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与分析血液滤过应用于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患者9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采取血液滤过治疗方案。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p H值、血乳酸水平变化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前血p H值、血乳酸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血p H值、血乳酸水平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42/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3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患者采用血液滤过治疗的效果非常显著,可降低患者血乳酸水平,改善其各种临床症状,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连续性高容量静-静脉血液滤过救治多种危重病症并发重症乳酸性酸中毒患者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在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加用连续性高容量静-静脉血液滤过,对照组加用血液透析,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乳酸、pH值、血碳酸氢根、阴离子间隙等的变化.结果 经连续性高容量静-静脉血液滤过和血液透析治疗,每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后两组间监测指标等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连续性高容量静-静脉血液滤过和血液透析治疗多种危重病症并发重症乳酸性酸中毒均有明显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李春国  周飞 《疑难病杂志》2013,12(3):220-22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滤过(HDF)治疗糖尿病乳酸酸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患者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HDF组35例,比较血液透析滤过和常规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血乳酸水平均下降,血pH值均升高(对照组1.5~24h除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HDF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对照组病死率35.71%,HDF组病死率11.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配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HDF治疗糖尿病乳酸酸中毒临床疗效可靠,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肝移植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最佳模式。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同种异体肝移植手术48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两组,治疗剂量、血流量、抗凝方法相同。比较两种治疗方式对肌酐、尿素氮、磷的清除率和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蛋白的变化;同时,观察治疗过程中患者体温、呼吸、血压、心率情况。结果:CVVH和CVVHDF治疗后都能很好稳定患者生命体征,改善炎症反应,血白蛋白水平相当;与CVVH相比,CVVHDF对尿素氮及肌酐清除效果更好,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中分子溶质磷的清除率略低。结论:CVVHDF清除小分子效果佳,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肝移植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改善患者肾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乌司他丁联合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9年1月该院DKA患者84例,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对照组(42例)实施CVVH治疗,观察组(42例)实施乌司他丁+CVVH治疗。对比两组症状缓解用时、治疗前后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脂联素(APN)、血乳酸(LAC)。结果观察组pH值纠正用时、尿酮体转阴用时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治疗2周后LAC较对照组低,APN、CO2CP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CVVH治疗DKA,能显著减轻症状,纠正酸碱失衡,降低LAC水平,提高APN、CO2CP水平,减轻酸中毒。  相似文献   

6.
王苗苗  朱滨  郑峰 《中国民康医学》2012,(22):2702-2703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在严重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治疗中的作用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患者16例。根据是否行血液净化治疗,将患者分成常规治疗组和血液净化组。常规治疗组给予补充碳酸氢钠、补液等综合治疗;血液净化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2h、24h、48h血乳酸及动脉血pH变化,比较两组患者预后。结果:治疗后12h,血液净化组乳酸下降程度大于常规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h、48h,血液净化组血乳酸下降程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能有效清除糖尿病患者体内乳酸,纠正酸中毒,维持内环境稳定,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抢救重症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10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行CRRT抢救的重症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患18例.收集患者首次CRRT前后血生化、全血乳酸、血pH值的变化,统计患者的死亡率及并发症.结果 首次CRRT前后患者血尿素氮、血肌酐、血乳酸显著下降(P<0.05),血pH值、血二氧化碳结合力明显上升(P<0.05).18例患者抢救成功15例,死亡3例,死亡率为16.7%,较文献报道低.除1例患者出现颈内静脉导管伤口渗血外,其余病例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 应用CRRT抢救重症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患者疗效确切,并发症少,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蒙小飞 《吉林医学》2013,(33):6913-6913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严重糖尿病乳酸中毒的疗效。方法:选择糖尿病乳酸中毒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12 h、24 h、48 h血乳酸及pH值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的12 h、24 h、48 h,观察组的血乳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H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能有效清除乳酸,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枸椽酸局部抗凝在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在本院接受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的70例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枸橼酸局部抗凝治疗,对照组采用全身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肌酐及血尿素氮水平、凝血功能及治疗情况.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血肌酐及血尿素氮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肌酐及血尿素氮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出凝血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对照组患者PLT水平低于观察组,APTT及PT水平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时间及实际超滤量均小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患者采用枸橼酸局部抗凝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及出凝血功能水平,同时延长治疗时间,治疗效率显著提高,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对我院ICU发生单纯脓毒性休克的58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28例行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行常规治疗加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CVVH组),治疗10 ~ 14 d.治疗组治疗3d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改善优于对照组[(19.0 ±2.8)与(15.4±1.5)分,P<0.01],序贯器官衰竭评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改善(均P <0.05);相关血生化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CVVH组死亡7例(23%)、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6例(20%),对照组死亡14例(50%)、MODS 13例(46%),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38,P<0.05).提示早期容量复苏联合CVVH治疗感染性休克具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口服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胶囊治疗的临床疗效及药物安全性。[方法]选取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与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与口服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胶囊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与缬沙坦胶囊进行治疗,连续用药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清尿素氮(BUN)及肌酐(Scr)的变化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UAER、Scr、BU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UAER、BUN、S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UAER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BUN和Scr下降程度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使用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胶囊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两者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和前列地尔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12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每组60例。