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了解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中短时受精并即刻脱颗粒细胞对胚胎质量及结局的影响。方法:将316个IVF-ET周期按精卵受精时间不同及是否即刻脱颗粒细胞分为:短时受精并即刻脱颗粒细胞组(A组,精卵共孵育2h并即刻脱颗粒细胞)110个周期、短时受精并次日晨脱颗粒细胞组(B组,精卵共孵育2h并受精后18~19h脱颗粒细胞)108个周期和传统受精组(C组,精卵孵育过夜)98个周期。分别比较3组的受精率、多精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流产率和分娩结局。结果:①3组的受精率、多精受精率、卵裂率和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A、B组的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显著高于C组(P分别<0.05或<0.01);③3组出生婴儿男女性别比例、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无畸形胎儿出生。结论:①短时受精并即刻脱颗粒细胞不影响受精率、卵裂率和流产率,可提高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②短时受精并即刻脱颗粒细胞能较准确判断卵子成熟度,观察第二极体是否排出,从而使补救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成为可能,进而可进一步严格控制ICSI适应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治疗中短时受精并即刻脱颗粒细胞对胚胎质量的影响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500例IVF-ET周期治疗中的卵子按精卵孵育时间的不同及是否即刻脱颗粒细胞,随机分为短时受精并即刻脱颗粒细胞组(A组,精卵共同孵育4~6 h后随机选取1/2数量卵子脱颗粒细胞)、短时受精并次日晨脱颗粒细胞组(B组,所剩1/2数量卵子,精卵共同孵育4~6 h并加精后18~20 h脱颗粒细胞)和长受精组(C组,精卵孵育过夜)。分别比较三组的受精率、多精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妊娠率、胚胎种植率。结果:三组的受精率、多精受精率和卵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的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显著高于C组(P<0.05)。结论:短时受精并即刻脱颗粒细胞不影响受精率和卵裂率,但可提高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短时受精并即刻脱颗粒细胞能观察第二极体是否排出及较准确地判断卵子成熟度,从而及时进行早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R-ICSI),避免受精失败,保证胚胎种植与子宫内膜发育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精卵孵育不同时间(4~6h和16~18h)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272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根据精卵孵育不同时间分为两组:A组:199例采集的卵子,在加精后4~6h取出放入新鲜培养液中培养;B组:73例采集的卵子,加精过夜培养后(16~18h)取出放入同种培养环境中培养。比较两组的受精率(包括正常受精率和异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以及胚胎种植率。[结果]A组受精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正常受精率及优胚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卵裂率、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缩短精卵孵育时间能够提高正常受精率和胚胎的质量,从而提高胚胎的种植潜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取卵后卵子体外培养不同时间受精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患者实验室指标及临床指标是否有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5月于该院生殖中心行IVF-ET治疗符合纳入标准的150例患者(150个周期)为研究对象,根据受精时卵子体外培养时间不同随机分为3组:2~4 h组(50例)、4~6 h组(50例)、6 h(不超过7h)组(50例),比较3组间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可用胚胎率及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是否有差异。结果分别比较3组患者的MII卵受精率、正常受精率、正常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可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着床率及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F-ET治疗中卵子体外培养不同时间(2~7 h)受精对实验室指标及临床结局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中,少弱精症患者不同禁欲时间采集精液对实验室指标、临床结局及受精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9月在遵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IVF-ET治疗,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患者(120个周期)为研究对象。根据男方禁欲时间不同随机分为2~3天组、4~7天组、>7天组,每组40例(40个周期)。比较3组间洗精前后精液质量、实验室指标(MⅡ卵受精率、正常受精率、正常卵裂率、可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临床结局(临床妊娠率、着床率、早期流产率)及二次取精率、受精方式更改率的差异。结果:洗精前,随禁欲时间延长,3组患者精液的量、密度、活动精子总数增加(P<0.05),前向运动精子率、正常形态率下降(P<0.05)。经优选技术处理后,以上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处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MⅡ卵受精率、正常受精率、正常卵裂率、可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着床率、早期流产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二次取精率、受精方式更改率随禁欲时间延长而减少,2~3天组与>7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VFET治疗中,少、弱精症患者不同禁欲时间采集精液对实验室指标及临床结局无明显影响,适当延长禁欲时间可减少二次取精率和受精方式更改率。  相似文献   

6.
