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灸治疗女性单纯性肥胖并发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临床上女性肥胖并发更年期综合征因其具有潜在的致癌危险性及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受到限制。目的:研究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并发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对象和方法:将南京中医药大学门诊部专家门诊女性单纯性肥胖并发更年期综合征患者114例依据患者意愿分成治疗组(针灸疗法)58例和对照组(口服利维爱)56例,做疗效比较。主要观察指标:单纯性肥胖并发更年期综合征患者针灸治疗与口服利维爱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肥胖指标、自主神经功能和Kupperman指数的对比结果。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均有一定效果,但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lt;0.01),针灸治疗前后,自主神经平衡指数分别为(0.46&;#177;0.55,-0.06&;#177;0.5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Kupperman指数分别为(38.76&;#177;12.61,11.42&;#177;9.8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结论:针灸对单纯性肥胖并发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同时具有良好减肥和改善更年期综合征症候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灸疗法对女性肥胖症及肥胖并发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1998-01/2002-12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门诊部就诊的肥胖症及肥胖并发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女性患者90例,分为单纯肥胖组和伴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组,每组45例,均自愿参加观察。依据中医辨证施治基本理论,两组均采用耳体针结合的针灸疗法。耳穴埋藏揿针或王不留行籽,胶布固定,每日自行按压3次,每次每穴按压一两分钟,3d更换1次,两耳交替治疗。针灸体穴隔日1次,每次留针30m in。耳体针同时进行,以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证指数和疗效。临床病证指数得分越高表明病情越严重,总分最高为46.49。疗效判断值=[(疗前临床病证指数-疗后临床病证指数)/疗前临床病证指数]。显效疗效判断值≥2/3;有效1/3≤疗效判断值<2/3;无效疗效判断值<1/3。结果纳入肥胖症患者90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疗效比较单纯肥胖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伴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组[97%,87%(χ2=25.71,P<0.01)]。②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临床病证指数比较单纯肥胖组及伴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均显著低于治疗前[4.47±5.75,17.64±5.88;9.28±8.53,28.24±9.51(t=10.70,9.98,P<0.01)]。结论针灸疗法对单纯肥胖症及肥胖伴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患者均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表明针灸疗法同时具有减肥和改善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病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背景针刺减肥的疗效已在临床得到证实.中枢神经系统在针刺减肥中所起的作用如何,中枢调节与外周作用之间的又有哪些内在联系呢?目的研究针刺对肥胖者下丘脑摄食中枢的影响.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的随机对照研究.单位一所中医药大学的临床医学院.材料实验于1998-06/2000-01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重点实验室完成.选用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针刺组,肥胖组,正常组.方法高脂致肥饲料喂养SD大鼠、制作实验性肥胖模型.应用神经细胞微电极记录和脑立体定位技术,通过对实验性肥胖大鼠针刺治疗,观察下丘脑外侧区饥饿中枢、腹内侧核饱食中枢神经细胞单位时间内电活动(Hz).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针刺前后同期体质量变化及各组大鼠下丘脑外侧区、腹内侧核放电频率.结果针刺能够明显降低下丘脑外侧区的兴奋性,其中针刺组,肥胖组,正常组的值分别为(9.4±3.7),(21.4±6.8),(9.1±5.2)Hz(P<0.01),提高腹内侧核的电活动频率,3组分别为(21.1±4.3),(5.0±1.3),(14.5±2.2)Hz(P<0.01),抑制肥胖鼠亢进的食欲,减少热卡的摄入,达到减肥目的.结论针刺对肥胖动物中枢神经核团的调整作用是针刺减肥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络泰和黄芪注射液改善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络泰和黄芪注射液与西药结合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和作用机制,分析比较两种药物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方法用 RIA和 ELISA法检测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中内皮素-1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WF)水平的变化,并与只用西药治疗患者进行比较. 结果络泰组和黄芪组冠心病患者治疗前血浆中内皮素-1含量为( 77.56± 15.84)和( 76.74± 15.30) ng/L, vWF为 (97.22± 33.84)%和 (90.30± 17.49)%,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1);络泰组和黄芪组在治疗后内皮素-1为( 57.90± 11.57)和 (57.83± 8.56) ng/L, vWF含量 (59.73± 14.8)%和 (60.42± 17.11)%,两组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 P< 0.01);单用西药组治疗后内皮素-1水平降低的不明显( P >0.05), vWF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05) ,与络泰组和黄芪组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01). 