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妊娠率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接受夫精IUI助孕的269例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月经周期规律及有规律排卵者纳入自然周期组;将月经周期不规律、排卵障碍及卵泡发育异常者纳入促排卵周期组,按照促排卵方案不同,再将患者分入克罗米酚(CC)+人体绒膜促性腺激素(HCG)组、来曲唑(LE)+HCG组、CC+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HCG组、LE+HMG+HCG组、HMG+HCG组5个亚组。比较不同年龄、不孕年限、不孕类型、IUI周期数患者的妊娠率;比较自然周期组和促排卵周期组的妊娠率;比较自然周期组和促排卵周期组各亚组的妊娠率、卵泡数、子宫内膜厚度。结果年龄≤30岁、31~35岁、36~39岁、40岁及以上者的妊娠率分别为18.6%(48/258)、15.5%(24/155)、14.5%(8/55)、6.7%(1/15),年龄40岁及以上者的妊娠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孕年限≤2年、3~5年、6年及以上者的妊娠率分别为17.2%(25/145)、18.4%(38/206)、13.6%(18/132),不同不孕年限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不孕、继发性不孕的妊娠率分别为21.7%(43/198)、13.3%(38/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UI周期数1~2个、3~4个、5个及以上者的妊娠率分别为15.4%(30/195)、20.4%(46/226)、8.1%(5/62),IUI周期数5个及以上者的妊娠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周期组、促排卵周期组的妊娠率分别为10.2%(5/49)、17.5%(76/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周期组、CC+HCG组、LE+HCG组、CC+HMG+HCG组、LE+HMG+HCG组、HMG+HCG组中,HMG+HCG组妊娠率高于自然周期组,HMG+HCG组卵泡数最多,自然周期组卵泡数最少,CC+HCG组子宫内膜最薄,HMG+HCG组子宫内膜最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年龄、不孕类型、IUI周期数、是否促排卵是IUI妊娠率的影响因素,HMG+HCG促排卵方案有利于提高IUI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两种不同促排卵方案(克罗米芬、来曲唑+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对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抽取生殖中心治疗的236例行宫腔内人工授精(1698周期)患者(2010年11月~2014年10月)作为实验的目标对象,对236例行宫腔内人工授精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比较自然周期(NC)人工授精及克罗米芬(CC)、来曲唑+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LE+ HMG)不同促排卵方案行宫腔内人工授精的妊娠结局.结果 CC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显著低于NC组及LE+ HMG组,P<0.05;CC组、LE+ HMG组的>16 mm优势卵泡数、排卵数以及优势卵泡直径均高于NC组,P<0.05;促排卵周期组的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NC组,P<0.05;促排卵周期组与NC组的自然流产率和异位妊娠率无显著区别,P>0.05;LE+HMG组的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CC组和NC组,P<0.05;NC组及CC组、LE+HMG组之间的自然流产率和异位妊娠率均无明显差别,P >0.05.结论 促排卵治疗可有效提高IUI的临床妊娠率,且不会影响患者的自然流产率和异位妊娠率,相比于CC方案,LE+HMG方案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妊娠率,且自然流产率和异位妊娠率较低,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3.
促排卵治疗与黄素化未破裂卵泡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在治疗不孕症过程中 ,了解不同促排卵方案的黄素化未破裂卵泡 (LUF)发生情况。方法 对 5 8周期用克罗米芬 (CC)、5 1周期用尿促性腺素 (HMG)、2 0周期用中药 (CM)促排卵及 2 1 8个自然周期 (NC) ,共 3 47个周期 ,同时测定基础体温、宫颈黏液及B超监测卵泡以诊断LUF。结果 NC ,CC ,HMG ,CM的LUF发生率分别为 2 0 6%,3 1 0 %,2 3 5 %,2 0 0 %。CC ,HMG组LUF发生率显著高于NC组 ;CM与NC组LUF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CC ,HMG促排卵可引起LUF的发生率增高 ,CM促排卵不会引起LUF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4.
