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原发性高血压132例,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62例。观察组采用厄贝沙坦治疗,对照组采用依那普利治疗;依血压情况调整药量及辅助治疗药物,疗程均为6个月。采用多普勒超声测定治疗前后两组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并进行6min步行试验;比较两组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左心房内径(LAD)、二尖瓣舒张晚期流速(VA)显著或非常显著减少(降低),二尖瓣舒张早期流速(VE)、E/A、6min步行距离非常显著增加(P<0.05,P<0.01);观察组治疗后6min步行距离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2.9%,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1%(P<0.01)。结论:对于原发性高血压伴舒张功能不全患者,厄贝沙坦在改善左心室结构和功能方面优于依那普利。  相似文献   

2.
飞行人员身体质量指数与高血压的关系及健康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飞行人员身体质量指数与高血压的关系及世界卫生组织确定高血压新标准后对高血压飞行人员的健康鉴定。方法测量1000名飞行人员的身高、体重、血压,分别比较身体质量指数与血压,年龄与血压的关系及各部队高血压阳性率的差异。按身体质量指数大于、等于26和小于26分为体重超重组和非超重组。结果共检出血压升高者65人,阳性率为6.5%。平均身体质量指数是24.02±2.31,最高34.82,最低17.63。在65名高血压者中,超重组高血压的阳性率16.28%(35/215),非超重组高血压的阳性率为3.82%(30/785),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43.0962,P<0.01)。结论飞行人员的高血压阳性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体重超重人员的高血压阳性率高于非超重人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氧体育训练配合矿泉淋浴对飞行人员左室Tei指数的影响。方法将健康疗养的飞行人员112例,随机分为两个组,每组56例,观察组进行无氧体育训练,对照组进行有氧体育训练,每天训练1h,矿泉浴15min,20d为1疗程,观察训练前后左室Tei指数的变化。结果观察组训练后Tei指数缩小,E/A与EF增加,与训练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和0.05)。训练后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无氧体育训练配合矿泉淋浴可提高飞行人员左室收缩及舒张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多普勒超声评估高血压左心室向心性与离心性肥厚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的差异,为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受损程度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6例,根据左心室构型分为正常构型组、向心性重构组、离心性肥厚组、向心性肥厚组。左心室舒张功能的评估应用脉冲多普勒测量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E)及舒张晚期血流峰值(A),计算E/A值;组织多普勒测量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Em),计算E/Em值。结果:与正常构型组相比,室间隔厚度及左心室厚壁厚度在向心性重构组、离心性肥厚组及向心性肥厚组均显著增加(均P0.01)。与正常构型组相比,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在向心性重构组明显减小,在离心性肥厚组明显增大(均P0.01)。左心房内径在离心性肥厚组和向心性肥厚组比正常构型组和向心性重构组显著增加(P0.01),在离心性肥厚组和向心性肥厚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向心性重构组比正常构型组减小(P0.05)。与正常构型组比较,反映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参数E/A和Em在离心性肥厚组和向心性肥厚组均显著降低(均P0.01);E/Em在向心性肥厚组比离心性肥厚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中,向心性肥厚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比离心性肥厚患者严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3D-STI)早期评价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心肌功能的价值。方法:90例CKD按肾小球滤过率(GFR)分为GFR轻度降低组(Ⅰ组)、中度降低组(Ⅱ组)、重度降低组(Ⅲ组)各30例;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测量并比较4组的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以及3D-STI应变参数,即左心室整体径向应变(GRS)、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圆周应变(GCS)及左心室旋转。结果:与对照组比较,Ⅰ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他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Ⅱ组和Ⅲ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及LVMI均增加,LVEF均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或P<0.05)。与对照组比较,Ⅲ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Ⅰ组比较,Ⅱ组LVPWT、LVMI增加,LVEF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或P<0.05);Ⅲ组LVEDd、LVESD、IVST、LVPWT及LVMI均增加,LVEF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Ⅱ组比较,Ⅲ组LVEDd、IVST、LVPWT及LVMI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或P<0.05),LVESD及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GLS、GRS均降低(均P<0.05),左心室扭转增加(均P<0.05),而G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GLS、GRS均显著降低(均P<0.01);Ⅲ组GLS、GCS及GRS均显著降低(均P<0.01)。