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 一、何谓“疫疠”?疫疠病原说是何时创始的? 疫疠,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来致病邪气,又指由这类致病邪气所引起的传染病。其名最早见于《内经》,分称为“疫”、“疠”,其义同。如《素问遗篇·刺法论》就有“五疫之至,皆相染易”及。火疠”、“土疠”等记载。至于疫疠之生,则认为是运气  相似文献   

2.
中医对非典型肺炎的认识及论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彭胜权 《新中医》2003,35(7):3-5
非典型肺炎是由病毒或其他致病微生物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肺部炎症。中医学对传染性疾病称为疫病,《素问·热论篇》有云:“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症状相似”。明代吴又可《温疫论》对疫病的病因认为是“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并将祛邪作为治疫第一要务。清代  相似文献   

3.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中医病名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霈 《中医杂志》2003,44(9):717-717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是我国卫生部公布的西医学病名。根据SARS的发病证候及主症;染易性和传变特点;病因与病机的推论;古今中医病名的适用范围,似可作出如下判断。1 SARS在中医病名中的使用 SARS的发病者皆因外感疫疠毒邪后起病。发热为其主症特点。故本病应属中医“外感热病”范畴。SARS为天行瘟疫毒邪袭人。《素问·刺法论》云:“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SARS亦有这个特点。起病后迅速出现高热主症,1周之后逐渐出现胸闷、气短,2周之后其重者出现胸憋窒闷、气  相似文献   

4.
1中医对“瘟疫”的认识瘟疫在古代文献中称为“疫”,疫指具有流行性的传染病。早在周代的《礼记》“月令”中对疫就已有所记载:“孟春……行秋令,则民病大疫”,指出自然气候的严重反常,是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重要原因。《黄帝内经素问·刺法论》谓:“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  相似文献   

5.
据世界中医养生研学会首席中医顾问沈晓崐介绍,非典型肺炎的名称最早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初,是否同现在流行的非典型肺炎(SARS)相同尚无定论。 中医认为非典型肺炎属于温疫范围,早在二千多年以前的《素问·刺法论》中讲到:“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如何得不相易者。”说明疫邪的传染性是极  相似文献   

6.
苏颖 《吉林中医药》2014,(3):223-224,248
《黄帝内经》中关于疫疠的理论对于防治温疫具有重要借鉴价值。分析《素问·本病论》《素问·刺法论》三虚相合易发疫疠的重要理论观点、基本内容及其在疫疠发生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显示,某些年份所致的异常气候是导致疫疠的重要外在因素,人体五脏之气不足、精气与神气失守是致病的根本。这种既重视外在气候因素,又重视人体正气在疫疠发生发展过程中能起到重要作用的"人与天地相参"的整体医学思想,对于防治温疫及外感流行性疾病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中医温病学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晁恩祥 《中医杂志》2003,44(9):704-706
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肆虐的情况下,回顾中医湿病学的历史,借鉴其经验,用于防治SARS的工作,值得探讨。现从3个方面谈谈温病学科与SARS的有关内容,供同道参考。1 温病学的形成与发展1.1 古代对温病的认识:生疫疠,历代皆有:《礼记》、《周礼》、《山海经》中即有疫病的记载,如“季春行夏令,则民多疾疫”、“仲夏行秋令,民殃于疫”。秦·始皇四年  相似文献   

8.
中医对“非典”的发病及病因病机的认识 一、对瘟疫致病原的认识 中医学将蔓延迅速、流行一时的各种急性传染病统称为“瘟疫”。早在2000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了“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的描述,明代医家吴有性著有《温疫  相似文献   

9.
张恒 《山西中医》2003,19(5):37-37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WHO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简称 SARS) ,从其发病季节及临床症状分析 ,应属于中医温疫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毒时邪 ,病位在肺。基本病机特点为 :热毒痰瘀 ,壅阻肺络 ,热盛邪实 ,湿热内蕴 ,耗气伤阴 ,甚则出现气急喘脱的危象。《素问·刺法论》谓 :“五疫之至 ,皆相染易 ,无问大小 ,病状相似”。《诸病源候论》指出 :“疫病无长少 ,率皆相似”。可见 SARS属“温疫”,是能相互传染而引起大流行的热性病。《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谓 :“冬伤于寒 ,春必温病”。指冬季感受寒邪 ,潜伏于体内 ,郁而化热 ,遇春季天气温暖…  相似文献   

10.
正中医对"非典"的发病及病因病机的认识一、中医对瘟疫致病原的认识中医学将蔓延迅速、流行一时的各种急性传染病统称为"瘟疫"。早在2 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了"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的描述,明代医家吴有性著有《温疫论》专书,认识到各种不同的传染病是由自然界不同的病原体  相似文献   

11.
运用中医温病瘟疫学说抗击非典型肺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新发现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中医历代文献无此记载 ,但从其具有传染性和主要临床症状如发热、干咳、头痛、关节酸痛、肌肉酸痛、乏力、腹泻 ,甚或出现呼吸急促等来分析 ,可归入中医“温病”、“瘟疫”范畴 ,尤其是与“瘟疫”中的“温疫 (热疫 )”更为近似。先就“瘟疫”而论 ,其特点是有强烈的传染性 ,能引起大流行 ,对此 ,早在二千多年前的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 :“五疫之至 ,皆相染易 ,无问大小 ,病状相似。” (注 :“五疫”泛指多种疫病 )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也说 :“病气转相染易 ,乃至灭门 ,延及外…  相似文献   