张娟辉  孔欣  李琴  黄雪霞  侯哲 《武警医学》2009,20(6):497-499
 目的 了解反复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失败患者宫腔形态表现,观察做相应治疗后再次IUI的妊娠率. 方法 选取43例既往行3周期或以上IUI失败欲再次IUI的患者行宫腔镜检查,并对发现的异常进行相应治疗.和同期46例未行宫腔镜检查患者比较再次人工授精妊娠率. 结果 宫腔镜检查发现宫腔异常率为41.8%.其中子宫内膜息肉占23.3%,子宫内膜息肉样增生占4.5%,子宫内膜炎占9.3%,宫腔粘连占4.5%.观察组妊娠率(27.9%)高于对照组(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中宫腔异常组、宫腔正常组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反复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失败患者的妊娠率与宫腔形态异常密切相关,宫腔病变作相应治疗后可提高多次人工授精失败患者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次精液优化对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生殖医学中心41例多次精液优化人工授精周期,分析多次精液优化对妊娠率的影响。结果 41例多次精液优化人工授精周期妊娠率为29.27%,对照组为11.62%,两组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次精液优化人工授精是一种可以提高人工授精周期妊娠率的方法,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阴道超声卵泡评分在补肾中药联合HMG诱导排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3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随机分为中药+HMG组(28例,67个周期)和HMG组(25例,66个周期),测定HMG周期用药量、优势卵泡个数及卵泡评分,对比两组周期妊娠率及OHSS率。结果:中药+HMG组周期用药量较HMG组明显减少,HCG注射日优势卵泡个数、卵泡评分及周期妊娠率显著高于HMG组(P〈0.05),两组OHSS率未见差异。结论:阴道超声卵泡评分可用于中西医结合诱导排卵周期,提高周期妊娠率,且有助于降低OHSS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反复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失败的患者继续应用体外授精(IVF)方式治疗的实验室结果。方法对2010年1—12月在本中心应用辅助生殖技术(ART)治疗反复IUI失败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有92对IUI患者转入ART治疗,其中86个周期进行IVF治疗(对照组),共17周期进行补救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R-ICSI)治疗,有6周期进行ICSI治疗。与同年其他原因进行IVF治疗的周期相比,86个周期反复IUI失败组的卵母细胞成熟率以及受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PN率,卵裂率,D3优质胚胎率均比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反复IUI治疗失败的患者采用R-ICSI与其他R-ICSI相比,卵子的成熟率,受精率,2PN率,卵裂率以及优质胚胎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反复IUI治疗失败的患者中存在着受精失败的可能,采取短时授精联合R-ICSI可以有效的解决受精障碍和低受精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宋桂英 《临床军医杂志》2012,40(5):1239-1240
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发病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输卵管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收治的早期宫内妊娠者(12周以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输卵管妊娠的发生与盆腔炎性疾病(PID)、多次宫腔操作史、既往输卵管妊娠史、不孕史及宫内节育器的关系密切,与年龄和产次无关。结论盆腔炎性疾病(PID)、多次宫腔操作史、既往输卵管妊娠史、不孕史及宫内节育器是形成输卵管妊娠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9.
达因-35与来曲唑序贯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无排卵性不孕患者达因-35预处理后来曲唑诱发排卵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6年10月—2009年4月我院就诊的PCOS患者,测定基础女性激素,达因-35周期治疗3月,来曲唑组(LE组)20例,月经第3~7天口服来曲唑2.5mg/d,连用5 d,克罗米酚组(CC组)32例,月经第3~7天口服克罗米酚50 mg/d,连用5 d。记录两组患者HCG注射日子宫内膜情况、≥16 mm卵泡数,比较排卵率、妊娠率以及OHSS发生率。结果52例患者应用达因-35后,LH、T及LH/FSH明显下降,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HCG日LE组三线型内膜患者多于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HCG日LE组≥16 mm卵泡数高于CC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LE组排卵率与CC组相当,妊娠率高于CC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E组无OHSS发生,与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OS患者予达因-35预处理后,LE促排卵效果与妊娠率和CC相似,但并发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0.
核素显像用于输卵管功能受损程度分级及药物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核素显像示不同程度输卵管功能损伤患者经内科方法治疗后的妊娠情况,为不同损伤程度输卵管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改良99TcmO-4输卵管显像示至少一侧输卵管通畅的不孕症患者602例,根据输卵管功能损伤情况进行分级(轻度、中度、重度受损,无功能,阻塞),并对不同损伤程度患者采用内科方法(中药腹部热敷+桂芝茯苓胶囊口服+康妇消炎栓直肠给药)治疗后的妊娠情况进行对比分析.采用SPSS 11.0软件对不同组间患者妊娠构成比的比较行x2检验,并计算患者的治愈(输卵管功能恢复正常)率和有效(输卵管功能改善)率.结果 患者经内科方法治疗1~6个疗程,87例(174条输卵管)有治疗前后显像,按条数计,其治愈率为29.5%(46/156),总有效率为71.8%(112/156),治疗前后均正常的输卵管未纳入统计.输卵管不同损伤程度组间妊娠构成比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6.4,P<0.05).输卵管功能一侧正常而另一侧不同程度受损(A)组,经内科方法治疗后自然妊娠率78.3% (144/184),较双侧功能均受损者明显增高[一侧轻度受损+另一侧至少轻度受损(B)组、一侧中度受损+另一侧至少中度受损(C)组、一侧重度受损+至少一侧重度受损(D)组相应数据分别为52.6%(102/194)、42.6%(46/108)和13.8%(16/116);x2 =37.86、52.09和121.71,均P<0.05];B组和C组经内科方法治疗后自然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29,P≥0.05);而B组、C组与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7.29和42.82,均P<0.05).D组经内科方法治疗后,自然不孕者占32.8%(38/116),选择行试管婴儿者占53.4%(62/116),其中成功妊娠者占51.6%(32/62).结论 核素显像示输卵管功能轻度受损者内科方法治疗后自然妊娠率较高,而双侧输卵管均重度受损者同样治疗后自然妊娠率低,宜首选行试管婴儿治疗不孕.放射性核素输卵管功能显像对不同损伤程度的输卵管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监测卵泡发育对自然流产患者的病因学诊断及指导治疗的意义。方法对164例有自然流产史的患者行超声监测卵泡发育情况,并对其中的110例进行黄体期孕酮测定或子宫内膜活检。