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卫平  刘弋 《安徽医药》2017,21(9):1706-1708
目的 探讨二线药物舒尼替尼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组织和免疫组化确诊的GIST患者32例,所有的患者均用二线药物舒尼替尼治疗,37.5 mg·d-1口服,连续给药服用.观察评估舒尼替尼的不良反应及患者的生存时间.结果 舒尼替尼治疗GIST的不良反应轻微,且均可控制.32例患者接受舒尼替尼治疗的时间为3~72个月,中位治疗时间为24个月.获得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7例,稳定期(SD)16例,进展(PD)8例,有效率25.0%,疾病控制率75.0%.32例患者中,中位随访时间为96周,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55周,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96周.结论 舒尼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进展的GIST疗效可靠,不良反应轻微,安全可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重组人干扰素α2a与舒尼替尼联合根治性切除术治疗晚期肾癌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3年1月南安市医院收治的晚期肾癌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舒尼替尼组与干扰素组,每组30例。舒尼替尼组予以常规根治性切除术+苹果酸舒尼替尼胶囊,干扰素组予以常规根治性切除术+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2a, 2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免疫功能指标、肿瘤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β2-微球蛋白(β2-MG)],不良反应。结果 干扰素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舒尼替尼组(93.33%vs. 70.00%,χ2=5.455,P=0.020)。治疗4周后,2组CD3+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较治疗前升高,且干扰素组高于舒尼替尼组(P<0.05或P<0.01);2组NSE、β2-MG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干扰素组低于舒尼替尼组(P<0.05或P<0.01)。2组全身乏力、全...  相似文献   

3.
舒尼替尼是一种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药。通过抑制多个受体酪氨酸激酶(RTKs)磷酸化表现出抗肿瘤和抗血管形成活性。相对于更高选择性的激酶抑制剂,它的多靶点协作既具有可以接受的毒性,又大大提高了抗癌活性。2006年1月舒尼替尼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晚期肾细胞癌(RCC)和服用伊马替尼后疾病出现进展或不耐受伊马替尼的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舒尼替尼(sunitinib)和索拉非尼(sorafenib)对转移性肾细胞癌的两种不同序贯治疗方案即舒尼替尼一线治疗结合索拉非尼二线治疗(SUSO组)相对于索拉非尼一线治疗结合舒尼替尼二线治疗(SOSU组)的经济性。方法:本研究通过建立Markov模型评价两种方案的成本效果。主要终点指标包括无进展生命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总生命年(overall survival,OS)以及质量调整生命年(quality-adjusted life years,QALYs)。模型周期为6周,基线分析时间跨度设为5年,折现率设为3%。模型稳定性通过概率敏感性分析和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来检验。结果:5年模拟结果显示,SUSO组比SOSU组多获得0.3QALYs,0.34 OS以及0.56 PFS,SUSO组显著延长了OS和PFS,但成本高出132,243元。增量成本效果比显示QALY的ICER为437,870元,基本不具备经济性。但敏感性分析表明SUSO组在短期治疗上比SOSU组带来更长的PFS的同时也具备经济性。结论:除非人均GDP约达到13,700美元,舒尼替尼一线治疗结合索拉非尼二线治疗在5年期治疗上相比索拉非尼一线治疗结合舒尼替尼二线治疗不具备经济性。但是,舒尼替尼一线治疗在短期治疗上具备明显优势,从经济型角度出发,应当考虑除索拉非尼以外的其他药物作为二线治疗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帕尼单抗和舒尼替尼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治疗中的疗效进行评估,并对二者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将入选的80 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26 例、帕尼单抗组27 例、舒尼替尼组27 例。对照组采用多西他赛+ 顺铂进行治疗,帕尼单抗组和舒尼替尼组分别给予帕尼单抗、舒尼替尼进行治疗。