12.
支军宏主任医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经验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煜国 《陕西中医》2001,22(1):34-35
支军宏主任医师是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肝胆科著名专家,从医三十余年,学验俱丰,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颇有见树,成为陕西省名老中医之一,笔者有幸被选为其学术思想继承人。现撷取其治疗乙型肝炎经验概况,以图体现其学术思想和方法。 1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因支老认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根本病因为湿毒。毒的概念,源于疫气,因为乙型肝炎属于具有传染性一类疾病,符合疫疠之气的特点,“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症状相似。”(《素问·刺法论》)。而湿是这一疫气的本质,这一观点得到众多学者的认同,如上海中医药大学刘平教授曾…  相似文献   

13.
陈立华 《中医杂志》2003,44(8):635-635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传播,引起各方面的关注。笔者考证了古代中医典籍,结合长期治疗病毒性疾病的经验,略作议论,供同道批评指正。根据《内经·刺法论》记载:“黄帝曰:余闻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施救疗,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岐伯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说明远在《内经》成书前漫长的岁月中,前人已经积累了与“五疫”作斗争的宝贵经验。对它的传染源是“毒气”,它的“染易”性,以及预防措施的基本原则“正气存内”和“避其毒气”等方面,都有与现代医学一致的见解,值得弥足珍重。从《内经》时代到清末,漫长的2000年中,  相似文献   

14.
谈中医对"非典"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典”作为一种新的烈性传染病已经悄悄地降临到中国人的头上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 ,中国人没有畏缩和恐惧 ,而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 ,顽强地与病魔作坚决的斗争。目前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正处于攻坚阶段 ,作为一个从事中医急性热病研究的人员 ,应该责无旁贷。下面仅从中医的角度 ,谈谈对“非典”的认识及防治。1 “非典”属中医温疫 ,病因为疫疠毒邪温疫乃温病中具有强烈流行性和传染性的一类疾病 ,其病邪为“疫疠毒邪” ,疫疠毒邪又称疠气、厉气 ,或疫疠之气 ,因其致病暴戾 ,亦称戾气。它是六淫邪气中具有强烈传染性 ,并能引起…  相似文献   

15.
中医疫病学之研究(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乃光 《北京中医》2006,25(3):178-180
4 古代疫病防治举要 古代中国是个大疫不断的国家。自《史记》记载的公元前243年秦始皇赢政4年“天下疫”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止,共有大疫500余次。  相似文献   

16.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因证治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简称“非典”)初期可见发热 ,微有咳嗽 ,干咳无痰或少痰 ,痰中有血丝 ,继则气促 ,胸闷疼痛及X线肺部明显阴影 ,临床表现符合中医温病学中“春温”的特点。本病发病后迅速进入高热 ,重则呼吸急促、呼吸衰竭、神识昏迷 ,其特征符合“热入心营 ,痰热内闭”。本病发病急速 ,传染性强 ,而年龄、性别特征不明显 ,接触感染确切等 ,符合《素问·刺法论》:“五疫之至 ,皆相染易 ,无问大小 ,病状相似”的特点。“疫疠”之成因 ,历来主要有两种认识 :一是由于气候的特殊变化 ,如非时之寒暑、疾风、久旱、淫雨及岚瘴等 ;二是环境卫生…  相似文献   

17.
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仍在持续,在当前的疫情形势下,中医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战"疫"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学称其为"瘟疫""时疫",与以往的"非典"、流感一样都属于瘟疫范畴,即《素问·刺法论》中提到的"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疫戾之气来势汹  相似文献   

18.
吴又可对传染病之卓见——《温疫论》成书360周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世界疾病史而言 ,在相当漫长的岁月里 ,传染病是对人类为害最大的疾病。医学史上 ,中国人民对传染病的认识与防治 ,曾经取得不少重要成就。  对传染病特点的认识 ,早在《黄帝内经》中 ,就已明确指出 :“五疫之至 ,皆相染易 ,无问大小 ,病状相似。”所谓五疫 ,是泛指各种传染病。两千年前 ,《黄帝内经》用此十六个字 ,如此正确高度概括了传染病的特点 ,确实很可贵。  中国古代 ,对传染病曾有过若干种名称 ,《黄帝内经》除称它为“疫” ,有时还包含于“温病”之中。《伤寒杂病论》把它归于“伤寒”。晋代王叔和《脉经》除了称传染病为温…  相似文献   

19.
2003年春夏之际在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的SARS, 符合疫病流行的特点, “五疫之至, 皆相染易, 无问大小, 症状相似”, 属于中医“疫疠”范畴。笔者在临床中观察了 60例SARS病人的症状以及舌象变化情况, 其中单纯西药组 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30例。单纯西药组仅以西药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0.
<正> 祖国医学中“免疫”一词,最早见于十八世纪《免疫类方》一书,意思是免除疫病危害。《素问遗篇·刺法论》说:“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此乃指急性传染病而言。明·万全在《痘疹世医心得》中指出:麻疹“发作不再作”。在《家传痘疹心法》中也说:痘疹“终生但作一度,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