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针灸治疗中风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质量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翼  罗婷  冯宾  李宁 《华西医学》2002,17(3):291-292
目的:评价国内针灸治疗中风的临床试验状况,为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系统评价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机检和手检获得发表的针灸治疗中风病的临床对照治疗试验(RCT)文献,并按循证医学原则和针灸临床研究规范对文献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论文发表数量逐年增加,尤以1995年后为甚,66篇论文中,明确诊断标准的占87.9%,正确使用随机方法的4.5%,明确疗效评价标准的占48.5%,33.3%的文献未提及组间可比性。结论:针灸治疗中风病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CT)质量需待提高,应努力提倡有资金资助的大样本前瞻性的长期的协作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段筱妍  周粉峰  张军 《护理研究》2014,(16):1976-1977
[目的]探讨中风病中医护理路径用于中风病急性期病人的效果。[方法]将78例中风病急性期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采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照组采用中医常规护理方案,连续21d后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病人疗效、病人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风病急性期中医护理路径在临床应用后,效果可靠,病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中风病急性期中医护理路径实施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风病中医护理路径用于中风病急性期病人的效果。[方法]将78例中风病急性期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采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照组采用中医常规护理方案,连续21d后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病人疗效、病人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风病急性期中医护理路径在临床应用后,效果可靠,病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田立  唐可清 《现代康复》1997,1(4):302-302
观察脑通煎剂对急性期脑梗塞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脑通煎剂对于急性期脑梗塞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并具有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提高脑出血急性期临床疗效的有效方法。方法: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5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25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活血涤痰、通腑逐水法自拟组方治疗,10d为1个疗程,连用1~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涤痰、通腑逐水方能提高脑出血急性期单纯西医常规疗法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我院近3年中风恢复期的住院病历,集中进行筛选、分型,收集中风恢复期的循证证据,组织专家研讨论证,优化中风病恢复期的针灸治疗方案,客观总结和评价该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形成以针灸为主治疗中风恢复期的临床路径,并制定了以针灸为主治疗中风恢复期的临床路径标准。实施针灸为主治疗中风病恢复期临床路径,在提供标准化诊疗服务的同时提高了临床疗效,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突出了中医特色。  相似文献   

7.
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抑郁症是以情绪低落、失眠、疲劳、烦躁、自我评价降低等一组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针灸治病具有应用广泛、疗效确定的特点,因此对抑郁症及其伴发的或继发的躯体疾病也可以通过针灸治疗。但是,针灸治病也要综合患者的症状,结合舌象、脉象等,经过辨证才能决定治疗方法。在一般情况下,中医认为抑郁症与心肝脾肾的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抗抑郁剂治疗虽有较好疗效,但尚有不同程度的副反应、过量的危险性和一定的禁忌证。针灸治疗该疾病,根据不同的证型辨证施治,疗效肯定,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自拟三小汤加味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服用自拟三小汤加味,14d后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3.33%,对照组有效率73.33%,2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讨论:西药联合自拟三小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期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凉血通瘀口服液对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的治疗作用。方法:应用凉血通瘀口服液治疗32例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瘀热阻窍证患者,以应用西医内科综合疗法治疗的32例患者作为对照。观察患者主要症状、体征、脑血肿、脑水肿、神经系统体征总积分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应用凉血通瘀口服液的治疗组临床愈显率为62.5%,总有效率为96.9%,均明显优于单纯西药对照组21.9%、81.2%(P<0.01和P<0.05)。治疗组治疗后7 d意识障碍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9%比58.3%,P<0.05);两组治疗后脑出血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治疗组(2.83±4.19)m l比(19.22±13.39)m l,对照组(4.46±4.01)m l比(19.16±9.82)m l,P均<0.01〕,但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脑水肿分级改善程度(A级19例比11例)、神经系统体征总积分减少〔(5.69±5.10)分比(10.56±8.51)分〕,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凉血通瘀口服液具有促进脑内血肿的吸收、减轻继发性脑水肿、促进意识恢复、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等综合作用,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针刺治疗偏头痛急性期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方法以针刺、偏头痛为检索词,检索了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PubMed、MEDLINE、EMbase等外文数据库和CBM、CMCC、CNKI、VIP等中文数据库。对纳入研究的报告质量,包括研究设计的方法学质量、诊断与纳入/排除标准、针刺/对照组干预措施、疗效评价标准及观察时间点、不良反应报告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23篇随机对照试验,2 645例患者,Jadad评分仅3篇属高质量研究(≥4分)。文献质量评价结果显示,目前国内外关于针刺治疗偏头痛急性期的高质量临床研究报道较少,国际公认的诊断标准及通用的评价方法尚未得到普遍应用,对照设置欠合理。结论从目前的临床报道来看,针刺治疗偏头痛急性期有一定疗效,但仍需相关证据支持。今后国内研究应严格遵循国际公认的偏头痛诊断与疗效评价标准,设置恰当的对照方法,进行高质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通过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从中西医两方面对男性不育症的病因、诊断和治疗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并根据临床体会,提出详细询问病史、仔细进行体格检查、结合中医五型辨证综合进行辨证施治,充分体现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全面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康复医疗机构要为重型、危重型出院患者提供肺功能损害评估,制定合理呼吸康复计划并予以康复治疗。