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吴聂  曹式丽 《光明中医》2011,26(6):1119-1120
《临证指南医案》是由华岫云等收集整理的一部医案,其中不乏精深学术见解,以及清新、活泼的治疗方法,体现了叶天士对临床各科的学术造诣。其辨证思维、处方之法,灵活多变,既能博引诸家,又能有所发明,是为中医临床指南性著作。1叶氏的辨证思路叶天士是温病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然而叶氏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也有深厚造诣。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有许多伤寒的病例,叶氏运用六经辨证,  相似文献   

2.
叶天士在温病学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主要著作《温热论》不仅为温病的确立治疗确立了准绳,而卫气营血的辩证理论在杂病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临证指南医案》为叶天士的门人所辑的叶天士的医案,能够准确的反映出叶天士的处方特点,与《温热论》比较可以探究其有关消渴的辩证与治疗方面继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3.
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共载有耳聋医案30例,叶氏对耳聋辨证治疗继承创新,知常达变,立论、制法、用方、选药多有创见。因叶天士医案言简意赅,散见各篇,难以窥其经验全貌。对《临证指南医案》中的耳聋医案分析医论、归纳证型、总结治法方药,并结合叶天士著作的相关论述,以探索叶天士辨治耳聋的临证经验,为临床辨治耳聋及研究叶天士学说提供更多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临证指南医案》《未刻本叶氏医案》与《温病条辨》《吴鞠通医案》的阅读,可知叶天士、吴鞠通不仅是卓著的温病学家,还是真正的经方应用大师.他们首先具有扎实的《伤寒论》功底,是在对《伤寒论》的理法方药有了彻悟之后,才有了后来的理论与实践上的飞跃.叶天士、吴鞠通运用仲景方的特点可概括为尊经绍承用原方、加减化裁用变方、蝶变...  相似文献   

5.
叶天士诸多医案中除《临证指南医案》外,尚包括《叶氏医案存真》《未刻本叶氏医案》《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等,考诸多医案虽以内科疾病为主,亦见妇科、男科、外科、儿科、耳鼻喉科杂病的治案。叶天士诊治疾病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各家学说熔为一炉,自成体系,其诸多创见实为后世可垂范。男科杂病医案在其医案中虽所占不多,但梳理其梗概可管窥其男科诊治要诀。  相似文献   

6.
目的:挖掘叶天士治疗痿证的用药规律,为临床辨治开拓思路.方法:选取《临证指南医案·卷七·痿》《种福堂公选医案》《叶氏医案存真》《叶天士先生方案真本》《眉寿堂方案选存》《未刻本叶天士医案》《三家医案合刻·叶天士医案》中的痿证医案,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方法探索其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58首方剂,药物135味,总用药频次439次,高频使用药物共24味,聚类分析得到4组药对聚类组及4组多味药聚类组,关联规则分析得到7组药对关联组和9组多味药关联组.结论: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可体现叶天士辨治用药特色,为临床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共载有咽痛医案20例,其对咽痛治疗不拘于常规清热利咽法,辨证立法、制方选药多有创见和独到经验。然而因叶天士医案言简意赅,难以窥其经验全貌。本文对该书中的咽痛医案采用以方药归纳证候治则的方法,并结合叶天士著作的相关论述,以总结、探索叶天士辨治咽痛的临证法则,以为临床辨治咽痛及研究叶天士学说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8.
张颖  赵家有 《北京中医药》2019,38(10):1024-1025
阳气亏虚、阴邪阻滞是胸痹的基本病机。以该病机为指导辨治胸痹是常规经典治疗思路。温病学家以擅治温病闻名,考虑胸痹阳气亏虚、阴邪阻滞的病机,温病学家似于胸痹并无特色。然而《临证指南医案》亦收录了叶天士治疗胸痹的医案,值得探讨研究。本文基于《临证指南医案·胸痹》14则胸痹医案,以治法为切入点和整理主线,解析叶氏治疗胸痹医案,将叶天士治疗胸痹的治法总结为法仲景,辛滑温通;宣肺卫,苦辛开郁;运中焦,调和升降及通血络,蠲痹止痛等四法。同时,叶天士注意到了胸痹病机演变中有热证,痹久具有向肺痈肺痿转化之机,此时用药多辛苦润,该病机演变尚需深入研究及阐释。  相似文献   

9.
叶天士凉血散血法治疗内伤血证的基本方剂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文明  陈大舜 《中医杂志》2000,41(3):187-188
叶天士对内伤血证的论治很少运用成方,处方用药颇为灵活,初学者不易掌握其处方规律。笔者在学研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未刻本叶氏医案》、《叶氏医案存真》中,对叶氏运用凉血散血法治疗内伤血证的109案的药物运用进行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0.
据不完全的统计,清代临床大家叶天士《临症指南医案》(以下简称《指南》)、《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简称《晚案》)、《叶氏医案存真》(简称《存真》)、《增补叶天士医案》(简称《增案》)、《未刻本叶氏医案》(简称《未刻》) 、《三家医案合刻》(简称《三案》)共载内伤血证238案。笔者潜心研究两载,发现叶天士在辨治内伤血证的理论和实践方面,不仅法仲景、效仲淳、学东垣、师丹溪造诣极深,而且汇诸子百家独有创见。惜至今有关这方面系统研究尚少,故笔者不揣荒陋,研讨如次。一、“耗血”着眼,“凉血散血”治内伤  相似文献   

