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氩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中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有明确渗漏点,其渗漏点距黄斑中心凹500 μm以外的中浆患者102例102眼,采用氩绿激光行渗漏点直接光凝封闭,激光参数:光斑直径100~200 μm,爆光时间0.2 s,能量80~150 mW。激光光凝1次或2次补充完成。结果激光光凝后视力迅速提高一行以上者95眼,视力无变化7眼;眼前黑影、视物变形症状消失的87眼;两周内视网膜神经上皮盘状脱离消失,中心凹反光出现的80眼;首次光凝未完全封闭渗漏点需2次补充光凝的4眼;治疗过程中无1例因光凝损伤黄斑中心凹;全部患者激光光凝后随访6个月至5年,未发现远期光凝并发症,同时无1例复发。结论氩激光治疗中浆可较快提高视力、缩短病程、减少复发率,把握光凝条件是杜绝光凝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氩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确定有明显渗漏点,采用氩激光光凝直接封闭渗漏点。结果氩激光光凝后,97例(106眼)中1次治愈99眼,2次治愈7眼;治疗过程中无1例因光凝损伤黄斑中心凹;全部患者激光光凝后随访6个月-4年,未发现远期光凝并发症,仅1例复发。结论氩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可明显缩短疗程、提高视力、无并发症,把握光凝条件是札绝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氩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观察氩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疗效。②方法 根据视网膜血管荧光造影确诊,确定渗漏点的位置,采用氩激光直接封闭渗漏点。③结果 56例(56眼)中,光凝1次治愈49眼,2次治愈7眼。其中1周治愈7眼,2周治愈14眼,3周治愈12眼,4周治愈10眼。〉4周~2月以上治愈13眼。6眼复发,再次激光治疗治愈。④结论 氩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可明显缩短疗程,视力提高,无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氩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路宏  吴学今  李敏  赵昕 《广西医学》2003,25(8):1360-1362
目的:观察氩激光光凝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2例(43只眼),采用黄斑区氩激光光凝进行治疗。并从视力、黄斑区水肿消退情况观察疗效。结果:激光治疗43只眼中,保持原有视力30只眼(69.8%);提高2行以上11只眼(25.5%)。下降2行以下有2只眼(4.70%);32眼(74.4%)黄斑渗漏消失,水肿完全吸收;9只眼(20.9%)水肿大部分吸收,2只眼(4.7%)黄斑渗漏仍存在,原有水肿无明显吸收。结论:氩激光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效果显。  相似文献   

5.
温利辉  陈旭 《华夏医学》2011,24(4):441-442
目的:观察倍频YAG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中浆)的疗效.方法:根据视网膜荧光血管造影确诊的中浆患者,对渗漏点位于黄斑中心凹250μm以外的85例(87眼)采用倍频YAG激光直接封闭渗漏点治疗.结果:经光凝治疗1次治愈83眼,2次治愈4眼,术后观察6个月均治愈,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倍频YAG激光治疗...  相似文献   

6.
王雪菁  陈一兵  王炜  闫海  翟楠 《海南医学》2004,15(11):46-47
目的 评价掺钕钇铝石榴石倍频激光 (Nd :YAG倍频激光 )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中浆 )的临床疗效。方法 确诊为中浆且渗漏点位于黄斑中心凹 2 5 0 μm以外的患者。应用Nd :YAG倍频激光治疗的光凝组 62例 65眼。单纯行药物治疗的对照组 47例 48眼。追踪观察视力、眼底、患者自觉视野中心暗影是否消失。结果 达视力改善光凝组平均 2 .3周 ,对照组 6.8周 ;停止渗漏光凝组平均 2 .8周 ,对照组 10 .3周 ;患者自觉视野中心暗影完全消失光凝组平均 4.9周 ,对照组 15 .3周。两组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Nd :YAG倍频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效果肯定。成功的光凝治疗可缩短病程 ,迅速恢复视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氲绿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病变的对改善视力及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将对糖尿病性黄斑病变患者按病程分成两组:增殖前期;增殖期。并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确定视网膜血管渗漏点(区)。对局部渗漏点氩激光点状光凝,弥漫性渗漏区采用格栅样光凝。随访12个月,观察比较两组光凝前后视力及黄斑水肿、渗漏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氩绿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病变86例136眼,87.50%的眼别提高或保存现有视力,其中对增殖前期的疗效为优;87.95%的黄斑水肿完全或部分消退.增殖前期的黄斑水肿消退尤为明显。两组的视力改善和黄斑水肿消退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氩绿激光光凝是治疗糖尿病性黄斑病变的有效手段,有助于提高或保存现有视力.疗效与病变程度有关.早期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不同分期者接受氩激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科以人2000型氩激光组合激光机对170例263只患眼分别做如下处理:(1)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30眼行局部氩激光凝固术(光凝);(2)对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PDR)156眼行次全视网膜光凝;(3)对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77眼行全视网膜光凝,对合并黄斑局限或弥漫性水肿者给予局灶性光凝或格栅样光凝。于光凝后3个月检查。进行视力、眼底、视网膜荧光血管造影,并与治疗前各项结果对比。结果 视力提高92眼(35%)、无变化144眼(55%)、下降27眼(10%)。眼底检查、荧光血管造影复查示:NPDR、PPDR眼视网膜微血管瘤、水肿、渗出消退,荧光渗漏消退占89%。其余11%需补充光凝。PDR眼视网膜、视盘新生血管消退占67%,33%为部分消退需补充光凝。黄斑水肿完全或部分消退占91%,光凝后出现视网膜前灶性出血占8%,玻璃体积血为1%。结论 氩激光对不同分期DR均有效。NPDR、PPDR效果好于PDR眼,后者光凝后荧光血管造影复查以及补充光凝对提高疗效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早期氩绿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变化,方法:对32例(33眼)病程≤1个月且渗漏点位于乳斑束及黄斑无血管区以外的病灶进行氩绿激光直接光凝,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1周后23眼(69.7%)视力上升,6周后33眼痊愈,其中31眼(93.9%)视力≥1.0,结论:早期氢绿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安全有效,可以缩短病程,保护视功能。  相似文献   

