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溶栓素的理化性质、作用机理及其体内溶栓作用。方法 :采用不连续系统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溶栓素的分子量 ,纤维蛋白平板法测定溶栓素的体外活性和研究溶栓素的作用机理 ,不同温度和 p H值下测定体外溶栓作用以确定溶栓素的最适温度和 p H值 ,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法测定溶栓素的体内溶栓效果。结果 :溶栓素的相对分子量为 30 6 80 ,最适温度是 4 5℃ ,最适 p H值为7.8,溶栓素的作用机理与人血纤溶酶相似 ,有直接纤溶作用 ,溶栓素的体内溶栓作用在同等剂量的条件下优于尿激酶。结论 :溶栓素较适合作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蛇毒溶栓素对猕猴、家犬的Chandler法半体内混合血栓,对家兔的Teruhiko法动脉血栓以及对大鼠的Reyers法静脉血栓均有明显的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对家兔的Nowork法肺动脉栓塞有明显的加速栓子的溶栓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去纤维蛋白原、纤溶、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测定N-V蛋白酶的最适反应温度、最适反应pH值及酶促反应动力学常数(Km),并对其进行蛋白酶分类。 方法 :利用纤维蛋白平板法测定N-V蛋白酶最适反应温度、最适反应pH值。以L-亮氨酸-p-硝基苯胺酯(Leu-pNA)作为底物,测定N-V蛋白酶的Km值。利用L-反式环氧琥珀酰亮氨酰氨基(4-胍基)丁烷(E64)、苯甲基磺酰氟(PMSF)、1,10-邻菲啰啉、抑肽酶作为抑制剂对N-V蛋白酶的纤溶活性进行抑制作用,确定其蛋白酶分类。结果:N-V蛋白酶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反应pH值为8~9, Km值为1.97×10-3mol •L-1 ,PMSF有效抑制N-V蛋白酶的纤溶活性(P<0.01),而E64、1,10-邻菲啰啉啉、抑肽酶对其活性均无明显抑制作用(P>0.05)。结论: N-V蛋白酶属于丝氨酸蛋白酶类。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解国人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溶栓效果,最适剂量及副作用,方法: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使用不同剂量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进行溶栓治疗,并与尿激酶相比较。结果:两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临床再通率分别为84.21%和86.96%,均高于尿激酶组的54.84%(P<0.05),而并发症较少,结论:小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具有良好的溶栓效果。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塞链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凝血和纤溶参数的影响张朝虹1蒋宝琦2朱继红2吴淳2卢明瑜2溶栓治疗中凝血、纤溶参数的监测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急性心肌梗塞(AMI)的发病机理及对溶栓治疗的反应。我们观察了16例患者溶栓前后凝血、纤溶参数的系列变化,并与正常...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蛇毒溶栓素(ATE)对家犬、猕猴体内外凝血作用的影响.体外实验表明:ATE具有类凝血酶样作用,能使去钙血浆和纤维蛋白原直接凝固,它不激活Ⅻ因子,产生是非交联的纤维蛋白,并且有纤溶酶样作用,能直接溶解纤维蛋白,产生抗凝作用.体内实验表明:ATE显著延长全血凝固时间、凝血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注射ATE后血浆中纤维蛋白原降低,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三P试验阳性,血小板减少.体内外实验表明,ATE具有去纤、纤溶、抗血小板功能和抗凝效应.  相似文献   

7.
冯庚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0):861-861
1溶栓疗法的研究方向和主要进展 绝大多数ST段上移型急性心肌梗死是由冠状动脉血栓造成的,故用药物使血栓溶解便能达到治疗目的。但绝大多数溶栓药物的作用并不是直接溶解血栓,而是激活血液循环中的或与纤维蛋白结合的纤溶酶原,使之形成纤溶酶,促使纤维蛋白原降解,从而将网罗红细胞及其血栓的纤维蛋白溶解,可见所有的溶栓药物都是纤溶酶原激活剂,因此将溶栓药物改称为纤溶药物更为准确,但出于习惯,目前仍然称其为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8.
从双胸蚓组织分离、提取的溶栓酶制剂含有纤溶酶类及纤溶酶原激活物,具有良好的溶解血栓作用。动物实验表明该制剂能使体内t-PA活力增加,但不影响PAI活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从双齿围沙蚕体内提取并纯化一种新的纤溶酶。方法 应用硫酸铵沉淀、透析、凝胶柱层析(Sephadex G-100)以及电泳等生化手段对沙蚕纤溶酶进行分离纯化。用平板法测定它降解纤维蛋白的活性。结果 得到纯的沙蚕纤溶酶,测出其等电点为4.5左右,由两条边组成,其相对分子量分别为33000u和14400u。结论 该酶为首次从沙蚕中发现的一种新的纤溶酶。  相似文献   

