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护理。方法:对抢救呼吸、心跳骤停、呼吸衰竭、呼吸肌麻痹和呼吸抑制行气管插管是建立呼吸道最有效、最确定的方法。结果:及时建立人工气道迅速恢复呼吸及供氧,保持气道通畅,提高危重病例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人工气道护理的临床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气道是通过鼻腔、口腔或气道外口的人工装置所形成的呼吸通道,既能保证气道开放,又是连接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的途径。人工气道护理的目的是保持气道通畅,防止并发症发生,保证患者安全,促进患者恢复。对人工气道的护理的缺陷和差错可产生不良后果,甚至发生严重并发症,而科学的临床思维是提高人工气道护理质量的前提,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人工气道机械呼吸是治疗呼吸衰竭的最常用方式,同时增加了气道感染、气道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的机会。为保证呼吸功能处于良好状态。护理非常重要。将护理的探讨和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人工气道的护理措施,以完善人工气道的护理方案和提高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科收治的建立人工气道患者30例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29例顺利关闭人工气道.建立正常呼吸;1例因基础病及并发耐药菌感染死亡。结论:对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实施完善、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尽快恢复正常呼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ICU病人使用呼吸机期间人工气道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ICU94例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呼吸机治疗期间人工气道的护理。结果:49例1h-28d自主呼吸恢复撤离呼吸机,9例肺部感染,6例鼻饲时出现返流,2例插管松脱,28例死亡(均死于原发病)。结论:病人在人工气道建立后使用呼吸机期间,严密、有效的人工气道护理是减少各种并发症的有效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2种人工气道湿化吸痰方法的效果.方法 将50例建立人工气道的成人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人工气道湿化后常规电动吸引器吸痰为A组,即参照组;人工气道湿化后先呼吸气囊辅助呼吸1~3 min再电动吸引器吸痰为B组,即实验组.结果 湿化后呼吸气囊辅助吸痰(5.26±1.74)次/d与常规吸痰(13.37±4.19)次/d相比较,可减少吸痰次数而降低对气道黏膜的损伤程度,并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率,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道湿化后呼吸气囊辅助吸痰效果满意,且对气道黏膜的损伤程度小.  相似文献   

7.
张莉 《天津护理》2011,19(6):361-362
建立人工气道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人工气道管理是维持自主呼吸或呼吸支持治疗、保证有效通气和充足氧供的关键,但由于上呼吸道的部分正常生理功能丧失,可引起肺部感染等并发症[1].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在近年我国院内感染中居首位,其中人工气道并发的肺部感染为最重要的原因[2].现就人工气道并发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与护理进展综述如下.1人工气道概述在临床上人工气道常经口、鼻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建立,通常情况下是将气管导管直接插入气管或经上呼吸道插入气管所建立的气体通道,用以纠正患者的缺氧状态,改善通气功能和有效的清除气道内分泌物.  相似文献   

8.
<正>人工气道是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总称,是抢救各种通气障碍维持患者有效呼吸的主要通道[1-2],护理不当的人工气道则是继发感染、危害患者生命的重要途径。所以,小儿人工气道术后护理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患儿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正>重症病人,特别是高龄重症病人因为基础疾病多、一般状况差,大多数情况下都需要建立人工气道进行辅助呼吸。而建立人工气道后,可供选择的人工气道湿化的方法有很多,所能够达到的湿化效果也各不相同。只有当湿化适宜时,呼吸道纤毛才能保持较为活跃的运动,从而保证有效的呼吸道分泌物引流,确保病人气道通畅。本研究旨在探讨两种不同的气道湿化技术在高龄重症病人中的应用效果,为进一步进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6月—2013年2月我科因各种疾病导致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而需要使用人工气道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的高龄病人(年龄85岁)42例。按单双数分为观察组  相似文献   

10.
杨迎峰  李雪婷  魏佳 《护理研究》2014,(15):1853-1854
[目的]观察比较主动湿化法、人工鼻湿化法和T管雾化吸入法在ICU脱呼吸机病人人工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89例ICU脱呼吸机后仍有人工气道的病人,应用主动湿化法、人工鼻湿化法和T管雾化吸入法各63例,对3组病人气道湿化的临床疗效以及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进行比较。[结果]主动湿化法能够减少人工气道病人的刺激性咳嗽、痰痂形成、气道黏膜出血以及肺部感染的发生,提高病人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降低心率和呼吸频率。[结论]应用主动湿化法进行人工气道湿化可达到理想的湿化效果,减少人工气道并发症的发生,使病人舒适、耐受。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机械通气是指新生儿无自主呼吸或自主呼吸微弱,不能满足生理需要时而建立人工气道,以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临床危重及重症患者挽救生命中,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是抢救重症患者和治疗呼吸功能不全患者的重要和有效方法,气管插管是建立人工气道的最基本、最普通的操作术[1]。经口气管插管是呼吸抑制、气道分泌物多,重大手术后危重、呼吸及心脏骤停、呼吸衰竭、呼吸肌麻痹等为保持呼吸道通畅而建立的人工开放气道常用的方法。在我  相似文献   

