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8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Ⅱ、Ⅲ型)给予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结果骨折均愈合,未出现针孔感染、Volkmans挛缩、神经损伤、创伤性关节炎及肘内翻畸形等并发症。根据Flynn肘关节评分标准:优108例,良25例,可5例,优良率96.3%。结论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18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均属GartlandⅢ型,均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结果平均随访6(3~12)个月,所有骨折术后平均8.8(6~12)周愈合。参照F lynn临床功能评定标准:优13例,良2例,一般3例,优良率为83.3%。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是一种安全、简便、损伤小、固定可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5-12诊治的16例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9例(闭合复位组),切开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7例(切开复位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功能Flynn评分。结果切开复位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闭合复位组,但住院时间长于闭合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例均获得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骨折均愈合,无血管神经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钉道感染、骨化性肌炎等并发症发生,仅闭合复位组1例出现肘内翻畸形。末次随访时,闭合复位组肘关节功能Flynn评分低于切开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首选治疗方法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但对于有明显血管神经损伤、闭合复位失败者则需要及时行切开复位内固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诊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Gartland Ⅱ-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急诊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112例Gartland Ⅱ-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2例,女40例;年龄2~11岁,平均6.2岁;Gartland Ⅱ型骨折74例,Ⅲ 型3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5~8 h,平均4.6 h.术后伸肘100°石膏固定4~6周后拆除石膏、拔除克氏针,行功能锻炼。结果:112例术后获得随访,时间6~60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骨折达到骨性愈合,术后末次随访按Flynn肘关节功能评价,优86例,良23例,一般3例,优良率97.3%.3例发生轻度肘内翻畸形,无须矫形处理。无针道感染、医源性尺神经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及Volkmann缺血性挛缩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具有维持复位确切、固定牢靠、并发症少、急诊手术患儿痛苦少、闭合复位成功率高等优点,是治疗移位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0):1912-1914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3月~2016年2月收治的86例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均给予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后统计患儿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情况,术前、末次随访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作出评价,术后采用Flynn肘功能评分标准评估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观察术后有无Volkmann挛缩、肘内翻、针孔感染、尺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1例患肢出现针孔感染,经过及时治疗感染治愈,术后随访1年,随访期内克氏针无松动。末次随访VAS评分为(2.04±0.93)分,明显低于术前的(5.30±2.27)分(P<0.05);根据Flynn肘功能评分标准,术后优80例(93.02%)、良4例(4.65%)、可2例(2.32%);治疗总体满意率96.51%(83/86)。[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快,临床效果好,对患儿伤害小,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后尺神经麻痹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研究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后尺神经麻痹原因,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从1984-1999年间收治427例肱骨髁上骨折,复位经皮克氏针交叉固定后发生尺神经麻痹16例。其中12例尺神经功能在术后3个月内完全自行恢复,另外4例需手术探查。结果:本组平均随访时间7个月。尺神经功能都完全恢复正常。结论:肱骨髁上骨折经皮克氏针固定后尺神经麻痹经正确治疗后能够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闭合复位外侧经皮克氏针扇形内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8-05-2020-10采用闭合复位外侧经皮克氏针扇形内固定治疗的35例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全身麻醉下行闭合复位,复位成功后自肱骨髁外侧经皮置入3枚克氏针行扇形内固定,采用石膏托辅...  相似文献   

8.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2 1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行闭合复位、C型臂透视下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 ,并对其效果进行随访。结果 本组 16例获得随访 4~ 12个月 ,优 11例 ,良 4例 ,可 1例 ,优良率 94 %。结论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闭合夏位后经皮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GartlandⅢ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6例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2—12岁,平均7.2岁。术前有桡神经损伤症状的例2例:有肘前青淤斑的5例;术前呈明显的S状畸形有6例。受伤至接受复位时间48~72小时,平均为38小时;手术治疗在全麻或臂丛阻滞麻醉下进行,持续纵向牵引患肢,手法纠正肱骨髁上骨折的侧方、前后移位,C型臂透视下证实骨折复位满意后克氏针从内外髁交叉打入,且交叉点位于鹰嘴窝顶上;术后屈肘700~80。石膏固定,术后3-4周拆除石膏进行肢体功能锻炼。结果:平均随访5个月(2—12月),所有骨折术后3-4周骨痂愈合良好,拔除克氏针。术后8周肘关节功能恢复。2例术后有尺神经症状,3个月内恢复。针道感染2例,对症处理后治愈。术后轻型肘内翻1例,明显肘内翻需手术1例。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交卫内固定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GartlandⅢ型骨折的理想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方法对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01—2017-01间收治的48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实施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8例患儿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5.28±0.62)周。术后随访3~18个月,6个月时依据Flynn肘关节功能评价标准,优良率为93.75%(45/48)。随访期间未发生缺血性肌挛缩、骨化性肌炎、神经血管损伤、肘外翻畸形愈合等并发症。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创伤小、并发症少、骨折愈合时间短、关节功能恢复佳。  相似文献   