结论在常规治疗冠心病西药的基础上,再加以中药络泰和黄芪注射液,可以提高对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复方中药四泰片对胰岛素抵抗综合征(insulin resistance syndrome,IRS)大鼠、血压、血脂、血糖、胰岛素的影响.方法选用清洁级雄性SD大鼠40只,按随机区组设计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四泰片组、卡托普利组4组.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大鼠8周,造成IRS大鼠模型,观察四泰片对IRS大鼠血压、血糖、血脂、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index,ISI)的影响.结果治疗后四泰片组、卡托普利组大鼠收缩压[(128±4),(110±2)mm Hg,(1 mm Hg=0.133 kPa)]与治疗前[(158±8),(157±7)mm Hg]和模型组[(165±6)mm Hg]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t=11.86~28.99,P<0.01).四泰片组大鼠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均较模型组下降(t=44.27,9.14,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升高(t=703,P<0.01).模型组大鼠空腹胰岛素(fastinginsulin,FINS)均升高,ISI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7.14,9.35,P<0.01),胰岛素抵抗明显,造模成功;四泰片组、卡托普利组大鼠空腹血糖、FINS均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11.95,6.71,P<0.01),卡托普利组空腹血糖与四泰片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8.33,P<0 01);四泰片组、卡托普利组ISI均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9.82,9.35,P<0.01).结论四泰片对IRS大鼠具有明显降压、降糖、降脂,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的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配合作业疗法对颅脑损伤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 方法将 21例有颅脑损伤上肢功能障碍的入选患者,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作业组(单纯采用作业疗法) 10例、强制性运动组(在强制限制运动的同时加强患侧作业运动) 11例,其中女 6例、男 15例, 4例经过脑外科手术治疗,病程为 2~ 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 Fugl-Meyer和 Bathel指数评定. 结果 两组治疗前 Fugl-Mgyer运动障碍评定分与 Bathel指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主义( P >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肢 Fugl-Mgyer运动障碍评定总积分均有变化,作业组积分由治疗前的 (21.51± 9.24)分增加为 (37.44± 6.29)分( P< 0.01);强制性运动组积分由治疗前的 (25.79± 6.22)分增加为 (51.66± 7.76)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F=35.04,P< 0.001);日常生活能力评定作业组 Bathel指数由治疗前的 (36.16± 7.74)分上升为 (69.69± 10.58)分( P< 0.01),而强制性作业治疗组 Bathel指数由治疗前的 (38.04± 9.16)分上升为 (86.75± 6.57)分( F=88.13,P< 0.01). 结论强制性运动下适当地选择作业疗法对颅脑损伤后上肢功能,尤其是上肢的精细运动的恢复有明显的效果,为肢体功能的康复训练开辟了一条的新型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以针刺并耳穴压籽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疗效,并分析影响疗效的部分因素。 方法:对87例患者采用以体针、耳穴压籽为主,配合饮食疗法、运动疗法的综合减肥方案。 结果:经1个疗程治疗87例,临床痊愈18例,显效48例,有效13例,无效8例。已随访追踪19例,1年后无一例反弹。治疗后患者的体质量、肥胖度、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腹围、臀围、大腿围、小腿围[(67.8±9.4)kg,(33.1±5.8)%,(26.7±2.8)kg/m~2,(83.2±7.4),(91.4±4.6),(53.0±4.3),(36.4±3.1)cm]等肥胖指标均较治疗前 [(72.8±9.3)kg,(39.7±4.5)%,(28.9±3.5)kg/m~2,(87.5±7.6),(96.2±4.8),(56.2±5.1),(39.2±3.5)cm]明显降低(P<0.01)。该方案疗效是年龄小者优于年龄大者(P<0.05),局部性肥胖者优于全身性肥胖者(P<0.05),肥胖度轻者优于重者(P<0.05),无家族史者优于有家族史者(P<0.05),辨证施针者优于未辨证者(P<0.01)。 结论:以针刺并耳穴压籽为主,配合饮食疗法、运动疗法的综合减肥方案疗效确切,患者年龄、肥胖类型、肥胖程度、有无肥胖家族史、是否辨证施针是影响肥胖治疗效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resistin在正常人、单纯性肥胖、糖尿病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病人血浆中的平均水平.方法采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浆中resistin水平.结果正常人群组中,resistin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人群组resistin平均水平为(20.5±28.5) ng/ml;resistin水平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P<0.01),与抵抗指数呈负相关(P<0.05).正常组与肥胖组[(70.9±68.0) ng/ml]、糖尿病组[(164.4±137.9) ng/ml]、甲亢组[(157.6±142.8) ng/ml]之间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01),肥胖组与糖尿病组、甲亢组之间的差异也具统计学意义(P<0.002),糖尿病组与甲亢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结论 resistin在正常组、肥胖组、糖尿病组的水平有递增的趋势,并且resistin 水平分别与体重指数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正、负相关;甲亢组resistin的高水平可对某些甲亢病人出现胰岛素抵抗现象予以解释.  相似文献   

9.
