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中,少弱精症患者不同禁欲时间采集精液对实验室指标、临床结局及受精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9月在遵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IVF-ET治疗,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患者(120个周期)为研究对象。根据男方禁欲时间不同随机分为2~3天组、4~7天组、>7天组,每组40例(40个周期)。比较3组间洗精前后精液质量、实验室指标(MⅡ卵受精率、正常受精率、正常卵裂率、可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临床结局(临床妊娠率、着床率、早期流产率)及二次取精率、受精方式更改率的差异。结果:洗精前,随禁欲时间延长,3组患者精液的量、密度、活动精子总数增加(P<0.05),前向运动精子率、正常形态率下降(P<0.05)。经优选技术处理后,以上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处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MⅡ卵受精率、正常受精率、正常卵裂率、可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着床率、早期流产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二次取精率、受精方式更改率随禁欲时间延长而减少,2~3天组与>7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VFET治疗中,少、弱精症患者不同禁欲时间采集精液对实验室指标及临床结局无明显影响,适当延长禁欲时间可减少二次取精率和受精方式更改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IVF-ET治疗中精卵孵育不同时间对胚胎质量及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189个IVF-ET周期按精卵共孵育时间不同分为短时受精组(A组,精卵共孵育2h)和传统受精组(B组,精卵孵育过夜)。两组中又根据男方精液质量是否正常分为精液正常组和精液异常组(中重度精液异常),分别比较4组的受精率、多精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流产率。结果:①4组的受精率、多精受精率、卵裂率和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短时受精组的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显著高于传统受精组(P分别<0.05、<0.01)。③短时受精中精液正常组(A1组)与精液异常组(A2组)的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均高于传统受精中的精液异常组(B2组,P分别<0.01或<0.05),而与传统受精中的精液正常组(B1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短时受精不影响受精率、卵裂率和流产率,可提高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②短时受精不减少多精受精率;③短时受精对精液质量异常(中重度精液异常)周期治疗结果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取卵后卵子体外培养不同时间受精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患者实验室指标及临床指标是否有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5月于该院生殖中心行IVF-ET治疗符合纳入标准的150例患者(150个周期)为研究对象,根据受精时卵子体外培养时间不同随机分为3组:2~4 h组(50例)、4~6 h组(50例)、6 h(不超过7h)组(50例),比较3组间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可用胚胎率及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是否有差异。结果分别比较3组患者的MII卵受精率、正常受精率、正常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可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着床率及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F-ET治疗中卵子体外培养不同时间(2~7 h)受精对实验室指标及临床结局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精子DNA损伤对精液参数及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11月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行IVF-ET的169对不孕夫妇的资料,用精子染色质扩散实验(sperm chromatin dispersion,SCD)测定男性患者精子DNA碎片率(DNA fragmentation index,DFI),同时行常规精液分析;按DFI值将男性患者分为A组(DFI30%)148例和B组(DFI≥30%)21例,比较两组精液参数、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可利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和着床率。