治疗组在糖尿病常规治疗基础上予疏血通注射液6ml静滴,1次/d,疗程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β2微球蛋白(β2-MG)、血脂及尿微量白蛋白。结果治疗后,二组患者的UAE、BUN、Scr和β2-MG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下降得更为明显(P<0.05或<0.01);二组的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0.01),且以治疗组改善得更为明显;治疗组TC、LDL-C和TG较前明显下降。结论①疏血通注射液能够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微量白蛋白尿,减少血β2-MG及BUN、Scr含量,改善血液流变学,对糖尿病肾病具有保护作用,该药的抗炎作用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②疏血通注射液还具有调脂作用:使TC、TG、LDL-C降低。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3):129-132
目的探讨肾消方颗粒剂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肾消方颗粒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肾功能、血糖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及中医证候临床疗效。结果 (1)治疗后,两组BUN、Scr以及24 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UN、Scr、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FBG、2 hPBG、HbA1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BG、2 hPBG、HbA1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消方颗粒剂治疗糖尿病肾病可显著改善患者肾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益肾导邪解毒汤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0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照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51例。予对照给组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益肾导邪解毒汤。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our urinary protein quantity,24 h UPRO)、胱抑素C、血液流变学(血浆黏度、全血黏度)、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观察组的Scr、24 h UPRO、胱抑素C、血浆黏度、全血黏度、BUN、TNF-α、hs-CR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对照组和观察组的Scr、24 h UPRO、胱抑素C、血浆黏度、全血黏度、BUN、TNF-α、hs-CRP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Scr、24 h UPRO、胱抑素C、血浆黏度、全血黏度、BUN、TNF-α、hs-CR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导邪解毒汤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2型糖尿病(T2DM)乳酸酸中毒的关系。方法选取100例T2DM患者,其中60例服用双胍类降糖药物(A组),40例未服用双胍类降糖药物(B组),另择10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抽血检测各组的血乳酸、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肌酐(Cr)、尿素氮(BUN)和同型半胱氨酸(Hcy)。结果 A组的乳酸水平为(25.12±5.09)mmol/L,而B组为(2.10±0.20)mmol/L,对照组的乳酸水平为(1.15±0.10)mmol/L,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19.12,P=0.0000),进一步两两比较,A组的乳酸水平显著高于B组和对照组(均P<0.01),而B组乳酸水平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Cr、BUN、Hcy和HbA1c的检测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A组、B组的Cr、BUN、Hcy和HbA1c检测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组的Cr、BUN和Hcy检测值显著高于B组(P<0.01)。Hcy与血乳酸水平呈正相关(r=0.997,P<0.01)。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2型糖尿病乳酸酸中毒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福辛普利联合阿魏酸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脏病(DKD)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20例糖尿病肾脏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的糖尿病治疗.治疗组给予福辛普利联合阿魏酸钠注射液,对照组仅给予福辛普利.4周后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测定尿蛋白排泄率(UAER)、空腹血糖(FBG)、血尿素氮(BUN)、肌酐(Scr)、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钾(K+)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UAER、FBG、TG和TC降低明显(P<0.05),而且治疗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K+、BUN和S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福辛普利联合阿魏酸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脏病,能显著降低尿蛋白排泄率,减轻了肾脏损害,优于单纯福辛普利组,但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增加,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张彩娟 《吉林医学》2013,(8):1407-1408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33例糖尿病(DM)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不同分为A组、B组和C组,并选择5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四组研究对象的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及Cys C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肾病(DN)早期阶段BUN、Scr水平的改变并不明显,在DN发展的各阶段,Cys C水平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DN中,Cys C与BUN、Scr呈正相关(P<0.01);早期DN中Cys C敏感性高于BUN、S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ys C检测可作为诊断早期DN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8.
安琪  高健  廖荣丰 《安徽医学》2020,41(5):515-518
目的 探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患者短期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光感受器层连续性及血流密度的变化。方法 收集2019年1~1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23例(30眼) DME且未治疗的患者,其中,11例(17眼)重度非增殖期(NPDR)患者作为重度NPDR组,12例(13眼)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PDR)患者作为PDR组。抗VEGF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比较两组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光感受器层连续性及血流密度变化。结果 抗VEGF治疗后,两组患者黄斑中心凹子区厚度(FRT)、旁中心凹视网膜厚度(PRT)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RT、PRT及其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内节/外节(IS/OS)连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重度NPDR组IS/OS连续率高于P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密度及其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ME患者行抗VEGF治疗后,短期内FRT、PRT降低,并且未加重黄斑区视网膜缺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武穴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5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2组患者均给予控制血糖等常规治疗,并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口服厄贝沙坦(150 mg·d-1)治疗,观察组给予口服厄贝沙坦(150 mg·d-1)联合阿托伐他汀(40 mg·d-1)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血尿素氮、血脂、血糖及血压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患者UAER、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UAE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阿伐他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较单独应用厄贝沙坦临床治疗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疗效.方法:收集糖尿病肾病Ⅲ、Ⅳ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治疗组予羟苯磺酸钙治疗,观察羟苯磺酸钙对尿蛋白、血液流变学、肝肾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12周后,在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与对照组相比,羟苯磺酸钙治疗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明显降低[(176±28)μg/min比(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