13.
朱玉莲 《当代护士》2014,(5):123-124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患者持续气道湿化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38例人工气道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持续气道湿化疗法护理;再随机选择39例人工气道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间歇气道湿化疗法护理。比较2组气道湿化疗法的并发症(肺部感染、气道黏膜损伤出血)发生率和相关病理生理(刺激性咳嗽、痰液粘稠度、血氧饱和度、氧分压、心率、呼吸频率)指标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气道黏膜出血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低(P〈0.05),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较高(P〈0.05),心率和呼吸频率较低(P〈0.05),痰痂形成和刺激性咳嗽发生减少(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人工气道持续气道湿化疗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效果确切、并发症少等优点,明显优于间歇气道湿化法。  相似文献   

14.
韦柳春 《全科护理》2012,10(9):854-855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是抢救各种呼吸障碍病人的重要措施[1],其方法是将导管经鼻/口腔或气管切开处插入气管建立的气体通道,是危重病人的生命通道[2],也称人工气道。人工气道建立的同时,破坏了上呼吸道正常的过滤、加温、加湿及防御机能,使水分过多丢失、痰液黏稠不易排出,易造成气道阻塞[3]。现从气道湿化的重要性、湿化液的选择、湿化液的温度、湿化液的量及湿化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1气道湿化的重要性气道湿化是人工气道建立后护理的重要环节。吸入气体未  相似文献   

15.
张炜 《齐鲁护理杂志》2010,16(5):101-101
气管插管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广泛应用于临床。对气管插管的患者做好气道管理,有效的湿化是保证气道通畅、维护正常呼吸功能的重要环节。自2005年以来,我科对20例气管插管患者行人工气道的患者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湿化气道,经临床观察,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吴金球 《上海护理》2012,12(2):62-64
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直接置入气管或经鼻(口腔)插入气管所建立的呼吸通道,用以清除气道分泌物,辅助通气及治疗肺部疾病,人工气道的建立极大的提高了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成功率。但人工气道的的建立使呼吸道纤毛运动功能受到干扰,声门因有管道通过而不能关闭,不能形成气道高压,不能有效咳嗽,呼吸道分泌物易于淤积、阻塞而出现气道阻力增高,通气不足,加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因此人工气道内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适当肺泡通气、氧合作用及气体交换功能、降低肺部感染的关键[1]。为寻求安全、有效、合理的吸痰方法,近年来国内外护理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机械通气时人工气道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危重患者的急救和治疗过程中,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通气和充分的气体交换,是争取救治时间,保障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确保各项治疗顺利实施的首要环节,因此人工气道的有效建立,显得尤为重要。人工气道是通过鼻腔或口腔或直接在上呼吸道置入导管而形成的呼吸通道,人工气道既是保证气道开放、防止气道不通畅或被阻塞的主要措施,也是连接患者和呼吸机的唯一途径。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和呼吸辅助治疗时间长短,人工气道可选择简易口鼻咽通气管、气管内插管和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人工气道后支气管内黏液黏稠度增加,纤毛清除作用降低,气管内容易形成干痂,痰块不易排出。这不仅会使呼吸道的抗感染能力明显下降,还可使肺表面活性物质遭到破坏而导致肺顺应性下降,影响呼吸功能。因此,有效的气道湿化极其重要,这也是人工气道患者日常护理中最常遇到的工作。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气道湿化方式有持续湿化法和间断湿化法2种,但此两者临床效果的优劣尚无定论。  相似文献   

19.
李桂芳 《全科护理》2012,(30):2820-2821
[目的]通过探讨81例人工气道病人使用呼吸机时的气道护理,明确气道护理操作的重要性。[方法]对81例人工气道使用呼吸机病人气道护理的管道固定、湿化、吸痰等规范操作。[结果]81例使用呼吸机的人工气道病人气道护理安全到位。[结论]人工气道病人使用呼吸机的气道护理应细致、规范。  相似文献   

20.
<正>机械通气患者维持适当的人工气道气囊封闭压,对防止机械通气时气道漏气,避免口腔分泌物、胃内容物误入气道,避免气道黏膜损伤具有重要意义[1-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治疗学组发布了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专家共识,推荐气囊充气后压力应维持在25~30 cmH_2O[4]。但调整好的人工气道气囊压力受诸多因素影响,从而发生变化,因此做好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5]。本研究通过对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气囊采用个性化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