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治现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是多种病因引起胰酶激活,继以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伴或不伴有其他器官功能改变的疾病。临床上一般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其中,SAP约占20%-30%,其病情凶险,进展迅猛,病死率高达20%左右。目前,对于SAP的诊治尚未形成统一的共识。因此.其诊治仍然是临床上探讨的热点。  相似文献   

2.
急性胰腺炎的诊治——急性胰腺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胰腺炎(AP)是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从病理性质可分为AP和慢性胰腺炎(CP),AP是指发病前胰腺是正常的,CP则常常是指发病前胰腺已有损伤或已有持久的损伤,在临床上对第一次发作胰腺炎的病人区别是AP,还是CP急性发作非常困难。根据胰腺间质中炎症反应程度分为急性水肿性胰腺炎(AEP)和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临床上按疾病的严重程度还可分为重症胰腺炎和轻症胰腺炎。  相似文献   

3.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诊断雷清秀(广东南雄县雄州人民医院南雄512400)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cutehemorrahagicnecroticpan-creatitis,AHNP)是一种发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治疗棘手、病死率高的常见危重急腹症...  相似文献   

4.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titis,AP)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临床表现复杂,与急性胆石症、急性阑尾炎、急性肠胃炎等急腹症很难鉴别,使得诊断变得困难。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重症胰腺炎,死亡率高。为提高重症胰腺炎抢救的成功率,早期、准确地诊断是关键。典型的临床表现尽管对诊断有一定的意义,但实验室检查才是真正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5.
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与治疗进展--消化系统疾病(12)(待续)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徐家裕 《新医学》2002,33(9):566-567
1诊断急性胰腺炎(AP)的诊断不难,一般为急性起病,剧烈上腹痛伴呕吐、腹胀、发热,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的腹膜炎体征,白细胞计数升高,血和(或)尿淀粉酶升高,即可诊断。但如何早期识别重症患者或原为轻症已演变为重症或有发展为重症的趋势者则非易事。早在20世纪70年代,我们根据临床经验及当时的实验室检查条件,提出临床判断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习惯上常称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的标准(表1)使用至今,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表1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作者等)说明:①●为主要症状和(或)体征,▲为主要实验…  相似文献   

6.
程学文 《临床医学》2007,27(3):81-81
目的探讨血清脂肪酶(Lps)在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并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36例流行性腮腺炎并急性胰腺炎(AP)患儿设为检测组,另以20例单纯流行性腮腺炎(非AP)患儿为对照组,在入院后24~48h同时测定Lps和淀粉酶(Amy)的浓度,比较两种酶在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Lps诊断流行性腮腺炎并急性胰腺炎的敏感度为97.2%,特异度为95.0%,Amy的敏感度为91.7%,特异度为80%,两者比较P〈0.05。结论在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并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中,血清脂肪酶较淀粉酶有更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被胰腺分泌的消化酶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严重急腹症,特别是急性重症胰腺炎,病情重、进展快,死亡率可高达40%[1].急性胰腺炎主要分为轻型(水肿型)和重型(出血坏死型)两类.  相似文献   

8.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的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的高危因素分析李军成张圣道张臣烈杨毓兴作者单位:215004苏州市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李军成);200025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张圣道,张臣烈,杨毓兴)重症急性胰腺炎在病理上和临床上个体差异很大,为探讨影重症急性胰腺炎...  相似文献   

9.
急性胰腺灸是多因素引起的急性炎症过程,目前认为胰酶的活化、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的激活以及细菌移位是引起急性胰腺灸的重要因素。依据其机理而应用于胰腺炎诊断的标志物在重症胰腺灸的诊断和判断预后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关键词:急性胰腺炎;发病机理;诊断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急性胰腺炎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CT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临床诊断并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的急性胰腺炎的表现。结果急性水肿性胰腺炎31例(68.9%),2例胰腺无明显异常,1例胰头增大,2例胰体增大,1例胰尾增大,25例弥漫性增大;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14例(31%),表现为胰腺密度不均,胰周积液8例,胰周脓肿2例,6例有假性囊肿形成。结论CT检查有助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并能明确有无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临床上,急性胰腺炎的表现类型有轻有重。轻型者即急性水肿性胰腺炎,占多数(80%~90%),病情轻,经非手术治疗多在1~2周治愈;重型者即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或称坏死性胰腺炎(necrotizing pancreatitis),起病急,疴隋凶险,进展快。除胰腺自身消化坏死,继发感染外,并伴周围组织坏死,渗液、感染以及毒血症、中毒性休克、多脏器功能障碍、脓毒血症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急性胰腺炎螺旋CT扫描及临床资料。结果68例中螺旋CT诊断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22例,急性坏死型胰腺炎46例。表现为胰腺体积变化及胰腺实质坏死,肾周筋膜水肿增厚、腹膜后和(或)腹腔积液及其他实质性脏器受累。结论螺旋CT增强检查可准确诊断急性胰腺炎,准确判断病变的范围和程度,全面显示其原发病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随着急性胰腺炎的治疗进展,越来越趋向于非手术治疗,但是急性重症胰腺炎,产生严重并发症的胰腺炎仍然需要手术治疗,而且死亡率高,护理困难。  相似文献   