11.
五行学说是否对临床实践有实际指导意义?从历史来看,过去许多医家都常用这个学说作为临证之指南。以清代著名临床实践家叶天士为例,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明文运用五行学说来指导医疗活动的医案,就有百余例之多。叶天士在议病机、论治法、论药选方、联系岁气及对病人体质的认识等方面,都往往用了五行理论作为指导。《临证指南医案》是临证的记录,叶天士用五行学说来指导临床的这些医案到底效果如何,这是无法确切统计的。但  相似文献   

12.
《临证指南医案》是清代著名临床中医大家叶天士医案辑录,本文对其调经门58个医案的用药频次、指导思想、和选方规律进行详尽分析,得出结论,认为其调经尤重肝脾,用药多选平和,以活血理气健脾为立法原则。  相似文献   

13.
清代名医叶天士的大量医案,是学习和研究叶天士学术思想和治疗经验的主要资料。其流传者有以下几个本子:一、《临证指南医案》,为华岫云等人所辑,书成约在乾隆三十三年,收录医案三千余则,按证候分为89门,每门附以按语。该本收罗浩富,按语精当,后又经清·徐灵胎评批,是叶氏医案中最主要者。二、《未刻本叶氏医案》,为叶氏门人周仲升抄录,近人程门雪校,上海科技出版社1963年初版。该本为按日抄录的门诊方,内容未经选择修饰,案语简率,浑朴可珍。三、《叶案存真》,为叶氏元孙叶万青所藏,于道光十二年刊世,方案不分门类,仍沿昔日抄本之旧。四、《徐洄溪手批叶天士先生方案真本》,为吴县张振家所藏,初刊于光绪十  相似文献   

14.
叶天士肿胀医案选按澡阳市中医院(213300)沈茂庚[关键词]肿胀医案,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肿胀》门医案,充分反映了叶天士治疗肿胀的经验和技巧,其特色贵在因证立法,活泼遣药,而不墨守成规,胶柱鼓瑟。兹择其不同案例数则,试作按析,以供同道参考。[例1...  相似文献   

15.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咳嗽》中汇集了有关诊治咳嗽的医案142例,其中外感咳嗽医案共49例,其对外感咳嗽病因病机、治疗法则及遣方用药的论述,多有创见及独到经验。分析《临证指南医案·咳嗽》中外感咳嗽医案的辨证遣方用药特色,总结叶氏治疗外感咳嗽经验,有利于指导临床诊疗工作。  相似文献   

16.
复脉汤是《伤寒论》中治疗"心动悸,脉结代"的主方。温病学家叶天士用古法而不拘泥于古方,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应用复脉汤加减治疗多种病证,在继承仲景学说的基础上又有创新,扩大了复脉汤的证治。通过对《临证指南医案》中复脉汤加减应用的相关病案的分析,总结叶氏应用复脉汤的证治规律。  相似文献   

17.
湿热黄疸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成熟于张仲景,叶天士在继承前贤理论基础上,辨治湿热黄疸颇有特色,虽然所留病案并不多,但对后世医家颇有启迪。吴鞠通对其尤为服膺,并将《临证指南医案·湿》《临证指南医案·疸》中湿热黄疸四则医案整理编入《温病条辨·卷二·中焦篇·湿温》中。本文首先通过回顾湿热黄疸的历史沿革,分析叶天士辨治湿热黄疸的思路,再从《临证指南医案》所录四则医案及《温病条辨·卷二·中焦篇·湿温》所录条文入手,阐释叶天士辨治湿热黄疸用药特色及吴鞠通对其经验的继承和发挥。  相似文献   

18.
由3则引用《内经》条文的叶天士医案所得的启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子天 《光明中医》2010,25(5):755-755
<正>叶天士医案一直被奉为临床必读,在他的医案中不乏对《内经》条文的引用,现通过分析3则有引用《内经》条文的叶天士医案,可以得到对学习中医乃至  相似文献   

19.
叶天士是清代温病大家,亦颇善用经方,实为仲景之学的杰出传人。其经方医案多由其弟子整理,见于《临证指南医案》与《未刻本叶天士医案》等书。本文对叶天士运用旋覆代赭汤医案加以分析,并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20.
《临证指南医案》是记录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临床实践的医案专著,此书记载了叶天士治疗多种病证的遣方用药。其中的丸剂、膏剂及特殊服药法,在多个医案的方后注中均有详细说明。通过对《临证指南医案》中的丸剂及其赋形剂、膏剂、送服法、服药时间、煎药用水的统计汇总,探析了叶天士在临证中对丸剂、膏剂及服药法的运用规律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