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俞磊  马良龙  陈志刚  崔经建 《吉林医学》2011,(11):2098-210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漏的临床资料。结果:胆囊管残端漏3例,迷走胆管漏1例,胆总管壁烧灼伤发生胆漏1例。其中1例胆囊管残端漏及1例胆总管壁烧灼伤发生胆漏的患者保持腹腔引流通畅;1例胆囊管残端漏患者再次行腹行胆囊管结扎术;迷走胆管漏患者行ERCP放置鼻胆管引流,同时再次行腹腔镜置管引流;1例胆囊管残端漏患者行ERCP放置鼻胆管引流。5例均痊愈出院。结论:胆囊管残端钛夹滑脱,迷走胆管损伤,胆总管壁烧灼伤及肝外胆管损伤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发生的主要原因。通畅腹腔引流、ERCP放置鼻胆管及及时再次手术是处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该院近10年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胆囊管残端漏2例,迷走胆管漏1例,胆总管壁烧灼伤发生胆漏2例,肝外胆管损伤1例,1例转院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1例保持原有的腹腔引流管通畅未予手术。8例均痊愈出院。结论:胆囊管残端合成夹夹闭不全、迷走胆管损伤、胆总管壁烧灼伤及肝总管损伤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发生的主要原因。通畅腹腔引流、ERCP放置鼻胆管或及时再次手术是处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原因、预防方法及处理措施。方法对268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5例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胆总管损伤1例,经修补并置管引流治愈;4例术后血浆管引流出胆汁,未经特殊处理而痊愈。结论肝外胆管、迷走胆管损伤及胆囊管残端漏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主要原因,建立通畅的腹腔引流,行胆总管修补、T管支持引流或胆肠吻合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预防并发症出现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胆道术后胆漏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方法对36例发生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导致胆漏发生的手术单纯胆囊切除术后32例(5例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后2例,拔除T管后2例。采用烟卷和引流管继续引流30例,因引流不畅及时更换引流管成功4例,非手术治愈率94.4%。再手术2例:1例为拔T管后置管失败,1例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肝总管损伤。结论胆漏多发生于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和T管拔除后,肝外胆管的解剖变异和病理改变、炎症、粘连重等是造成胆漏的常见原因。手术技巧及术中及时发现胆漏可有效预防术后胆漏。通畅的腹腔引流是关键,大部分患者可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外胆管手术后并发胆漏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对肝外胆管手术后并发胆漏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LC术后胆囊床迷走胆管漏7例,胆总管探查后放置T管胆漏3例,拔T管后胆漏4例,胆管损伤后胆漏3例,胆肠吻合口漏1例,胆总管癌切开探查后胆漏1例。保守及内镜治疗14例,再手术4例,除1例胆管癌自动出院外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胆漏多发生于胆囊切除术、胆管手术及拔T管后,主要原因与胆管解剖变异及胆管损伤和操作不当等有关,应根据有无胆管损伤或梗阻以及腹腔引流是否通畅等选择保守治疗或内镜及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原因、预防、诊断及处理措施.方法对45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10例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胆总管损伤1例,经修补并置管引流治愈;6例术后橡皮管引流出胆汁,未经特殊处理而治愈.3例经鼻胆管引流后治愈.结论肝外胆管、迷走胆管损伤及胆囊管残端漏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主要原因,建立通畅的腹腔引流,鼻胆管引流,行胆总管修补、T管支持引或胆肠吻合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预防并发症出现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后胆漏的发生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后胆漏的发生原因、预防方法及处理措施。方法:对395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后21例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管切口漏胆13例,其中4例经术中常规放置的腹腔引流管引流自愈,9例联合内镜乳头切开和鼻胆管引流治愈。术后T管早期滑脱4例和常规拔T管4例均导致胆汁性腹膜炎,经再次手术置T管和腹腔引流管治愈。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后胆管切口漏胆、术后T管早期滑脱和T管瘘道形成不全是胆漏发生的主要原因,保持或建立通畅的腹腔引流和胆管引流是治疗胆漏的主要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王天平  王莉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0):4192-419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包括部分切除术后胆漏原因、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对143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12例发生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迷走胆管损伤3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胆囊管残端夹闭不全3例,钛夹脱离2例,其中2例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治愈,3例重新开腹胆囊管残端结扎治愈;肝总管及右肝管损伤3例,经胆囊壁修补,T管引流治愈胆总管钛夹误夹并横断1例,经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胆囊支架引流治愈。