对三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生存质量、无进展生存期和总体生存期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帕尼单抗组和舒尼替尼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病情控制率、生存质量、无进展生存期和总体生存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舒尼替尼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病情控制率、生存质量、无进展生存期和总体生存期均高于帕尼单抗组。不良反应方面,帕尼单抗组患者乏力、腹泻、脱发、恶心呕吐、肝肾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降低等毒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舒尼替尼组除脱发外,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帕尼单抗组(P<0.05)。结论 帕尼单抗和舒尼替尼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治疗都能够取得一定的疗效,舒尼替尼的疗效更佳,但舒尼替尼易引发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帕尼单抗和舒尼替尼的临床应用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在提高疗效、降低毒副反应方面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伊马替尼耐药晚期胃肠间质瘤的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伊马替尼耐药晚期胃肠间质瘤患者30例的临床治疗,观察治疗患者的方法 及疗效,分析治疗策略.结果 30例患者中,采用手术切除治疗7例,采用伊马替尼增量治疗11例,采用舒尼替尼治疗12例.随访可知,手术治疗7例患者OS中位时间(87.5±6.1)周;伊马替尼增量治疗11例OS中位时间(93.2±8.4)周;舒尼替尼治疗12例OS中位时间(90.5±7.7)周.结论 临床治疗伊马替尼耐药晚期胃肠间质瘤患者时可采用的治疗方法 比较多,应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提升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杨怀勇  杨龙  许有威  王璇 《中国药房》2012,(26):2401-2404
目的:评价舒尼替尼、索拉非尼、干扰素α(IFN-α)在卫生资源使用、治疗费用及健康产出等方面的差异,从而分析哪种药物具有更好的成本-效果,为政府报销和临床用药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使用基于Microsoft Excel建立的Markov模型来模拟5年的疾病进展、成本及健康产出,运用成本-效果分析对转移性肾细胞癌一线治疗药物舒尼替尼、索拉非尼、IFN-α进行经济学评价。结果:模拟5年的成本结果显示,舒尼替尼组的人均成本高于IFN-α组,低于索拉非尼组;5年的健康结果显示,舒尼替尼组患者获得的生命年及质量调整生命年均大于索拉非尼组和IFN-α组。结论:舒尼替尼与IFN-α相比不具有成本-效果优势,但与索拉非尼相比则为成本节约方案。  相似文献   

8.
舒尼替尼是一种口服多靶点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用于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和伊马替尼治疗失败或不耐受的转移性胃肠道间质瘤.舒尼替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较高,症状不典型,包括乏力、心悸、畏寒、嗜睡等,易与肿瘤相关症状及舒尼替尼的其他常见不良反应混淆.舒尼替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与破坏甲状腺腺体、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和损伤血管有关.服用舒尼替尼的患者需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必要时给予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舒尼替尼和大剂量伊马替尼用于既往伊马替尼治疗耐药的晚期胃肠间质瘤患者的二线治疗的成本-效果。方法:基于Ⅲ期临床试验的研究数据,结合我国相关药物和不良反应治疗成本,利用TreeAge软件建立Markov模型,对两种用药方案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进口药组大剂量伊马替尼和舒尼替尼方案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45 806.19元/质量调整生存月(QALM)和20 330.79元/QALM,计算得到增量成本-效果比超出意愿支付阈值,舒尼替尼为优势药物。国产药组大剂量伊马替尼和舒尼替尼方案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5 855.50元/QALM和15 101.70元/QALM,伊马替尼为优势药物。敏感性分析的结果与成本-效果分析一致。结论:对于伊马替尼耐药的晚期胃肠间质瘤患者,进口药组舒尼替尼治疗比大剂量伊马替尼治疗具有更好的经济性,但在国产药组中大剂量伊马替尼比舒尼替尼治疗具有经济学优势。  相似文献   

10.