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在湖北地区率先开设新冠肺炎康复病区,在国家政策文件和康复指导意见的规范下,进行临床康复实践。针对患者的不同临床分型和中医辨证论治,针对性地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通过体位疗法、呼吸训练、运动疗法等康复治疗技术改善患者的呼吸和躯体功能,通过推拿疗法、隔物灸贴等中医治疗调畅气机,修复脏腑功能;通过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功法,提高患者体能,改善身心状态等,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获得了一定的临床经验,提出了新冠肺炎的中西结合康复诊疗规范,希望能给广大的康复工作者以一定的参考,改善患者整体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偏瘫综合治疗方案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偏瘫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的复杂性,决定了其治疗方案的个体化和综合性。由此我们设定了中医辨证与分期针刺及促通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结果显示,该方案符合偏瘫患者的生存质量状况,体现了整体化和个体化相结合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关节突关节的退变是影响腰椎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引起腰痛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的研究越来越受重视。中医外治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包括:针灸、温针灸、针刀、手法、中药外敷、放血疗法、中药制剂注射、综合治疗等。临床虽然取得一定疗效,但该病命名混乱,尚未形成统一的诊断、治疗及疗效评估体系,影响了该病的进一步研究。规范该病命名,形成统一的诊断、分型及疗效评估标准,有助于推广安全有效的中医外治技术,从而更有效的诊治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对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60例根据入院顺序分成对照组(先入院的30例患者)和试验组(后入院的30例患者),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综合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中医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及治疗不同时间段病死率。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高于对照组的4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肝功能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病死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病死率,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6.
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产生多因卵巢功用下降导致体内雌激素含量显著降低引发,其发病率高,易形成脆性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繁重的担负。目前,临床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仍以西药治疗为主,但西药治疗PMOP有着诸多的不良影响和并发症。该文以中医药的方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为出发点,包括有中药方剂、针灸和运动等疗法,通过查找近期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中医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应用进行总结,并得出其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的临床成效。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治疗脑血管病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中医药治疗脑血管病的研究结果,认真思考中医药在治疗脑血管病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出口,保持和发扬中医的传统优势.方法检索万方数据、Medline和中文生物医学期刊中的相关论文,以2001/2004年发表的关于医药治疗脑血管病的文献为主,对检索到的研究文章中相关信息进行综述.结果中医药治疗脑血管病方面目前主要存在急性期分期不清、病因承袭旧说、病机交叉错杂、治则研究重病轻证、名贵动物药禁止使用、急救制剂种类少、疗效欠佳等问题,以及在临床和研究中过于强调特色,缺少规范和标准等问题.结论明确脑血管病的急性期时间分期有助于中医辨证治疗提高疗效;加强脑血管病的病因病机的研究,使中医研究体现时代特色;中医症状从定性描述到定量积分、证型简练明确便于规范;发挥中医针药并用、内外结合、身心兼顾的立体疗法的优势,对取得一定共识的早期活血化瘀法,使用循证医学的原则进行研究;寻找名贵动物药的替代品,增强急救制剂的疗效,增加符合临床实际的急救制剂的种类.充分利用中医药良好的群众基础,继承中医药防治脑血管病的传统优势,借鉴现代研究成果,不断创新,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是观察原发性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急性发作期采用温针疗法;慢性期用补肾中药及医疗体操。结果:急性发作期,温针有良好的消肿止痛作用;慢性期补肾中药及医疗体操对疼痛、关节活动范围,日常生活等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结论:温针、中药及医疗体操的综合疗法对原发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有较好的康复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Ⅲ、Ⅳ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收治的82例Ⅲ、Ⅳ期胃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41例,对照组41例,治疗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西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生存期以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缓解率为68.29%,与对照组的24.39%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1、2、3年的存活率为65.85%、36.59%、24.39%,对照组为39.02%、26.83%、0,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为30.6个月,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6.5个月,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KPS评分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治疗前后EORTC QLQ-C30量表评价主要症状和功能总评分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Ⅲ、Ⅳ期胃癌,可提高疗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观察面瘫患者中西结合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配合针对性护理,并总结临床护理经验,促进患者康复。方法:就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72例面瘫患者,在中医整体观的指导下,通过辩证施护,同时结合西医辅以优质的护理,随机将72名患者分为温灸针结合西医治疗辅以优质护理观察组和温灸针组,分别用温灸针结合肌肉注射腺苷钴胺辅以优质的护理和温灸针治疗,每日一次,治疗时间1个月,对比观察两组面瘫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的观察组36例共痊愈30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0,总有效率100%;温灸组36例,痊愈20例,显效3例,有效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5%,通过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在中医整体观指导下,通过辩证施护,同时结合西医治疗辅以优质的护理,均有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