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AQP6和AQP5在人下颌下腺上的免疫组化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水通道蛋白亚型AQP6和AQP5在人下颌下腺的分布情况。方法对源自10例行颈淋巴清扫术患者的正常颌下腺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标记确定人下颌下腺组织中AQP6和AQP5的分布情况。结果 AQP6在部分颌下腺腺泡细胞质中表达。AQP5在浆液性腺泡和粘液性腺泡顶膜以及分泌小管均有表达,而闰管和纹状管未见表达。结论 AQP6在部分颌下腺腺泡细胞中表达,与AQP5相协调,参与唾液中水和阴离子的分泌调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enascin-C(TN-C)mRNA和CD9mRNA在涎腺肿瘤的表达及其对涎腺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10例正常涎腺组织、25例多形性腺瘤(PA)、25例腺样囊性癌(ACC)、20例黏液表皮样癌(MEC)、10例腺泡细胞癌(ACCa)中TN-CmRNA和CD9mRNA的表达。结果:TN-CmRNA在正常涎腺组织中呈阴性表达;CD9mRNA在正常涎腺组织中的阳性率为100%;TN-CmRNA、CD9mRNA在4种涎腺肿瘤中均有表达,TN-CmRNA在多形性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腺样囊性癌和黏液表皮样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多形性腺瘤与腺泡细胞癌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9mRNA在多形性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腺样囊性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多形性腺瘤和黏液表皮样癌、腺泡细胞癌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多形性腺瘤中TN-CmRNA和CD9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在腺样囊性癌、黏液表皮样癌和腺泡细胞癌中TN—CmRNA和CD9mRNA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TN-CmRNA和CD9mRNA与涎腺肿瘤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对涎腺肿瘤之间的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涎腺正常与肿瘤组织中p63、CK5、CK19、CEA及SmA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涎腺正常导管、腺泡及其上皮性肿瘤的组织起源.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正常涎腺组织14 例、多形性腺瘤14 例、基底细胞腺瘤8 例、腺样囊性癌18 例、黏液表皮样癌9 例、低分化腺癌2 例及腺泡细胞癌、乳头状腺癌、恶性多形性腺瘤、肌上皮癌各1 例中p63、CK5、CK19、CEA及SmA的表达.结果:正常涎腺基底细胞与肌上皮细胞层表达CK5,其中部分细胞表达p63,导管部分基底细胞也呈CK19阳性.多形性腺瘤、基底细胞腺瘤、腺样囊性癌与黏液表皮样癌具p63、CK5及CK19高阳性率, SmA阳性率分别为85.71%、1.25%、61.11%、0.00%.CEA阳性细胞见于11.11%腺样囊性癌与55.56%黏液表皮样癌.结论:正常涎腺导管和腺泡的腺上皮及涎腺上皮性肿瘤可能来源于导管、腺泡基底层内呈p63和CK5阳性细胞中的干细胞.  相似文献   

4.
下唇多发性腺泡细胞癌1例报告浙江省海盐县人民医院沈海平,田财跃腺泡细胞癌又称浆液细胞腺癌,主要发生于腮腺,而颌下腺及舌下腺较少见,小涎腺极为罕见。小涎腺的多发性腺泡细胞癌至今未见有文献报道。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患者俞×,男,36岁,住院病历号...  相似文献   

5.