结论:迷走胆管和肝外胆管损伤,胆囊管残端夹闭不全及钛夹脱落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主要原因;通畅的腹腔引流、胆管修复及胆管内或外引流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后胆漏的发生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441例无胆道重建肝切除术后胆漏的发生情况和处理方式。结果441例肝切除后出现胆漏21例,发生率为4.8%,其中原发性肝癌11例,转移性肝癌1例,肝脓肿2例,肝血管瘤2例,肝胆管结石5例。经腹腔充分引流治愈12例,行内镜下胆管支架引流或鼻胆管引流治愈6例,再手术2例,1例死于术后肺部感染和腹腔感染。结论经腹腔充分引流或鼻胆管引流和胆管支架置入可有效治疗胆漏,尽量避免早期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后胆漏的原因,提出预防和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11年5月,我科17例肝切除术后胆漏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胆漏发现时间为术后4~16d,每日引流量10~300ml,引流7~360d后自愈,无1例再次手术。结论肝切除术后可能发生胆漏,术中肝断面的仔细检查,胆管1注水试验以及对高危患者行胆总管T管引流有助于减少胆漏发生。  相似文献   

11.
LC手术所致的胆瘘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预防胆瘘发生和及时发现诊断胆瘘的方法以及处理胆瘘的适宜措施。方法:分析9例LC相关的胆瘘病例的诊断治疗措施。方法:3例胆瘘经持续引流治愈,2例经CT定位穿刺置管引流治愈,1例经EST+ENBD治愈,手术3例中,2例胆总管T管引流治愈,1例经胆总管端端吻合T管引流治愈。结论:胆瘘的发生与Luschka管及副肝管损伤,胆囊管残端瘘,肝外胆管损伤及LC胆总管探查术后胆瘘等有关。故正确按手术原则和安全操作规程行LC及根据实际情况置放引流管是预防和及时发现胆瘘的措施,发生胆瘘需明确部位和性质,并根据具体情况行相应的引流管引流,内镜治疗或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LC术后胆漏原因、预防方法及处理措施.方法:对8036例LC术后11例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胆囊管残端钛夹脱落1例,经重新结扎治愈,胆总管侧壁损伤2例,经修补"T"管支持引流治愈,6例迷走胆管损伤均经保守治疗治愈.2例不明原因胆漏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肝外胆管、迷走胆管损伤及胆囊管残端钛夹脱落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主要原因,建立通畅的腹腔引流,行胆总管修补"T"管引流或胆肠吻合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及比较胆总管切开探查胆管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54例患者行胆道探查,取尽结石,检查胆总管下段通畅,经胆囊管胆道造影或胆道镜检查后一期缝合胆管。结果胆总管1期缝合患者,49例胆总管结石,5例探查结果阴性,术中胆道造影及胆道镜检查肝内外胆管无异常。术后4例少量漏胆,进行保守治疗,全组术后9d-12d治愈出院;对术中T管引流患者,54例胆总管结石,术后7例胆漏,17例T管周围炎,9例T管胆瘘形成,全组术后15-32d治愈出院。结论肝外胆管结石已取尽,术中胆道造影及胆道镜检查证实肝内外胆管无异常,胆总管切开探查后胆管一期缝合较之T管引流安全、节约、有教。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胆道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3—2004年间2786例胆道术后发生胆漏的27例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27例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分别为肝床毛细胆管或细小副肝管损伤8例、胆总管癌切开探查后胆漏1例、胆囊管或胆囊颈部残端漏7例、T管早期滑脱或拔T管后胆漏10例、T管引流术后护理不当1例。本组保守治疗21例(78%);再手术治疗6例(22%)。除1例胆管癌晚期自动出院外,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 胆漏多发生于胆囊切除术及拔T管后,主要原因与肝床毛细胆管或细小副肝管损伤、局部炎症和操作不当等有关。胆漏发生后应根据腹膜炎的轻重、胆道有无梗阻以及腹控引流是否通畅等选择非手术治疗或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为总结胆道术后胆漏的原因及防治,回顾1992年2月~2004年12月收治的18例胆漏发生的原因,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胆囊切除术后14例,胆总管探查4例;保守治愈14例,手术治愈4例。胆漏多发生于胆囊切除术、T管拔除术,主要因肝外胆管的解剖变异和病理改变,手术技巧欠佳和经验不足造成;术中应选择适当的引流物,术后保持引流管通畅,胆漏发生后应根据漏量多少,病情轻重选择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处理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1999年304例胆囊切除术后6例胆漏的临床资料.结果胆漏的原因主要为胆囊床处理不当迷走胆管的渗漏或副肝管损伤,胆囊管残端结扎线滑脱,以及误伤胆总管.非胆总管损伤性胆漏,绝大部分经充分引流可治愈,对各类胆总管损伤所致的胆漏应在充分引流3个月后行胆道重建术,手术方式以胆肠Roux-en-y 吻合内引流术最为理想.结论提高每个外科医生对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漏的警觉性,高度重视每例胆囊切除术,熟悉解剖,操作细致是预防胆漏的  相似文献   

17.
