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从临床角度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 maging,DWI)对早期腔隙性脑梗死(lacu-na cerebral infarction,LI)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60例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进行MRI常规序列及DWI序列检查,并由4位经验丰富的医师在不了解患者临床体征的情况下进行阅片,记录出病变所在的详细的神经解剖部位,对同一层面所有的磁共振像进行比较,重点分析信号强度和病灶大小。数据经统计学分析。结果:60例患者中高血压病45例(75%)、高脂血症21例(35%)、糖尿病18例(30%);常见临床类型为纯运动性轻偏瘫(PMH)及变异型20例,腔隙状态(LS)12例,无症状腔隙性梗死(ALI)10例,感觉运动性卒中(SMS)8例。病灶部位主要为尾状核(29.1%)、豆状核(23.3%)、放射冠(15.1%)、丘脑(10.5%)、内囊(7.0%)。60例患者中超急性期(≤6小时)20例,DWI扫描均检出病灶,常规MRI扫描均未检出病灶;急性期(7~24小时)患者22例,DWI扫描均检出病灶,DWI检出率为100%,而常规MRI共检出12例,检出率为55%(P<0.05)。DWI在超早期及急性期可显示T2加权像不能显示的病灶,并随时间延长显影范围逐渐增大。在T2加权像上可显示的病灶中,DWI可更清楚、更全面地显示病灶,大于T2病灶。结论:高血压病是LI的直接原因;腔隙病灶主要位于基底节,LS及ALI的检出率有上升趋势,DWI对早期LI的诊断显著优于常规MRI。DWI应作为早期LI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磁敏感成像(SWI)技术在脑微出血(CMB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附属连云港中医院2017-01—2018-12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确诊的CMBs患者80例,均行磁共振(MRI)常规序列(T_1WI、T_2WI、T_2FLAIR、DWI)及磁敏感成像(SWI)序列检查,探讨MRI常规序列与SWI序列在CMBs检出方面的差异,同时观察CMBs发生部位差异。结果 SWI序列检出CMBs病灶328个,DWI序列(b=1000)检出率为43.3%,T_1WI检出率为9.8%,T_2WI检出率为15.5%,T_2FLAIR检出率为18.9%,SWI序列对于CMBs的检出率明显高于MRI常规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Bs病灶发病部位以基底节区为最多,依次为皮层及皮层下、丘脑、脑干、小脑。结论 SWI序列能够高效显示CMBs,且具有特征性表现,监测方面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03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于入院72h内均进行CT和MRI检查,比较2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异常阳性率和异常部位检出情况。结果MRI检查的异常阳性率为90.29%(93/103),高于CT检查的63.11%(65/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的各异常部位检出数也多于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RI应用于急性颅脑损伤的诊断,诊断价值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50例TIA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MRI检查,检查序列包括T1WI、T2WI、T2FLAIR及DWI。观察不同MRI序列对TIA责任病灶的检出情况。分析TIA患者DWI表现与临床表现间的关系。结果DWI序列对TIA责任病灶检出率显著高于FLAIR及T1WI、T2WI序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WI序列显示TIA责任病灶分布于基底节区7例,放射冠区6例,大脑皮质下2例,小脑2例,脑干4例。DWI阳性患者年龄≥65、运动障碍及发作时间60min的比例显著高于DWI阴性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DWI阳性与年龄≥65、运动障碍及发作时间60min存在密切关系。结论 DWI序列对TIA责任病灶检出率高,且DWI阳性与患者年龄、运动障碍及发作时间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低血糖脑病的临床和神经影像学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低血糖脑病(HE)的临床和神经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HE患者的临床和神经影像学资料.结果 本组HE患者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26例,精神行为异常19例,癫癎发作6例,言语不清、反应迟钝10例,偏瘫和单肢瘫5例,去脑强直发作3例.23例行头颅CT检查,除10例见有脑梗死和脑萎缩外余无异常改变.13例行MRI检查,7例异常,其中显示弥漫性皮质和海马受累者3例(2例同时波及基底节区,1例仅累及右侧大脑皮质,MRS示病变区乳酸峰无明显异常),胼胝体压部受损2例(1例患者10 d后病变恢复,1例伴内囊后肢受累),壳核和放射冠区白质受累各1例,表现为等或稍长T1、长T2异常信号,DWI呈高信号伴表观扩散系数(ADC)降低.结论 HE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MRI有高度特异性,DWI序列对病变更敏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DWI序列及SWI序列检查在DA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36例DAI患者按颅脑CT是否发现脑实质内出血分为脑CT阳性组及阴性组。