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2 毫秒
1.
李金玉  郑国龙 《山东医药》2010,50(38):50-51
目的观察气管食管瘘手术中采用快诱导气管插管行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采用快诱导气管插管为20例气管食管瘘患者行全身麻醉。观察快诱导时辅助呼吸(AB)和经喉罩控制呼吸(CB)过程中胃积气量、反流误吸发生率、血气变化及生命体征改变。结果本组患者顺利完成气管插管,诱导中未出现严重的呼吸管理困难、血气分析结果大致正常、生命体征平稳随着呼吸压力增加,胃积气量及反流误吸发生率明显上升(P均〈0.05);随着瘘口直径增大,胃积气量及反流误吸发生率显著上升(P均〈0.05)。结论 气管食管瘘手术中采用快诱导气管插管行全身麻醉安全有效。应使用小潮气量较高频率的控制呼吸模式。诱导前应彻底洗胃和开放胃管。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食管引流型喉罩在全身麻醉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择期手术病人8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全麻诱导后分别插入喉罩(Ⅰ组)和气管插管(Ⅱ组),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T0,基础值)、插管(罩)即刻(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5 min(T3)、气腹后5 min(T4)、气腹后10 min(T5)、放气腹后1 min(T6)、拔管(罩)后(T7)的血压、心率、相关呼吸参数[呼吸末二氧化碳(PETCO2)、吸入和呼出潮气量(Vti和Vte)、吸入和呼出分钟通气量(MVi和MVe)、气道峰压(Ppeak)和平台压(Pplat)、肺顺应性(CL)及气道阻力(Raw)]及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0时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Ⅱ组较Ⅰ组HR增快、MAP升高(P<0.05);气腹后较气腹前PETCO2明显升高(P<0.05);Ⅰ组与Ⅱ组比较,术后咽部不适、术后咽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引流性喉罩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3.
体位与胃食管反流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体位与胃食管反流发生的关系及胃食管反流的发生机理,对12例具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内镜检查有下段食管炎的患者进行食管内pH值监测、食管内压、下食管括约肌压力及胃内压力测定,比较直立位和卧位餐后反流的发生频率及发生机理。结果显示,直立位与卧位时的酸反流次数(56.4±65.2次比32.5±49.7次)、pH值<4的百分时间(26.4%±27.6%比20.5%±21.7%)及酸清除时间(10.3±14.5分钟比13.8±17.1分钟)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种体位与下食管括约肌松弛有关的反流频率(56.7%比43.2%)及与胃内压升高有关的反流频率(23.5%比19.7%)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直立位反流在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中与卧位反流起同等重要的作用。两种反流的主要发生机理均为下食管括约肌的松弛,胃内压升高也在胃食管反流的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腔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腹腔镜巨大食管裂孔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22例巨大食管裂孔疝患者的病例资料,均在双腔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下巨大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统计分析术中相关麻醉监测指标。 结果22例腹腔镜巨大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58~246(173.46±18.33)min,术中出血15~100(46.38±5.27)ml。在麻醉诱导期间加压呼吸和维持期间容控呼吸,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应激反应的发生。 结论双腔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巨大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在保证机体供氧的情况下,减少双肺通气作功和内容物在胸腔内的压力,减轻了对心泵及循环的影响,术中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免气腹腹腔镜与气腹腹腔镜在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拟在全身麻醉插管下行食管裂孔疝手术的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免气腹组(A组)和气腹组(B组)。观察并记录患者患者安静状态(T0)、手术开始时(T1)、手术开始后15 min(T2)、缝皮或解除气腹后5 min(T3)各时间点PETCO2、气道峰压并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并记录术后并发症的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各时间点PaO2、PETCO2、气道峰压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各时间点氧分压较A组低(P<0.05),而PETCO2、气道峰压较A组高(P<0.05);B组患者术中T2、T3时点SBP、DBP比A组高(P<0.05);A组患者术后切口疼痛及肩部酸痛发生率较B组低(P<0.05)。 