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分析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患者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为临床输血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确诊的54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DAT阳性患者,行DAT、交叉配血试验(凝聚胺法)、冷抗体吸收试验、磷酸氯喹放散试验及自身抗体吸收试验,观察DAT阳性凝集、DAT分型、血型鉴定、交叉配血检测及处理结果。结果 DAT阳性患者中W+~2+凝集98. 15%; DAT分型中Ig G、C3d占50. 00%,单Ig G型占29. 63%,单C3d型占20. 37%; 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占79. 63%,自身红细胞、血清凝集占61. 11%;经冷抗体吸收试验、磷酸氯喹放散试验后确定血型:A型Rh阳性13例,B型Rh阳性12例,O型Rh阳性9例,AB型Rh 9例; 54例DAT阳性患者中显示配血不合44例,其中主、次侧均显示阳性反应22例,主侧阳性反应、次侧阴性反应14例,主侧阴性反应、次侧阳性反应8例;配血不合原因:冷抗体因素17例,冷凝集素效价1:256以上8例,冷凝集素效价1:128 19例;行冷抗体吸收试验、磷酸氯喹放散试验、自身抗体吸收试验后显示交叉配血相合36例,交叉配血不合8例。结论冷抗体吸收试验、磷酸氯喹放散试验或自身抗体吸收试验应用有利于DAT阳性患者血型鉴定,提高交叉配血相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根据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贫血患者的不同病理情况,探讨解决疑难配血的处理方法,并选择合适输注的血液成分。方法分别利用吸收、放散试验排除自身抗体和同种抗体的干扰,准确进行鉴定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和交叉配血试验。对DAT阳性贫血患者根据不同的病理情况进行分类,按类别选择相合的血液成分进行输注。结果除2例未找到合适的血液成分放弃输血治疗外,其他患者输注不同的血液成分后,血红蛋白均提升8~10g.L-1.2U-1,携氧情况改善良好,无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结论 DAT阳性贫血患者交叉配血时,利用吸收、放散试验排除自身抗体或同种抗体干扰后,可准确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和交叉配血试验。自身溶血性贫血患者选择不规则抗体对应抗原阴性的洗涤红细胞输注,非溶血性贫血患者选择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输注,新生儿溶血病选择重组血换血治疗。  相似文献   

3.
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阳性患者,由于红细胞上存在致敏自身抗体和/或血清中存在游离的自身抗体,干扰血型鉴定、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本文探讨DHA阳性对ABO及Rh血型定型的干扰.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微柱凝胶法(MGT)配血不合的病例,为临床输血安全提供指导作用。方法姜堰市人民医院输血科对2006年5月至2011年5月需输血治疗的患者进行MGT交叉配血,配血不合25例。结果 25例配血不合病例中,血型原因致配血不合5例(ABO血型抗原减弱3例、抗B抗体减弱1例、ABO亚型1例);自身抗体9例;患者有不规则抗体4例;献血者为多凝集红细胞和含有不规则抗体各1例;其他原因(患者使用药物右旋糖苷)5例。结论结合临床诊断、用药史、输血史、妊娠史等,合理分析影响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因素,联合使用正反定型,确保ABO血型准确,筛检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选择相应抗原阴性的红细胞进行同型交叉配血,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对微柱凝胶法(MGT)配血次侧凝集的分析及对临床输血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MGT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对配血次侧凝集,抗筛阴性、自身对照阳性的患者做DAT。结果 1 796次交叉配血中,次侧凝集203例,且DAT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DAT阳性率占11.25%。其中重症监护室(ICU)重症患者132例(65.0%),肿瘤/癌症29例(14.3%),消化系统19例(9.4%),血液系统10例(4.9%)、骨科手术9例(4.4%)、神经内科系统4例(2.0%)。结论 DAT阳性是影响患者贫血状态和导致MGT交叉配血次侧凝集的重要因素之一,患者在输血治疗过程中应注重去除造成DAT阳性的因素,结合病情、用药情况、有无输血史及输血不良反应史等,根据次侧凝集强度,选择适合的血液品种和数量输注,以保障临床输血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地区导致临床输血交叉配血不相合产生的原因,为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拯救病人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对2006-2013年番禺、南沙两区各医院因交叉配血困难而送检的标本745例检测结果进行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交叉配血。