舒尼替尼是目前已知的作用靶点最多的靶向抗肿瘤药物之一,具有广谱的抗肿瘤活性。2006年1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舒尼替尼用于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和不能耐受或伊马替尼治疗失败的转移性胃肠道间质瘤,2008年5月在我国上市。本文就舒尼替尼的作用机理和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舒尼替尼是一种口服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具有抗肿瘤、抗血管增生的作用。该药对肾脏的损伤多表现为非肾病范围蛋白尿,导致肾病综合征相对少见,国内尚无舒尼替尼引起肾脏血栓性微血管病变报道。本文报道1例胃间质瘤术后接受舒尼替尼治疗患者,出现肾病综合征伴肾功能减退,肾活检证实为血栓性微血管病变,同时结合相关文献,对舒尼替尼所致肾脏损伤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进行讨论,以提高对此类药物肾脏损伤的认识与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跨膜硫酸铵梯度法制备苹果酸舒尼替尼脂质体并对制备工艺进行考察。方法:采用混合离子交换树脂建立跨膜硫酸铵[ammonium sulfate,(NH4)2SO4]梯度制备苹果酸舒尼替尼脂质体;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苹果酸舒尼替尼脂质体的包封率,激光散射粒径分析仪测定苹果酸舒尼替尼脂质体的粒径。结果:苹果酸舒尼替尼脂质体包封率大于96%,平均粒径为107.5 nm。结论:以(NH4)2SO4梯度法制备的苹果酸舒尼替尼脂质体包封率较高,方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术后复发因素和药物治疗。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并手术的52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术后均予以伊马替尼400 mg/d治疗,其中先后有21例出现病灶复发,对比分析复发因素,10例给予增加伊马替尼剂量(伊马替尼组),达600 mg/d,11例改为口服舒尼替尼50 mg/d(舒尼替尼组),比较两组病灶范围、不良反应以及总生存率。结果肿瘤直径超过10 cm,未能达到R0根治,核分裂像大于10/50HRF以及高危患者,术后复发率明显增高。治疗上增加伊马替尼剂量(伊马替尼组),病灶范围未见明显缩小,且大部分患者出现药物毒性,而舒尼替尼组病灶范围部分缩小或消失,且总生存率高于伊马替尼组(P<0.05)。结论肿瘤的大小、根治程度、核分裂像以及危险度等级均是胃肠间质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常规剂量应用伊马替尼仍有复发时,应及时更换二线药物舒尼替尼。  相似文献   

14.
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舒尼替尼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各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不断涌现,以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为代表的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抗肿瘤研究的热点.舒尼替尼(sunitinib,商品名Sutent)是一种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干细胞因子受体(C-Kit)等多种受体酪氨酸激酶具有抑制作用,已于2006年1月被美国FDA批准用于临床上晚期肾细胞癌(RCC)和对伊马替尼(ima-tinib)耐药和(或)治疗失败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治疗,并在其他多种肿瘤的临床试验中也显示显著抗肿瘤活性,文中综述了该药的临床前研究及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药房》2020,(5):612-616
目的:评估转移性肾癌一线治疗药物舒尼替尼、索拉非尼和培唑帕尼的经济性,为医保目录调整、临床用药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转移性肾癌""舒尼替尼""索拉非尼""培唑帕尼""成本-效果""成本-效用""成本-效益""经济性分析"等为中文检索词,以"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m RCC""Sunitinib""Sorafenib""Pazopanib""Cost-effectiveness""Cost-utility""Cost-benefit""Economic analysis"等为英文检索词,在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维普网等数据库中检索2006年1月1日-2019年7月15日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使用卫生经济学评价报告标准共识(CHEERS)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取相关数据后定性比较舒尼替尼、索拉非尼、培唑帕尼治疗转移性肾癌的有效性和经济性。结果:纳入文献10篇,7篇文献的总符合率均在75.00%以上。其中,对比舒尼替尼与索拉非尼方案的4篇文献研究中,3篇文献研究指出舒尼替尼为绝对优势方案,1篇文献研究指出索拉非尼更有经济性;对比舒尼替尼与培唑帕尼方案的6篇文献研究中,4篇文献研究指出培唑帕尼为绝对优势方案,2篇文献研究指出舒尼替尼更有经济性。结论:大多数情况下,培唑帕尼治疗转移性肾癌的有效性和经济性强于舒尼替尼和索拉非尼,但真实世界数据的研究显示舒尼替尼更有经济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文就舒尼替尼治疗弯起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晚期胃肠道间质瘤患者13例,均予以舒尼替尼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13例患者接受治疗的平均周期为(10.5±1.3)个周期,部分缓解3例,疾病稳定7例,疾病进展3例。疾病控制率为76.92%。