11.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不稳定肱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C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C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不稳定肱骨髁上骨折35例。结果35例均获随访,时间7~13个月。术后无缺血性挛缩,3例出现针孔渗出较多,经加强换药后痊愈。无一例出现肘内翻、尺神经损伤。按Flynn标准评价:优20例,良15例,无一般及差病例。结论C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不稳定肱骨髁上骨折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可以获得良好的肘关节功能和外形。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7年8月至2009年5月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并获得随访36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伸直尺偏型27例,伸直桡偏型9例。按Garland分型,Ⅱ型14例,Ⅲ型22例。患儿平均年龄为6.8岁(1.6~10岁)。手术方式为在全身麻醉或臂丛阻滞麻醉下行C型臂X线机引导骨折闭合复位,然后经皮穿入2~3枚克氏针固定骨折,并应用上肢石膏固定。结果本组36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0.2个月(3.5~16个月)。术后3~5周达到临床愈合,并拔除克氏针,治疗过程中未出现骨折再移位,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Flynn肘关节功能评分,优15例,浪17例,一般3例,差1例。无一例出现Volkmann挛缩及医源性神经损伤及肘内翻畸形。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创伤小、骨折固定稳定以及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9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Pirone分型:Ⅱb型8例,Ⅲ型21例)均作闭合复位、透视下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并予石膏托外固定.结果 26例获得随访,时间6~36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6~8周,未出现缺血性肌肉挛缩.按Flynn标准评定疗效:优19例,良5例,可2例.结论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重度移位的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诊闭合复位外侧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30例新鲜的儿童Gartland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在伤后8h内急诊手术,采用闭合复位,外侧经皮克氏针固定。结果 30例均获得随访平均12个月,术后均无血管损伤,7例合并神经损伤经非手术治疗恢复。末次随访时采用Flymn评分对患侧肘关节功能进行评定:优24例,良5例,可1例。结论 采用急诊闭合复位外侧经皮穿针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是一种创伤小、并发症少、效果良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外侧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用手法闭合复位外侧经皮克氏针固定加石膏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86例。结果随访6~12个月,按照Flum肘关节功能评分:优82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8.8%。结论闭合复位外侧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具有微创、操作简单、稳定性良好、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适合临床开展。  相似文献   

16.
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08年1月采用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28例,Garland分型Ⅱ型9例,Ⅲ型19例,先在C形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然后经皮交叉穿入2枚克氏针固定骨折,同时上肢石膏固定肘、腕关节于功能位。结果手术时间20~45min,平均32min。3例出现针孔渗出较多,经加强换药后痊愈。术后无一例出现尺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2~4周去除石膏托。3~6周骨折愈合后,拔除克氏针。28例随访7~13个月,平均9.2月,按Flynn临床功能评定标准对肘关节功能评价:优19例,良9例。结论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是治疗不稳定儿童肱伸直型骨髁上骨折的有效方法 ,尽早复位及固定可有效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比较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Gard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 通过检索关于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经皮克氏针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对照研究的4篇文章,采用循证医学Meta分析法对肘关节功能、提携角、术后并发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Meta分析发现,经皮克氏针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在肘关节功能、提携角、术后并发症方面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首选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当闭合复位失败或伴有神经、血管损伤时可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与单纯石膏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 ⅡB型和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0-03—2021-06诊治的78例儿童Gartland ⅡB型和Ⅲ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其中38例骨折闭合复位后采用经皮克氏针固定(A组),40例骨折闭合复位后采用单纯石膏外固定(B组)。比较两组骨折复位固定时间、X线透视次数、治疗后3个月肘关节功能Flynn评分,以及骨折闭合复位即刻、治疗后3个月Baumann角。结果 7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5.5(3~12)个月。B组骨折复位固定时间较A组短,X线透视次数较A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1例出现针道感染,换药后痊愈。B组3例出现肘内翻畸形,二期行截骨矫形手术治疗。B组治疗后3个月Baumann角较骨折闭合复位即刻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3个月Baumann角小于B组,肘关节功能Flynn评分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闭合复位单纯石膏外固定比较,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 ⅡB型和Ⅲ型肱...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1—2020-01间长垣市中医医院行克氏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58例Gartland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按复位方式分为切开组和闭合组,各29例。比较2组患儿的基线资料、术中情况,以及术后随访6~8个月期间的并发症。末次随访依据Flynn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2组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结果2组患儿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组手术时间短于切开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切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2组均未发生骨折延迟愈合、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肘内翻畸形等并发症。末次随访2组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均有较好效果。其中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肱骨髁上骨折占儿童肘部损伤的60%。HolmbergⅣ型肱骨髁上骨折复位后常不稳定,需要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尺神经麻痹是肱骨髁上骨折复位后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的一种并发症。目前国外文献仅有几组报告,在治疗上存在争论犤1-3犦。我们1984~1999年间共收治儿童肱骨髁上骨折427例,其中386例复位后行经皮克氏针内固定,14例术后发生尺神经麻痹。临床资料本组14例,男8例,女6例;年龄4~11岁,平均7岁。患肘软组织损伤程度按Tscherne方法分度,Ⅰ度2例,Ⅱ度12例。骨折按照Holmberg方法分型,Ⅲ型3例,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