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病历摘要患者女,61岁。以胸腹胀闷1年,加重4天之主诉于1988年2月5日收住院。1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胸部及上腹部胀闷感,偶而伴有胸部隐痛,多于劳累、生气及进食后加重,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自行缓解,伴乏力,不愿活动及纳差。1年来上述症状时轻时重,呈加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80岁,因反复胸闷、胸痛3 d伴加重1 d于2008年11月8日以"冠心病"收入院.患者3 d前因晨起散步时突发胸闷,胸骨后压榨性绞痛,向后背放射,持续1 h后自行缓解,无发热、头痛、头晕及恶心、呕吐.次日中午无明显诱因上述症状再次发作,持续约5 min自行缓解.  相似文献   

3.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67岁,维吾尔族,以间断性胸部闷胀不适逐渐加重1 d,右侧肢体麻痹6 h,失语1 h为主诉入院.患者1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胸部闷胀不适,呈压榨性并偶尔伴有针刺感,上述症状逐渐加重,6 h前出现右侧肢体麻痹无力,于乡卫生院诊治,1 h前患者突然不能言语.患者既往有胸部不适,每于劳作后发作,否认有其他慢性疾病.  相似文献   

4.
<正>患者,男,62岁。因劳力性胸痛1年,加重1 d入院。1年前出现活动后胸骨下段疼痛,呈闷胀痛,每次持续2 min,休息后可自行缓解,未特殊治疗。1 d前无诱因胸痛再发,程度加重,持续10 min后渐缓。门诊以"冠心病"收入。有长期大量吸烟史,否认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病史。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左室高电压。诊断: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呈右优势型,左前降支(LAD)开口后85%节段狭窄并钙化,右冠状动脉(RCA)第一、二段长节段70%85%狭窄,钙化不明显。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先于前降支近段成功植入雅培Xience V药物支架。再行右冠状动脉介入,先用球囊进行预扩张,再于远端至近端依次植入3.0 mm×29.0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动脉栓塞术治疗晚期移植肾功能衰竭合并移植物不耐受综合征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对18例移植肾晚期功能衰竭合并移植物不耐受综合征患者,选择行移植肾动脉栓塞术,评估栓塞术并发症、术后症状缓解率及预后.结果 15例(83.3%)患者移植物不耐受症状缓解,其中6例(33.3%)患者术后出现发热和移植肾区疼痛加重,平均持续3.5d(2~5d)后缓解.3例(16.7%)患者症状持续2周以上,最后行手术切除.无严重栓塞并发症发生.结论 移植肾动脉栓塞术可以避免移植肾晚期功能衰竭外科手术切除,可作为一种治疗移植肾晚期功能衰竭后合并移植物不耐受综合征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β2微球蛋白(β2-MG)、D-二聚体(D-D)水平与脑水肿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06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100名体检正常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入院当日及入院后3 d、5 d、7 d分别行头颅CT检查,计算脑水肿体积.采集观察组患者入院当日及入院后3 d、5 d、7 d和对照组研究对象体检当日的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IL-6、β2-MG、D-D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当日及入院后3 d、5 d、7 d 的脑水肿体积分别为(7.86±2.67)mL、(12.22±4.08)mL、(14.63±4.62)mL、(12.83±4.40)mL,脑水肿体积从伤后持续升高,5 d时达至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观察组患者伤后不同时间点血清IL-6、β2-MG、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IL-6、β2-MG、D-D水平从伤后持续升高,3 d时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血清IL-6、β2-MG、D-D水平均与入院当日检测的脑水肿体积显著正相关(r=0.675、0.628、0.427,P<0.05);入院时血清IL-6、β2-MG水平还与入院后3 d、5 d检测的脑水肿体积显著正相关(r=0.588、0.550、0.542、0.533,P<0.05);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血清IL-6水平与水肿体积最大进展量显著正相关(r=0.488,P<0.05);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血清β2-MG、D-D水平与脑水肿体积最大进展量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血清IL-6、β2-MG、D-D水平与脑水肿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脑水肿病情进展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基本信息: 男性,63岁,2010年11月1日入院. 主诉: 间断胸痛3个月余,加重10d. 现病史: 患者间断胸骨后疼痛3个月余,多在劳累时出现,如提重物、爬楼等,疼痛向左侧肩背部放射,每次发作持续3~5 min,休息后可缓解,未治疗.10d前活动时再次胸痛,程度较以往剧烈,伴大汗,持续1h不缓解,至当地医院行心电图检查显示V1~V4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0.3~0.5 mv,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227U/L,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经药物保守治疗(未行急诊介入治疗,也未予溶栓治疗),10 d后胸痛略有缓解,为进一步诊治于2010年11月1日收入我院.患者入院后休息时仍有胸痛间断发作,轻微活动后即感胸痛明显,每次持续约10min,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平卧位睡眠时感胸闷、气短,半卧位可缓解,无阵发性呼吸困难.饮食、睡眠差,小便量每日1000~ 1500 ml,大便正常. 既往史: 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和2型糖尿病痛史,吸烟史40余年(20支/d),无早发冠心病家族史.  相似文献   

