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弓上动脉检查中减少对比剂剂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48例疑似颈部动脉疾病患者行低剂量对比剂弓上动脉CTA检查,将图像传输GE AW4.4工作站上进行图像分析及三维成像。结果 148例患者中,图像质量为优者126例(85.1%),图像质量为良者22例(14.9%)。结论低剂量弓上CTA明显降低了对比剂剂量(约37.5%),可清楚显示颈部动脉,图像质量可以满足临床对疾病进行准确诊断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头颈CTA对比剂优化与成像质量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头颈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比剂剂量优化与成像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将80例头颈部CTA随机分为A、B 2组,各40例,分别采用常规剂量(65~90ml)与优化剂量(46~50ml)行16层螺旋CT动脉血管成像,利用原始图像、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组(MPR)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从而对CTA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A、B 2组全程血管内浓度曲线波动甚微、形态基本一致,主观判断无明显差异,优化方案组能有效消除头臂静脉高密度伪影干扰,显著提高颈部动脉起始段及颅内动脉的显示能力,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远侧段图像质量,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颅内静脉显影淡、动脉显示质量高,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颈部16层螺旋CTA对比剂剂量优化方案,能够明显减少上腔静脉、颅内静脉伪影,提高图像质量,完全满足临床诊断需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确保影像质量的前提下,应尽可能的减低CT扫描的照射剂量以及降低对比剂的浓度(双低)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方法随机抽取65例下肢动脉CTA的患者,用双低剂量做下肢动脉CTA检查,管电压80kvp,对比剂使用威视派克(270mgl/ml),图像重建使用迭代重建算法。结果 65例下肢动脉CTA患者的扫描图像均达到了诊断要求,与双高下肢动脉CTA患者图像的对比无差异。辐射剂量平均值为6.34mSv,碘摄入量平均值为332mgl/kg。辐射剂量和碘摄入量均明显低于常规方法。腹主动脉(肾动脉以下水平)平均CT值为520HU,高于常规方法。结论下肢动脉CTA使用低管电压及低浓度对比剂同样可以提供给临床满意的影像图像,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减少了患者的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碘的摄入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通过左、右肘注射对比剂对颈动脉CT造影(CTA)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09至2021-06在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医学影像科行头颈部CTA检查的100例患者,其中50例经右臂肘正中静脉注射对比剂的为右臂组,50例经左臂肘正中静脉注射对比剂的为左臂组;对比两组患者两侧颈动脉CT值及静脉显影优良率。结果 右臂组及左臂组的左颈总动脉CT值分别为(335.25±20.67)Hu、(315.78±20.67)Hu,右颈总动脉CT值分别为(330.28±18.45)Hu、(313.56±19.45)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臂组静脉显影优良率为86.00%,高于左臂组的6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CT血管造影采用右臂静脉注射对比剂,可减少上腔静脉、头臂静脉、锁骨下静脉伪影及对比剂反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头颈联合动脉成像时扫描参数和对比剂剂量的最佳匹配方案. 资料与方法 对60例无头颈部动脉系统疾病的志愿者按扫描参数和对比剂剂量的不同随机分为A(螺距1.109,球管旋转时间0.5 s,触发点设在肺动脉主干,对比剂剂量40 ml) 、B(螺距0.891,球管旋转时间0.75 s,触发点设在主动脉弓降部,对比剂剂量70 ml)两组,比较两组的成像质量. 结果 A组显示双侧颈总动脉起始段和椎动脉起始段优于B组(P<0.05),而显示双侧颈总动脉分叉段、颅内动脉及其分支、椎动脉中段两组无差异(P>0.05), A组对防止颅内静脉的过度显影优于B组. 结论 64层螺旋CT头颈联合扫描CTA选择合适的参数对获得较好的图像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使用双倍剂量对比剂在颈部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CE-MRA)检查中的优势。方法选取行颈部CE-MRA检查的患者400例,200例用单倍剂量对比剂,200例用双倍剂量对比剂,行3D-CEMRA扫描,经最大密度投影法(MIP)重组获得整体血管图像,并结合原始图像进行分析。所得结果采用2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例使用单倍剂量对比剂的患者,图像质量优者为122例,良50例,差28例;200例双倍剂量患者,图像质量优者165例,良30例,差5例。