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补肾通络方联合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拟补肾通络方联合甲氨喋呤(MTX)治疗寒湿痹阻型活动期RA40例,与同期以MTX治疗的寒湿痹阻型活动期RA40例对照。治疗6周后,中医症候疗效判定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1.1%,对照组为43.6%;临床综合疗效判定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8%,对照组为69.2%;ACR20%改善率治疗组为84.2%,对照组为64.1%;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15.79%,对照组为35.9%;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2w后,中医症候疗效判定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为87.1%;临床综合疗效判定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为82.1%;ACR20%改善率治疗组为94.7%,对照组为79.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18.42%,对照组为40.03%;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肾通络方联合MTX治疗寒湿痹阻型活动期RA疗效显著;起效快,毒、副反应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三痹汤加减联合来氟米特片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寒湿痹阻型R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37例予三痹汤加减联合来氟米特片治疗;对照组37例单纯予来氟米特片治疗。2组均治疗4周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情况并评价疗效,包括疼痛、肿胀、压痛、屈伸不利、晨僵、舌象及脉象;根据28个关节的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改善情况评价2组治疗后病情活动度控制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89%,病情明显控制率67.57%,对照组总有效率75.67%,病情明显控制率45.94%,治疗组疗效及病情控制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疼痛、肿胀、压痛、屈伸不利、晨僵、舌象及脉象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各中医症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RF、ESR及CRP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8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6%,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痹汤加减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寒湿痹阻型RA可明显改善患者中医症状,控制RA病情活动,降低RF、ESR及CRP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通痹胶囊治疗寒湿痹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寒湿痹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关节腔内注入玻璃酸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通痹胶囊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有效率、治疗前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IL-1)、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76.00%(P0.05);治疗后两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升高,观察组提高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RP、IL-1、IL-6、TNF-α明显降低,观察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痹胶囊可以有效降低寒湿痹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炎症反应,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对于寒湿痹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自拟方温阳通络宣痹汤对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为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提供临床诊治思路。方法选取河南省中医院风湿病科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即治疗组(温阳通络宣痹汤治疗)及对照组(甲氨蝶呤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并分析两组间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中医证候疗效等指标,并记录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症状疗效评价总有效率分别为95.65%和69.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通络宣痹汤能够减轻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具有一定的临床安全性,值得临床考虑。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肾阳亏虚、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肾阳亏虚、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独活寄生汤加减及补血通络丸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VAS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ESR水平、CPR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ESR水平、CPR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肾阳亏虚、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优于单纯采用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蠲痹颗粒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0例寒湿痹阻型RA患者,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蠲痹颗粒治疗(45g/d);对照组采用正清风痛宁缓释片治疗(120mg/d)。两组均治疗8周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疾病疗效与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中医证候积分、TJC28、SJC28、疼痛VAS评分、双手握力、晨僵时间、CRP、ESR、PGA、MDGA及DAS28、CDAI、SDAI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治疗组未出现明显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结论:蠲痹颗粒是治疗RA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寒湿痹颗粒治疗风湿病寒湿痹阻证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寒湿痹颗粒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和膝骨关节炎中医辨证属寒湿痹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375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予寒湿痹颗粒与正清风痛宁片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相关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在缓解关节疼痛、降低类风湿因子方面亦优于对照组。