结果:ABO血型不合引起的交叉配血不相合15例、血浆蛋白异常引起的交叉配血不相合33例,血型不规则抗体引起的151例。其中ABO血型不合引起配血不相合的A亚型12例,B亚型3例;不规则抗体引起配血不相合分别是:自身抗体57例,药物抗体7例,同种特异性抗体87例.分别为:抗-E31例、抗-cE12例、抗-c5例、抗-Ce1例、抗-M10例、抗-Mur9例、抗-E伴抗-Mur3例、抗-Le^a 5例、抗~Le^b 3例、抗-P16例、抗-Jk^b 2例。结论:本地区导致交叉配血不相合的原因主要是同种不规则抗体,异常血浆蛋白次之,最后是ABO亚型。同种不规则抗体以1Kh血型系统的抗体为主,抗-E比例最多;建议交叉配血试验不配合时,应考虑ABO血型定型是否错误,排除异常血清蛋白影响,开展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建立Rh系统数据库,选择相合的血液输注,预防免疫性输血反应,保障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sing enterocolitis,NEC)患儿发生T抗原暴露导致红细胞多凝集现象的鉴定方法,为其制定输血策略,为指导临床为患儿科学、合理用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本中心进行疑难交叉配血的2例NEC患儿,采用试管法对其进行ABO血型和Rh血型鉴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irectantiglobulintest,DAT)、抗体筛查试验及交叉配血试验,采用3例ABO同型献血者血浆,3例AB型献血者血浆,3例同型脐血血浆等方法发现其出现红细胞多凝集现象,并用花生凝集素、MN血型抗体鉴定试剂及凝聚胺方法鉴定其多凝集现象。结果 两例患儿红细胞抗体筛查实验阴性;DAT实验阴性;交叉配血实验主侧阴性;次侧盐水法阳性,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患儿红细胞与献血者同型血浆、AB型血浆呈阳性反应,与同型脐血血浆呈阴性反应;与花生凝集素均呈阳性反应患儿MN血型抗原均为阴性,患儿红细胞加入凝聚胺试剂不出现预期凝集现象。结论 NEC患儿出现多凝集红细胞现象表现为DAT实验阴性,但是次侧交叉配血不相合现象。此时应采用多种方法鉴定其红细胞发生多凝集现象,准确识别患儿红细胞多凝...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患者的交叉配血方法。方法 采用DAT法筛查红细胞表面的不规则抗体,微柱凝胶法进行血型鉴定,凝聚胺法和抗人球蛋白法交叉配血。结果 共计5例DAT阳性的疑难配血患者,其血型分别为A-DCcEe,O-DCCee,O-DCcee,A-DCCee和A-DCcee。选择相应血型抗原阴性的供者血样进行交叉配血,凝集强度均弱于自身对照,建议观察输注洗涤红细胞,患者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对于DAT阳性的患者,可配合性输注相应血型抗原阴性的洗涤红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体放散试验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患者输血前实验室检查中的意义,为临床输血安全提供保障。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74例患者的DAT阳性强弱度、放散液和血清中抗体特异性比较、经稀释后的放散液中的抗体特异性,探讨放散试验在输血前检查中的应用。结果 74例DAT阳性反应强弱度为:W+(13.5%),1+(31.1%),2+(32.4%),3+(16.2%),4+(6.8%);放散后抗体鉴定32例为阴性,16例放散液检测到特异性同种抗体,和患者血清中的一致,并且所有患者均有输血史;26例放散液为全凝集,进行了稀释,其中4例检测到了同种抗体。结论抗体放散试验在输血前检查中并为常规试验,但对于DAT阳性的患者来说进行放散试验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患者输血前血样进行抗球蛋白试验检查,查找导致临床患者配血不合的原因,配合性输注,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方法通过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检测患者血清中抗体性质。结果 61例交叉配血不合患者抗球蛋白试验结果显示,由温、冷性自身免疫性抗体及冷凝集素影响配血不合30例;ABO血型系统以外不规则抗体同种免疫性抗体31例,由Rh血型系统同种免疫性抗体导致配血不合占大多数,其中与抗-E抗体有关的患者17例,占由同种免疫性抗体引起配血不合的54.84%。结论患者体内产生的ABO血型系统以外不规则同种免疫性抗体或者温、冷性自身免疫性抗体及冷凝集素等几种因素的影响,是造成临床交叉配血不合的主要原因,Rh血型抗原的复杂性和多态性应引起临床的重视,Rh血型同型输注可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肿瘤患者输血相关检测中血型鉴定正反不符与不规则抗体阳性的检出情况及分布,并与非肿瘤患者群体比较分析。方法选取该院自2011年11月至2015年6月在输血科进行备血的16 760例患者结果资料,分成肿瘤患者组与非肿瘤患者组,对其中血型鉴定正反不符与不规则抗体筛查实验阳性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BO血型正定型与反定型不一致的结果共27例,肿瘤患者组的发生率为0.65%,非肿瘤组发生率为0.08%,;不规则抗体阳性共49例,肿瘤患者组有18例,发生率0.74%,非肿瘤者31例,发生率约为0.22%。