评价2组MRI平扫(T1WI、T2W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磁敏感成像(SWI)影像学资料,观察不同检查方法对DAI的敏感性。结果 CT阳性组CT、T1WI、T2WI、FLAIR、DWI、SWI出血病灶检出率分别为16%、21.6%、38.9%、42.8%、62.1%、98.2%,CT阴性组分别为2.7%、14.4%、17.8%、21.9%、100%、23%,DWI序列在非出血性弥漫轴索损伤的检出率最高,与MRI常规平扫及CT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SWI序列在出血组检出率最高,与MRI常规平扫及CT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DAI影像中DWI序列在非出血病灶及SWI序列在出血性病灶的检出率高于CT及MRI常规序列,应将DWI及SWI序列作为诊断DAI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ELAS)综合征和Leigh病患者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对12例MELAS综合征、7例Leigh病和1例MELAS与Leigh病叠加患者的影像学特点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12例MELAS综合征患者脑CT及MRI示病灶多位于枕、颞、顶叶皮质及皮质下,且病灶在左侧占优势;7例leigh病患者病变部位主要在双侧基底节、丘脑及脑干。4例MELAS综合征、4例Leigh病患者、1例叠加的核磁波谱检查示病变区乳酸水平明显增高。DWI仅显示新病灶,FLAIR可观察到所有新旧病灶,较T2像敏感。MELAS可见部分病变侧MRA血管增粗增多,且病情复发时病灶有迁徙,旧病变有萎缩的特点。结论 MELAS和Leigh的影像学特点有显著差异,前者以脑叶皮质及皮质下受累为主,病变范围较大,不符合大脑动脉供血区分布。Leigh患者主要病变部位在脑干、基底节,且病灶发展变化趋势有一定的规律性。FLAIR与DWI是不可缺少的扫描像位。MRS对线粒体脑病和线粒体脑肌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应作为本病常规扫描序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RI及磁共振波谱(MRS)对早期重型颅脑损伤中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诊断优势。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5月在解放军第171医院接受CT检查及综合治疗的27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7 d内进行头颅MRI及MRS检查,采用磁共振扫描仪及超导磁共振进行T1、T2、Flair序列扫描,选择合适的靶点进行MRS检查,明确颅脑损伤的部位及性质。对头颅CT、MRI及MRS的弥漫性轴索损伤影像学图片及资料进行比照,并且对比头颅CT与MRI+MRS对弥漫性轴索损伤其中包括原发性脑干损伤的检出率,并分析MRS检出损伤部位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CT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总检出率为33.3%,其中原发性脑干损伤的检出率为25.9%;MRI及MRS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总检出率为85.2%,其中原发性脑干损伤的检出率为51.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RI及MRS检出损伤的患者组的Barthal指数及DRS均分与未检出异常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arthal指数41~60分和≤40分患者的NAA/Cr、NAA/Cho与60分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RS均分为4~30分患者的NAA/Cr、NAA/Cho与DRS均分为0~3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MRI与MRS在早期重型颅脑损伤中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诊断上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与DWI(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RA(磁共振血管成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1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DWI和MRA检查,对其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96例患者在DWI病灶均显示为高信号。MRA显示:142例患者发现颅内大动脉狭窄或闭塞,狭窄的动脉分布为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前动脉、三级分支动脉、基底动脉、椎动脉、颈内动脉颅内段。48例腔隙性脑梗死发现血管狭窄或闭塞,且有16例发展成进展性脑梗死,34例腔隙性脑梗死在MRA上未见明显血管狭窄和闭塞,仅1例发生进展性脑梗死。结论急性脑梗死DWI检出阳性率100%,MRA检查最常受累的是大脑中动脉。腔隙性脑梗死病灶所处解剖区的供血大动脉易发生狭窄,且容易出现进展性卒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血管成像(MRA)在超急性期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和磁共振资料,全部患者均行CT、常规MRI、DWI和MRA检查。结果 48例超急性期脑梗死的CT、常规T2WI、FLAIR及DWI阳性率分别为0、16.7%、37.5%和100%,MRA显示靶血管正常4例,动脉硬化36例,狭窄16例,闭塞8例。