采用抗人肺腺癌单克隆抗体KM-93对正常人涎腺、胎儿涎腺和多形性腺瘤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单抗KM-93与浆液性细胞及部分导管细胞呈阳性反应,与肌上皮细胞、粘液细胞及多形性腺瘤中的粘液软骨样组织无反应。多形性腺瘤中可见阳性细胞形成腺泡样细胞团,也显示出阳性细胞具有的分泌功能。作者认为单克隆抗休KM-93阳性细胞具有某些浆液性细胞的特点,在研究涎腺和涎腺肿后的组织结构及分化方面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正常涎腺组织及涎腺肿瘤中转录因子Pax9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研究Pax9在正常涎腺组织、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基底细胞腺瘤、粘液表皮样癌和腺样囊性癌共48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除1例多形性腺瘤外,其余组织均表达Pax9。正常涎腺的腺泡细胞和导管内衬细胞、多形性腺瘤的上皮细胞、腺淋巴瘤的肿瘤上皮细胞和基底细胞腺瘤中Pax9弱阳性表达,差异没有显著性;而在增殖活跃的细胞如正常涎腺导管的基底细胞和恶性肿瘤细胞(粘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中表达增强,恶性肿瘤中Pax9的强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与正常和良性肿瘤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Pax9在涎腺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的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颌下腺多形性腺瘤及其复发的临床特点及原因。方法:对8例颌下腺多形性腺瘤复发的临床特点和24例颌下腺手术野术中脱落细胞学进行分析及检测。结果:本院颌下腺多形性腺瘤术后有3例复发(3/366例,0.8%),另5例复发性颌下腺多形性腺瘤均为外院转入我院。8例病例复发时间均在1年以上,其中1例第2次复发时间为第1次复发术后5个月。1例复发性颌下腺多形性腺瘤术中见瘤体深叶处存留少许腺细胞,7例无腺细胞残留。术中脱落细胞显示8例原发性肿瘤手术野冲洗前有3例检测到腺泡细,5例为血液细胞,冲洗后2例为腺泡细胞,6例为血液细胞,8例复发性肿瘤冲洗前后均为1例腺泡细胞,7例血液细胞。8例非瘤性病变冲洗前1例为腺泡细胞,7例血液细胞,冲洗后均为血液细胞,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颌下腺多形性腺瘤复发罕见,可能与细胞学穿刺及瘤旁腺泡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3、9(MMP-3、MMP-9)在舍格伦综合征患者唇腺中的定位及表达强度,探讨其在舍格伦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舍格伦综合征患者(病变组)和下唇黏液囊肿患者(对照组)唇腺组织标本各20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MMp-3、MMP-9在2组唇腺组织中的表达;采用图像分析软件,定量分析MMP-3、MMP-9在2组唇腺组织中的表达强度,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MP-3、MMP-9表达于腺泡细胞及导管上皮细胞.MMP-9在病变组表达强度值为0.48±0.25,对照组为0.30±0.10,病变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MP-3在对照组无表达,在病变组强表达.结论:MMP-3、MMP-9在舍格伦综合征病变唇腺组织中的表达强度明显增强,特别是MMP-3;它们可能对淋巴细胞在腺实质细胞间的分布以及对腺体破坏发挥作用,参与腺泡及腺体基质的破坏过程,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3、9(MMP-3、MMP-9)在舍格伦综合征患者唇腺中的定位及表达强度,探讨其在舍格伦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舍格伦综合征患者(病变组)和下唇黏液囊肿患者(对照组)唇腺组织标本各20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MMP-3、MMP-9在2组唇腺组织中的表达;采用图像分析软件,定量分析MMP-3、MMP-9在2组唇腺组织中的表达强度,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MP-3、MMP-9表达于腺泡细胞及导管上皮细胞。MMP-9在病变组表达强度值为0.48±0.25,对照组为0.30±0.10,病变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MP-3在对照组无表达,在病变组强表达。结论:MMP-3、MMP-9在舍格伦综合征病变唇腺组织中的表达强度明显增强,特别是MMP-3;它们可能对淋巴细胞在腺实质细胞间的分布以及对腺体破坏发挥作用,参与腺泡及腺体基质的破坏过程,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层粘蛋白在涎腺多形性腺瘤的表达和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25例涎腺多形性腺癌中层粘蛋白(Laminin)的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在非肿瘤涎腺组织中,层粘蛋白免疫染色见于排泄管的基底细胞和管壁细胞、闰管细胞及腺泡细胞;腺泡周围的基底膜染色阳性;但正常肌上皮细胞对层粘蛋白无反应。在多形性腺瘤中,层粘蛋白的表达呈点滴一颗粒状,分布于肿瘤腺管——囊腔结构处上在细胞的邻接面和管腔面。在玻璃样间质中,层粘蛋白免疫染色阳性见于细胞区与玻璃间质的边缘。各种变异的肌上皮细胞呈层粘蛋白阳性。根据研究结果,对多形性腺瘤的肿瘤发生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