10.
朱捷  蔡志玲  杨林   《中国医学工程》2014,(12):193-193
目的观察氩激光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疗效。方法将80例91眼渗漏点距黄斑中心凹200μm以外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46眼,采用氩激光光凝联合口服羟苯磺酸钙治疗;对照组40例45眼,仅采用氩激光光凝渗漏点,观察比较治疗后患者的眼底、视力、疗效及复发率的不同。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22%、6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2.22%、1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氩激光联合羟苯磺酸钙是治疗渗漏点距黄斑中心凹200μm以外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 68例(74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应用倍频Nd:YAG激光或氩离子激光对眼底荧光渗漏点进行直接光凝,观察患者的视力变化并分析相关因素。结果 激光治疗后1月患者视力平均提高0.18,其中49眼(66.22%)视力提高≥1行,视力提高幅度与激光前视力呈负相关。结论 应用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有效,视力提高幅度与激光前视力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倍频激光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疗效。方法:应用倍频激光治疗视网膜阻塞12例,治疗前后均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并对照观察。结果: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12例(13眼),4只眼行广泛视网膜光凝术,9只眼行区域性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次数最少1次,最多3次,2例复查后行补充光凝。治疗后荧光素造影对照观察结果:9眼区域性光凝术后,荧光素造影见藻注区光凝斑规则,色素上皮轻度萎缩,无灌注区边缘未见荧光素渗漏。广泛视网膜光凝4眼,2眼后极部新生血管萎缩,无荧光素渗漏,组织水肿消退,黄斑囊样水肿减轻;2眼新生血管缩小,尚有少许渗漏,后经补充光凝。无一例新生血管增多,无灌注区扩大或渗漏加重。结论:激光治疗虽不能明确提高中心视力,但能促进水肿、出血、渗出的吸收,阻止病变的进一步发展,防止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发生,保护当前的有效视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患者行视网膜激光光凝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7例(52眼)复发的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行激光光凝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1月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复查了解渗漏点封闭情况。结果:激光光凝后最佳矫正视力提高1行以上35眼,17眼视力无变化,40眼治疗后2周-1月间黑影及视物变形症状消失,37眼治疗2周内视网膜神经上皮盘状脱离消失,有2眼需要再次激光光凝渗漏点。所有病例随访6月-2年,未见复发。结论:激光光凝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有很好的效果,可以明显提高视力、缩短病程、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格栅状"光凝治疗"无渗漏"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浆)的疗效。方法对56例(56眼)经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诊断为"无渗漏"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激光治疗组(32眼)和对照组(24眼),激光治疗组行围绕黄斑区的"格栅状"光凝,光斑强度为Ⅰ级激光斑,对照组仅观察,不进行任何治疗,于1个月后复查视力及OCT。结果激光治疗组32眼经治疗后有30眼视力明显提高,31眼OCT提示黄斑水肿减轻或消失,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仅4眼视力提高,22眼黄斑水肿无明显改善,观察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格栅状"光凝治疗"无渗漏"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明显减轻黄斑区水肿,提高视力,且治疗方法简便、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氩绿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病变的对改善视力及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 将对糖尿病性黄斑病变患者按病程分成两组:增殖前期;增殖期。并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确定视网膜血管渗漏点(区)。对局部渗漏点氩激光点状光凝,弥漫性渗漏区采用格栅样光凝。随访12个月,观察比较两组光凝前后视力及黄斑水肿、渗漏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氩绿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病变86例136眼,87.50%的眼别提高或保存现有视力,其中对增殖前期的疗效为优;87.95%的黄斑水肿完全或部分消退,增殖前期的黄斑水肿消退尤为明显。两组的视力改善和黄斑水肿消退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氩绿激光光凝是治疗糖尿病性黄斑病变的有效手段,有助于提高或保存现有视力,疗效与病变程度有关,早期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氩激光联合导升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氩激光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将45例,74眼确诊为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氩激光联合羟苯磺酸钙组和单纯氩激光组。分别给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伴黄斑水肿者先行黄斑区格栅样光凝,再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后联合导升明(羟苯磺酸钙)组给予口服导升明(羟苯磺酸钙)3个月,单纯氩激光组术后除服用降糖类药物控制血糖外不服用其他药物。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视力及眼底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视力,氲激光联合羟苯磺酸钙组术后视力提高27眼(71%)无变化7眼(18.4%)下降4眼(10.5%)。单纯氩激光组术后视力提高15眼(41.7%)无变化11眼(30.6%)下降10眼(27.8%)。2)眼底检查,氩激光联合羟苯磺酸钙组术后有效35眼(92.1%)无效3眼(7.9%)。单纯氩激光组术后有效26眼(72.2%)无效10眼(27.8%)。两组视力及眼底情况均有明显改善。其中氩激光联合羟苯磺酸钙组优于单纯氩激光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氩激光光凝是治疗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导升明(羟苯磺酸钙)可能是一种相对安全和有效的治疗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术后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氩激光视网膜光凝(Panrentinal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结果,对确诊为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46例46眼进行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光凝后每2周复查眼底,每3个月复查FFA,并随诊观察6个月~2年。[结果]本组46眼经视网膜光凝后39眼有效,总有效率为84.8%,光凝治疗后视力提高7眼,占15.2%;33眼视力不变,占71.7%,视力下降6眼,占13.1%。[结论]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治疗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