结论 DWI联合MRA能够准确显示责任病灶及靶血管受累情况,为超急性期脑梗死早期溶栓治疗提供切实可行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DWI及SWI序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DWI)和磁敏感加权(SWI)序列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临床和影像证实的急性DAI患者的MRI资料,包括常规T1WI、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以及DWI和SWI序列,分别比较各序列对DAI非出血性和出血性病灶的检出数目,并分析其分布特点和信号特征。结果DAI病灶主要分布在白质、皮髓交界区、基底节、胼胝体、脑干及小脑等区域。DWI对非出血性DAI病灶的检出率最高,与其它序列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WI对出血性DAI病灶的检出率最高,与其它序列的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和SWI序列联合应用大大提高DAI病灶的检出率,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更加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应作为MRI检查DAI的常规和首选序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MRI与CT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96例,入院治疗后均采取颅脑MRI与CT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手段的检出情况及异常部位的发生情况,对比其不同类型颅脑损伤患者检查的一致性。结果 MRI的检出敏感度为83.33%(80/96),漏检率为16.67%(16/96);CT的检出敏感度为70.83%(68/96),漏检率为29.16%(28/96),MRI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查,漏检率明显低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脑内损伤(额叶、颞叶、额颞叶、顶枕叶)、脑深部挫伤及轴外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外血肿或硬膜下血肿等)的病灶检出数量分别为42(43.75%)、26(27.08%)、28(29.17%)、18(18.75%)、32(33.33%)及28(29.17%),CT的检出病灶数量分别为22(22.92%)、11(11.46%)、12(12.50%)、14(14.58%)、4(4.17%)及29(30.21%),MRI的病灶检出数量明显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脑叶挫裂伤、脑深部挫裂伤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查,两者对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的检出率相当,CT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较敏感。结论在颅脑损伤的临床诊断中,MRI的检出敏感性明显优于CT检查,尤其对于脑叶挫裂伤、脑深部挫裂伤的诊断价值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交界区脑梗死与脑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交界区脑梗死与颅内外主要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成像 (DWI)检查证实的急性交界区脑梗死 4 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将交界区梗死部位分为前交界区、后交界区及内交界区 ,利用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和经颅超声多普勒 (TCD)检查判断颅内外主要动脉有无狭窄或闭塞 ,观察梗死部位与血管受累的情况。结果  4 5例中共有 32例 (71 1% )存在相应血管狭窄或闭塞。大脑中动脉狭窄出现比例最高 (4 7 6 % ) ,其次为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 (31% ) ,大脑前或后动脉狭窄少(11 9% )。动脉异常情况在单交界区与多交界区梗死的患者间无差别 ,但内交界区受累更易合并大脑中动脉狭窄 (P <0 0 5 )。结论 交界区脑梗死患者常存在颅内外主要动脉狭窄或闭塞 ,大脑中动脉狭窄最常见 ,尤其在内交界区受累时。  相似文献   

14.
影像学检查对判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像学检查对判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 以TIA后90 d内是否发生脑梗死作为短期预后指标,分析76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的检查结果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结果 本组DWI异常33例(43.4%),MRA显示颅内动脉病变31例(40.8%),DWI及MRA 均异常19例(25%);90 d内12例(15.8%)发生脑梗死,脑梗死发生率在DWI异常者中(10例,30.3%)显著高于DWI正常者(2例,4.7%)(P<0.05);MRA异常者(9例,29%)显著高于MRA正常者(3例,6.7%)(P<0.05).DWI及MRA 均异常者(8例,42.1%)极显著高于影像学检查正常者(1例,3.2%)(P<0.01).结论 DWI和MRA检查有助于判断TIA患者短期预后,发现高危患者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脑肿瘤术后早期并发脑梗死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373例脑肿瘤患者术后72h内均行常规MRI和DWI检查,应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OC)分析方法评价DWI与T2WI对术后早期并发脑梗死的诊断价值.