予以MMF1.5g/d;CTX组,予以CTX100mg/d,两组均为32例,均予以口服强的松1.0mg/(kg·d),晨起口服,8周后减量5mg,然后每4周减5mg至停药,疗程为1年。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血白蛋白(Alb)、血肌酐(Scr)、甘油三酯(TG)和24h尿蛋白定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CTX组相比,MMF组的完全缓解率与部分缓解率较高,而Alb、TG、Scr和24h尿蛋白定量水平降低,并且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小剂量泼尼松联合霉酚酸酯治疗IMN的临床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霉酚酸酯(MMF)与间断环磷酰胺静脉冲击疗法(CYC)治疗弥漫增生型狼疮性肾炎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 120例弥漫增生型狼疮性肾炎的患者随机分为MMF组和CYC组,每组60例。MMF组采用霉酚酸酯配合激素治疗,CYC组采用间断环磷酰胺静脉冲击疗法配合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实验室指标的变化、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MMF组临床指标的变化明显优于CYC组,MMF组(总有效率98.33%)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好于CYC组(总有效率70.00%),MMF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Y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霉酚酸酯能显著改善弥漫增生型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临床指标,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总体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间断环磷酰胺静脉冲击疗法,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COVID-19)患者在接受抗病毒药物联用治疗中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其药学监护.方法:收集医院收治的COVID-19患者在接受抗病毒药物联用治疗中的药物不良反应患者102例病历资料,分析其不良反应累及系统或器官和临床表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探究其实施药学监护方法,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性别、年龄和合并基础疾病的相关性.结果:102例COVID-19患者中,抗病毒药物所致不良反应70例,其发生率为68.63%;药物不良反应所累及系统或器官主要在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肝脏、皮肤及心脏;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性别、年龄无相关性(P>0.05),但其与患者伴有基础疾病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临床多种抗病毒药物联用于治疗COVID-19患者,应重视此类药品的不良反应,加强药学监护,以确保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张爱华  符珏 《中国药业》2012,21(2):62-63
目的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湖南省湘潭市中心医院2010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213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3例药品不良反应中,以60岁及以上年龄段发生率最高(38.03%);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最多(56.81%),口服给药次之(34.49%);涉及药品141种,以抗感染药物为主(19.25%):累及器官或系统多为皮肤及其附件,共96例(34.29%),其次为消化系统61例(21.79%);新的、不明的或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34例(15.96%).结论 应重试和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冯莉 《中国医药指南》2014,(14):256-257
目的分析与探讨采用霉酚酸酯治疗天疱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天疱疮患者共56例,随机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28例,对照组28例,观察组患者使用霉酚酸酯联合强的松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雷公藤多苷联合强的松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共15例,好转共10例,无效共3例,总有效率为89.3%;对照组患者治愈共8例,好转共7例,无效共13例,总有效率为53.6%。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可得,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共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共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天疱疮进行治疗,选择霉酚酸酯具有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操作简便等优点,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头孢曲松使用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资料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本院诊治的60例头孢曲松不良反应患者,本组患者均予以头孢曲松治疗病情,均发生不良反应,观察并分析本组头孢曲松使用后不良反应发生类型,不同用药方式导致过敏性休克的构成比。结果头孢曲松使用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类型主要有过敏反应37例(61.67%),双硫仑样反应11例(18.33%),血液系统反应4例(6.67%),消化系统反应8例(13.33%),提示:过敏反应相较于其他类型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本组27例静脉注射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23例(85.19%)多于对23例静脉滴注的8例(34.78%)患者,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曲松使用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类型较多,且与用药方式有一定联系,临床使用中需要根据患者体质、病情严重控制药剂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舒芬太尼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和诱发因素,为药物的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历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173份使用舒芬太尼注射剂的完整住院病历进行调查,用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3例使用舒芬太尼注射剂的不良事件33例(19.08%),其中不良反应17例(9.83%)。不良反应的临床类型无显著性差异(P>0.05),心血管与胃肠道反应较为常见,不良反应与年龄、性别、合并用药无关(P分别为>0.05),与给药剂量和方法有关(P<0.01),不良反应多出现在用药2~6h(P<0.05)。结论:掌握舒芬太尼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和诱发因素,使其应用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12.