结论寒湿痹颗粒治疗风湿病证属寒湿痹阻者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祛湿通络丸对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符合标准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在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的同时,治疗组口服祛湿通络丸,对照组口服正清风痛宁缓释片,疗程12周观察疗效。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相关主要症候,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ASAS、BASMI各项主要指标、降低ESR、CRP等实验室指标方面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达71.4%,对照组总有效率6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祛湿通络丸治疗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痹痛康联合甲氨蝶呤(MTX)方案治疗RA的疗效,比较联合方案对寒湿痹阻、风寒湿痹、肝肾不足3个证型的疗效。方法:收集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辨证为寒湿痹阻、风寒湿痹、肝肾不足型的RA患者183例,试验组92例予痹痛康颗粒联合MTX方案治疗,对照组91例予MTX联合痹痛康颗粒安慰剂治疗,疗程12周。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两组观察指标情况,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12周时,两组观察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寒湿痹阻型有效率高于风寒湿痹型、肝肾不足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痹痛康联合MTX方案治疗RA疗效优于MTX联合痹痛康安慰剂,且痹痛康联合MTX治疗寒湿痹阻型RA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根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提倡早期扶正和活血化瘀两法的使用,对于湿热阻络型RA注重清热解毒法的运用,选取了3种有代表性的中药联合治疗湿热阻络型RA,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50例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雷公藤多苷片、痹祺胶囊和清痹片,对照组口服扶他林、甲氨喋呤和柳氮磺胺吡啶,用药期间监测安全性指标,并定期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用药后4周起效,总有效率为56%与对照组80%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12周和24周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88%,对照组为88%、92%,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36%,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联合用药治疗RA疗效与西药组相当,但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说明中药联合治疗RA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金乌骨通胶囊治疗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金乌骨通胶囊治疗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金乌骨通胶囊,对照组了柳氮磺吡啶(SASP),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符项疗效评价指标的改善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有效率为83.33%,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金乌骨通胶囊组治疗后的晨僵时间、Schober试验、指地距、疼痛、ESR、CRP等临床及实验室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晨僵时间、Schober试验、指地距、疼痛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乌骨通胶囊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金乌骨通胶囊治疗寒湿痹阻型AS疗效肯定,无明显不良反应,适合该型患者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风湿I号辅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活动期的初步疗效。方法:筛选活动期RA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口服风湿I号,甲氨喋呤(MTX)和柳氮磺胺吡啶(SSZ),对照组20例,口服MTX,SSZ用量,用法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5%),临床控显率(95.0%),毒副反应发生率(10.0%)分别与对照组总有效率(60.0%),临床空显率(20.0%),毒副反应发生率(45.0%)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x^2+11.91,32.23,7.67,P<0.01)。治疗组在减轻关节肿胀,疼痛,改善关节功能,降低免疫学指标,改善影像学的表现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风湿I号不仅具有抗炎镇痛,调节免疫反应的作用,而且可延缓骨破坏的发生,减少MTX,SSZ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乌梅丸拆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细胞因子含量变化的影响来探讨该方寒热配伍作用机制及配伍意义。方法将SD雄性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乌梅丸组、寒热并用组、温热组、寒凉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苦寒药物灌胃加TNBS乙醇灌肠的方法,诱导寒热错杂型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各组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检测大鼠结肠组织IL-1、IL-10、TNF-α、PGE2、MPO含量变化及血清白细胞计数;HE染色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TNF-α、IL-1、MPO、PGE2、血清白细胞计数含量显著升高,IL-10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乌梅丸组、寒热并用组、温热组TNF-α、IL-1、MPO、PGE2、血清白细胞计数均降低,IL-10水平升高,而寒凉组TNF-α、IL-1、MPO、血清白细胞计数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乌梅丸组比较,寒热并用组、温热组和寒凉组TNF-α、IL-1较高,而IL-10较低,温热组和寒凉组MPO较高,寒凉组PGE2较高,温热组白细胞计数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寒热并用组比较,温热组和寒凉组TNF-α、IL-1较高,温热组MPO、IL-10、白细胞计数较高,寒凉组IL-10较低、PGE2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温热组比较,寒凉组TNF-α、IL-1、MPO、IL-10、白细胞计数降低,PGE2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热组药物在升高IL-10和降低PGE2水平方面作用突出;寒凉组药物在降低IL-1、TNF-α、MPO含量和血清白细胞计数,对抗体温升高方面作用突出;乌梅丸通过寒热配伍既能消除单用寒凉药或温热药的不利作用,又有协同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藿香正气散中药配方颗粒剂与藿香正气散饮片汤剂治疗寒湿泄泻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原则,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安慰剂组3组,分别予以藿香正气散中药配方颗粒、藿香正气散饮片汤剂、安慰剂治疗7 