结果 B组男性平均年龄高于A组(P0.05);B组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精子百分比、正常形态率、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均显著低于A组(P0.05);卵裂率、可利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着床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子DNA损伤随男性年龄增加而增加,与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精子百分比、正常形态率有关,对IVF-ET中的受精情况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精子DNA碎片指数(DFI)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8年9月本院生殖医学中心IVF-ET助孕初筛患者486对,精子染色质结构分析法联合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精子DAN碎片,根据DFI分为DFI≤15%组、15%DFI≤30%组、DFI30%组,观察IVF-ET过程并行胚胎培养。结果:DFI不同的各组患者禁欲时间、精液体积、精子浓度、正常受精率、卵裂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比较无差异(P0.05)。向前精子活力、正常精子形态率、优质胚胎率、优质胚囊率、囊胚形成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DFI30%组低于另外两组(P0.05),DFI30%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低于DFI≤15%组(P0.05)。结论:DFI升高会导致精子前向活动力降低,影响精液质量,降低优质胚胎率、优质胚囊率、囊胚形成率,影响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精子DNA损伤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胚胎及临床结局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7月本院行IVF治疗、女方≤35岁的夫妇2008对进行临床分析。所有男性患者均行精液常规检查以及精子DNA检查。按照DNA受损精子所占百分比(DFI)分为DFI 15%组90例、15%~30%组1831例、≥30%组87例,比较3组基本情况、精液常规、胚胎培养和临床结局。结果:DFI 15%组、DFI 15%~30%组男性精子密度、精子活率、精子正常形态率均高于DFI≥30%组(P0.05);3组女方年龄、男方年龄、不孕时间、女方基础卵泡刺激素、基础黄体生成素、用药Gn总量和总天数无差异,平均获卵数、成熟卵率、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和囊胚形成率无差异(均P0.05)。DFI15%组90例中55例、DFI 15%~30%组1831例中1154例和DFI≥30%组87例中54例进行了新鲜胚胎移植,3组平均移植胚胎数、移植卵裂期胚胎率、移植囊胚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和流产率等无差异(P0.05)。Pearson分析显示,DFI与体质指数(r=0.314,P=0.722)及年龄(r=0.159,P=0.873)均无相关性。结论:精子DNA损伤会影响精子质量,但对IVF-ET培养的胚胎质量及临床结局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治疗中短时受精并即刻脱颗粒细胞对胚胎质量的影响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500例IVF-ET周期治疗中的卵子按精卵孵育时间的不同及是否即刻脱颗粒细胞,随机分为短时受精并即刻脱颗粒细胞组(A组,精卵共同孵育4~6 h后随机选取1/2数量卵子脱颗粒细胞)、短时受精并次日晨脱颗粒细胞组(B组,所剩1/2数量卵子,精卵共同孵育4~6 h并加精后18~20 h脱颗粒细胞)和长受精组(C组,精卵孵育过夜)。分别比较三组的受精率、多精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妊娠率、胚胎种植率。结果:三组的受精率、多精受精率和卵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的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显著高于C组(P<0.05)。结论:短时受精并即刻脱颗粒细胞不影响受精率和卵裂率,但可提高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短时受精并即刻脱颗粒细胞能观察第二极体是否排出及较准确地判断卵子成熟度,从而及时进行早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R-ICSI),避免受精失败,保证胚胎种植与子宫内膜发育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中短时受精并即刻脱颗粒细胞对胚胎质量及结局的影响。方法:将316个IVF-ET周期按精卵受精时间不同及是否即刻脱颗粒细胞分为:短时受精并即刻脱颗粒细胞组(A组,精卵共孵育2h并即刻脱颗粒细胞)110个周期、短时受精并次日晨脱颗粒细胞组(B组,精卵共孵育2h并受精后18~19h脱颗粒细胞)108个周期和传统受精组(C组,精卵孵育过夜)98个周期。分别比较3组的受精率、多精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流产率和分娩结局。结果:①3组的受精率、多精受精率、卵裂率和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A、B组的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显著高于C组(P分别<0.05或<0.01);③3组出生婴儿男女性别比例、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无畸形胎儿出生。结论:①短时受精并即刻脱颗粒细胞不影响受精率、卵裂率和流产率,可提高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②短时受精并即刻脱颗粒细胞能较准确判断卵子成熟度,观察第二极体是否排出,从而使补救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成为可能,进而可进一步严格控制ICSI适应证。  相似文献   

9.
