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针灸干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现代临床研究进行整理分析,总结针灸选穴规律。收集2005年至2014年有关针灸干预PTSD的临床研究进行筛选,应用频数统计分析。共有16篇针灸干预PTSD的临床文献,治疗使用穴位23个;穴位以百会、四神聪、神庭、风池、神门、内关、太冲、三阴交为主;针灸干预PTSD选穴规律以疏肝调神、安神通督为主,辅以益肾助阳安神、健脾益气通脉的针灸治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近十年中英文文献数据库中有关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文献进行分析,对其选穴进行整理,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总结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常用穴位及配伍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中文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中的英文文献进行分析整理,分别统计其所选穴位、穴位归经、穴位分布部位的规律。结果根据标准,共纳入20篇文献,对选穴频次≥5次以上的穴位进行分析,其中肺俞穴选穴频率最高为14次,足太阳膀胱经及任、督肺俞穴为主要选穴经脉。结论肺俞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首选穴位,与大椎、定喘、脾俞等穴位交替配合使用,本研究主要涉及的选穴规律为对症选穴及近部取穴,可为临床治疗支气管哮喘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路运萍  颜晓  周悦  张潇斌  夏庆昌  马玉侠 《新中医》2022,54(18):121-127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PSUI) 的临床选穴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英文数据库, 收集有关针灸治疗PSUI 的临床文献, 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 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 进行统计分析、关联分析和社团分析,探讨针灸治疗PSUI 的腧穴应用特点及其规律。结果:纳入文献108 篇,涉及针灸处方98 首,运用穴位统计功能得出腧穴79 个。PSUI 与关元、中极、气海、三阴交等穴位的相关程度较强。使用频次≥19 次的腧穴有13 个,使用频次排在前5 位的分别是关元、中极、次髎、肾俞、三阴交。关元、中极、气海、三阴交为针灸治疗PSUI 的核心腧穴处方。相互关系最强的穴对是关元-中极。干预措施常用针刺、电针和温针灸。经络以任脉、膀胱经、脾经为主;腧穴部位以背腰臀部、胸腹部和下肢部为主;特定穴以交会穴、募穴为主。结论:针灸治疗PSUI 的腧穴和干预措施具有显著的规律性,其遵循近部取穴为主,辨证选穴为辅,佐以远部选穴和对症选穴的选穴原则;阴病治阴;腧穴以特定穴为主,注重俞募配穴;腧穴部位具有显著的神经节段性效应规律;干预措施以针刺为主,电针和温针灸为辅。以上规律可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4.
田伟  杨楠  杨涛 《河南中医》2015,35(1):158-159
目的:探讨临床针灸治疗哮喘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CNKI和VIP数据库,检索词为"哮喘"分别与"针灸""针刺""艾灸""电针""腹针""眼针""三棱针""芒针""皮肤针""皮内针""耳穴或耳针""头针""腕踝针""浮针""火针""敷贴""埋线""腧穴注射或水针""磁疗""拔罐""刮痧"等针灸方法进行组合检索。结果:针灸治疗哮喘应用频次最多的为膀胱经穴位,以五脏俞穴为主,其中肺俞、肾俞、脾俞应用频次较多。结论:目前临床上针灸治疗哮喘所选取的穴位以肺俞、定喘、大椎最为常见,经络主要集中在膀胱经、任脉和经外奇穴上。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近30年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取穴规律进行分析,为帕金森病的针灸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以"帕金森病"、"震颤麻痹"、"针灸"等为关键词,通过万方、中国知网、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对近30年中文文献进行检索,并进行主穴、头针头穴的选用、辨证选穴、主穴归经等方面的计量学研究。结果针灸治疗帕金森病主要以督脉、大肠经、胆经等经脉为主,以太冲、百会、合谷、风池等穴位为主穴;头针头穴常选用舞蹈震颤控制区、运动区等。辨证取穴常用丰隆、气海、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等穴位。结论现代针灸医师治疗帕金森病时,取穴以太冲、百会、合谷、风池等穴位为主穴,头针头穴应用较多,以督脉为主结合辨证配穴。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检索现代文献,系统分析针灸治疗肿瘤疾病的选穴配伍规律。方法:检索梳理1980—2020年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针灸治疗肿瘤疾病的相关文献,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针灸治疗肿瘤的选穴和配伍规律。结果:得到相关文献32篇,通过分析发现,现代文献针灸治疗肿瘤选穴规律以按穴性选穴、按经脉选穴和按部位选穴为主,配伍规律以表里经配伍、特定穴配伍和天地人三才配伍为主,针灸治疗肿瘤疾病以三穴和多穴处方为主。结论:总结归纳针灸治疗肿瘤选穴配伍规律,选取恰当的腧穴进行配伍,有利于加强腧穴间的协同作用,增强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促进针灸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近30 余年针灸治疗崩漏的文献进行研究,以探究其穴位经络应用规律,为临床针灸治疗崩漏提供参考。方法:以检索到的针灸为主要手段治疗崩漏的临床研究文献为考察对象,采用频数统计及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针灸治疗崩漏常用的针灸方法、所选经络腧穴及取穴规律进行研究。