与Ⅱ组比较,Ⅲ组GLS、GCS及GRS均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CKD患者,病程早期由于圆周方向心肌功能的保持和心肌旋转代偿加强,LVEF可维持正常,但心肌纵向和径向功能降低;3D-STI可早期识别心肌损害,更加敏感地反映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改变,为临床决策和疗效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空勤人员血压变化规律及长期锻炼对其血管健康的影响,以及飞行人员血压管理及中心动脉压检测的健康鉴定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空勤119人,采集病史、记录一般情况;卧床休息10 min后测量运动前左上肢肱动脉血压,用无创主动脉脉波分析仪测量中心动脉压;启动运动试验直至达到目标心率(目标心率次极量=195-年龄)后停止运动,受检者卧床休息6 min后记录ECG、测量运动后无创中心动脉压。结果 119人空勤运动前后外周动脉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此时中心动脉收缩压(CSBP)及中心动脉舒张压(CDBP)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同时比较101例非空勤人员运动前后外周动脉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此时非空勤中心动脉收缩压(CSBP)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心动脉舒张压(CDBP)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①空勤在运动前后外周血压波动性大,中心动脉压稳定性好;②心率对于空勤外周血压影响大,对于非空勤外周血压相对影响小,相反,心率对于空勤中心动脉压影响小,对于非空勤中心动脉压影响大;③外周血压与中心动脉压比较差异显著(P=0.000);④长期锻炼有利于空勤人员血管健康;⑤非空勤人员运动前后外周血压波动性小于空勤,中心动脉压波动大于空勤。外周血压无差异时,该组受检者中心动脉收缩压有显著差异;⑥无创中心动脉压检测比外周动脉压测量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准确性、敏感性;⑦无创中心动脉压检测在飞行人员高血压诊断与血压管理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温泉游泳训练对飞行人员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对现役空军飞行人员15例进行温泉游泳训练,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和心脏影像学方法检测心脏功能相关指标,比较训练前后飞行人员心脏泵血功能、左心室舒张功能及心脏形态大小变化的情况。结果:训练4周后,飞行人员每搏量(SV)、射血分数(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SFLV)和二尖瓣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E)均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训练前(P〈0.05,P〈0.01);心排血量(CO)、二尖瓣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A)、E/A值、主动脉内径及肺动脉内径训练前后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心脏横径、心胸比例及心脏面积均较训练前显著增大(P〈0.05);胸廓横径训练前后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温泉游泳锻炼可有效提高飞行人员心脏泵血功能和左心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8.
万象新  肖喜刚   《放射学实践》2013,28(8):814-819
目的:采用64-MDCT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与升主动脉弹性。方法:连续搜集临床资料完整、同期(一个月内)进行了心脏超声、冠状动脉心电门控CTA及冠状动脉造影的疑诊冠心病患者520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初步筛选冠心病患者与非冠心病患者。CT原始数据或超声资料不完整者、应用了血管活性药物者、严重心肺肾疾病者、心肌病或瓣膜反流者均予以剔除。最终纳入冠心病组85例,对照组28例。所有入选者的MDCT原始数据在0~95%R-R间期、间隔5%重建后传至AW4.4工作站,利用相关软件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E)、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A)、舒张早期最大组织运动速度(Ea)、左心室充盈压力(E/Ea)以及主动脉弹性D值。所有入选者中随机选择32例作为研究亚组评价CT与超声心功能测量值的相关性。结果:研究亚组CT和超声测定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好,分别为E/A(r=0.80,P<0.05)、E/Ea(r=0.80,P<0.05)。Bland-Altman图显示两种方法对各参数的评价变异性低。冠心病组与对照组间主动脉弹性D值及E、A、E/A、Ea、E/E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组患者主动脉弹性、左室舒张功能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相关分析显示主动脉弹性D与E/A(r=0.45,P<0.01)、Ea(r=0.46,P<0.01)及E/Ea(r=-0.51,P<0.01)相关,与E、A无明显相关。多元分析排除年龄、性别、脉压、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及冠脉病变程度的影响显示D与E/A(B=0.40,β=0.17,P<0.05)、E/Ea(B=-0.06,β=-0.19,P<0.01)均独立相关。结论:64-MDCT可同时评价冠心病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及主动脉弹性,主动脉弹性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相关,主动脉弹性的变化有助于早期检测舒张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9.