结论采用双倍剂量对比剂所获得的颈部动脉血管图像优于单倍剂量对比剂所得的图像质量,有利于减少误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肺动脉干监测方案在双源CT头颈部联合双能量CTA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0例行头颈部双能量CTA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A组(优化方案组,30例)监测点位于肺动脉主干、阈值150 HU、触发延迟时间为8~9s,螺距0.9,碘海醇(350 mg I/ml)60 ~65 ml;B组(常规方案组,30例)监测点位于主动脉弓、阈值100 HU、触发延迟时间为5 s,碘海醇(350 mg I/ml)60~70 ml.体质量<75 kg的患者注射流率为4.0 ml/s,体质量≥75 kg或体质量指数(BMI) ≥27 kg/m2者注射流率采用4.5 ml/s,对比剂注射完后以相同流率追加注射40 ml生理盐水.测量2组患者两侧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椎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水平段、注射对比剂侧锁骨下静脉、颈静脉近中远段、直窦、上矢状窦的强化CT值.2名有经验的医师采用双能量自动去骨软件、Inspace软件和3D后处理软件,行VR、MIP、CPR成像,双盲法评价CTA图像质量,评价注射对比剂侧锁骨下静脉对比剂残留伪影、头颈部静脉回流等对动脉显影的影响.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图像的CT值、图像质量评分分值等,应用卡方检验比较2组图像对比剂残留伪影、颈根部动脉起始处缺如段数、颈静脉回流严重程度等.结果 两组动脉各段CT值为372 ~414 HU,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A组左、右两侧颈静脉内近、中、远段强化CT值[分别为(95±36)、(95±36)HU,(131±58)、(133±57)HU,(174±68)、180±66) HU]明显低于B组[分别为(135±58)、(137±59)HU,(170±58)、(181±58) HU,(218±62)、(224±68) HU],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30 ~-2.54,P值均<0.05).A组注射对比剂侧锁骨下静脉对比剂残留伪影例数(5例)及颈根部动脉起始处缺如段数(11段)少于B组(12例,24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02、5.65,P值均<0.05).颈内静脉显影程度A组颈总动脉分叉以下轻微5例、严重1例,分叉以上轻微15例、严重9例;B组分叉以下显影轻微9例、严重6例,分叉以上显影轻微12例、严重17例,优化方案能显著减少颈内静脉对颈部动脉显示的干扰(x2分别为6.79、6.37,P值均<0.05).图像质量评分A组(3.84±0.40)分高于B组(3.64±0.6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26,P<0.05).结论 肺动脉干监测结合60 ~65 ml对比剂优化双能量头颈部CTA成像方案可以显著减轻颈静脉回流和注射对比剂侧锁骨下静脉对比剂残留伪影,获得良好的图像质量,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Test-bolus法、K空间中心填充法及并行采集技术在颈部动脉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中的应用.资料与方法 对87例可疑颈部动脉病变的患者行3DCEMRA,步骤为:(1)确定扫描延迟时间:用Test-bolus法测量对比剂到达主动脉弓的峰值时间,扫描数据采用K空间中心填充法,得到扫描延迟时间=峰值时间.(2)用GRAPPA并行采集技术缩短扫描时间.(3)3DCEMRA扫描.(4)对图像用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法三维重组,将图像质量分为3个等级,Ⅰ级为动脉信号均匀,显影清晰,静脉几乎不显影;Ⅱ级为动脉信号均匀,显影清晰,静脉轻度显影(信号强度小于动脉信号);Ⅲ级为动脉信号不均匀,静脉明显显影(信号强度等于或高于动脉信号).评价图像质量及病变显示情况.结果 以2 ml/s的流率注射对比剂,到达主动脉弓的峰值时间为11~28 s,平均为19 s.87例患者颈动脉图像质量分级:Ⅰ级者82例(94.25%),Ⅱ级者5例(5.75%),Ⅲ级者0例.87例患者中15例(17.24%)显示颈部动脉无异常.72例(82.76%)共186个血管段有病变,其中动脉轻度狭窄占26.88%(50/186),中度狭窄占23.12%(43/186),重度狭窄占41.94%(78/186),椎动脉迂曲占1.61%(3/186).结论 利用Test-bolus技术、K空间中心填充法确定最佳扫描延迟时间,用并行采集技术缩短扫描时间,能获得高浓度、高分辨率、大范围的高质量颈动脉图像,对颈动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下肢动脉CT成像中2种不同对比剂注射方案对对比剂剂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临床上怀疑下肢动脉疾病行CTA检查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A、B组,对比剂碘普罗胺(350 mg I/mL).A组注射流率4mL/s,对比剂用量1.2 mL/kg.B组第1期5 mL/s注射20 mL,第2期3mL/s注射剩余量;B组对比剂总量=1.2 mL/kg×体质量-4 mL/s×(B方案对比剂注射时间-A方案对比剂注射时间).对2组腹主动脉-髂动脉段、股动脉-腘动脉段、小腿动脉段、足背或足底动脉段4个动脉段图像质量进行评分;测量4个动脉段CT值,记录2组对比剂剂量.均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B组4个动脉段图像质量评分、平均CT值均低于A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对比剂剂量为(89.08士11.45)mL和(72.61士10.3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比剂流率5 mL/s+3 mL/s分期注射可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下肢动脉CTA的对比剂用量.  相似文献   

10.