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并发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灸疗法对女性肥胖症及肥胖并发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1998-01/2002-12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门诊部就诊的肥胖症及肥胖并发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女性患者90例,分为单纯肥胖组和伴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组,每组45例,均自愿参加观察。依据中医辨证施治基本理论,两组均采用耳体针结合的针灸疗法。耳穴埋藏揿针或王不留行籽,胶布固定,每日自行按压3次,每次每穴按压一两分钟,3d更换1次,两耳交替治疗。针灸体穴隔日1次,每次留针30min。耳体针同时进行,以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证指数和疗效。临床病证指数得分越高表明病情越严重,总分最高为46.49。疗效判断值=[(疗前临床病证指数-疗后临床病证指数)/疗前临床病证指数]。显效:疗效判断值≥2/3;有效:1/3≤疗效判断值〈2/3;无效:疗效判断值〈1/3。结果:纳入肥胖症患者90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疗效比较:单纯肥胖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伴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组【97%,87%(X^2=-25.71,P〈0.01)】。②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临床病证指数比较:单纯肥胖组及伴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均显著低于治疗前[4.47&;#177;5.75,17.64&;#177;5.88;9.28&;#177;8.53,28.24&;#177;9.51(t=10.70,9.98,P〈0.01)1。结论:针灸疗法对单纯肥胖症及肥胖伴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患者均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表明针灸疗法同时具有减肥和改善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病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脑立苏冲剂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等指标和垂体—肾上腺 (HPA)轴激素的影响.方法将 90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脑立苏冲剂,6 g/次,2次 /d;对照组给予维脑路通,200 mg/次,2次 /d,两组均配合一般治疗.结果治疗组全血高切粘度治疗前后分别为(6.72± 0.82) mPa· s、(5.57± 0.96) mPa· s(t=2.44,P< 0.05),全血低切粘度治疗前后分别为(12.03± 1.65) mPa· s、(10.31± 1.88) mPa· s(t=3.65,P< 0.01),胆固醇治疗前后分别为(5.09± 0.73) mmol/L、(4.07± 0.58) mmol/L(t=2.16,P<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组治疗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S)分别为(34.56± 5.90) ng/L 、(395.94± 128.47) ng/L ,治疗后为(19.75± 6.42) ng/L 、(302.67± 99.63) ng/L,对照组治疗前分别为(34.64± 5.72) ng/L、(403.12± 130.14) ng/L,治疗后为(25.78± 6.34) ng/L、(337.38± 102.03) ng/L(P< 0.01).结论脑立苏冲剂能明显改善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各项指标,同时使患者 HPA轴激素水平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1.