显示肿瘤患者ABO血型正反不符及抗筛阳性的发生比例均高于非肿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对于肿瘤患者组还是非肿瘤组,引起血型鉴定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均为抗体减弱,其次为自身抗体等;引起抗筛鉴定阳性的原因在两组中均主要为特异性抗体。结论肿瘤患者疾病特征更加容易引起ABO血型正反不符和抗筛检测阳性,在工作中要对其检测结果提高重视,避免漏检,提高鉴别能力,保障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输血前检测对血液选择及输注疗效的重要性。方法:对2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儿进行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交叉配血,并评估输血疗效。结果:2例标本的血型鉴定反定型中,均表现为O型红细胞凝集,抗体筛查均为阳性。根据抗体鉴定反应格局,一例标本含类抗-C抗体,另一例标本抗体性质不明。予输注适宜洗涤红细胞悬液后,患者病情得到改善,输血疗效评价为有效。结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体内不规则抗体比较复杂,应根据抗体性质尽量选择无相关抗原的血液输注。如自身抗体显示Rh血型等相关特异性时,应选择缺乏此抗原的红细胞悬液输注;如自身抗体性质不明,则应选择多份ABO血型相同的血液做配合性试验,采用患者血清与献血者红细胞反应最弱的血液;若患者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特别是抗C3d阳性,可对献血者血液进行洗涤处理后予以输注,避免献血者血液中残留的补体成分引起患者溶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效价冷凝集素对ABO血型正反定型和电子交叉配血试验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该院因紧急情况输血的5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电子交叉与血清交叉主次侧配型结果,不同温度下ABO血型正反定型与电子交叉配血试验的结果,冷凝集素试验红细胞凝集情况及交叉配血结果。结果电子交叉配血与血清学交叉配血相比,主侧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次侧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子交叉配血时,20℃时有18例出现凝集,明显多于37℃时(P0.05)。患者血型在正定型A型,反定型B型,O型均有凝集出现,且在20℃时O型与自身对照也有凝集出现。冷凝集素试验结果,当温度低于31℃时会出现红细胞凝集,当低于4℃时,可见明显凝集,但当温度回升到37℃时,凝集消失。结论高效价冷凝集素在低温条件下会促进红细胞凝集,干扰ABO血型正反定型和电子交叉配血试验的结果,从而影响临床输血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40例采用玻片凝集法和试管离心法检测ABO血型出现弱凝集的结果分析及处理。方法 40例弱凝集样本分别经37℃水浴10min、9%生理盐水清洗血细胞3次处理,做盐水试管法的正反定型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送输血科进行微柱凝胶法鉴定,不能确定血型者最后送广州市血液中心鉴定。结果 40例ABO血型鉴定出现弱凝集者共有6例出现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进行水浴、生理盐水洗血细胞处理后,弱凝集现象分别减少40%和52%。在35例标本中盐水试管法正反定型鉴定和微柱凝胶法鉴定一致性达到100%,另有5例正反定型不符,微柱凝胶法鉴定亦不能确定血型者,送广州市血液中心鉴定,结果4例为ABO亚型,1例为存在不规则抗体影响。结论鉴定血型时,当发现ABO血型鉴定试验出现弱凝集时,首先应重复做试验一次,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使用质量合格的试剂以及细心观察结果,按步骤一步一步排除弱凝集的可能性,对一些疑难问题必须及时请示上级主管,并送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05例交叉配血试验主侧不相合的原因,为临床解决疑难配血提供参考。方法用盐水法、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等实验,并对其中交叉配血试验主侧不相合的标本和原因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交叉配血试验主侧阳性205例,有自身抗体为21.46%(44/205),仅有自身抗体为15.61%(32/205);有同种抗体为76.59%(157/205),仅有同种抗体为70.73%(145/205);自身抗体合并同种抗体为5.85%(12/205);其他原因引起为7.80%(16/205),其中高粘滞血症引起的为2.44%(5/205),献血员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强阳性引起为1.46%(3/205),不明原因引起的为5.37%(11/205)。157例含血型系统抗体,其中29例因血型抗体的特异性无法鉴定,未能确定血型系统,占18.47%(29/157),128例血型系统抗体涉及ABO、Rh、MNSs、Lewis、Duffy、Kidd 6个血型系统,其中Rh血型系统抗体占血型系统抗体的75.16%(118/157),Rh血型系统抗体又以抗-E和抗-c为主,分别为85.59%(101/118)、24.58%(29/118)。结论交叉配血试验主侧不合的主要原因是不规则抗体和自身抗体,其中血型系统抗体以Rh血型系统抗体为主,特别是抗-E抗体和抗-c抗体。  相似文献   

16.
