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观察非手术疗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方法:将68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运用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治疗组患者加服利塞膦酸钠片.分别对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及Gart-land and werley腕关节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优良率治疗组为86.1%,对照组为62.5%,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配合口服利塞膦酸钠来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符孔龙 《河南中医》2009,29(9):901-901
目的:观察改进折顶整复手法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改进折顶整复手法,使骨折复位,整复后小夹板外固定5周后去除夹板固定,进行腕关节功能锻炼。结果:78例患者,随访6~12月,全部骨性愈合,优良率为93.6%。结论:改进折顶整复手法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1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法整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优良率及Green-O’Brien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整复桡骨远端骨折能准确复位骨折,经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能巩固复位效果,提供良好的骨折恢复环境并进行有效功能恢复锻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的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发生的机会相对较大.对此临床上采用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大多可获得满意的效果.2005年至2010年10月间513例,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桡骨远端骨折,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本文就小夹板对桡骨远端骨折的固定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现作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夹板固定治疗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肢桡骨远端骨密度、前臂上2/3处周径的影响。方法:76例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骨折患者进行手法复位(拔伸牵引、整复手法)后行小夹板(Colles小夹板)固定治疗,对照组36例骨折患者同样方法复位后行石膏固定治疗。结果:6周后治疗组40例疗效优良率为77.5%,对照组36例疗效优良率为58.33%;12周后治疗组40例疗效优良率为85%;对照组36例疗效优良率为69.44%。两种固定方法治疗后6个月均能引起患肢桡骨远端骨密度及前臂上2/3处周径降低,且两种固定方法对患肢桡骨远端骨密度的影响无明显差异,但小夹板固定治疗对患肢前臂上2/3处周径的影响较石膏固定小。结论: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可随肢体肿胀程度,随时调整夹板松紧度,保持骨折断端稳定,配合肢体的主动功能锻炼,有利于腕关节和手指的功能恢复,且不易引起废用性骨质疏松,疗效确切,相对于石膏固定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78例.结果:经3月-1年的随访,骨折均获得愈合.参照Dienst等腕关节功能评估标准:优45例,良26例,可6例,差1例.结论: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对骨折端的生物环境干扰小,符合骨折治疗微创原则,骨折愈合快、疗程短,最大程度恢复腕关节功能,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桡骨远端骨折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00例桡骨远端骨折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的病例进行临床总结.结果:大部分桡骨远端骨折病例经整复外固定后效果都相当不错,也有极少部分复位质量欠满意,但经再次整复都还好.结论:桡骨远端骨折大部分都能门诊经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获得良好的效果,但临床过程中需要注意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指导功能有锻炼治疗.结果:136例中优97例,良23例,可12例,差4例,优良率88.29%.结论: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整复简便,固定合理,疗程短,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9.
冯恩辉  魏力  王海洲  何倩伟  陈海云 《新中医》2016,48(10):112-114
目的:探讨持续牵引器在预防干骺端粉碎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后桡骨复位丢失的作用。方法:将干骺端粉碎桡骨远端骨折患者3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9例和对照组17例,试验组患者在桡骨远端骨折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后配合持续牵引器持续牵引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单纯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记录整复后、骨折愈合时2组桡骨茎突高度、尺偏角、掌倾角的情况。结果:所有病例获得随访,骨折均愈合,无并发症。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后,2组桡骨茎突高度、掌倾角、尺偏角均恢复到正常范围,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试验组桡骨茎突高度、尺偏角均大于对照组(P0.05);而掌倾角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配合持续牵引器牵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可有效减少骨折复位丢失。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手法整复小夹板中立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背靠背”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131例儿童尺桡骨远端“背靠背”骨折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均采用手法整复小夹板中立板外固定,根据Dienst腕关节功能评估标准评定。结果本组病例131例,随访6~12个月,中位数9个月,根据Dienst腕关节功能评估标准,本组病例131例,优97例,占74.05%;良31例,占23.67%,可3例,占2.29%;差0例。结论采用手法整复小夹板中立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背靠背”骨折,并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配合理疗、牵引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效果。方法:对20例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患者,采用推拿手法及辅助治疗。结果:本组20例患者,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结论:推拿手法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疗效显著,简便易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冯氏手法配合身痛逐瘀汤治疗腰椎管狭窄临床疗效。方法:搜集病例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治疗组(28例),观察组采用冯氏手法配合身痛逐瘀汤治疗腰椎管狭窄,治疗组运用骶管封闭治疗腰椎管狭窄。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3%,对照组为60.7%,其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冯氏手法配合身痛逐瘀汤治疗腰椎管狭窄疗效确切,且具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联合手法治疗手部肌腱修复术后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共96指)手部肌腱修复术后粘连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2例。