歼击机飞行员红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飞行人员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法研究红细胞膜C_(3b)受体活性的变化,采用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影响试验研究血清中红细胞免疫调节因子的变化。结果 飞行人员红细胞免疫功能明显优于地勤人员(P<0.05)。但如把飞行人员分为40岁以上及以下两组,则40岁以下飞行人员红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最佳,其次为地勤人员,最次为40岁以上飞行人员,三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如把40岁以下飞行人员按总飞行时间分为500h以上及以下分为两组,则试验显示飞行时间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飞行人员红细胞免疫功能状态与年龄因素有关,而在一定条件下与飞行时间因素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左心房功能指数(LAFI)在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房功能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选择58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不合并微血管病变的28例为A组,合并微血管病变的30例为B组)和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测量左心房前后径、左心室容积指标及室壁厚度,并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心搏出量;测量左心室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舒张晚期峰值流速(A)、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a)、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a),并计算E/A、Ea/Aa、E/Ea;于心尖五腔心测量左心室流出道血流的速度时间积分,用双平面法测量左心房最大容积、左心房搏出量、左心房射血分数,并计算LAFI。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A组和B组LAFI均减小(P<0.05),B组LAFI较A组减小更明显(P<0.05);②LAFI与Ea、Ea/Aa呈正相关(r=0.460、0.475,P<0.01),与E/Ea呈负相关(r=-0.352,P<0.01),与Aa、E/A无显著相关性(r=0.003、0.069,P>0.05)。结论 LAFI可以用于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的左心房功能变化;LAFI与Ea、Ea/Aa、E/Ea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间接反映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E)评价平板运动负荷前后冠状动脉慢血流(Coronary slow flow,CSF)患者左心室纵向收缩功能的变化,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信息。方法选取临床诊断CSF患者33例(CSF组)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正常者30例(对照组),分别在静息状态和运动负荷后,采集左心室长轴、心尖四腔及心尖两腔动态二维图像,计算两组左心室收缩末期的内径(LVEDS)、左心室舒张末期的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的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SL)及负荷前后GLS变化幅度(ΔGLS)。结果静息状态下:两组LVEDD、LVESD、LVEDV、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G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负荷LVEF均较静息状态下明显升高(P<0.01),但是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负荷GLS均较静息状态明显升高,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的静息状态下及负荷峰值状态下左心室GLS均大于CSF组。结论静息状态下,CSF患者左心室纵向收缩功能减低;运动负荷状态下,CSF患者左心室纵向收缩显著改善;左心室心肌纵向应变值GLS能早期识别CSF患者的心肌纵向收缩功能的细微变化,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疗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左心房参数与左心室舒张功能降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作为高血压组,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传统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房内径、左心房容积,根据体表面积计算左心房内径指数和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通过脉冲多普勒测量舒张早期二尖瓣口最大前向血流速度E峰、舒张晚期前向血流速度A峰及减速时间,得到E/A。