30例胆道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为:胆囊床肝面毛细胆管或迷走副肝管损伤10例,胆囊管或胆囊颈残端漏1例,胆总管癌切开探查术后胆漏1例,T管早期滑脱2例,拔T管或误拔T管后胆漏16例,本组织守治24例(80%),再手术6例(20%),全部痊愈,认为胆漏多发生于胆囊切除术及拔T管后,主要原因为胆囊床肝面毛细胆管或迷走副肝管损伤,局部炎症和操作不当有关,胆漏发生后应根据腹膜炎的轻重,胆道有无梗阻以及腹腔引流是否通畅等选择保守治疗或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王轶群 《中外医疗》2010,29(29):40-40
目的探讨胆道手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自1992年至2008年间2637例胆道术后发生胆漏的37例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胆漏原因为肝床毛细胆管或细小副肝管损伤13例,胆囊癌或胆总管癌切开探查后漏胆6例,胆囊管残端漏6例,T管早期滑脱或拔T管后漏胆9例,T管因残留结石阻塞2例,因蛔虫阻塞1例,保守治疗32例,再手术治疗5例。除3例胆系肿瘤晚期出现恶液质,放弃治疗主动出院外均痊愈出院。结论胆漏多发生于胆囊切除术及拔T管后,主要原因系肝床毛细胆管或细小副肝管损伤,局部炎症,胆道梗阻、操作失误等。胆漏发生后应根据腹膜炎轻重,胆道有无梗阻以及腹腔引流是否通畅等选择保守治疗或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胆管损伤的原因并总结诊治体会。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17例LC中胆管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行胆总管对端吻合术T管引流,2例电灼伤者行单纯修补T管引流,1例胆总管损伤行单纯修补,1例右侧副肝管损伤者予以结扎,5例行胆肠Roux-en-Y术。5例胆肠Roux-en-Y术中2例有胆漏,引流1~2周后自愈。经随访1~5年,2例行胆肠Roux-en-Y术发生胆漏者及1例胆总管侧壁损伤性缺损者术后反复出现胆道感染及黄疸而再次手术,其中1例因胆汁性肝硬化肝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术中发现胆管损伤者应立即行胆管端端吻合或修补并置T管引流或行胆肠Roux-en-Y术。术后发现者再手术易出现胆管狭窄。  相似文献   

20.
王林 《中外医疗》2009,28(26):57-57
目的胆囊切除术后并发胆漏的处理方法。方法19例病人,8例外引流,保守治疗;11例手术治疗。其中7例采用胆肠Roux--Y端侧吻合,3例胆总管对端吻合,T管引流,1例侧壁修补T管支撑架引流。结果8例外引流保守治疗的病人5~7d自行闭合,11例手术病人死亡1例,再次手术1例。1例轻微胆管发作。结论胆漏的发生关键在于预防,提高责任心,加强基础本功的训练。一旦出现胆漏。正确评估,根据情况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