10.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友进  尹俊 《广东医学》2008,29(9):1581-1584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又称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或纤溶酶原激活因子(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是体内纤溶系统的生理性激动剂,在人体纤溶和凝血的平衡调节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由于血栓性疾病的逐年上升,对溶栓药物的需求量逐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相关指标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曹华 《华中医学杂志》2003,27(6):333-334
用溶栓的方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目前已广泛开展。在其治疗期间,凝血与纤溶相互作用,与溶栓的疗效密切相关。某些凝血与纤溶实验诊断指标也会发生改变。本文研究了溶栓与非溶栓治疗AMI的凝血与纤溶功能的变化,以期了解溶栓治疗对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D-二聚体的检测是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检测项目,是目前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以及监测溶栓治疗等方面颇有价值的重要指标。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作用后的终末产物,是体内血浆凝血因子活化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作用启动的首选分子标志物。本文通过对D-二聚体的测定探讨其对糖尿病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前,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已在国内外广泛开展应用。研究表明,溶栓治疗期间,凝血几乎与纤溶并存,两者之间相互作用,形成彼此增强的动态平衡关系,直接影响着溶栓疗效。本研究通过对51例接受溶栓或非溶栓治疗的AMI病人的凝血及纤溶功能动态变化的观察,了解溶栓治疗对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23只家兔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及10、30、60和100kU/kg体重不同剂量组,静脉注射国产高分子量尿激酶,观察给药前后不同时间兔血浆尿型纤溶酶原活化素水平的动态变化,测得其血浆半衰期为35min。在29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以800~1100kU的UK作溶栓治疗时,除测定治疗前后血浆尿型纤溶酶原活化素外,还测定了血浆t—PA抗原、PA和相应抑制物PAI活性,分析了以大量UK作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相对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制备一种可溶性固定化木瓜蛋白酶并对其部分酶学性质进行研究.方法 将木瓜蛋白酶偶联在亲水性高分子聚合物羧甲基纤维素醋酸琥珀酸酯(AS-L)上制备得到水溶性固定化木瓜蛋白酶.在相同的条件下测定游离的木瓜蛋白酶和水溶性固定化木瓜蛋白酶的活力,得到两种状态的酶的最适作用pH值和最适作用温度,再于它们各自的最适条件下测定活力,得到各自的Km值;在相同的条件下测定两种状态的酶的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低温稳定性和回收稳定性.结果 游离木瓜蛋白酶和可溶性固定化木瓜蛋白酶的最适作用pH值分别为6.0和5.0,最适作用温度分别为60℃和70℃,Km值分别为2.53、3.07mg·ml-1;可溶性固定化木瓜蛋白酶在60℃条件下,保温12h,仍有62%的活性;在4℃条件下,30d后活性保留达90%以上;在pH6.0时稳定性最好,在pH4.0-7.0范围内也比较稳定(相对活性>80%).结论 可溶性固定化木瓜蛋白酶能够在pH5.5以上的溶液中完全溶解,最适作用pH值范围变窄,最适作用温度和Km值升高;热稳定性和酸碱稳定性均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6.
蚯蚓提取物在离体及整体条件下可溶解血栓。它可直接溶解纤维蛋白并具有纤溶酶原激活剂作用。其活性成分为分子量数万的蛋白酶,该提取物毒副作用很低,人口服后可促进纤溶,改善凝血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深静脉血栓患者溶栓前后血栓分子标志物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深静脉血栓(DVT)患者溶栓前后血栓分子标志物水平的变化,以探讨凝血、纤溶活性改变与DVT患者溶栓后高血栓复发率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发色底物法、免疫比浊法和酶联免疫法分别测定55例DVT患者溶栓前后血浆标本的抗凝血酶活性(AT:A)、纤溶酶原活性(PLG: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抗原性(t-PA:Ag)、纤溶酶原活性抑制剂-1抗原性(PAI:Ag)、血浆D-二聚体(D-D)、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Ag)、VIII促凝活性(Ⅷ:c);35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AT:A、PLG:A、t-PA:Ag在溶栓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溶栓后升高(P〈0.05或P〈0.01),其中AT:A、PLG:A仍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t-PA:Ag无显著性差异(P〉0.05);PAI:A、D-D、VIII:C、vWF、TM:Ag在溶栓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溶栓后下降(P〈0.05或P〈0.01),其中PAl:A、D-D、VIII:C、vWF、TM:Ag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痊愈组AT:A、PLG:A、TM:Ag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D-D下降幅度最大。结论血栓分子标志物水平可反映患者疗效,凝血系统机能紊乱、纤溶-抗纤溶系统失衡与DVT患者溶栓后血栓的复发可能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蝮蛇蛇毒纤溶组份对动物体内外的抗凝作用已被证实,本组工作亦证实类纤溶酶确有预防实验性血栓形成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类纤溶酶对实验性肺栓塞的溶栓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干预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在急性心帆梗死溶栓治疗中的作用。方法:51例急性心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尿激酶+低分子肝素组和尿激酶+低分子肝素+灯盏花素组,结果:灯盏花素能明显改善尿激酶溶栓后血小板聚积率升高血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P〈0.01),降低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抑制物(PAI)浓度(P〈0.001)结论:灯盏花素可能使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时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再通车增加再闭塞率减少.  相似文献   

20.
注射用的尿激酶是一种溶血栓药,它能激活体内纤维蛋白溶酶原转为纤溶酶,从而水解纤维蛋白使血栓溶解。我院神经内科病房自2000年1月—2002年4月,使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病人20例,取得满意疗效。我们对临床观察与护理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