张俊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42(12):2418-2421
目的 探究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联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儿童肾病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于常州市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肾病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数法将患儿均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环孢素软胶囊联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实验组接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联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6个月。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IgA、IgG、IgM、蛋白排泄率(UAER)、血浆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等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gA、IgG、IgM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但对照组治疗后IgM水平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UAER、BUN及Scr水平均显著降低,而Alb显著升高,且实验组改善更显著(P<0.05)。两组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联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儿童肾病综合征的效果良好,能够显著改善患儿免疫功能和肾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联合吗替麦考酚酯胶囊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上海国际医学中心收治的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吗替麦考酚酯胶囊,起始剂量为3粒/次,2次/d;3个月后为2粒/次,2次/d;6个月后根据患者的病情用量为2~3粒/d,同时不使用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注射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 H 4)0.4 g/kg,1次/d,连续使用3 d,每月重复1次。两组治疗时间为6~1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血清白蛋白、24 h尿蛋白、Ig G、血肌酐(Scr)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ANA阳性例数、A-ds DNA阳性例数、贫血例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SLEDAI评分、24 h尿蛋白、Ig G、Scr水平均显著降低,血清白蛋白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SLEDAI评分、24 h尿蛋白、Ig G、Scr低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NA阳性例数、A-ds DNA阳性例数、贫血例数均显著减少,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ANA阳性例数、A-ds DNA阳性例数、贫血例数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2.5%、4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联合吗替麦考酚酯胶囊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的病情,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喹硫平导致心血管系统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方法 选取2014—2023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上报国家不良反应中心的121例喹硫平致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的病例,分析患者的不良反应及药物治疗情况,治疗措施及转归等方面,探讨喹硫平导致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结果 121例患者中,女性占比(61.98%)较大。原患疾病以双相情感障碍为主,为51例(42.15%)。发生不良反应时,用药剂量均较低,仅12例患者剂量超过700mg/d。不良反应以直立性低血压为主(42.98%)。不良反应多发生在用药初期,大部分在用药10d内出现症状。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方面,直立性低血压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呈不同程度的降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后,及时处理并密切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症状均缓解或恢复正常。结论 喹硫平在较小日剂量使用时,仍有导致心血管不良反应的风险。喹硫平还可引起罕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心悸、高血压、QT间期延长、心动过缓等。其中QT间期延长是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可能导致更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如心源性猝死。对于存在先天性长QT综合征、心衰、女性、老年等危险因素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奥施康定(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在治疗老年晚期胰腺癌疼痛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明确该药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根据患者疼痛程度选择奥施康定镇痛治疗,10mg/12h口服,个体化调整给药剂量,达到患者无痛状态,评价患者疼痛缓解情况及不良反应的观察。结果48例老年晚期胰腺癌疼痛患者完全缓解26例(54%),部分缓解19例(40%),轻度缓解2例(4%),无效1例(2%),疼痛总缓解率98%。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反应,其中便秘28例(58%),恶心呕吐8例(17%),尿潴留1例(2%)。结论奥施康定治疗老年晚期胰腺癌疼痛患者镇痛效果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轻,疼痛缓解有效率及安全性高,能有效改善老年晚期胰腺癌疼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麦考酚吗乙酯(MMF)治疗肾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目前可获得的临床观察结果(系统评价、Meta分析和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检索、收集、利用和评价,明确MMF应用于肾脏疾病的临床疗效。结果:各种系统评价、Meta分析和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虽不尽相同,但肯定有效,而且其不良反应均低于对照组。结论:MMF对治疗肾脏疾病(IgA肾病、狼疮肾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具有一定疗效,且不良反应少。但需要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以及长期随访,才能进一步评价MMF在肾脏疾病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Curran MP  Keating GM 《Drugs》2005,65(6):799-805; discussion 806-7
Mycophenolate sodium delayed release is an enteric-coated formulation designed to release the active agent (mycophenolic acid) in the small intestine. Mycophenolate sodium delayed release was equivalent in efficacy to, and had a similar tolerability profile as, mycophenolate mofetil in de novo renal transplant patients treated with ciclosporin (cyclosporin) and corticosteroids in a well designed study of 12 month's duration. Maintenance renal transplant patients treated with ciclosporin and corticosteroids were converted from mycophenolate mofetil to mycophenolate sodium delayed release without any alteration in efficacy or tolerability in a well designed study of 12 month's duration. The incidence of gastrointestinal adverse events with mycophenolate sodium delayed release was similar to that with mycophenolate mofetil.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分析阿比多尔治疗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20年1月30日至2月18日北京市朝阳区定点医院收治的所有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且采用阿比多尔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分析用药疗效、临床转归进程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2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入院时均为普通型确诊患者。经过治疗,9例(占45%)显效,6例(占30%)有效,5例(占25%)无效,阿比多尔抗病毒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阿比多尔用药疗程平均为(6.7±1.6)d,退热时间平均为(4.7±2.0)d,呼吸道症状缓解时间平均为(5.9±2.5)d,首次复查核酸转阴时间平均为(6.6±2.7)d。20例患者中有12例(占60%)出现不良反应,9例(占45%)出现恶心、呕吐症状,8例(占40%)有腹泻症状,4例(占20%)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总体症状较轻,停药或治疗后缓解。结论阿比多尔治疗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具有一定疗效,不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对乙酰氨基酚(APAP)所致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4~2018年湖北省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的179份APAP所致ADR报告的上报单位、ADR类型与关联性评价、患者性别年龄、ADR发生时间、ADR累及系统-器官及所涉及的临床症状和转归、药物剂型与联合用药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9份ADR主要来自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上报,关联性评价为"可能"的报告比例最高。一般的ADR有156例(87.15%),严重的ADR有13例(7.26%),新的ADR有10例(5.59%),新的严重的ADR有1例(0.56%)。患者男女比例为1.43∶1,年龄主要分布在0~10岁(35.20%);ADR多在用药1~2 d发生(87.15%),累及多个系统-器官,主要为皮肤及附件损害、胃肠系统损害、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全身性系统损害等;导致ADR的APAP剂型以片剂(62.01%)和栓剂(22.35%)为主。174例ADR患者经停药或积极对症处理后治愈或好转。结论:APAP所致ADR主要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和胃肠系统损害为主,长期或者过量使用可产生严重皮肤反应和肝肾功能损害,临床应密切监测患者用药情况,给予相应处理措施,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