低辐射剂量脑CTA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比分析低辐射剂量和常规剂量脑CTA对脑动脉血管的显示效果并进一步探讨低辐射剂量脑CTA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行低剂量与常规剂量脑CTA检查,对横轴图像、容积显示(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主要评价CTA图像中脑动脉血管的显影强度、图像噪声以及脑动脉血管结构的显示效果.结果:低剂量组CTA平均辐射剂量(18.58mGy)比常规剂量组(37.17mGy)降低50%,低剂量组CTA脑动脉血管的显影强度与常规剂量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296),其噪声略大于常规剂量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235).两组间VR和MIP图像中的脑动脉结构的显示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128).结论:同常规剂量CTA相比,低剂量CTA的显影强度、脑动脉结构的显示效果与常规剂量组无明显差异,较大地降低了辐射剂量,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头颈部CTA检查中利用Test-Bolus技术估算对比剂用量,以达到合理降低对比剂用量,保证检查质量的目的。方法对63例患者行64层螺旋CT头颈部CTA检查,患者被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8例,根据Test-Bolus技术获取的颈总动脉时间-密度曲线(TDC)估算出颈总动脉内最大目标CT值达到500HU时所需对比剂剂量;B组35例,采用固定对比剂剂量50ml。对比分析两组资料对比剂用量及图像质量(包括动脉内强化程度、Willis环视觉评价、锁骨下和颈内静脉同侧注射残留干扰)。结果 1)A组患者使用对比剂剂量平均为(37.5±5.5)ml,比B组患者降低25%;2)两组患者动脉内CT值在主动脉弓处、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C1段、大脑中动脉起始处均无显著性差异;3)Willis环视觉评分无明显差异;4)锁骨下同侧注射残留干扰、颈内静脉污染程度评分,A组高于B组。结论在头颈部CTA检查中利用Test-Bolus技术估算对比剂用量,可合理地降低对比剂用量,保证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低管电压低剂量对比剂联合生理盐水在64层下肢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临床怀疑下肢动脉病变而行CTA检查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实验组80 kV,对比剂用量60 mL,并追加生理盐30 mL;对照组120 kV,对比剂用量90 mL。2组均用350 mg I/mL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以4.5 mL/s流率注射,其余扫描条件相同。分析比较2组图像主观评分、动脉CT值、噪声、SNR、对比噪声比(CNR)、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的动脉CT值、噪声、SNR、CNR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CTDIvol、DLP、ED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无差异,实验组较对照组辐射剂量降低63.24%,碘摄入量减少33.33%。结论:64层CT低管电压低剂量对比剂联合生理盐水行下肢CTA既能保证图像质量,又可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比剂剂量对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疑肺动脉栓塞患者行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扫描,30例使用低剂量(0.7ml/kg)对比剂,30例使用常规剂量对比剂(1.5ml/kg),注射速率均为4.5ml/s.扫描后同时获得肺动脉CTA及肺灌注图像.测量左、右叶肺动脉干及各肺叶动脉增强后的CT值,对比分析两组间增强后的CT值.判断肺灌注图像质量并分级,比较两组的肺灌注图像质量差异.结果: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左、右叶肺动脉干及各肺叶动脉增强后的CT值无明显差异(P>0.05).肺段及亚段肺动脉图像清晰显示.低剂量组肺灌注图像大部分信号均匀(26/30),常规剂量组肺灌注图像大部分信号均匀(24/30).常规剂量组上腔静脉、右心房高密度对比剂所致灌注伪影明显多于低剂量组(48:10).结论:低剂量与常规剂量双能量肺灌注成像的肺动脉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降低对比剂剂量可以减少双能量肺灌注图像的伪影.  相似文献   

14.
