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地佐辛对芬太尼诱发咳嗽反射的影响.方法 择期手术患者10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地佐辛5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4 ml)(D组)或生理盐水4 ml(C组),5 min后于5 s内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观察2min,记录咳嗽反射的发生率和强度.记录插管前后SBP、DBP和HR的变化.结果 两组插管前后SBP、DBP和HR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咳嗽反射的发生率、反射强度明显低于C组(2%vs.24%,P<0.01).结论 预先静脉注射地佐辛5mg可以有效降低芬太尼诱发咳嗽反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全髋关节置换术创伤大,术后疼痛剧烈,术后剧烈疼痛不利于关节功能锻炼,影响预后,因此有必要进行有效地术后镇痛.芬太尼是临床常用的镇痛药,镇痛效果确切,但大剂量应用可诱发头晕、呕吐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此外,芬太尼还具有成瘾性.地佐辛为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主要激动κ受体,镇痛效果是哌替啶的5~9倍,与吗啡相当[1].研究表明,地佐辛超前镇痛对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术后哌替啶具有节俭效果[2].本研究拟评价地佐辛超前镇痛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芬太尼的节俭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与传统手术方式比较,腹腔镜手术具有损伤小、术后机体恢复快的特点。目前纯阿片μ、κ双受体激动药羟考酮和部分μ受体激动药和κ受体拮抗药地佐辛均广泛用于术后镇痛~([1])。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腹腔镜手术术中静脉注射羟考酮和地佐辛的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研究已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160916),与患者签属知情同意书。选择2016年10月  相似文献   

4.
雷米芬太尼在老年人上腹部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米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阿片μ受体激动药,我们将其用于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的麻醉,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雷米芬太尼是一种选择性的μ型阿片受体激动药,在全身麻醉中的应用范围很广.近两年在儿童麻醉的临床应用中亦取得良好效果.脑电双频指数(BIS)是依据成人脑电变量整合成的一维变量,能够反映全身麻醉中镇静深度[1].  相似文献   

