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索“互联网+”母婴居家护理服务中的安全管理方法,为“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安全开展提供借鉴。方法 :通过建立互联网管理架构、制定制度流程、开展人员培训、规范服务过程、进行物品耗材智能管理、依托信息化技术制定并实施母婴居家护理服务中的安全管理策略。结果 :我院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共开展母婴居家护理服务项目16项,提供母婴居家护理服务2 679次,未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服务满意率为99.25%,服务复购率平均为29.43%。结论 :针对母婴居家护理服务安全管理难点制定相应安全管理策略,可为母婴提供安全、高质量护理服务,为全国各地医疗机构开展及完善“互联网+”母婴居家护理服务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上海市护士从事“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意愿现况,旨在为上海市“互联网+护理服务”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建议和参考。方法于2019年10—12月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在上海市二、三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抽取39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行编制的上海市护士从事“互联网+护理服务”意愿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应用描述性分析进行分析。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90份,回收有效问卷362份,有效回收率为92.82%。结果362名护士中,34.25%(124/362)的护士愿意从事“互联网+护理服务”,52.21%(189/362)的护士持中立态度。40.33%(146/362)的护士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方案了解程度一般,46.96%(170/362)的护士对其不了解;护士较倾向于以派单方式、在工作时间、距离医院较近的家庭从业。结论护士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意愿有待提高,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了解程度有待加强,政府及医院部门在开展试点工作的同时应注重“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宣传工作。同时主管部门应根据实际需求合理设置"互联网+护理服务"开展模式及规章制度,保障执业人员安全及切身利益,吸引更多优秀护士从事“互联网+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以医院为主导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并进行实践,为更好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起到推动作用。 方法 建立“互联网+护理服务”服务平台,组建上门服务护理团队,通过“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方式,为高龄或失能老年人、疾病康复期患者和终末期患者等行动不便的人群提供上门护理服务。 结果 2020年5月-2021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为84例患者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112次,患者满意度为100%。 结论 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服务可以解决行动不便人群的护理问题,满足患者需求,提升护士的专业价值和职业自豪感,提高医院的社会影响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彭佳玲  杨青 《护理研究》2024,(7):1253-1261
目的:构建“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为推进和完善我国“互联网+护理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的指标和权重,并在其基础上增加模糊综合评价法,实现模糊指标的量化,对“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进行有效评价。结果:经过2轮专家函询,最终确立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和31个三级指标,确定了各项指标的权重系数,各对比矩阵一致性比率(CR)均<0.1。结论:构建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科学、合理,有效融合定性和定量评价指数,可为我国开展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调查了解医联体护士及患者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意愿,为更好地推动医联体内“互联网+护理服务”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4月在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及6家医联体医院工作的648名护士及143名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护士及患者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意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91份,有效回收率98.88%,其中医联体护士648份,患者143份。571名(88.12%)护士和143名(100%)患者支持“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开展,447名(68.98%)护士表示愿意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但仅有4.32%的护士曾参加过“互联网+护理服务”,且5.59%的患者对该项服务非常了解。92.9%的护士和80.42%的患者希望由工作5年及以上的护士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并且希望护士进行专科培训,且具有专科资质。79.63%的护士担心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安全问题,78.40%的护士希望能从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中获得绩效奖励;在服务价格方面,护士和患者差异较大,64.97%的护士认为“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价格应该为200-300元/次,而82.52%的患者希望价格低于200元/次。结论 医联体护士和患者都支持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但其对该项服务内涵了解程度较差,部分护士担心上门服务的安全问题,双方在服务价格、医院等级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因此,为更好地推动“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开展,一定要加强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宣传力度,平衡护士及患者的需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及配套政策,提高护士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进一步安全推动“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开展,建立可量化的指标。方法:以三维质量结构理论为框架拟定指标体系初稿,编制问卷,采用德尔菲法对18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94.44%,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05,0.818。2轮函询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37,0.180(P<0.001)。最终形成“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51个三级指标。结论:本研究构建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安全推动“互联网+护理服务”提供质量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医共体模式下“互联网+护理服务”体系,为患者提供更便捷的护理服务。