8.
1临床资料患者,女,56岁。因上腹痛、黑便5d,加重1d入院。5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痛,呈持续性隐痛,阵发性加重,黑便1次/d,呈柏油样,约250g/次,无恶心,呕吐,无反酸,自服药物(具体不详)后,无明显好转。1d前患者腹痛明显加重,呈持续性胀痛,无放射痛,伴头昏、乏力,活动后心悸等症状,柏油样黑便次数  相似文献   

9.
梁永  刘航  龙健中  冯坚 《海南医学》2008,19(2):64-65
目的 评价国产奥沙利铂(L-OHP)联合亚叶酸钙(CF)及氟尿嘧啶(5-Fu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34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4例,给予国产L-OHP135mg/m1静脉滴人,持续4h,d;CF150mg/m2静脉滴人,持续2h d1-d5;5-FU500mg/m2静脉注射,持续24h/d,d1-d5.4周重复1次,用药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 A组患者中,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CR)11例,稳定(SD)14例,进展(PD)8例.总有效(CR PR)率35.3%;毒副反应主要是末梢神经毒性、恶心呕吐、骨髓抑制、静脉炎等.患者均可耐受.结论 国产L-OHP联合CF/5-FU治疗晚期胃癌具有较好的疗效,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0.
<正> 患者男,47岁,以身困无力、腹胀、食欲不振渐加重25d,发热持续不退15d入院。患者于25d前(1984年4月19日)因“肝硬化、门脉高压”而行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术后创口愈合良好,但感困倦无力、腹胀、食欲不振,且逐渐加重,并于5d前始发热,体温达39℃以上,用各种抗菌药发热不减,遂收住院诊治。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62岁.因发作性胸痛2个月,加重2d,于2016年10月11日收入院治疗.患者既往有陈旧性脑梗死病史6个月.吸烟史20年,平均20支/d,无饮酒嗜好.患者主要表现为近2个月活动时胸骨后闷痛,范围约患者手掌大小,伴出汗.无反酸、烧心,无恶心、呕吐.每次持续约10 min可缓解,未到医院诊治.近2d加重,性质、部位同前,发作频繁,每次持续20~ 40 min不等.  相似文献   