结果 22例患者最后确诊为术后脑梗死,DWI、T2WI两种方法诊断术后早期合并脑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Az)分别为0.951 4-0.032、0.868±0.050,二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40).DWI可清楚地区分瘤周水肿区与脑梗死灶区.结论 DWI对脑肿瘤术后早期并发脑梗死的诊断优于常规T2wI,可成为脑肿瘤术后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扩散加权成像诊断散发性Creutzfeldt-Jakob病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扩散加权成像(DWI)对散发性Creutzfeldt-Jakob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临床诊断为很可能Creutzfeldt-Jakob病患者临床和MRI资料,总结其DWI特征。结果21例散发性Creutzfeldt-Jakob病患者DWI表现为大脑皮质"飘带"样高信号、尾状核和(或)豆状核高信号。异常信号发生部位以大脑皮质合并基底节区最常见(16例,76.19%),单纯皮质受累3例(14.29%)、单纯基底节区受累2例(9.52%);大脑皮质病灶中以额叶受累最常见(15例,78.95%),其次依次为顶叶(13例,68.42%)、颞叶(12例,63.16%)和枕叶(9例,47.37%)。与常规MRI相比,DWI显示病灶更清晰,病灶部位表观扩散系数值下降。21例中5例随访时,DWI高信号强度和范围有所变化,仅1例异常信号范围缩小。结论散发性Creutzfeldt-Jakob病的DWI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推荐作为拟诊散发性Creutzfeldt-Jakob病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3D-CTA结合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7-09~2009-08入院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69例,行3D-CTA、DSA检查,研究比较CTA、DSA影像特点。结果69例患者,阴性3例,余66例患者共检出72个动脉瘤。3D-CTA与DSA准确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颅内动脉瘤影像学诊断上,3D-CTA和DSA各有优势。DSA与CTA两种检查方法互补可提高动脉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脑干微量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脑干微量出血患者行头颅常规MRI(T_1WI、T_2WI)、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SWI序列扫描。结果 50例脑干微量出血患者中共计检测出116个出血灶。SWI序列清晰显示50例脑干微量出血患者的116个出血灶,以此为金标准。DWI序列(b值=1 000)共检出26例67个出血灶,患者检出的阳性率为52.00%,出血灶的检出率为57.76%。T_2WI序列共检出19例35个出血灶,患者检出的阳性率为38.00%,出血灶的检出率为30.17%。T_1WI序列共检出11例14个出血灶,患者检出的阳性率为22.00%,出血灶的检出率为12.07%SWI序列对脑干微量出血患者病灶检出数目显著高于DWI序列、T_2WI和T_1WI序列(均P0.05)。结论 SWI序列对脑干微量出血患者检出的阳性率和出血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DWI序列、T_2WI和T_1WI序列,对脑干微量出血灶的诊断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磁共振成像(MRI)与CT对脑出血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5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脑出血组,另选择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2组均行头颅MRI与CT检查。对比分析2组MRI与CT影像学表现特点,探讨鉴别诊断要点及价值。结果 CT影像学表现下,2组病灶密度、CT值、病灶形态、血肿周围水肿及占位效应等方面均表现出各自的特征。MRI影像学表现,急性脑出血组病灶DWI信号特征以混杂信号(69.2%)为主,急性脑梗死组则以高信号(90%)为主(P0.05)。急性脑出血组病灶周围DWI高信号水肿带的发生率84.6%,高于急性脑梗死组的14.0%(P0.05)。同时,急性脑出血组病灶部位及形状分布以基底节区(86.54%)、类圆形(88.5%)为主,急性脑梗死组则以小脑及顶额、颞叶区(72.0%)、不规则形(84.0%)为主(P0.05)。结论在急性脑出血与急性脑梗死的临床鉴别诊断中,MRI与CT均能发挥良好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像(SWI)、弥散加权成像(DWI)在颈椎术后并发急性脑梗死、脑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0-01—2015-12我院行颈椎手术、临床确诊术后并发急性脑梗死37例和急性脑出血14例,采用GE 1.5T磁共振,全部行常规横断位T1WI、T2WI、FLAIR、SWI(磁敏感加权成像)、DWI(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扫描,所得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7例颈椎术后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常规MRI序列2例未检出;DWI序列全部检出,其信号表现为均匀的高信号影;SWI表现为等信号,出血继发性转化时,其信号成斑片样低信号影。14例颈椎术后急性脑出血期患者,常规序列、DWI序列1例未检出;SWI全部检出。DWI序列表现为血肿中心呈低信号影,周围环绕稍高信号的水肿区;SWI序列表现为血肿中心区均匀片样低信号,周围环绕高信号水肿区。结论 DWI、SWI较常规颅脑MRI序列可及早、准确的检出早期颈椎手术后并发的急性脑梗死、脑出血,并根据其影像表现不同,行快速诊断及鉴别,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