结论免气腹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与气腹腹腔镜相比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更少,且术后切口疼痛和肩部酸痛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腔镜食道裂孔疝修补术患者手术体位安置的时机及效果评价.方法 将80例行腹腔镜食道裂孔疝修补术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改进组40例患者在全麻诱导前,由巡回护士按手术要求和患者的舒适度来安置体位;传统组40例在全身麻醉后由巡回护士、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按手术要求安置体位.结果 改进组术后24~48 h下肢疼痛率和...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全覆膜防反流食管支架治疗前后食管压力变化.方法 对30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经全覆膜防反流食管支架治疗前后食管压力测定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LESP)较扩张前显著下降(P<0.05),食管下括约肌松弛率(LESRR)明显提高(P<0.05);支架治疗后食管体部同步收缩峰值增高,食管体部静息压降低(P<0.05),扩张后食管体部同步收缩波与扩张前比较无显著变化.结论 食管压力测定可用于评价全覆膜防反流食管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比较两组病人分别置入喉罩和气管内插管的成功率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凸显食管引流型喉罩(PLMA)在颈椎骨折手术麻醉中的优越性.方法 将60例ASAⅠ~Ⅲ级颈椎骨折需行手术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食管引流型喉罩组(A组)和盲插气管插管组(B组).分别按常规麻醉诱导后置入气管导管或食管引流型喉罩(下统称麻醉构件).记录两组患者诱导前、诱导后、置构件后1 min、3 min、拔出构件前及后5 min的SBP、DBP和HR值,还有置入构件所需的时间、成功率及并发症等.结果 成功置入构件后1 min和3 min的BP及拔出构件前后的BP、HR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高于A组;而插置构件所用的时间和低氧血症、呛咳、支气管痉挛及出血血肿等麻醉并发症B组亦明显高于A组.结论 麻醉采用PLMA是一种操作简单快捷、安全舒适、术后呼吸道并发症少的呼吸支持方法,对颈椎骨折等插管困难病人尤其适用.  相似文献   

9.
胃食管反流病食管测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酸性胃液或胃液及胆汁由胃反流入食管引起的疾病,是消化科常见病、多发病.有些研究提示,25%以上成年人受此病影响[1],而且多数人有正常内镜下表现[2].正常情况下,由于食管借助于横膈、His角、贲门口粘膜皱襞及LES作用,特别是后者来防止胃食管反流(GER).当上述作用减弱时,就可能发生胃食管反流病.虽然LES尚未在解剖学上得到证实,但食管压力检测证实了LES存在,随着该技术的完善发展及腔内pH监测技术的应用,为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及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测压系统是灌注式导管测压系统,它由液压灌注系统,压力导管,换能器及用于记录分析的计算机及相应软件所构成.另一种为内置微型传感器的测压导管及记录仪组成,可用于24 h动态监测.另外还有与以上两种测压系统配合应用的袖套导管及环行袖套式固态测压导管,适用于对食管括约肌进行压力测定.测压方法主要有静态测压,采用定点牵拉或快速牵拉法,另一种为动态测压,可对近于自然状态下的食管动力进行长时间连续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及婴儿腹腔镜手术中不同CO2气腹压力对患儿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20例腹腔镜手术患儿在全麻下,分别予以5 mmHg和10 mmHg气腹压力建立人工CO2气腹,并记录0、5、10 mmHg气腹压下呼吸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气腹后患儿呼气末CO2分压明显增高,潮气量及肺顺应性明显降低;并且随着气腹压的增高,呼气末CO2分压也逐渐增高,潮气量及肺顺应性逐渐降低,但血氧饱和度在气腹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腹腔镜手术时在满足手术操作空间需要的前提下,应尽量降低气腹压力以减少对患儿呼吸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SLIPA)喉罩和食管引流型喉罩(PLMA)用于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气道管理的效果. 方法 拟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120例,年龄60~7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气管插管组,SLIPA组和PLMA组.麻醉诱导后置入气管导管或喉罩,行间歇正压通气.记录麻醉诱导前(T0)、管(罩)置入成功即刻(T1)、气腹后10min(Ta)、拔除时(T3)、拔除后10 min(T4)平均动脉压及心率.记录管(罩)置入情况、置入时间、测定气道密封压.记录拔除管(罩)时呛咳、返流、误吸及喉痉挛的发生情况;管(罩)拔除后粘血及胃胀气的发生情况;术后2d内咽痛的置入发生情况. 