12.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银洁 《海南医学》2007,18(3):136-138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临床较为常见,致死率约为40%,幸存者神经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也很高.脑血管痉挛(CVS)是SAH常见并发症,SAH后CVS的发生率达16%-66%,一般多发生于SAH后2-3 d,7-10 d达高峰,以后逐渐缓解[1].CVS发生后,临床上常出现颅内压增高,意识障碍加重,同时还常有不同程度的局灶性体征出现或加重,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等.病人持续发热,周围血象白细胞持续增高.CVS是SAH患者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2].近年来,经病理、病理生理、生化等多方面研究,对CVS发病机制的认识不断深入,治疗方法也有新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肺源性心脏病 (肺心病 )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血栓前状态 ,并观察凯时注射液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②方法 对 34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用凯时注射液治疗 1 0d ,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浆凝血酶 抗凝血酶(TAT)、血小板颗粒膜蛋白 (GMP 1 4 0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水平 ,测定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 ,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③结果 肺心病急性加重期TAT、GMP 1 4 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t P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肺心病组经治疗后TAT、GMP 1 4 0水平明显降低 ,t PA水平升高。④结论 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液为血栓前状态 ,凯时注射液可抑制血小板聚集 ,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防止血管痉挛和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4.
田祖秋 《四川医学》2009,30(10):1651-1651
患者,男,7岁。因持续性右中腹部疼痛伴呕吐2d,于2008年1月1日急诊入院。患者于人院前2d与同学玩耍时突然出现剧烈右中腹部疼痛,持续半小时后稍缓解,坚持在学校上课,放学回家后腹痛越渐加重,伴呕吐,即到一个体诊所以“急性胃肠炎”进行止痛、输液等治疗,腹痛持续且进行性加重,呕吐较为剧烈,不能平卧休息,在当地治疗2d后无好转,转入我院,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紫杉醇、奥沙利铂周疗法联合低剂量5-氟脲嘧啶(5-FU)持续静注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23例晚期胃癌患者分别于第1d、8d、15d应用紫杉醇60mg/m2静脉输注3h;奥沙利铂85mg/m2分别于第1d、8d静脉输注2h;5-FU250mg/m2静脉微量泵24h持续滴人1-14d;28d为1个周期,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 全组23例病例,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13例,疾病稳定(NC)6例,疾病进展(PD)2例,总有效率65.2%.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脱发、神经毒性等,以Ⅰ-Ⅱ度为主,患者均可耐受.结论 紫杉醇、奥沙利铂周疗法联合低剂量5-FU持续静注治疗晚期胃癌近期疗效显著,毒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78岁,因"左侧头痛5d,视物成双1d"于2012年1月24日入院.患者于入院5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额颞顶部持续针刺样疼痛,于当地医院治疗(具体不详)无明显缓解.入院1d前出现视物成双,后转入我院.否认糖尿病、偏头痛病史.入院查体:双侧瞳孔等大形圆,左侧上睑下垂,左眼向内、上、下活动均受限.头部增强MRI、胸部CT正常,血糖、免疫、肿瘤标志物等未见异常,脑脊液微量蛋白0.57 g/L(正常值范围0.15~0.45 g/L).患者入院后第2d出现左侧面神经麻痹症状.给予抗病毒等治疗1周无效,自觉复视及面瘫症状加重,头面部检查未见疱疹,故调整治疗方案,给予地塞米松静滴,患者第2d头痛完全缓解,第3d复视消失,查体双侧眼球各向活动到位,左侧面瘫症状明显好转.出院诊断:Tolosa-Hunt综合征伴左侧周围性面瘫.出院后针灸治疗,1个月后面瘫完全恢复,随访8个月无复发.  相似文献   

17.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19岁,重庆市大足县人.因发热伴腹痛2个月,加重10d于2008年3月4日入院.患者2个月前因受凉后出现发热,最高体温至40℃,发热无规律,口服退烧药体温下降不明显,并伴有畏寒、潮热、盗汗.伴有腹痛,以脐周疼痛最为明显,疼痛呈间断性隐痛,持续数分钟后可自行缓解,疼痛与发热无明显关系,伴有乏力、纳差.曾于当地医院就诊,考虑为肺部感染,给予抗炎治疗(头孢类)后发热及腹痛无明显缓解,并进行性加重.10d前,患者腹痛及发热加重,腹痛呈持续性隐痛,阵发性剧痛,剧痛时伴有大汗,剧痛部位位于脐周,腹痛时腹部可扪及包块,并于每日14∶00时开始发热至次日清晨6∶00时,体温波动在39~41℃,未发热时体温可正常,并伴有咳嗽(干咳),不伴有咳痰.  相似文献   

18.
林世庄 《浙江医学》2005,27(1):18-18
患者男,60岁,因下腹部胀痛1周来院就诊.于1周前突发排尿困难、下腹部胀痛等不适感,反复用力排尿15~20min后方可排出,无尿频、尿急、尿痛.5d前症状持续加重,4d前左侧腹部、腰部及肛周瘙痒、疼痛,发现左侧腹壁两处成簇水疱,随后水疱增多.患者既往无前列腺疾病史.  相似文献   

19.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70岁,因阵发性上腹痛7d,加重伴恶心、呕吐5h而入院。患者入院前7d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呈阵发性,无放射痛,至入院前5h出现恶心、呕吐,呕出胃内容物,同时肛门排气、排便停止,曾口服阿托品后缓解。之后,腹痛及呕吐明显加重,且出现腹胀。有慢性咳嗽史20a,气促5a。近2a出现心前区闷胀、心悸、劳累后气促、双下肢水肿。此次发病后明显心悸气促。有剖腹产史。入院查体: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18岁,因发现颈部肿块10d,咽痛7d,加重伴发热3d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0d无意中发现颈部肿块,无特殊不适症状,7d前出现咽痛,吞咽时明显加重,3d前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8.6℃,当地医院予抗炎药物治疗后上述症状缓解不明显,出现耳痛、闷塞感,就诊于我院,查血常规:WBC20×10^9/L,NS0%,L10%;颈部彩超:双侧颈部多发肿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