d,评价治疗前后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100.00%,愈显率为100.00%,对照组有效率为100.00%,愈显率为97.56%;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相当(P>0.05);治疗前后两组安全性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藿香正气散免煎配方颗粒对寒湿泄泻具有治疗作用,与传统中药饮片汤剂疗效相当,并且安全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成药痹祺胶囊和正清风痛宁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30例口服痹祺胶囊,Ⅱ组10例口服正清风痛宁片,比较两组治疗后不同时点各项疗效评价指标的改善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后,使用疾病疗效判定标准判定疗效,Ⅰ组有效率80.0%,Ⅱ组有效率90.00%。使用证候疗效判定标准判定疗效,Ⅰ组有效率86.7%,Ⅱ组有效率90.0%。两组的症状、体征指标较治疗前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在休息痛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室指标比较,Ⅰ组的ESR、RF、CRP、IgAI、gG治疗后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Ⅱ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各实验室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痹祺胶囊与正清风痛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均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六神丸以毒攻毒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六神丸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六神丸加GP(吉西他滨+顺铂)方案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GP方案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及对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50.00%(14/28)、46.51%(12/26),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观察组在一般情况改善,咳嗽、咳痰、胸闷憋气3个症状改善,VEGF、CEA表达水平降低、免疫指标改善及减轻对白细胞的抑制、恶心呕吐方面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六神丸联合化疗在NSCLC治疗中有协同作用,能改善患者一般情况,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化疗某些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降低化疗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以毒攻毒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来氟米特与白芍总甙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来氟米特(LEF)与白芍总甙(TGP)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LEF加TGP治疗组40例;单用LEF对照组40例,疗程12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症状、体征及实验室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临床指标和实验室指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P〈0.01),且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不良反应两组总体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LEF加TGP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起效快,不良反应少,优于单独使用LEF。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金匮肾气丸能否改善雄性2型糖尿病大鼠的雄激素水平和提高性功能。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金匮肾气丸组,每组10只,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式造模,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每日给予生理盐水灌胃,阳性对照组每日给予二甲双胍及枸橼酸西地那非片灌胃,金匮肾气丸组每日给予二甲双胍及金匮肾气丸灌胃,给药4周后空腹测血糖、睾酮(T)、一氧化氮(NO)。结果:金匮肾气丸组及阳性对照组治疗后T及NO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但此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金匮肾气丸能有效改善雄性2型糖尿病大鼠的雄激素水平和提高性功能。  相似文献   

19.
甘草对雷公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减毒增效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甘草对雷公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减毒增效作用。方法 将120例确诊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单用或在原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甘草雷公藤复方煎剂治疗,对照组在单用或原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等效剂量雷公藤多甙片治疗,观察两组治疗2个月后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8%和79.6%,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关节肿胀指数下降、双手平均握力升高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甘草对雷公藤治疗RA有减毒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愈髋饮不同剂型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00例急性外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愈髋饮丸剂组)和对照组(愈髋饮煎剂组),2组在开放整复内固定加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植骨的基础上,分别口服中药愈髋饮丸、愈髋饮煎剂,并于治疗后1周、2周、6周、12周量化评定患者疼痛、肿胀、瘀斑、纵向叩击痛、功能活动等5个主、次症候,对比分析2组间及组内治疗前后症候计分总值;2组在治疗后2、6、12、20周分别摄取患髋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2组各时相点症候总体计分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症候疗效总有效率94%,对照组为96%%;2组均能明显缩短骨折愈合时间;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观察组2%,对照组6%,2组比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愈髋丸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疗效与愈髋饮无差异,但不良反应小,便于贮存、保管、携带及方便服用,克服了汤药之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