有122例患者接受了81个周期的促排卵或黄体支持治疗,在治疗周期中同样行超声监测排卵,并分析其妊娠结局。140例年龄相仿的不孕症女性患者用作对照组。结果自然流产患者中小卵泡排卯的发生率为73.2%(120/164),高于对照组的37.1%(52/140),差异有显著性(P〈0.01)。卵泡排卵的患者中黄体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为50.0%(40/80)。治疗周期HCG注射日卵泡径线大于等于18mm时妊娠率为39.6%(38/96),活产率为33.3%(32/96),再次自然流产的发生率为15.8%(6/38),而卵泡径线小于18mm时的妊娠率为15.2%(10/66),活产率为3.0%(2/66),再次自然流产的发生率为80.0%(8/10),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结论小卵泡排卵是引起自然流产原因之一,超声监测卵泡发育是诊断小卵泡的唯一方法,治疗中采用超声监测卵泡生长情况可防止再次自然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宫颈分泌物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DNA和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DNA的表达情况比较,探讨UU与输卵管性不孕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对43例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和26例对照组的宫颈分泌物UU-DNA和CT-DNA进行同时检测.结果 (1)两组病例宫颈分泌物UU-DNA定量值(拷贝数)相近,而TC-DNA的定量值病例组比对照组高.(2)UU-DNA的检出率在两组对象中,宫颈分泌物的检出率分别为58.1%和5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病例组宫颈CT-DNA的检出率(25.6%)明显高于对照组(3.8%,P<0.05).结论 UU可能不是输卵管性不孕症的主要致病菌,而CT感染与输卵管性不孕症则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慢性输卵管炎的造影表现,提高子宫输卵管造影术(HSG)对输卵管性不孕的诊断能力,并对输卵管妊娠患者再次备孕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既往有输卵管妊娠史患者的资料,共计58例,115条输卵管,其中输卵管妊娠患病64条.在月经干净以后3~7 d内进行HSG检查,观察输卵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密度梯度离心法与直接上游法两种方法优化处理精液行官腔内人工授精对精子动态参数和受孕率的影响。方法对116例患者共254个IUI治疗周期作回顾分析,将254个周期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精子的动态参数无显著性差异,A组采用直接上游法,B组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优化处理精液后行宫腔内人工授精,比较两种方法的精子检测结果与妊娠结局。结果两种方法处理前后精予密度、活率、活力(a+b)、畸形率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种方法处理后精子密度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密度梯度离心法高于直接上游法,但活率、活力、畸形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间的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的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结论两种方法处理精液均可改善精子动态参数,但行宫腔内人工授精得到的临床妊娠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15.
王利革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9):1658-1659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输卵管妊娠患者60例,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30例。腹腔镜组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开腹组按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尿HCG转阴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减短、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在手术时间、尿HCG转阴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其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可以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输卵管妊娠的磁共振成像诊断及临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输卵管妊娠的MR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输卵管妊娠的手术所见及MRI表现。结果 手术见输卵管妊娠破裂6例,4例未破裂。MRI表现:(1)病变位于子宫旁附件区。(2)病变多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肿块,边缘清楚或模糊。(3)病灶和盆腔内出血,提示有破裂。(4)增强扫描可见病灶有边缘强化。(5)未破裂输卵管妊娠呈水样信号的小囊状病灶。(6)子宫有轻度增大,宫腔内未  相似文献   

17.
The presentation and management of infertility was studied in a group of 56 couples from the catchment area of a large Royal Air Force general practice. They represented an overall prevalence of 36 per 1000 couples in the population. Thirty seven couples (66%) were trying for their first pregnancy and 19 (34%) has experienced a previous conception. Disorders of ovulation occurred in 29 women (52%) whereas disorders of sperm production or function occurred in 21 men (38%). Other causes were less common. Twelve couples (21%) had more than one diagnosed cause for their infertility, but 21 (37%) withdrew voluntarily or were posted back to the UK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Only 10 couples (18%) were referred to hospital for specialist investigations or treatment. A logical scheme for the GP management of infertile couples was used. This regime may have been partially or wholly responsible for the 14 pregnancies (25%) reported.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单用MTX及MTX配伍米非司酮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方法 126例实验组肌注MTX 50mg及口服米非司酮150 mg;对照组120例肌注MTX 50mg.结果实验组成功113例,成功率为89.68%;对照组成功88例,成功率为73.33%,二者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Fernandez评分>12分者,实验组为61.53%,对照组为27.27%,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MTX和米非司酮的作用机制不同,联合用药具有协同作用,可提高治疗成功率,适当放宽药物治疗的指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