纪冰  马学工  王铁梅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2):1926-1928
目的:探讨不同卵子授精浓度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根据卵子授精浓度将237个常规IVF周期分为A组(5~10万/卵)、B组(2~5万/卵)和C组(1.5万/卵),比较3组的受精率、多精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妊娠率及着床率。结果:3组的受精率、多精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妊娠率和着床率明显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低卵子受精浓度不影响IVF受精率,反而可提高妊娠率和着床率,改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孕症患者实施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中卵巢低反应(POR)者IVF方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非严重男性因素不孕患者行IVF-ET治疗POR的246个周期临床资料,比较常规行IVF(IVF组)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组)治疗者的正常受精率、周期取消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和早期流产率。根据女方年龄分为35~40岁组和40岁组,分别比较两组行IVF和ICSI治疗的受精率、周期取消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根据获卵1、2、3枚分组,比较各组内不同受精方式者上述各项指标。结果:整体比较及不同女方年龄组、不同获卵数组中接受IVF与ICSI治疗的正常受精率、周期取消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和早期流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CSI不能改善非严重男性因素不孕POR者的正常受精率和妊娠结局,女方高龄、取卵数少均不是ICSI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脱氢表雄酮(DHEA)对卵巢储备功能降低(DOR)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对接受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助孕治疗的47例DOR患者DHEA辅助治疗前后周期进行自身对照研究,分析卵巢储备功能指标(基础激素水平、窦卵泡计数等)及周期治疗参数(卵泡数、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周期取消率、流产率等)的变化。结果:前后周期超促排卵方案无显著性差异,DHEA辅助治疗后基础窦卵泡计数、卵泡数、获卵数显著增加(P<0.05),卵裂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显著提高(P<0.05),周期取消率呈降低趋势(P>0.05),而受精率、流产率无差异(P>0.05)。结论:DHEA辅助治疗可以改善DOR患者卵巢储备功能,提高卵巢反应性,改善IVF治疗结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精卵孵育不同时间(4~6h和16~18h)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272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根据精卵孵育不同时间分为两组:A组:199例采集的卵子,在加精后4~6h取出放入新鲜培养液中培养;B组:73例采集的卵子,加精过夜培养后(16~18h)取出放入同种培养环境中培养。比较两组的受精率(包括正常受精率和异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以及胚胎种植率。[结果]A组受精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正常受精率及优胚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卵裂率、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缩短精卵孵育时间能够提高正常受精率和胚胎的质量,从而提高胚胎的种植潜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妇女年龄对输卵管因素不孕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6年12月158例因单纯输卵管因素不孕在该院行IVF-ET助孕妇女的临床资料。根据妇女年龄分两组,组1(年龄<35岁)119例,组2(年龄≥35岁)39例。统计分析两组促排卵天数、促排卵药物(Gn)用量、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早孕流产率。结果:两组Gn用量、受精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1获卵数、种植率比组2高,早孕流产率比组2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女年龄对IVF-ET结局有影响,年龄超过35岁获卵数下降,卵子质量下降,早孕流产率增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育男性患者其精子DNA损伤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胚胎质量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在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行常规体外受精(IVF)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治疗的不孕夫妇,共计125例。按照精子DNA碎片指数(DFI)<15%、15%~30%、>30%为正常组、低损伤组、高损伤组,分别比较行IVF-ET治疗时不同组间正常受精率、正常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和临床妊娠率的差异。结果在IVF或ICSI治疗周期中,DFI<30%精子DNA损伤对正常受精率、正常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影响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DFI>15%情况下,囊胚形成率有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鲜胚胎移植时,精子DNA损伤对IVF-ET结局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DFI>15%的患者囊胚形成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囊胚期胚胎培养与移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囊胚期胚胎培养与移植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行常规IVF-ET助孕的80个周期,常规取卵、受精后随机分为卵裂期胚胎移植和囊胚期胚胎移植两组,每组各40例,卵裂期胚胎移植组第2天或第3天进行胚胎移植,囊胚期胚胎移植组采用Quinn's培养基序贯培养,第5天或第6天行至少1个3期以上囊胚移植,比较两组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平均胚胎植入数及妊娠率的差异。