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生理功能及相关药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生理功能及相关药物的临床评价。方法:参阅有关文献,对GLP-1的生理功能及两种相关药物的临床评价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GLP-1具有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的释放、保护胰岛B细胞、抑制胃排空、有效降低高血糖等作用,但半衰期短、不适用于临床。GLP-1类似物依克那肽(exenatide)和二肽基肽酶-Ⅳ(DPP-Ⅳ)抑制剂西他列汀(sitagliptin)均能显著降低餐后血糖、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尤其对胰岛β细胞的保护作用为两药的独特优势,揭开了2型糖尿病治疗的新篇章。但由于临床应用历史较短,可能有些不良反应尚未发现,故仍应保持足够警惕。  相似文献   

2.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一种肠促胰岛素,它通过刺激和保护胰岛B细胞,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降低餐后血糖.二肽基肽酶Ⅳ(DPP-Ⅳ)抑制剂能增强GLP-1的活性,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症状,是一类新型的抗糖尿病治疗药物.临床研究表明DPP-Ⅳ单用或与二甲双胍、吡格列酮合用都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具有治疗效果显著、服用安全,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等特点,近年来已经成为糖尿病药物研究开发的热点.文中就其作用机制、国内外开发现状、构效关系及研究进展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了加强抗糖尿病药物维达列汀原料药的质量控制,合成了维达列汀的3个特定杂质。方法 维达列汀(1)经闭环反应制得杂质A;以杂质A为原料经水解反应制得杂质B;维达列汀(1)经水解反应、酯化反应和闭环反应制得杂质B和杂质C结果 合成的3种杂质的结构经过1H-NMR、13C-NMR和LC-MS确证,纯度经HPLC检测>97%。结论 合成的3种杂质可以作为维达列汀原料药质量控制的杂质对照品。  相似文献   

4.
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妊娠期高血糖状态包括妊娠期糖尿病和糖尿病患者妊娠,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在妊娠期首次发现或发生任何程度的糖耐量异常。据报道,在我国的发病率为1%~5%(杨慧霞.2005)。GDM的存在大大提高了孕妇高血压、子痫前期、剖宫产的概率,严重者可并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以及产后继发2型糖尿病等,孕妇高血糖状态可以导致发育胚胎出现畸形的风险增加6倍(Carla Janzen,etaj.宋玉琴等译.2004),  相似文献   

5.
以二肽基肽酶Ⅳ为靶点的抗糖尿病药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型糖尿病是以胰岛素耐受、高血糖和高血脂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二肽基肽酶Ⅳ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靶点,在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抑制二肽基肽酶Ⅳ的活性能从上游控制2型糖尿病.综述以二肽基肽酶Ⅳ为靶点的抗糖尿病药物.  相似文献   

6.
葡萄糖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内皮细胞(EC)培养,研究高血糖在糖尿病(DM)大血管并发症中所起的作用。结果:(1)高浓度葡萄糖(Glu)造成EC增殖抑制,并与Glu浓度呈正相关;(2)高浓度Glu能促进EC死亡。本文提示高血糖能促进DM大血管病变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上市新药     
《世界临床药物》2009,30(8):511-512
糖尿病治疗药物维达列汀(vildagliptin)本品是一种有效且可逆的特异性竞争性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其半数抑酶浓度(蜒。)为2~3nmol/L。与其他类似肽酶相比,其对DPP-4抑制的特异性IC50达200μmol/L,可避免DPP-8和DPP一9等受抑导致的免疫、组织病理和胃肠道毒性。  相似文献   

8.
波动性高血糖状态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波动性高血糖状态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影响。方法169例糖化血红蛋白(HbA,c)相近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慢性持续性高血糖组(Ⅰ组,78例)、慢性波动性高血糖组(Ⅱ组,91例)。测定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hINS)、空腹C肽、餐后2hC肽、24h尿白蛋白定量(UAER),并分析其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Ⅱ组2hPG显著高于Ⅰ组(P〈0.01),餐后2h胰岛素与餐后2hC肽水平显著低于Ⅰ组(P〈0.01)。Ⅱ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Ⅰ组(P〈0.01)。结论2型糖尿病在波动性高血糖状态下慢性并发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通过收集美国药品食品管理局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抑制药纳武利尤单抗和帕博利珠单抗相关不良反应个案报告,分析高血糖不良反应相关因素,为提高PD-1治疗效果,改善疾病预后和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调取FAERS数据库中纳武利尤单抗或帕博利珠单抗致高血糖不良反应个案报告。采用比例报告比值法(PRR)、报告比值比法(ROR)和贝叶斯置信传播神经网络法(BCPNN)进行信号检测。采用R语言软件进行相关统计。结果:FAERS数据库高血糖相关报告中,纳武利尤单抗共1 050例,患者平均年龄(63.6±10.5)岁;帕博利珠单抗共437例,患者平均年龄(65.0±10.6)岁。信号检测显示有明显的高血糖信号。FAERS报告高血糖主要不良后果为住院时间延长,报告国家主要是美国、日本;不良反应严重性、后果和高血糖有相关性(P<0.05)。随着报告年份增加,纳武利尤单抗和帕博利珠单抗倾向于致高龄患者高血糖,其中纳武利尤单抗倾向于致体重较轻的高龄女性患者高血糖。结论:PD-1抑制药相关高血糖的后果较严重,主要为"住院时间延长"和"危及生命"。在高血糖个案中,临床需要重点关注高龄患者,尤其使用纳武利尤单抗的体重较轻、高龄的女性肿瘤患者。  相似文献   

10.
重视妊娠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研究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慧霞 《药品评价》2009,6(8):297-297
妊娠合并糖尿病是妊娠期最常见的内科合并症之一,包括妊娠前患有糖尿病者妊娠,以及妊娠期发生的糖尿病(ODM)。妊娠期高血糖会对胎儿造成近期和远期的严重影响,包括早孕期高血糖导致胎儿畸形、自然流产增加以及中晚孕期孕妇高血糖使得胎儿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胎儿过度生长发育导致巨大儿,暴露于高血糖环境下的胎儿出生后其新生儿血糖等并发症增加。近年来许多研究显示,暴露在高血糖环境中的胎儿在青少年期以及成年患肥胖、2型糖尿病、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