方法成立医共体模式下“互联网+护理服务”团队,明确服务对象、服务范畴、服务流程及评价指标,经过同质化培训考核后持证上岗。服务结束后患方进行满意度测评。结果实施9个月共开展居家护理127例,其中以慢性病和母婴护理为多。患者满意度达到96.85%。结论医共体模式下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可以使延续护理服务更到位、人力资源利用更有效及患者认可度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系统评价国内患者及照顾者对“互联网+护理服务”体验的质性研究,为日后开展高质量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有关患者及照顾者对“互联网+护理服务”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月。依据JBI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对最终纳入的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运用汇集性Meta整合的方法进行整合。结果 共纳入7篇文献,提炼出35个研究结果,将相似的结果归纳为11个类别,综合形成4个整合结果:患者及照顾者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态度;患者及照顾者选择“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促成因素;患者及照顾者接受“互联网+护理服务”的阻碍因素;患者及照顾者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服务需求。结论 患者及照顾者对“互联网+护理服务”仍有许多顾虑,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应该重视患者及照顾者的体验,规避护理服务风险,规范收费标准,积极拓展服务项目,满足患者多元化的健康需求,努力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互联网+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护士视角下“互联网+护理服务”实施障碍的原因,为顺利实施“互联网+护理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的方法,以目的抽样的方式选取2021年6-11月北京市某三级医院“互联网+护理服务”实施障碍的13名临床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主题分析法分析资料,提炼主题。结果 本研究共提炼出3个主题:护士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认知,“互联网+护理服务”障碍因素,“互联网+护理服务”期望因素。结论 “互联网+护理服务”在实施时存在诸多障碍,临床可通过对护士普及“互联网+护理服务”知识、平衡多重关系、合理进行人力资源配置、积极防范执业风险、增加护士培训力度、积极应对状态焦虑,以及进一步加大“互联网+护理服务”宣传力度等措施,促进“互联网+护理服务”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互联网+护理服务”在先期6省市开展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国各地进行推广。为响应国家、省、市号召,济南市各级医疗机构成立“互联网+护理服务”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依托第三方“九州优护”APP平台,将本单位的延续护理服务纳入全市统一管理。初步构建“网约护士”、“医院-社区-家庭”2种护理服务模式,建立运行保障机制。文章通过平台建设、服务项目、服务定价、运行机制、风险防控等方面综述了济南市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的现状和进展,在制度管理、医保政策、推广宣传、平台建设等方面指出了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互联网+护理服务对母婴分离初产妇保持正常泌乳的临床应用,提出新型护理模式。方法:前瞻性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入我院,由于特殊病情母婴分离的初产妇共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母婴喂养护理管理,观察组应用互联网+护理模式(主要包括专业护理团队构建、搭建互联网管理平台、上门护理服务以及质量持续改进共4个方面)。两组均干预1个月,比较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的依从性和认知程度、初次泌乳时间和平均泌乳量、产褥期并发症以及护理质量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产妇母乳喂养的依从性显著提高,认知程度(包括采乳知识、技能、舒适度)评分均明显增加,初次泌乳时间提前,平均泌乳量增加,产褥期并发症发生率下降,护理质量满意度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联网+护理作为一种新型服务模式,对促进母婴分离初产妇保持正常泌乳具有积极的意义,能够改善母乳喂养观念,提升采乳认知,降低产褥期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信APP上门护理服务对胃癌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胃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微信APP上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效能、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自我管理能力得分均较护理前升高,且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技巧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自我效能得分均较护理前升高,且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健康行为、服药、遵医行为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HAMA及HAMD得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HAMA及HAMD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得分均较护理前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信APP上门护理服务是提高胃癌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效能、生活质量有效途径,可作为日常院外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实施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北京市试点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实施效果.方法:依据<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规范>及<北京市"规范护理服务,争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标兵"工作方案>自行设计检查表,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了申请参加北京市"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的36家医院,58个病区,一级护理危重症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或部分自理的患者174例,进行了评价.结果:"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实施4个月后,试点医院的总体护理服务质量提高,基础护理到位率明显提高.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成效显著,护理人员在提高基础护理质量的同时,还应重视专科疾病的护理及对病人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构建以专科服务小组为主导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开展居家护理服务,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 组建专科服务小组,包括管道、静疗、伤口造口、母婴、康复及中医6个小组,通过多种形式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考核通过后对居家患者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服务结束后使用满意度评价表调查患者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 2019年7月15日—9月15日共开展了61例居家护理服务,其中母婴小组26例,伤口造口小组8例,管道小组14例,静疗小组3例,康复小组6例,中医小组4例;98%的患者对居家护理服务满意,患者认同以居家护理服务小组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 结论 以专科服务小组为主导开展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居家护理服务,患者满意度高,护士自我价值提升。  相似文献   