利用组织多普勒测量室间隔侧二尖瓣环运动速度Em,计算E/Em,并获取左心室壁18节段舒张期早期和晚期心肌应变和应变率,记录舒张功能降低的心室节段总数。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左心房内径及容积显著增大(均P0.05),且舒张功能降低心室节段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2)根据LAVI将高血压患者分为3组:A组(正常组)、B组(轻度扩大组)和C组(中重度扩大组)。与A组比较,B组和C组舒张功能降低心室节段总数、E/Em均增加(均P0.05);B、C组Em均降低(均P0.05)。(3)LAVI与舒张功能降低心室节段总数及E/Em呈正相关(r=0.89,0.92;均P0.01),与Em呈负相关(r=-0.86)。结论:左心房重构与左心室舒张功能密切相关,LAVI与E/Em呈良好的相关性,LAVI可评估左心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实时双多普勒成像技术测量Tei指数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右心室功能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Ganau分类法分为4型:正常左心室构型(Ⅰ组,16例)、向心性重构(Ⅱ组,17例)、向心性肥厚(Ⅲ组,15例)、离心性肥厚(Ⅳ组,15例);对照组22例。采用实时双多普勒成像技术在同一心动周期内测量出a[等容收缩时间(ICT)+射血时间(ET)+等容舒张时间(IRT)]、b射血时间(ET),计算出同步Tei指数。结果Ⅱ、Ⅲ、Ⅳ组右心室Tei指数均较对照组增加(0.38±0.06,0.49±0.07,0.67±0.12与0.28±0.02,P<0.01);Ⅲ组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组与Ⅰ、Ⅱ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右心室Tei指数与左心室Tei指数呈正相关(r=0.879,P<0.01),与IRT+ICT(a-b)呈正相关(r=0.629,P<0.01),与ET(b)呈负相关(r=-0.282,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不同左心室构型其右心室功能减低的程度不同。实时双多普勒成像技术测量右室Tei指数能简便、有效、综合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右心室的整体功能,并能测量心律失常患者的Tei指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观察模拟失重对人体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探讨QTVI技术在评价中长期航天飞行后航天员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 16名健康青年男性志愿者,-6°头低位连续卧床21 d,分别于卧床前(平卧位)、-6°头低位卧床第10天和20天分3次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QTVI技术获取心尖四腔、心尖左室两腔和心尖左室长轴观,选定左心室壁各节段心肌运动速度曲线,测量舒张早期波速度峰值(Ve)和舒张晚期波速度峰值(Va),计算Ve/Va,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Ve:-6°头低位卧床10 d、20 d左心室壁绝大多数节段心肌舒张早期波运动速度下降(F=3.351~16.741,P<0.05或P<0.01),且随卧床时间延长,下降更为明显.②Va:-6°头低位卧床第10天、20天与卧床前对照组比较,左心室壁大部分节段心肌舒张晚期波运动速度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仅有下壁基底段和中间段运动速度升高(F=3.903、4.862,P<0.05).③Ve/Va:在左心室下壁、前间隔和后壁的基底段,下壁和后间隔的中间段减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3.371~9.485,P<0.05或P<0.01).结论 本试验显示中长期模拟失重状态能引起人体左心室舒张功能下降,主要表现为左心室壁心肌舒张早期弛张性受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头高位倾斜试验在飞行人员高血压医学鉴定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对203名飞行人员进行头高位85°倾斜20min试验,按头高位倾斜时血压正常(血压正常组,n=178)、血压升高(立位高血压组,n=4)、平时血压增高(高血压组,n=11)以及采用药物治疗的高血压(高血压治疗组,n=10)分组统计分析头高位倾斜试验中血压和脉搏变化情况。结果从平卧位转为头高倾斜位后,正常血压组飞行人员DBP和脉搏显著增加(P<0.01),SBP仅在头高位倾斜初始阶段显著增加(P<0.01),但均在正常范围之内。立位高血压组和高血压组飞行人员头高位倾斜时,血压和脉搏变化形式与正常血压组飞行人员相类似,但DBP平均值和头高位倾斜初始阶段SBP平均值均超出正常范围。高血压药物治疗组,平卧位时血压脉搏均正常,头高倾斜位时仅脉搏显著增加(P<0.01),SBP和DBP均无明显变化或升高反应消失。结论应用头高位倾斜试验有助于对飞行人员早期高血压和体位性高血压进行检出,并可对高血压治疗效果进行评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飞行人员心脏杂音产生的原因及血液动力学变化。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观察心前区Ⅰ~Ⅱ(Ⅲ)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飞行人员和健康飞行人员(各51例)的心内结构及血液动力学。