李宜学  田喜凤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5):4179-4181
目的:探讨常规体外受精中受精失败患者的后续处理方法及临床结局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体外受精助孕治疗的患者556例,其中短时受精低受精率或全卵受精失败行早期R-ICSI 126例(A组),次日晨行补救ICSI 33例(B组),直接行ICSI 397例(C组),比较3组的正常受精率、异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及流产率.结果:A、C组的正常受精率、卯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及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短时受精联合早期R-ICSI可及早发现受精失败并及时补救,从而提高胚胎潜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禁欲时间采集精液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实验室指标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7月在该院生殖中心行IVF-ET治疗符合纳入标准的160例患者(160个周期)为研究对象,根据男方禁欲时间不同随机分为:2~3天组、4~5天组、6~7天组及大于7天组4组,每组40例(40个周期)。比较4组患者洗精前后精液质量、MⅡ卵受精率、正常受精率、正常卵裂率、可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着床率及早期流产率是否有差异。结果:1随禁欲时间延长4组患者的精液量、精子密度上升(P<0.05);精子活率、前向运动精子率及正常形态率逐渐下降(P<0.05)。而精液经优选技术处理后,以上各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处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4组患者的MⅡ卵受精率、正常受精率、正常卵裂率、可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着床率及早期流产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F-ET中精液质量正常的患者不同禁欲时间采集的精液对实验室指标及临床结局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供精IVF-ET中较为合适的授精浓度及不同授精方式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6月行供精IVF治疗的542个周期的资料,根据不同授精浓度分为3组:A组为(1.0~2.0)×10~6/ml,B组为(2.0~4.0)×10~6/ml,C组为(4.0~8.0)×10~6/ml。比较各组间受精率、多精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的差异,并与同期供精ICSI周期进行比较。结果:(1)3组间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B组和C组的多精受精率高于A组(5.66%、5.79%、2.69%,P0.05)。(2)通过与供精ICSI组进行比较,在供精精液可行IVF受精的情况下,ICSI并不能提高供精患者的优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结论:供精授精浓度在(1.0~2.0)×10~6/ml时可获得较高的受精率、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提高授精浓度只增加多精受精率而不改善临床结局,此时选择ICSI助孕并不提高优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9.
不同受精时间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受精时间的长短对卵子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妊娠率和流产率的影响.方法以82个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为研究对象,要求每个周期获卵数最少为3枚,按精-卵共培养时间分为3组:1h受精组,共266枚卵,2h受精组,共335枚卵,16—20h受精组,共257枚卵。比较3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妊娠率(生化妊娠率和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结果2h受精组受精率最高为87.46%,与另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种植率、妊娠率和流产率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时受精可以提高卵子的受精率,并能提高种植率和妊娠率,降低流产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短时受精对高龄女性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IVFET的高龄女性(年龄≥35岁),共227个周期,按精卵混合时间分为两组:短时受精组541个卵子行短时受精(精卵混合2 h),常规受精组1 677个卵子行常规受精(精卵混合约16~20 h)。比较两组女性的受精率、胚胎质量及妊娠率,并进行统计分析,评估短时受精对高龄女性助孕结局的影响。结果短时受精组与常规受精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完全不受精率和受精率30%的周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时受精组的优质胚胎率为87.19%(177/203),显著高于正常受精组的61.35%(600/9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短时受精组的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均稍高于常规受精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年龄≥35岁时,IVF-ET短时受精可明显提高优质胚胎率,改善助孕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VF-ET)治疗中,去除颗粒细胞观察第二极体对胚胎质量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市立医院生殖与遗传中心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IVF-ET治疗周期患者的数据,根据受精后3h是否观察第二极体将504个周期分为两组(组1,第二极体观察组;组2,非第二极体观察组),对数据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第2次减数分裂中期Ⅱ(MⅡ)卵率(组1:82.3%,组2:85.9%),2原核(2PN)率(组1:55.6%,组2:60.5%),1PN率(组1:3.2%,组2: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00、0.000、0.000,均P<0.05);多精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及种植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1中32个周期由于受精失败或者低受精,于受精后6h行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res-ICSI);组2中1个周期完全受精失败,于受精后20h行res-ICSI。结论去除颗粒细胞观察第二极体的卵子受精后不影响多精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及种植率,而第二极体观察时间的提前,可能导致了组1MⅡ率、正常受精率及单原核受精率的降低。第二极体观察能够尽量避免患者由于受精失败取消IVF周期,并降低了ICSI技术的使用率,IVF不受精或低受精病例可以通过res-ICSI补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取卵后授精时间对胚胎质量的影响。方法:对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51个周期的357枚卵子分为两组,A组取卵后2~3h授精,B组取卵后4~6h授精,均于受精后5h左右去除卵丘细胞观察第二极体排出的情况,分别统计并比较两组的成熟卵率、受精5h后的第二极体排出率、正常受精率、多精受精率及优质胚胎率。