15.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实践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儿童支气管哮喘疾病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66例儿童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对症、支持、抗感染等治疗,同时给予精心的临床观察和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66例哮喘患儿经过治疗和综合护理后,症状控制,未出现并发症,效果良好,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对临床确诊的支气管哮喘患儿及时治疗,密切临床观察,精心护理,可减少并发症,降低复发率,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Collaboration refers to a variety of efforts to blend nursing education and nursing service. A regional planning agency in Southwestern Pennsylvania assumed a strategic role in developing a collaboration action plan which was expressed in three pilot demonstration projects involving an associate degree, a baccalaureate, and a diploma program with their respective service partners. The purpose of this 2 year evaluation case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three demonstration projects met their stated goals and objectives. The sample was self selected from the pool of nursing education programs and hospitals in the ten county Southwestern Pennsylvania planning region based on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and compliance with project criteria. Suchman's model was used as the framework from which to evaluate the projects. Program participants indicated that the project resulted in enhancement of the school-agency relationship, more confident, competent students, and increased enthusiasm among staff who perceived they had a stake in the educational process. This study has implications for nursing practice, education and research. The implementation of well-planned collaboration projects yield many benefits, chief of which is enhanced co-operation between nursing service and nursing education. The benefits are valuable for international colleagues who may be testing out similar approaches in their respective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describes how the author obtained information in 1972 from a small pilot study on the role and functions of hospital unit nursing officers, in an attempt to challenge his own opposition to the creation of 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consultant posts. Data was obtained from an analysis of comments made and questionnaires completed by 40 nursing officers, from the same hospital nursing organization, at a review study day organized by their chief nursing officer. Later in 1973, other information about clinical nurse/specialist/consultant posts, and about unit management schemes, was obtained during a 15-week study tour in North America. The author illustrates how the information, gleaned from both the pilot study and the North American tour, was used as a basis and rationale for a new nursing service organization, introduced in the Brent Health District following the reorganization of the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in 1974.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评价"互联网+"护理干预模式对卒中患者康复结局的影响,为临床护理人员对卒中患者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新模式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有关"互联网+"护理干预模式对卒中患者康复结局的RCT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5月,运用RevMan 5.3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合计样本量637例。系统评价结果显示,"互联网+"护理干预模式可以提高卒中患者康复期间的运动功能[加权均数差值(MD)为13.87,95%置信区间(CI)为7.93~19.81,Z=4.57,P<0.01];"互联网+"护理干预模式可以提高卒中患者康复期间的日常生活能力[MD=14.43,95%CI 6.15~22.71,Z=3.41,P<0.01]。结论"互联网+"护理干预模式为卒中患者回归家庭、社区后的康复和健康宣教提供了良好的渠道,有利于卒中患者康复期间运动功能的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但仍存在着需要医护人员努力完善、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住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前后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情况。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10个试点病房的住院患者,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调查患者的满意度。结果患者对护理服务整体评价满意度由工作开展前的91.99%上升到开展后的9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165,P〈0.05)。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各个方面也均有显著性提高。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开展有效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