背景:减肥是防止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措施,针灸具有无毒副作用的减肥降压效果。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肥胖症并发原发性高血压的作用机制。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对象和方法:选择南京中医药大学专家门诊患者,将针灸治疗肥胖症并发原发性高血压和肥胖症无并发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与正常人相比较,观察针灸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肥胖指标、血压、植物神经平衡指数(Y值)、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activationindices,IAI)、瘦素、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synthase,NOS)水平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痰湿壅盛、肝火亢盛、阴虚阳亢和阴阳两虚四型肥胖症并发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胃肠实热、肝郁气滞和脾虚湿阻三型肥胖症无并发症患者与正常健康人针灸前后肥胖指标、植物神经功能、血糖、胰岛素、瘦素、一氧化氮、NOS的比较。结果:针灸治疗肥胖症并发原发性高血压和肥胖症均可降低肥胖指标参数、瘦素和胰岛素水平(P<0.05和P<0.01);还可升高IAI、一氧化氮和NOS水平(P<0.01);前者Y值结果明显回降(P<0.05)而后者Y值显著回升(P<0.01)。针灸后植物神经功能犤针灸治疗后神经功能参数分别为(2.19±0.61),(0.98±0.48)犦,胰岛素犤69.88±91.12),(121.16±52.52)mU/L犦,瘦素犤(111.28±49.25),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激素间歇周期序贯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安全性。方法选择40~60岁围绝经期妇女90例,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A组为观察组,用激素间歇周期序贯法治疗,即每月口服雌二醇(补佳乐)21 d,后10天加用安宫黄体酮,停药7 d为一疗程。连用3个疗程,间歇1个月,疗程2年;B组为药物对照组,用连续周期序贯法治疗,其方法同A组疗程用药,但每月连续使用,不间歇,疗程2年;C组为空白对照组,不用药物,观察2年。观察指标:Kupperm an评分、血清促卵泡素(FSH)、雌激素(E2)、子宫内膜厚度、乳腺腺体厚度及乳腺导管宽度等指标。结果A、B组治疗3个月、1年、2年,Kupperm an评分、FSH、E2,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改善(P<0.01),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治疗2年子宫内膜厚度、乳腺腺体层厚度及乳腺导管宽度均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素间歇周期序贯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确切,其对子宫内膜及乳腺刺激小于激素连续周期序贯疗法。  相似文献   

13.
背景弓状核功能异常可能是肥胖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已知针灸减肥机制涉及神经及神经体液调节,针刺对弓状核功能调整作用如何?目的探讨针刺对肥胖大鼠弓状核功能的作用,进一步深化针刺减肥的中枢神经作用机制.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的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单位一所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的针灸研究所及一所人口管理学院.材料实验于2002-04/10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针灸研究所完成.选用1个月龄刚断乳SD雄性大鼠.方法以普通全价鼠饲料喂养的大鼠作为正常组,将造模成功的实验性肥胖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针刺组,每组12只.针刺组大鼠给予针刺治疗14 d,正常组和对照组大鼠分别每天放入大鼠固定器中适应15 min,持续14 d.采用神经电生理及神经化学技术观察针刺治疗前后肥胖大鼠体质量、Lee's指数、体脂,中枢和外周瘦素和胰岛素水平以及下丘脑弓状核神经细胞自发放电频率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①针刺对实验性肥胖大鼠肥胖指标及对心包、肾周和附睾脂肪量的影响.②针刺对各组大鼠下丘脑弓状核神经细胞自发放电的影响.③针刺对各组大鼠下丘脑和血清瘦素和胰岛素含量的影响.④下丘脑弓状核神经细胞自发放电与下丘脑瘦素和胰岛素水平的相关分析.结果肥胖大鼠体质量、Lee's指数、体脂量[(517.74±29.35)g,(319.85±3.96),(13.88±1.32)g,P<0.01]均显著高于正常大鼠水平;肥胖大鼠下丘脑弓状核神经细胞自发放电频率显著低于正常大鼠[(3.12±1.92)Hz,(8.99±2.71)Hz,P<0.01];大鼠下丘脑弓状核神经细胞自发放电频率与体质量、Lee's指数和体脂量均呈负相关(r=-0.592,-0.672,-0.521).针刺组较对照组肥胖大鼠下丘脑弓状核神经细胞自发放电频率明显增高[(9.75±2.02)Hz,P<0.01].结论针刺对肥胖机体下丘脑弓状核功能的良性作用可能是针灸减肥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音乐运动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效果,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Kupperma评分法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益阳市围绝经期妇女进行筛查,选取Kupperman评分≥15分以及SDS评分指数≥0.5的患者100例,年龄为45~55岁,随机分为试验组(实施音乐运动疗法训练,50例)和对照组(50例).训练24周后,采用Kupperman量表和SDS量表评价两组疗效.结果 训练24周后,试验组Kupperman评分和SD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训练前后Kupperman评分、SDS评分和Kupperman单项评分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音乐运动疗法能明显改善围绝经期妇女的身心症状.  相似文献   

15.