结果 气管插管组、SLIPA组、PLMA组1次置入成功率分别为92.5%、92.5%、95.0%(x2=0.268,P>0.05),2次置入成功率均为100.0%.气管插管组在麻醉诱导后和SLIPA组、PLMA组比较,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有明显差异(t=4.076,P<0.05).SLAPA组喉罩置入时间较气管插管组和PLMA组短,喉罩置入容易(t=43.561,P<0.05).PLMA组喉罩气道密封压较SLIPA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363,P>0.05).3组患者反流、误吸、喉痉挛和胃胀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1,P>0.05);SLIPA组和PLMA组呛咳和咽痛的发生率低于气管插管组(分别为x2=26.674,10.568,均P<0.05). 结论 SLIPA和PLMA喉罩均可保证有效通气,不良反应少.SLAPA喉罩置入更简单,而PLMA喉罩气道密封效果较好,更适用于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非选择通道亚型1(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cyclic nucleotidegated cation non-selective channel 1,HCN1)在胃食管反流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为临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的方法,观察SD大鼠食管下段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中离子通道HCN1分布情况。腹腔注射HCN1特异性阻断剂ZD7288,进行食管下括约肌压(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pressure,LESP)和一过性食管下括约肌松弛(transient 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relaxation,TLESRs)的测定,同时设定生理盐水和空白对照。结果在食管下括约肌黏膜层、黏膜下层及肌间神经丛ICCs上有HCN1存在;给予HCN1特异性阻断剂ZD7288后LESP减小。TLESRs次数增多。结论 HCN1通道在食管下括约肌的运动和压力产生过程中起作用,它的功能异常可能导致胃食管反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食管高分辨率测压联合24 h食管pH监测在内镜阴性食管源性胸痛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40例反复发作的食管源性胸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食管高分辨率测压联合24 h食管pH监测结果.结果 27例(67.5%)存在胃食管反流,DeMeester积分平均为(18.3±3.4)分,其中19例存在食管体部运动功能障碍,11例存在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降低(平均降低5.7 mmHg);6例(15.0%)贲门失弛缓症,Ⅰ型1例(2.5%)、Ⅱ型5例(12.5%),平均食管下括约肌松弛率为(30.1±2.3)%;4例(10.0%)弥漫性食管痉挛,平均食管收缩前沿速度为(12.3±2.4) cm·s-1,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增高1例、正常3例,食管下括约肌松弛率下降2例、正常2例,4例食管体部均存在异常收缩波,其中3例存在自发性同步收缩波;2例(5.0%)胡桃夹食管,平均食管远端收缩积分为(6745.5±175.2)mm Hg·cm-1·s-1,平均食管收缩前沿速度为(4.3±0.4)cm·s-1;1例(2.5%)食管失蠕动,食管下括约肌压力为2 mm Hg,DeMeester积分为38.3分,结合食管活检及辅助检查结果诊断为系统性硬化症食管累及.结论 食管高分辨率测压联合24 h食管pH监测,对于内镜阴性的食管源性胸痛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自制持续24小时食管pH监测系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自制的仪器作持续24小时食管pH监测,并作食管测压、钡餐造影、内镜及粘膜活检等多种检查,对20例伴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患者进行了研究。另对20例无症状的正常志愿者进行了持续pH监测和食管测压检查作对照。自制的监测仪器性能良好而稳定。病例组中持续pH监测各反流参数、下食管括约肌压力及原发性蠕动收缩波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而二组之下食管括约肌长度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本研究建立24小时pH监测及下食管括约肌压力的正常值范围,还比较了上述各检查方法对胃—食管反流的阳性检出率,以持续pH监测最高(90%),提示pH监测的诊断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15.
王宏宇  史宏伟  徐磊 《山东医药》2008,48(28):49-50
选取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静脉麻醉诱导后建立人工通气,频率10~12次/min,潮气量8~10 ml/kg;建立CO2人工气腹,压力维持在12~15 cmH2O,观察并记录气腹期间呼吸顺应性、气道阻力及气道压的变化.结果 观察期间,呼吸顺应性较气腹前明显降低;气道压升高但不超过40 cmH2O,仅气腹后10 min时气道压明显高于气腹前,其余时刻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气道阻力变化不明显.认为气腹期间低潮气量通气可减小气道阻力及气道压;为保护肺功能、降低气道阻力和气道压,气腹时应采取恒定或相对较小的潮气量.  相似文献   

16.