观察组予中药熏洗联合手法治疗,对照组予温水熏洗联合手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指总主动活动度(TAM)和患指功能恢复情况,6个月后随访,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指TAM明显增加(P0.01),观察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指功能恢复情况在疗程结束时及随访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92%、97.9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中药熏洗联合手法治疗手部肌腱修复术后粘连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手法闭合复位结合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总结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自2016年1月-2019年1月来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股骨干骨折患者68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加锁髓内钉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法闭合复位结合交锁髓内钉治疗,观察对比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手术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术后第6个月的髋关节优良率、临床总有效率和术后6个月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出院当天的VAS评分、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更低,术后第6个月观察组的髋关节优良率和临床总有效率均明显更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法闭合复位结合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能够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促进骨折愈合,减少术后疼痛和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针刺加超短波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5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良  罗燕 《中国针灸》2003,23(9):531-532
目的对比针刺加超短波与口服西药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以探寻好的治疗方法.方法根据随机等量原则将102例受试者分为针刺加超短波治疗组和药物治疗对照组,治疗组穴取下关、颊车、内关、三阴交;对照组口服安定、肠溶扶他林、阿司匹林.并采用盲法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74.5%,对照组为43.1%,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临床治愈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加超短波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方法简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伤科导引结合小针刀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伤科导引疗法结合小针刀疗效评价提示膝关节OA治疗中重视肌力训练和软组织治疗的重要性。方法:将78例膝关节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治疗组予魏氏伤科导引和小针刀治疗,对照组予单一小针刀治疗。结果:治疗组在缓解疼痛和改善膝关节功能方面有明显的临床效果,与对照组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膝关节OA早期功能训练和膝部痛点治疗是非手术治疗膝关节OA的有效手段之一;传统的魏氏伤科导引疗法在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针刺配合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7例采用针刺配合手法调整膝关节肌力平衡疗法治疗,对照组24例采用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结果症状、体征分级量化评分积分及关节疼痛、功能、肿胀、膝围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问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结束3个月后,治疗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满意,后期疗效优于双氯芬酸钠缓释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龙氏手法、腹针疗法与腹针疗法结合龙氏手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致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4例寰枢关节半脱位致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3组,腹针手法组55例,腹针组53例和手法组56例。腹针手法组采用腹针疗法联合龙氏手法治疗,腹针组采用腹针疗法治疗,手法组采用龙氏手法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结束后的即时疗效。治疗2个疗程后,腹针手法组痊愈32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3例;腹针组痊愈21例,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9例;手法组痊愈25例,显效11例,有效12例,无效8例。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6.600,P=0.037)。进一步两两比较(调整检验水准:α'=0.017),腹针手法组的临床疗效优于腹针组(Z=-2.635,P=0.008);腹针手法组的临床疗效与手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028,P=0.043);腹针组的临床疗效与手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22,P=0.534)。②治疗结束后1个月时的近期疗效。治疗结束后1个月,腹针手法组痊愈25例,显效11例,有效12例,无效7例;腹针组痊愈16例,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15例;手法组痊愈12例,显效9例,有效17例,无效18例。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9.724,P=0.008)。进一步两两比较(调整检验水准:α'=0.017),腹针手法组的临床疗效与腹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930,P=0.054);腹针手法组的临床疗效优于手法组(Z=-3.128,P=0.001);腹针组的临床疗效与手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93,P=0.233)。结论:腹针疗法联合龙氏手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致颈性眩晕,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治疗结束后的即时疗效优于腹针疗法,而治疗结束后1个月时的近期疗效优于龙氏手法。但其即时疗效与龙氏手  相似文献   

19.
穴位敷贴加理疗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穴位敷贴加理疗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104例产后尿潴留患者给予关元穴和中极穴进行穴位敷贴,配合神灯照射神阙穴,每次20~30min。结果:显效74例,有效1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88.5%。提示穴位敷贴加理疗可有效治疗产后尿潴留,并应加强产后护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度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2 2例重度带状疱疹患者给予中药加西药治疗。西药采用抗病毒、抗感染、营养神经、纠正水及电解质平衡、止痛等综合治疗。中药按辨证论治治疗。结果 :2 2例患者中基本痊愈 4例 ,显效 6例 ,有效 12例 ,总有效率 10 0 .0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能缩短重度带状疱疹的病程 ,减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有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