14.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起病急、病情危、进展快的临床危重症,其发病原因较为多样,易引发多种并发症,患者病死率较高,随着近些年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微创治疗已逐渐成为急性胰腺炎重要干预手段之一,使急性胰腺炎的综合治疗水平得以明显提升。本文作者拟结合临床经验,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就急性胰腺炎微创治疗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以期为改善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5.
周航  罗放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9):1267-1268,F0003
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由多种原因导致胰酶激活,引起胰腺局部及全身病变;分为轻型急性胰腺炎(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由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导致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生。AP的总病死率约为2%~5%,但SAP起病急、病情凶险、治疗困难、病死率高(20%~30%)[1]。AP发病机制复杂,病程变化大,故早期对AP的严重性和预后评价可有助于控制疾病的进展,提高治疗率,降低病死率。但目前尚无统一确切的评价标准被临床医生广泛运用。作者现将目前临床工作中常用的几类AP严重性及预后评价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急性胰腺炎影像学检查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过量饮酒,高脂饮食,以及暴饮暴食,使得AP的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也使其发病年龄有了年轻化的趋势。AP是一种急腹症,特别是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病情险恶,病死率高。它不仅表现为胰腺的局部炎症,而且常涉及到全身的多个组织。因此,早期明确诊断,及时发现并发症并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7.
急性胰腺炎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雪 《浙江临床医学》2010,12(3):246-248
目的评价CT在急性胰腺炎(AP)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50例经临床确诊的急性胰腺炎病例,全部病例行cT常规扫描及增强扫描。结果临床诊断急性水肿型胰腺炎43例;急性坏死型胰腺炎7例。cT检查表现为胰腺肿大32例(64%)、密度改变36例(72%)、胰腺周围液体聚集12例(24%)、胰腺内坏死7例(14%)、并发假性囊肿5例(10%)、并发脓肿3例(6%)、肾周筋膜增厚26例(52%)、并发蜂窝织炎9例(18%)、少量胸腔积液12例(24%)等影像学改变。结论CT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有效方法,能早期发现和明确诊断,对临床早期及时有效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对判断病情的轻重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卡托普利对实验性急性胰腺炎的保护作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卡托普利对实验性急性胰腺炎的保护作用。方法 63只SD大鼠随机分对照组、急性胰腺炎组、卡托普利干预组3组进行不同处理。对照组仅作胃窦切开再缝合术;急性胰腺炎组用十二指肠闭襻法制作急性胰腺炎模型;卡托普利干预组在胰腺炎模型制备后立即腹腔注射卡托普利针(5ng/kg)。在病程不同时点测定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并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急性胰腺炎组随着病变的进展,胰腺炎病理由水肿向出血坏死发展,病程10h内,PRA、AngⅡ以及ET与NO同步上升,ET/NO比值尚能维持相对平衡,胰腺炎病理主要表现为水肿性;但病程10h后,AngⅡ、ET继续升高,PRA也维持极高水平,而NO则不再继续上升,致病程24h ET/NO比值显著升高,胰腺炎病理表现为出血坏死性,胰腺病理学评分显著高于10h(P〈0.05)。卡托普利干预组则胰腺炎病理改变减轻,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降低,且血浆PRA、AngⅡ、ET水平低于急性胰腺炎组,而NO总体水平与急性胰腺炎组比较无显著降低,ET/NO比值基本与对照组一致。结论 早期应用卡托普利对大鼠急性胰腺炎病变可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深圳福田)单中心急性胰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为深圳市急性胰腺炎的防治工作提供临床参考资料。方法:对2015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住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急性胰腺炎病因与时间、性别、年龄等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发病率最高,为30.04%,其次为高甘油三酯血症(28.27%)、特发性(5.53%)、混合病因(5.26%)、酒精中毒(2.14%)、和其他原因(28.39%)。男性酒精性急性胰腺炎和高甘油三酯症性急性胰腺炎的比例均高于女性(P<0.05)。年龄小于50岁的患者中酒精性和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比例较高(P<0.05);70岁以上的患者中患胆源性胰腺炎比例较高(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有增加趋势,其中高甘油三脂血症急性胰腺炎增加的趋势较显著,胆石症仍是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胆源性胰腺炎老年人多见,而酒精性及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多见于中青年男性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与CT对急性胰腺炎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0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8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例资料。将入组患者CDFI与CT检查结果进行比较,探讨CDFI、CT在急性胰腺炎患者诊断中的影像学特征,比较二者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准确率,及其对水肿型、坏死出血型胰腺炎的分类诊断价值。结果总结8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CT、CDFI检查的影像学特征,发现CDFI检查检出胰管扩张率25.93%高于CT检查的12.35%,CDFI检出胰内小灶液化、胰外片状高密度率均为12.35%,分别低于CT检查的30.86%、27.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种检查方式对胰外脓肿、胆总管结石、脂肪层模糊、实质不均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CDFI检查漏诊16例、CT检查漏诊9例,CDFI、CT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0.25%(65/81)、88.89%(72/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FI对水肿型胰腺炎、坏死出血型胰腺炎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8.79%、86.67%与CT检查87.88%、9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CDFI可以为急性胰腺炎患者提供较为准确的判断,对胰管扩张的判断上具有天然优势,可以作为临床诊治的首选检查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