传统针刺手法治疗过度训练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传统针刺手法治疗过度训练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受试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体能训练后接受针刺治疗,对照组不做任何治疗,比较两组受试者训练前后的各项理化检测指标。结果经针刺治疗后,治疗组的心率、肌力、血糖、乳酸脱氢酶、肌酸磷酸激酶等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传统针刺手法可以加速机体平衡状态的恢复,具有抗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运动处方对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及抑郁的干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寻围绝经期综合症妇女的临床干预新方法。方法选取唐山市3所医院门诊就诊Kupperman评分≥11分,CES—D抑郁评分I〉20分的围绝经期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实验组各30人,对实验组给予“运动处方”训练,观察组进行常规指导,10周后进行评测。结果实验组Kupperman评分由干预前的(24.80±8.002)分下降到干预后的(15.20±7.039)分,CES—D抑郁评分由(25.67±6.418)分下降到(19.93±4.9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23.344,15.063;P〈0.01);观察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后Kupperman评分为(15.20±7.03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13±7.447)分,CES—D抑郁评分为(19.93±4.92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70±5.9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18.560,23.158;P〈0.01)。结论运动处方可有效降低女性围绝经期综合症及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7.
针刺加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丁宇  吕祺美  严勇  李焱 《中国康复》2007,22(2):90-91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66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采用常规中西医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同时加用针刺治疗。治疗前后以洼田试验评分评定疗效。结果:治疗30d后,洼田试验评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1),且观察组疗效更明显(P〈0.01)。2组中脑出血患者疗效优于脑梗死,大脑半球损伤优于脑干损伤患者。结论:针刺可以明显提高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对Ⅱ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ACI)时免疫细胞因子的影响,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药物组(对照组30例)与常规药物加针刺治疗组(治疗组30例)进行对比观察,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分别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进行检测,并与健康人组作比较,结果:患者入院时IL-6及TNF-α水平显著升高,与健康人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治疗后,2组免疫细胞因子含量明显降低(P<0.01和P<0.001),且针药联合治疗组下降产单纯常规药物对照组更大(P<0.05)。结论:针刺可改善Ⅱ型糖尿病并发ACI患者的免疫病理反应,这种变化可能是其调整中风或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功能紊乱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背景单纯针刺疗法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所致疼痛效果不够显著,水针由于作用穴位时间长且有药物的协同作用,理论上疗效较佳.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水针结合频谱照射对慢性软组织损伤疼痛的干预效果,并与单纯针刺治疗进行比较.设计病例对比观察.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卫生所.对象选择2001-05/2004-11在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卫生所门诊就诊的慢性软组织损伤患者94例,均自愿参加观察.将94例患者分为2组,结合治疗组和针刺对照组各47例.方法①结合治疗组穴位注射选取风池穴、天宗穴、秉风穴、曲垣穴、阿是穴、背俞穴、夹脊穴.抽取复方丹参注射液,每个穴位注射二三厘米.每个患病部位取穴2个/次,隔日1次.30 d为1个疗程.频谱照射在穴位注射后,用频谱仪对注射部位进行照射.30 min/次,隔日1次.30 d为1个疗程.穴位注射及频谱照射均治疗1个疗程.②针刺对照组选取上述穴位进行单纯针刺治疗,30 min/次,30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并根据评分进行疗效比较.显效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下降率>80%;有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下降率在20%~80%;无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下降率<20%. 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②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的疗效.结果①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针刺对照组和结合治疗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1.30±0.90,0.50±0.40;6.57±1.21,6.64±1.13(t=23.958,35.116,P<0.01)],结合治疗组患者评分下降率显著高于针刺对照组[(93.14±10.12)%,(80.13±11.08)%(t=8.764,P<0.01)].②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的疗效比较结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显著高于针刺对照组[93.6%,78.7%(X2=4.644,P<0.05)].结论穴位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结合频谱照射能显著缓解慢性软组织损伤患者的疼痛,而且干预效果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和推进脑梗塞偏瘫的神经与康复联合治疗。方法:用系统的神经科理论和早期现代康复理论,治疗观察50例基底节区脑梗塞典型的偏瘫患者,与50例类同患者进行神经科和针灸治疗对照;同时,用Fugl-Meyer、Fim两种评价方法从不同侧面进行评价。结果:半年后,经统计,进行u检验,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提高(对照组0.01<P<0.05,治疗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无差别(P>0.05),治疗后明显提高(P<0.01)。结论:脑梗塞偏瘫的神经康复治疗两者不可偏废,必须有机结合,才能真正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