结果:共有65 篇文献纳入研究,常用针灸方法以针刺、艾灸、耳穴为最多,常用经络有足太阴脾经、任脉、足太阳膀胱经、耳穴等。所选穴位多与肝脾肾有关且多为交会穴,耳穴选穴多辨病辩证相结合。常用穴位聚类分析后聚为四类。结论:本研究通过对针灸治疗崩漏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发现,现代临床针灸治疗崩漏以针刺为主,重视肝脾肾,配穴往往健脾,补肾、补气血、疏肝为治疗大法。这些选穴、配穴规律对指导临床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古代不同时期针灸治疗眩晕的经穴选用特点和规律。从先秦至清末涉及针灸内容的文献中收集相关数据,建立古代针灸治疗眩晕临床文献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统计分析历代针灸治疗眩晕常用的经脉、腧穴和特定穴,并分析潜在规律。共纳入针灸治疗眩晕处方82条。历代选穴以风池、合谷、上星、解溪为主;选经以足三阳经和督脉为主,其中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使用率最高,占23.04%;选穴以特定穴为主,占80.6%,其中交会穴最常用;远近配穴是最常见的选穴配伍法则。说明古代针灸治疗眩晕重视阳经腧穴,特定穴是组方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体现了辨证循经取穴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统计学和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国内三大中文期刊数据库,收集针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文献,建立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选穴进行分析。结果:针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使用频次最高的穴位为关元穴,取穴部位多以腹部、下肢、骶部为主;选用穴位最多的经脉是足太阳膀胱经;特定穴以交会穴应用最多。支持度最高的配对为关元—气海穴,提升度最高的配对为中极—次髎—关元穴。百会—会阳—中髎—肾俞—次髎和三阴交—足三里—关元—中极—气海分别为2个有效聚类群。结论:临床取穴遵循局部取穴配合远端取穴和循经取穴,重用交会穴,且以所在病变部位为主的选穴规律。  相似文献   

10.
唐徐韵  陈盼碧 《新中医》2021,53(21):198-202
目的:探讨分析穴位埋线治疗哮喘的选穴特点。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和PubMed 4 个数据库,从建库至2019 年9 月穴位埋线治疗哮喘相关临床研究的文献,同时建立选穴数据库,分析穴位埋线治疗哮喘的选穴特点和规律。结果:纳入文献共139 篇,出现腧穴53 个,对出现的腧穴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穴位埋线治疗哮喘的选穴具有一定的特点和规律。主要可以从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两大方面去选穴,传统医学多从辨证、辨经、疾病的分期进行选择,而现代医学主要从腧穴所在的位置及作用机制进行考虑。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哮喘是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交互作用的结果,选穴应从这两方面进行考虑,以优化穴位埋线治疗哮喘的选穴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收集整理2014—2019年近代期刊中以针灸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期刊文献,分析其临床选穴规律及特点,探索其高频腧穴以及穴位之间的关联关系。方法:检索文献,对入选的文献进行规范化处理,提取相关信息、建立EXCEL表,应用开源软件包R3.5.3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纳入共183例文献,涉及腧穴83个,主要以风池、夹脊穴、百会及天柱为主;涉及经脉以督脉为主,频数达235次;选穴主要以头颈部和四肢部为主,多选用交会穴和五输穴;配伍及关联规则方面,主要以风池为基本,进行搭配和关联。结论:运用关联规则挖掘技术,能够较好的揭示近年来针灸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选穴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确实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近10年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选穴规律。方法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针刺""针灸""选穴规律"为关键词,通过对中国知网近10年来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文献进行检索。采用人工统计的方法,将所纳入文献所选用的腧穴进行统计,计算出腧穴、归经及选穴部位的频次,进一步分析腧穴、归经及选穴部位的规律。结果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常选用穴位为天枢、足三里、三阴交、中脘、脾俞、太冲、上巨虚、阴陵泉、下巨虚,经脉主要集中于任脉及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结论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常选用穴位频次前3位为天枢、足三里、三阴交穴,治疗本病处方选穴以任脉、足阳明胃经及相表里的足太阴脾经为主,辅以背俞穴及胃肠下合穴,穴位分布部位主要集中于四肢部和胸腹部。  相似文献   

13.
不同时期针灸方选穴规律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搜集整理大量古代针灸处方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了不同时期针灸方的选穴规律:在宋以前,针灸方主要是单穴或少量穴位成方,选穴首要选阿是穴,其次多选相应的经脉穴或五输穴,也就是以局部穴位为主,配伍相应的远端穴位;宋以后,针灸方以多穴方为主,多用循经选穴和辨证选穴方法进行推导组方.  相似文献   

14.