一氧化氮对糖尿病胃轻瘫患者体表胃电及食管蠕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对糖尿病胃轻瘫患者体表胃电及食管蠕动的影响。方法 应用PC polygraf HR高分辨多通道测压系统检测糖尿病患者的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食管下括约肌长度(LESL)及食管远端蠕工等动力参数,应用Digitrapper动态民图仪监测糖尿病患者消化及消化期的体表胃电(EGG)变化规律;并检测血清NO含量。结果 糖尿病LESP,LES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不同年龄组食管动力参数正常值及测定方法.方法 应用气液压毛细灌注系统测定3个不同年龄组(Ⅰ组18~39岁,Ⅱ组40~59岁,Ⅲ组≥60岁)健康志愿者食管动力参数.同时观察本测定方法对下食管括约肌(LES)检测的重复性和稳定性.结果 实际入组162名,Ⅰ组62名,Ⅱ组73名,Ⅲ组27名.三组间下食管括约肌长度(LESL)、呼气末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LESP平均值、残余压、下食管括约肌松弛率(LES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吸气末LESP为(28.98±1.11) mmHg,明显低于Ⅲ组[(34.35±1.96)mmHg,P<0.05].Ⅰ组跨膈压为(9.55±0.62) mmHg,明显低于Ⅱ组[(13.05±0.76) mmHg,P<0.05].三组食管体部远端和近端收缩波幅和时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上食管括约肌压力( UESP)明显低于Ⅰ组、Ⅱ组(P<0.05).重复性比较,Ⅰ组、Ⅱ组第2次呼气末LESP明显高于第1次(P<0.05).远端食管蠕动收缩波幅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0.05),近端食管蠕动收缩波幅女性与男性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得到不同年龄组食管动力参数的正常值.LES的动力参数不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而食管体部蠕动收缩能力在40~59岁年龄组最强.老年人UESP明显下降.检测前让受试者有足够的适应时间,有利于得到准确、可靠的LES的动力参数.  相似文献   

18.
作者采用国产SGY-3型多功能消化道检测仪对80例具有胃-食管返流(GER)症状患者进行了食管测压研究。患者分别为两组:A组33例、内镜及活检食管粘膜正常;B组47例,内及活检均证实有食管炎。正常对照组60例。食管炎患者给予吗丁啉口服。结果显示,(1)A、B两组患者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胃-食管屏障压、食管下括约肌(LES)松驰率明显降低,LES松弛时间明显延长,LES长度(LESL)短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PC polygraf HR高分辨多通道测压系统检测GERD患者的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LESP)、食管下段括约肌长度(LESL)及食管远端蠕动幅度等动力参数;应用Digitrapper MK Ⅲ动态食管PH监测仪检测其24小时食管内PH各项参数;应用NADPH-d组化染色观察食管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NO含量.结果GERD患者的LESP及LES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前者的食管下段蠕动幅度明显低于后者(P<0.01);前者的食管内24小时PH值明显高于后者;患者食管粘膜NOS呈强阳性反应;其血清NO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内源性NO可能参与GERD的致病机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贲门癌术后胸腔内残余食管胃的功能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研究对象56例,其中对照组15例为健康志愿者,行食管腔内压力测定和24 h pH监测;术后组41例为贲门癌切除术后患者,行上消化道X线钡餐造影、食管腔内压力测定和24h pH监测,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测压显示41例患者术后吻合口压力明显低于对照组食管下括约肌和残余食管压力(P<0.05),术后组残余食管静息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食管静息压和胸腔内胃的静息压(P<0.05),食管体部蠕动收缩压术后组低于对照组;24 h食管pH监测结果表明,两组间pH<4的立位、卧位和总时间及反流次数与时间均存仵显著差异(P<0.01),卧位与立位pH<4的总时间有显著差异(P<0.01);术后组上消化道X线钡餐造影显示胸腔内胃体部无蠕动性收缩且胃排空延迟.结论 贲门癌术后存在食管反流,反流的发生与术后胃排空延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