临床用血前交叉配血不合104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总结临床输血中遇到的疑难交叉配血病例,探讨输血前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使临床输血更加的科学、安全、有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合肥市不同医院送到本站进行用血前疑难交叉配血病例104例,疑难交叉配血采用盐水法、MP法和抗人球蛋白法等方法检测。结果 104例疑难交叉配血标本中,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1例,受血者不规则抗体阳性28例,冷凝集素凝集5例,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43例。104例疑难交叉配血结果为,盐水法交叉配血主/次出现凝集13例,聚凝胺法交叉配血主/次侧出现凝集34例,抗人球蛋白法交叉配血主/次侧出现凝集44例。结论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主要有:缗钱状假凝集,冷凝集素所致非特异性凝集,红细胞被致敏引起的凝集,不规则抗体引起的凝集等。临床用血前交叉配血应选择能同时检测完全抗体和不完全抗体的方法,确保患者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使用PK7300全自动血型分析仪测定ABO血型抗体效价的方法,探讨献血者血型检测中与ABO血型抗体效价相关的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方法仪器微板法测定抽样标本的ABO血型抗体效价;仪器微板法及手工试管法测定各血型混合血浆的ABO血型抗体效价;统计分析该中心2013年5~7月检测出的ABO血型抗体效价降低的情况。结果A型献血者与B型献血者的ABO血型抗体效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型献血者的ABO血型抗体效价明显高于A型或B型献血者(P<0.05);手工试管法的灵敏度明显优于仪器微板法,而手工试管法二的灵敏度又明显优于手工试管法一(P<0.05);ABO血型抗体效价降低的A型献血者明显多于B型或O型(均P<0.01),ABO血型抗体效价降低的男性献血者明显多于女性(P<0.01)。结论仪器微板法测定ABO血型抗体效价操作简便、结果判读客观、重复性好,1∶1~1∶80的稀释比例范围能满足绝大多数标本的测定需要,采用梯度稀释有助于减小测定误差;血型、性别、年龄、亚型等因素可能与献血者ABO血型抗体效价降低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两种放散试验联合检测在新生儿ABO溶血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28例疑似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采集血标本后行新生儿ABO溶血病3项试验检测,包括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采用酸放散试验和热放散试验两种放散试验检测方法进行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检验,并比较单一放散试验与两种放散试验联合检测的结果。结果128例患儿经新生儿ABO溶血病抗体检测确诊103例,阳性检出率为80.47%。酸放散试验的阳性检出率为78.12%(100/128),高于热放散试验的59.38%(76/128)(P<0.05)。热放散试验联合酸放散试验的阳性检出率为79.69%(102/128),高于单一热放散试验的59.38%(76/128)(P<0.05)。热放散试验检测的凝集强度集中在+~++,比例为71.05%(54/76);酸放散试验检测的凝集强度集中在++~+++,比例为69.00%(69/100)。结论在新生儿ABO溶血病诊断中应用两种放散试验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阳性检出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微柱凝胶法直抗(DAT)阳性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肿瘤患者红细胞输注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交叉配血主侧相合次侧不合,DAT阳性的25例输血肿瘤患者作为实验组,随机挑选100例同类型疾病但配血主次侧均相合且DAT阴性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白蛋白(ALB)、球蛋白(GLB)以及输血前后的胆红素(TBIL、DBIL、IBIL)、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RBC);并评估红细胞输注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输血前后的Hb、Hct、RBC显著性升高(P0.05),TBIL、DBIL、IBIL无明显变化(P0.05);实验组比对照组GLB显著性升高(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TBIL、DBIL、IBIL、ALB以及输血前后血象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无效输血率16%,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红细胞输注对于DAT阳性导致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肿瘤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科患者疑难配血的原因及输血对策。方法对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院(郴州市儿童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的53例疑难配血标本进行ABO血型正反定型、Rh表型鉴定、吸收放散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试验等相关检测,找出导致配血困难的原因,依据原因采用相应的输血对策。结果53例疑难配血患儿中,以新生儿疑难配血发生率最高(75.5%)。新生儿疑难配血中,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发生率最高(18例),其次为抗-D溶血病(6例)和纤维蛋白丝干扰(6例)。非新生儿疑难配血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7例、同种抗-M 5例、同种抗-E 1例。采用相应输血策略后,仅2例患儿出现输注无效,其余患儿输血效果良好。结论儿科患者疑难配血的原因较多,ABO血型不合溶血病、AIHA分别为导致新生儿与非新生儿疑难配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