岳伟东  刘军 《创伤外科杂志》2011,13(1):92+96-92,96
探讨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颈内静脉血栓并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诊断价值.对1例颈部外伤后颈部肿胀的患者行头颈、胸部CT平扫以及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CTA显示右侧颈内静脉、头臂静脉被血栓充填不显影,上腔静脉、右肺动脉主干及肺段动脉内的充盈缺损,右侧颈外静脉、椎静脉丛、肋间、肩部等静脉侧支循环增多、增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64层螺旋CT使用低剂量对比剂联合生理盐水在CTA中对脑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疑有脑动脉瘤51例患者分为三组:甲组90ml对比剂不用生理盐水冲洗;乙组、丙组分别使用70ml、50ml对比剂之后用相同流速生理盐水40ml冲洗.对比剂流速为5.0ml/s.当颈内静脉显影的一刹那开始扫描.利用工作站软件进行图像处理,评估三组血管图像质量及动脉瘤显示情况.结果 三组病例动脉瘤的灵敏度、特异性在统计学上没有明显差异,甲组动静脉均显示很好,CT值较高.丙组动脉显示良好,静脉少,污染轻,血管CT值略低.乙组居于二者之间.结论 使用低剂量对比剂50ml+40ml生理盐水以5.0ml/s流率注射,不仅可以得到理想的图像,还是一种安全、快速、经济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头颈联合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能清楚地显示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及Willis环的血管图像,已被广泛应用于头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1-3].与此同时,头颈联合CTA的安全性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碘对比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及对比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等严重的并发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此,头颈联合CTA检查中合理地使用对比剂成为研究热点[4-7].本文结合笔者的一些实践经验,探讨了碘对比剂在头颈联合CTA检查中的优化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个体化低剂量(低电流、大螺距、个体化低对比剂)组合扫描方案在头颅部CT血管成像技术(CTA)中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7月~2015年7月间收治的行头颅部CTA检查的患者120例进行实验,根据检查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60例采用常规管电流、常规对比剂水平检查,观察组60例采用低对比剂、低管电流检查,对比两组患者所获得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CT图像质量主客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辐射剂量(E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个体化低剂量(低电流、大螺距、个体化低对比剂)组合扫描方案在头颅部CTA检查中应用获得图像质量与常规管电流、对比剂水平差异不明显,而患者吸收辐射剂量明显减少,扫描方案更加合理化、个性化。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患者使用碘对比剂安全性循证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比剂肾病(CIN)已成为医院获得性肾病的第三大病因,糖尿病(DM)、对比剂类型和动脉途径给药是CIN的重要风险因素.在使用碘对比剂的DM和肾功能不全人群中,CIN的发生率甚高,影像与介入医师对此尚未得到足够重视.本文就DM患者使用碘对比剂的安全性、各种对比剂的肾毒性等进行了循证评价,单纯DM患者使用低渗非离子型造影剂相对安全;高风险患者静脉使用碘对比剂不会对患者肾功能产生永久性损害,DM肾病或DM合并肾功能不全者动脉注射低渗对比剂(LOCM)发生CIN的风险较大,此类患者使用等渗对比剂(IOCM)碘可沙醇发生的风险较低且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下行低管电压、低对比剂剂量(双低)头颈部血管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50例患者分为两组,25例患者行双低头颈部血管成像(CTA),管电压为100k V,对比剂用量为35ml;2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管电压为120k V,对比剂用量为50ml,分析和对比两组间在辐射剂量、感兴趣层面上CT值、图像质量和静脉对比剂堆积情况上的差异。结果双低组剂量长度乘积(DLP)平均值为(458.81±19.99)m Gy/cm和有效剂量(ED)平均值为(1.43±0.06)m Sv,常规组DLP平均值为(776.43±22.67)m Gy·cm和ED平均值为(2.42±0.08)m S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主动脉弓层面,双低组与常规组的CT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低组CT值高于常规组,在颈动脉分叉层面和大脑中动脉M1层面,两组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质量(信噪比、对比噪声比)评分两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对比剂堆积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低组的静脉对比剂堆积情况好于常规组。结论 256层螺旋CT下行低管电压,低对比剂剂量(双低)头颈部CTA检查所得图像能够满足诊断的要求,同时可以降低辐射剂量与对比剂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第3代双源CT(Force CT)双能量模式不同管电压下低剂量对比剂在头颈部CTA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75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5例:A组采用常规扫描模式(120 kV,对比剂剂量40 mL),B组采用双能量扫描模式(80-Sn150 kV,对比剂剂量20~25 mL),C组采用双能量扫描模式(90-Sn150 kV,对比剂剂量20~25 mL);比较3组主动脉弓、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咬肌的CT值和噪声,并计算SNR和CNR,记录辐射剂量。结果:3组间主动脉弓、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主动脉弓、颈内动脉CT值A组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与B组、B组与C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颈总动脉、大脑中动脉CT值A组与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与C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3组间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均高于B组及C组(均P0.05)。3组对比剂滞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4)。3组颈内动脉处SNR、CN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与B组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组与C组辐射剂量均较A组降低(均P0.05)。结论:Force CT双能量大螺距模式低剂量对比剂头颈部CTA,可在获得较好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辐射剂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