6.
雷米芬太尼是人工合成超短效的阿片受体激动药,具有起效快,可控性好等优点.本研究重点观察雷米芬太尼用于神经阻滞的辅助时,不同剂量雷米芬太尼对呼吸循环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雷米芬太尼在放化疗后胸腔肿瘤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米芬太尼为一种新型的超短效阿片受体激动药,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手术麻醉。我们将其用于已经放、化疗的胸腔肿瘤患者的麻醉,现将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痛胃镜检查术麻醉需要起效快,苏醒快.丙泊酚起效快,苏醒迅速,但其镇静作用强,镇痛作用弱,用于胃镜检查术时用量大,患者苏醒时间长,体动、呛咳发生率高,常需复合镇痛药,雷米芬太尼和芬太尼起效快,清除快,用于胃镜检查术是可行的[1].布托啡诺是一种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型镇痛药,并具有一定的镇静作用.本研究观察胃镜检查术患者布托啡诺、雷米芬太尼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芬太尼诱发呛咳的机制、影响因素和预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芬太尼是人工合成的阿片类药物,具有镇痛作用强、作用时效中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等特点。但是,芬太尼静脉注射后常引起病人的呛咳反应,Lin等研究发现在2s内经外周静脉注射芬太尼2.5μg/kg的呛咳发生率为65%。呛咳常引起机体内环境瞬间发生剧烈变化,胸膜腔内压明显升高,影响静脉回流,脑脊液压力升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预防芬太尼诱发的呛咳反应,对提高病人麻醉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阿片类镇痛药芬太尼、阿芬太尼、舒芬太尼、布托啡诺、地佐辛和喷他佐辛对体外人精子活力的影响.方法 男性患者20例,取20份活力正常的精液标本,密度(40~ 80)×106个/ml,接种于培养皿,每皿50μl.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接受下述处理.对照组:每皿加入等渗盐水50μl;单独用药组:6种阿片类镇痛药分别加入到培养皿中,使其终浓度为10-3、10-4、10-5和10-7mol/L;联合用药组:纳洛酮加入培养皿中,使其终浓度为2× 10-8、1 × 10-7、2×10-7 mol/L,孵育5min后分别加入各浓度的芬太尼、阿芬太尼、舒芬太尼、布托啡诺、地佐辛25μl,各组孵育1h.计算精子活力变化幅度、半数抑制浓度(IC50)和完全抑制浓度(IC100).结果 芬太尼、阿芬太尼和舒芬太尼浓度与精子活力变化幅度的量效曲线均呈直线,精子活力最大降低幅度分别为(56±5)%、(58±7)%和(79±6)%;布托啡诺、地佐辛和喷他佐辛浓度与精子活力变化幅度的量效曲线均呈S型曲线,低浓度均对精子活力无影响,中、高浓度布托啡诺和地佐辛可抑制精子活力,精子活力最大降低幅度均为100%,高浓度喷他佐辛显著增加精子活力,精子活力最大升高幅度(19±6)%.纳洛酮使芬太尼、阿芬太尼、舒芬太尼浓度与精子活力变化幅度的量效曲线右移,最大效应降低,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使布托啡诺、地佐辛浓度与精子活力变化幅度的量效曲线右移,最大效应不变(P>0.05),呈浓度依赖性(P<0.05).IC50排列顺序为阿芬太尼≈芬太尼>地佐辛>舒芬太尼≈布托啡诺,IC100排列顺序为地佐辛>布托啡诺.结论 芬太尼、阿芬太尼、舒芬太尼可通过激动精子阿片受体直接抑制精子活力;布托啡诺和地佐辛对精子活力的抑制作用与浓度有关,该作用可能与阿片受体和非阿片受体途径有关;喷他佐辛增强精子活力的作用与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人类自古便知阿片。1806年发现阿片的主要成份是吗啡,并能提取。1947年开始以氧化亚氮并用哌替啶和肌松药行平衡麻醉,此后又行神经安定镇痛麻醉(NLA)、大量吗啡麻醉和芬太尼麻醉。1978年又将此类药物注入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腔。1975年后又发现了脑啡肽和内啡肽。下面对阿片受体、一些药物与阿片的相互作用、及麻醉上如何正确用药等问题加以叙述。 1.阿片制剂与阿片阿片制剂(Opiate)是来自阿片(Opioid)的衍生物质,是阿片中的一种成份。阿片是具有吗啡样物质的总称。 2.阿片受体目前认为阿片受体可分下列五种亚型:μ(Mu)型、δ(Delta)型、k(Kappa)型、σ(Sigma)型和ε(Epsilon)型。 (1)作用药占居受体出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舒芬太尼和雷米芬太尼均是新型μ阿片受体激动药.本文比较两种镇痛药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胸外科手术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麻醉诱导时芬太尼不同给药方法对其诱发患者咳嗽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手术患者420例,年龄18~60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n=105):常规组(Ⅰ组)、预注射组(Ⅱ组)、稀释组(Ⅲ组)和后注射组(Ⅳ组).麻醉诱导:Ⅰ组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芬太尼(50 μg/ml)2 μg/kg、异丙酚2 mg/kg、罗库溴铵1mg/kg;Ⅱ组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芬太尼(50 μg/ml)0.5 μg/kg、异丙酚2 mg/kg、罗库溴铵1mg/kg、芬太尼(50 μg/ml)1.5 μg/kg;Ⅲ组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芬太尼(20 μg/ml)2μg/kg、异丙酚2mg/kg、罗库溴铵1 mg/kg;Ⅳ组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异丙酚2 mg/kg、罗库溴铵1 mg/kg、芬太尼(50 μg/ml)2 μg/kg.注药完毕后2 min行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前观察咳嗽、异丙酚注射痛的发 生情况,于麻醉诱导前、诱导后、咳嗽时、气管插管时记录HR和有创动脉压.结果 与Ⅰ组比较,其余组患者咳嗽发生率和咳嗽程度降低(P<0.05);与Ⅱ组和Ⅲ组比较,Ⅳ组患者咳嗽发生率和咳嗽程度降低(P<0.05).四组其余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醉诱导时芬太尼稀释给药、给予预注剂量或后注射均可明显降低其诱发咳嗽的发生,其中后注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喷他佐辛及利多卡因对抑制芬太尼引起咳嗽反应的效能.方法:80例拟行全麻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Ⅰ组:喷他佐辛组,1I组:利多卡因组.2组分别在10s内静脉匀速注入.1min后分别静脉给予芬太尼3ug/kg.分别记录2组注射芬太尼后2min内出现的咳嗽反应和心血管变化.结果:Ⅰ、Ⅱ组咳嗽发生率分别达17.5%,22.5%.2组间不同时间段血压和心率变化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静脉喷他佐辛0.5mg/kg在预防芬太尼引起的咳嗽反射与利多卡因0.5mg/kg效力相当.  相似文献   