结果:两组获卵数和受精率无明显差异;两组平均胚胎植入数分别为(2.43±0.54)枚和(1.52±0.47)枚、生化妊娠率分别为60.0%和47.5%、临床妊娠率分别为52.5%和30.0%,平均移植胚胎数和妊娠率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囊胚期胚胎移植组移植较少的胚胎即可获得较高的妊娠率,采用囊胚期胚胎移植可明显提高IVF-ET妊娠率,并可降低胚胎植入数,从而减少多胎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获卵少周期卵体外受精方式的选择及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行IVF-ET治疗的807例获卵数≤5的患者的资料,比较常规IVF组和ICSI组的临床结局。结果:ICSI组正常受精率、可用胚胎率均显著高于常规IVF组(P<0.05),多PN率显著低于常规IVF组(P<0.05),而优质胚胎率、着床率、妊娠率、累积妊娠率、活产率、周期取消率、完全受精失败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着床率、妊娠率、累积妊娠率、活产率常规IVF组均高于ICSI组。结论:当获卵数少时ICSI可提高正常受精率和可用胚胎率,降低多PN率,但并不改善临床妊娠结局。因此,ICSI并不能优化患者周期,获卵少周期卵并不推荐ICSI受精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氧(5%O2)培养环境对高龄(≥38岁)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1日—2017年6月1日在广东省韶关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生殖医学中心采用常规长方案或拮抗剂方案行IVF治疗并于受精后第3天移植的高龄患者(≥38岁)的283个周期,按其培养环境不同分为低氧组(5%O2,共120个周期)和常氧组(20%O2,共163个周期),比较2组间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可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及早期流产率等。结果:2组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可用胚胎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早期流产率及活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低氧组的优质胚胎率显著高于常氧组(P0.05)。结论:低氧培养环境可有效提高高龄患者优质胚胎率,但并不能改善高龄患者的IVF-ET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卵巢囊肿不同处理方式对卵巢储备功能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因不孕接受IVF-ET的48例58个周期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根据助孕前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处理方式分为穿刺组(B超引导下囊肿穿刺抽液碘伏硬化治疗术)和手术组(行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比较两组窦卵泡数、早卵泡期(基础)激素水平、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 CG)日激素水平、促性腺激素(Gn)用量、使用Gn的天数、获卵数、MⅡ卵数、冷冻胚胎数、受精率、卵裂率、着床率及妊娠率。结果:两组LH、雌二醇(E2)、h CG日激素水平、Gn用量、使用Gn的天数、受精率、卵裂率、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组窦卵泡数多于手术组、基础FSH低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组获卵数、MⅡ卵数、冷冻胚胎数均高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有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不孕症并且囊肿直径<4 cm的患者,可首选B超引导下囊肿穿刺抽液碘伏硬化治疗术之后再行IVF助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经腹腔镜治疗后实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4例耐氯米芬的患者分成两组,14例为IVF-ET组:实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10例为LOP/IVF-ET组:实施腹腔镜卵巢打孔后,半年未孕者实施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观察两组促排卵药物的用量、用药天数,HCG日血E2、FSH、LH水平,所取卵子数目、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及卵巢过度刺激征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r-FSH用量及Gn天数LOP/IVF-ET组明显高于IVF-ET组(P<0.05);HCG日血E2水平LOP/IVF-ET组明显低于IVF-ET组(P<0.05);获卵数LOP/IVF-ET组明显少于IVF-ET组(P<0.05),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数、临床妊娠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无重度OHSS发生,轻及中度OHSS发生率IVF-ET组明显高于LOP/IVF-ET组(P<0.05)。结论:腹腔镜打孔术后1年行IVF-ET治疗,可明显提高IVF-ET治疗效果,降低OHSS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尿源性促卵泡素与重组促卵泡素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IVF-ET长方案助孕患者755例,其中尿源性促卵泡素(uFSH)组314例,重组促卵泡生成素(rFSH)组4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基础FSH、LH、E2值,GN用量及时间、获卵数、MII数、卵裂数、胚胎数及妊娠结局。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基础FSH、LH、E2值及GN用量及时间、获卵数、MII数、卵裂数、胚胎数、移植胚胎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在受精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及活产率上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uFSH组患者不孕年限长于rFS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FSH组移植优胚数多于uFSH组,优胚率、着床率也高于uFS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VF-ET周期中,应用uFSH与rFSH超促排卵可获得同样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且uFSH组有明显的价格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