结论舒尼替尼治疗晚期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不良反应发生率偏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舒尼替尼与Combretastatin A-4(CA-4)联合用药的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SRB法测定比较舒尼替尼、CA-4及联合用药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抑制作用。PI染色法、DAPI染色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舒尼替尼联合应用CA-4诱导人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作用。结果 联用舒尼替尼和CA-4在体外能协同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舒尼替尼联用CA-4能够诱导SGC-7901肿瘤细胞凋亡,并且伴随着caspase-3的激活和PARP的裂解。结论 舒尼替尼与CA-4联合用药在体外能协同诱导人胃癌SGC-7901肿瘤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舒尼替尼治疗晚期肾癌中血液学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我院诊断为晚期肾癌的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共计61例,男性49例,女性12例,平均病程为(2.3±0.4)年。肾癌病理类型为透明细胞癌,记录患者在服用药物前、服用第2周、第4周、第6周时血白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血红蛋白变化。结果患者服药前、服用第2周、第4周、第6周白细胞(×109/L)、血小板(×1012/L)、中性粒细胞(×109/L)、淋巴细胞(×109/L)、血红蛋白水平(g/L)分别为(5.92±1.37)、(203.63±42.66)、(4.34±1.65)、(1.43±0.37)、(139.54±16.5);(5.66±1.28)、(184.27±28.55)、(3.64±1.89)、(1.42±0.45)、(142.87±22.68);(5.21±0.53)、(162.33±46.8)、(2.97±1.39)、(1.39±0.53)、(144.24±23.54);(5.06±0.35)、(126.37±24.71)、(2.28±0.80)、(1.41±0.67)、(140.33±16.54)。可以看出患者在服用舒尼替尼期间白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逐步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服用舒尼替尼期间淋巴细胞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服用舒尼替尼期间血红蛋白逐步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停药2周时间后逐步下降。结论本次研究认为舒尼替尼治疗晚期肾癌需要注意发生白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下降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舒尼替尼是一种新型抗肿瘤药物(多靶点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该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是皮肤毒性,但多为1~2级。1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标准治疗失败后,在用舒尼替尼治疗期间,联用头孢曲松钠后,诱发剥脱性皮炎性药疹。  相似文献   

20.
背景:舒尼替尼是一种酪氨酸酶抑制剂,其治疗肾细胞癌的疗效已经得到临床验证,但是一些患者使用舒尼替尼无效或者因不良反应而减量,由于目前还没有研究证实与舒尼替尼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相关的分子预测物,本研究的目的就是确定与与舒尼替尼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有关的遗传学标记物。方法:本研究是观察性、前瞻性研究研究,入选的患者来源于西班牙生殖泌尿肿瘤组的15个研究所,均为年龄大于等于18岁的成年人,所有患者之前均未进行过治疗,根据地方医疗实践指南患者使用舒尼替尼治疗,评价:RECIST治疗反应,无进展生存(PFS),总体生存(OS),不良反应,检测了9个基因中16个重要的多态性分别是:VEGFR2(rs2305948和rs1870377),VEGFR3(rs307826,rs448012和rs307821),PDGFR-a(rs35597368),VEGF-A(rs2010963,rs699947和rs1570360),IL8(rs1126647),CYP3A4(rs2740574),CYP3A5(rs776746),ABCB1(rs1045642,rs1128503和rs2032582)和ABCB2(rs2231142).运用非参数以及多参数分析评估了多态性与疗效和毒性的相关性(临床因素与治疗结果的相关性,治疗结果做协变量)。使用bonferroni方法进行重复性(多样性)的校正,在校正前P〈0.0031,被认为校正后仍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入选2007年10月10日~2010年12月13日之间的101例患者,其中95例患者进行了毒性分析,89例患者进行了疗效分析。经过多参数分析显示:VEGFR3的2个错义多态性rs307826和rs307821与PFS降低相关(rs307826风险比=HR每个等位基因3.57,1.75~7.30,P非校正=000049,P校正=0.007;rs307821,风险比3.31,1.64~6.68 P非校正=0.00085,P校正=0.014),CYP3A5*1(rs776746)这个高代谢性等位基因与因舒尼替尼毒性而减量的风险增加有相关性,(风险比3.75,1.67~8.41,P非校正=0.0014,P校正=0.022)。没有发现其他SNPs与舒尼替尼的治疗反应和不良反应有关。解释:VEGFR3和CYP3A5*1的多态性可能确定肾细胞癌的一组亚型:即对舒尼替尼治疗反应率低和耐受性差。如果该结论可确定的话,这些结果可促进更多的干预性研究来检验舒尼替尼治疗对有此类基因变异的肾癌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