15.
二、止痛药阿片类止痛药常与苯甲二氮(艹卓)类、巴比妥类等催眠药合用,除发挥止痛效应外,可加强这些药物的中枢镇静作用。阿片类药物可分为纯激动药和激动—拮抗药(包括纯拮抗药)两大类。已证明有μ(mu)、△(delta)、k(kappa)、∑(epsilon)和Q(sigma)等五种阿片受体。μ受体与止痛、呼吸抑制、缩瞳、冷漠、欣快、成瘾和耐受现象有关。吗啡、芬太尼、苏芬太尼、哌替啶等为μ受体激动药。  相似文献   

16.
临床应用过程中发现静脉注射芬太尼可诱发短暂的咳嗽.本研究拟通过以维库溴铵预注处理的方法来探讨其抑制咳嗽发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清宫术是早期流产最常用的方法,单纯丙泊酚静脉全麻不能有效减轻术后宫缩痛。酒石酸布托啡诺和地佐辛都是阿片类受体激动拮抗药,通过激动κ受体产生镇痛镇静作用,同时对μ受体有拮抗作用,能明显降低呼吸抑制的发生率[1],在临床中应用广泛。本研究在术前静脉注射酒石酸布托啡诺或地佐辛,旨在比较两者复合丙泊酚对清宫术后宫缩痛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已经证明芬太尼能很好地抑制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副反应。舒芬太尼是芬太尼的N-4噻吩基衍生物,与阿片受体的亲和力较芬太尼强,镇痛作用是芬太尼的10倍,而且作用持续时间也更长。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μ阿片受体激动剂,具有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镇痛作用与芬太尼近似、恢复迅速、无  相似文献   

19.
预注丙泊酚对芬太尼诱发咳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预先注射不同剂量丙泊酚对静脉注射芬太尼诱发咳嗽的影响.方法 200例采用静脉全身麻醉诱导的患者随机均分成四组,在注射芬太尼2.5μg/kg前1 min分别给予1mg/kg(P1组)、1.5 mg/kg(P2组)、2 mg/kg(P3组)丙泊酚和0.15 ml/kg英脱利匹特(C组).记录患者在芬太尼注射后2 min内的咳嗽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 P1、P2、P3和C组咳嗽的发生率分别为40%、6%、2%、72%,P1和C组显著高于P2、P3组(P<0.05),C组显著高于P1组(P<0.05).结论 预注大于1 mg/kg的丙泊酚可减少芬太尼诱发咳嗽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0.
地塞米松抑制芬太尼咳嗽反射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麻诱导期间芬太尼引起咳嗽反射(fentanyl-cough reflex,FCR)较为常见,其潜在危害引人关注.既往报道对其防治进行了有益的探讨[1].本研究就预先静脉注射地寒米松抑制FCR发生的有效性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