结果:两组的成熟卵率、受精5h后的第二极体率、排出第二极体卵母细胞的正常受精率与多精受精率和优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F-ET中取卵后在最佳授精时间内授精并不影响胚胎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血清炎症细胞因子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3月就诊于银川市妇幼保健院行IVF-ET助孕的PCOS不孕症患者100例为研究组,同期行IVF-ET助孕的非PCOS不孕症患者100例为对照组。根据体质指数(BMI),将两组患者分别分为PCOS肥胖组(A组,50例)、PCOS非肥胖组(B组,50例)、非PCOS肥胖组(C组,50例)、非PCOS非肥胖组(D组,50例)。4组均采用短效长方案超促排卵,检测血清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分析IVF-ET助孕妊娠结局。结果4组患者血清hs-CRP、NLR、TNF-α及NF-κB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F-κB是评估PCOS患者低度慢性炎症较敏感的指标,TNF-α次之。4组患者卵子成熟率、受精率、优胚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早期流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血清NF-κB水平与PCOS不孕症患者卵子成熟率、受精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均显著相关(P<0.05)。结论PCOS患者体内慢性炎症反应可能通过胰岛素抵抗导致卵子质量及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进而对患者的妊娠结局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氧(5% O2)培养环境对高龄(≥38岁)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1日-2017年6月1日在广东省韶关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生殖医学中心采用常规长方案或拮抗剂方案行IVF治疗并于受精后第3天移植的高龄患者(≥38岁)的283个周期,按其培养环境不同分为低氧组(5% O2,共120个周期)和常氧组(20% O2,共163个周期),比较2组间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可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及早期流产率等。结果:2组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可用胚胎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早期流产率及活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低氧组的优质胚胎率显著高于常氧组(P<0.05)。结论:低氧培养环境可有效提高高龄患者优质胚胎率,但并不能改善高龄患者的IVF-ET结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中(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胚胎移植内管距宫底距离(transfer distance from the fundus,TDF)与临床妊娠的关系。方法:选择常规长方案取卵患者759个周期,胚胎移植时阴道B超测量TDF,依据TDF分A、B、C 3组:即<1 cm组、1~1.5 cm组、>1.5 cm组,比较各组IVF-ET的相关指标及其临床结局。结果:①3组在平均年龄、不孕年限、基础血FSH、体重指数、Gn总量、获卵数、受精数、可利用胚胎数、优胚数、移植胚胎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C组胚胎种植率(33.6%)高于B组(23.5%)(P<0.05);A、B、C 3组间的临床妊娠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A组最低,C组最高;B组流产率高于C组(P<0.05);各组之间异位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B超引导下进行胚胎移植时,移植内管距宫底>1.5 cm更有助于提高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降低流产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泼尼松对抗磷脂抗体阳性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抗心磷脂抗体(ACA)和(或)抗β2糖蛋白1抗体(Aβ2GP1)阳性的不孕症患者52例,其中30例患者于IVF-ET前给予阿司匹林及泼尼松治疗(研究组),余22例患者助孕前不予上述两种药物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可利用胚胎数、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妊娠早期流产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获卵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2±4.34 vs. 9.67±4.02,P=0.312),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受精率(80.43% vs. 72.41%,P=0.032)、卵裂率(98.67% vs. 94.64%,P=0.045)、可利用胚胎率(89.24% vs. 76.73%,P=0.001),优质胚胎率(72.65% vs. 42.77%,P<0.001)、累积临床妊娠率(66.67% vs. 33.33%,P=0.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早期流产率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9% vs. 50%,P=0.05)。结论:对于抗磷脂抗体阳性不伴有复发性流产史且拟行IVF-ET助孕的患者,助孕前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及泼尼松治疗,有助于提高受精率、改善胚胎质量、提高临床妊娠率并可能改善助孕结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和评价宫腔镜下近端输卵管栓塞术在输卵管积水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前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沈阳东方医疗集团菁华医院IVF-ET术前因输卵管积水实施宫腔镜下近端输卵管栓塞术的患者100例列为A组,并随机抽取同期IVF-ET术前因输卵管积水行腹腔镜下近端输卵管根部结扎术+伞端造口术的72例患者列为B组。A组患者新鲜胚胎移植67个周期,囊胚复苏移植76个周期。B组患者新鲜胚胎移植72个周期,囊胚复苏移植64个周期。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数据,2种移植周期的受精率、优胚率、妊娠率、流产率以及出生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21.18±7.89)min明显低于B组(44.56±20.30)min;2组的优胚率、新鲜胚胎妊娠率、新鲜胚胎流产率、新鲜胚胎早产率以及囊胚复苏妊娠率、囊胚复苏流产率、囊胚复苏早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输卵管积水患者,宫腔镜下输卵管栓塞术与腹腔镜下输卵管根部结扎术的IVF-ET临床结局相似。宫腔镜下输卵管栓塞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无需全身麻醉、可门诊进行手术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3年12月~2005年12月68例患者(75个治疗同期)超促排卵、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期100例输卵管性因素不孕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内异症组的获卵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内异症组的胚胎着床率(21.6%)、临床妊娠率(38%)均低于对照组(26.6%,49%),但差异无显著性;内异症组胚胎冷冻率(46.5%)与对照组(67.6%)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内异症组复苏胚胎移植妊娠率(10%)与对照组(36%)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内异症影响卵巢对超促排卵的反应,影响卵子及胚胎质量,导致冷冻胚胎复苏率及累积妊娠率的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