结果 心脏杂音组心内结构异常16例,二尖瓣轻度返流4例,三尖瓣轻度返流4例。主动脉和肺动脉的血流速度、跨瓣压差心杂音组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左房、左室内径、心排血量和二尖瓣、三尖瓣血流速度、跨瓣压差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CDFI对判断飞行人员心杂音的来源,区分心杂音性质,澄清易混淆的复合杂音以及病变程度和血液动力学变化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分析噪声对飞行人员健康的影响.方法 选择1724名有噪声接触史的飞行人员,飞行时间3~11560h,设为接触组,另选取1658名健康体检且无噪声作业史的地方人员设为对照组,分别进行听力、血压、心电图、内科及耳鼻喉科等常规检查,并对相关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接触组的听力损伤检出率为19.6%,与对照组(3.9%)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听力损伤检出率与飞行时间有关;接触组心电图异常率(14.0%)显著高于对照组(5.5%,P<0.01),高血压检出率(24.5%)亦显著高于对照组(13.5%,P<0.01);接触组有54.5%的飞行人员出现耳鸣、头晕、失眠等神经症状,明显高于对照组(21.0%,P<0.01).结论 噪声对飞行人员最明显的危害为听觉系统损害,听力损伤检出率随飞行时间的增加而增高;噪声同时可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产生不良影响.应把听力、血压、心电图和神经系统检查作为飞行人员必检项目,对其进行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探讨高血压病左心室不同舒张功能状态与左心房几何重构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高血压患者130例,高血压病患者根据左心室舒张充盈状态分级分为4组(舒张功能正常组30例,舒张功能降低组35例,假性正常化组35例,限制性充盈障碍组30例)。同时收集健康受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在正常范围时,测量左心房离心指数(LAEI)评价左房几何重构;并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早期流速峰值(E峰)与二尖瓣环舒张期早期运动速度Em峰比值(E/Em),E峰与M型峰值血流速度Vp比值等左心室舒张功能相关参数。结果 :随着左室舒张充盈状态分级的增加,LAEI逐渐降低,而E/Em、E/Vp增大(P0.05);LAEI与E/Em、E/Vp均呈负相关(r=-0.72;r=-0.67)。结论:在LVEF值正常情况下,左心房几何重构与左心室舒张充盈状态密切相关,LAEI可作为临床评价左心室舒张充盈状态的敏感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老年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患者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40例单纯高血压病组和42例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组的老年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经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2组患者左心室后壁厚度、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并行头颅核磁共振检查。结果单纯高血压组合并缺血性脑卒中7例(17.50%),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组22例(52.3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组随着左心室重量指数的增加,其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也随之有所增高。结论高血压伴心肌肥厚者较单纯性高血压病更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且其患病率随左心室重量指数的增加而增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民航飞行人员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变化规律,为合理防治高血压病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常规AR谱分析方法对14例民航飞行人员高血压病患者和14例健康飞行人员的短时程心率变异性(HRV)信号进行分析,同时采用序贯法分析其压力反射敏感度(BRS).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病患者的HRV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现为总功率(TP)、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及归一化高频成分(HFn)降低,而归一化低频成分(LFn)与LF/HF则增加;②高血压病患者的BRS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飞行人员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功能明显异常,交感神经调节活动相对增强,迷走神经调节活动受到抑制.在飞行人员高血压病的防治研究中,应加强对其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