《辽宁中医杂志》2017,(6):1128-1132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选穴规律,为临床治疗RA选穴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60—2015年5月1日CNKI、VIP、万方、Pub Med、Medline、Cochrane数据库,收集针灸治疗RA临床研究的文献120篇,总结选穴规律。结果:针刺治疗RA(1)选穴以手足三阳经、督脉及经外奇穴、足太阴脾经为主,其中,足太阳膀胱经选穴频次、穴位总数在所有经脉中最多;(2)选穴根据RA病变部位不同选择的穴位不同,一般情况下以近部(局部)阳经取穴为主,同时配以远部取穴;(3)选穴以特定穴为主,尤以交会穴、合穴、井穴、输穴的数目较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SUI)随机对照试验的诊疗特点。方法:电子检索中文数据库中针灸治疗SUI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总结分析针灸治疗SUI的辨证特点、取穴规律、针灸方法、疗效观察、随访及安全性评价等。结果:纳入15篇文献中,针灸治疗SUI的常用干预措施以电针疗法最多(10/15,66.7%);选穴常以辨病选穴为主(14/15,93.3%),常用穴位为三阴交(8/60,13.3%)、会阳(8/60,13.3%)等;治疗频次多在每日1次、疗程随不同干预措施具有差异性,但多在8~60次,以18~60次为主,疗程较长。结论:针灸治疗SUI主要采取辨病取穴为主;取穴主要采用腰骶部膀胱经及小腹任脉腧穴为主,常用穴位为会阳、中髎、关元、中极等;针灸干预措施以电针为主,治疗频率多为每日1次,疗程在8~60次,以18~60次为主。  相似文献   

16.
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选穴用穴规律探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经过对 1 981~ 1 998年公开发表在 2 0 0余种刊物有关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和实验报道的论文 2 40余篇进行分析 ,拟从选穴、用穴规律角度出发 ,探讨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规律。结果显示 ,治疗原则为“急则治其标 ,缓则治其本” ,选用经络多取任脉、督脉、膀胱经、肺经、胃经、大肠经 ,取穴多在胸背部 ,十二经脉中均有取穴 ,治疗以灸法、穴位敷贴、刺络拔罐等为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针灸推拿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选穴规律,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检索近10年收录于PubMed、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期刊数据库有关针灸推拿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研究文献,收集数据并建立Excel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51篇以针灸推拿为主要干预手段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相关文献,涉及有效穴位48个,使用频次较多的穴位依次为天枢、足三里、中脘、气海等,多选用募穴、五输穴、交会穴等,使用频次较多的经络依次为胃经、任脉、脾经、膀胱经等,以腹部和下肢部的穴位使用较为频繁。结论:针灸推拿治疗脑卒中后便秘临床选穴具有规律性,便于临床应用和推广,但与功能性便秘相比缺乏特殊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分析《针灸大成》治疗眼病的针灸选穴及其组方规律,以期为临床针灸治疗眼病提供选穴参考。方法以《针灸大成》一书中所载治疗眼病的针灸选穴及处方为研究对象,整理归纳其用穴数目、常用穴位、穴位归经、穴位分布及特定穴应用,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以上资料进行频次分析。结果纳入针灸处方共118个,穴位162个,累计用穴频次共444次。选穴数目1~2穴的处方最多,频次高达76次,频率为64.4%;穴位使用频次前十的穴位依次为合谷、攒竹、睛明、头临泣、太阳、肝俞、风池、丝竹空、小骨空、上星;经脉应用频次最多的为足太阳膀胱经,用穴频次为95次,占腧穴总频次的21.4%;头面部的腧穴数量及运用频次均居首位,共计54个穴位,使用频次达194次,频率为43.7%;治疗眼病的162个穴位中,属于特定穴的有109个,频率为67.3%,其中交会穴的使用频次最多,为117次,频率为26.4%。结论《针灸大成》治疗眼病,用穴少而精;多取阳经腧穴;选穴多归膀胱经;以局部选穴与循经选穴为主;多用特定穴。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近10年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以总结规律,指导科研及临床。方法:制定文献的纳入、排除标准以及检索策略,对文献进行发表时间、常用治疗手段、常用主穴、疗效评价等相关内容的计量学分析。结果:10年内国内正式发表了1821篇针灸(含中西医结合)治疗肩周炎文献;毫针针刺是最常用的干预手段;肩周炎的针灸治疗以局部穴位结合远端穴位为主;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评价以单独使用有效率评定为主,有效率评定标准以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为主。结论: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现已形成发表时间、常用治疗手段、常用主穴、疗效评价等特征,可为规范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分析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选穴用经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英文主要数据库,整理近20年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临床研究文献,分析其处方,归纳选穴用经规律。结果: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选穴排名前5位的穴位是中极、三阴交、关元、膀胱俞、次髎。结论:取穴部以腹背为主;经脉使用以任脉和足太阳膀胱经为主;重用特定穴,尤以背俞穴、募穴为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