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药复方研发成果与日俱增,而成果的专利保护状况却不容乐观.中药复方专利保护与中药新药研发、产业发展、中药国际化等诸多领域息息相关,促成中药复方研发与专利保护的协调发展对于国内乃至国际社会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
倪静云  蔡勇  徐嘉辰  胡元佳  王一涛 《中草药》2013,44(21):3080-3083
中药国际化是一项艰巨而不容回避的工程。除了从技术层面加强中药理论研究,探索多样化的合作模式来推动中药国际化是很有必要的。专利许可是重要的知识产权战略和技术交易形式,通过专利许可的方式与国外制药企业合作,是现阶段中药国际化的一个可行途径。针对中药国际专利申请和保护存在的问题,结合创新中药NJS案例,从中药国际专利申请、保护和许可3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中药专利保护的成效及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特别是专利保护越来越为中医药行业人士所关注;而另一方面,发达国家也在加速占据我国的市场,他们不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大幅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制定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面对国际大市场的冲击,如何在发扬光大中医药学的同时,利用知识产权的利器对中药产业形成强有力的保护,是急需应对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4.
<中药品种保护条例>(简称<条例>)是对中药品种的行政保护.专利是保护知识产权的一种有力方式.近年来,<条例>和专利对中药保护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文章旨在简介<条例>和专利对中药的保护,从法律地位、法律范畴、适用范围等8方面探讨它们的关系,同时分析现行专利方式在中药保护方面的困境,由此提出,以保护中医药传统知识为目的,着重解决中药品种保护和专利保护的协调问题,颁布专门的法律保护中药,以期与国际接轨,促进中药的国际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郭良玉  杨旭杰 《中草药》2012,43(10):2083-2088
检索中药复方专利文献,采用聚类分析方法,以“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专利成长率”、“科研成果专利转化率”作为衡量尺度对1991年至2010年中药复方专利年度发展状况进行聚类研究,研究中药复方专利20年的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中药复方专利年度发展状况归为3类,聚类结果差异具有显著性.中药复方专利的发展与专利法规健全、中医药科研水平提高、中医药国际认可度提升等诸多因素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6.
李慧 《中草药》2015,46(6):938-942
在中药备受推崇的今天,跨国医药公司通过实施专利战略,获取了巨额市场利润,而中国中药企业却存在专利保护意识不强、专利挖掘的规划与管理不够科学、专利布局不够系统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中药产业的发展。针对以上问题,围绕专利挖掘领域的拓展、发明构思的收集整合机制、专利布局类型的协同应用展开研究,以促进专利战略在中药产业现代化进程中得到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7.
吴晶  李欣 《中草药》2010,41(11):1908-1912
中药产业承载了悠久的中医药理论与文化,而现代专利保护将对其可继续发展和国际化产生深刻影响。但我国专利制度的历史尚短,中药专利保护政策尚不完善。通过分析德国、日本和韩国天然药物专利保护政策的先进经验,提出针对我国中药专利保护现存问题他国可以借鉴的作法。具体措施包括延长发明专利保护期,细化中药专利审查原则以及加强中药专利服务等几方面,从而完善中药专种保护政策,发挥我国中药产业特色。  相似文献   

8.
我国中药专利创造性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雍海英  高山行 《中草药》2005,36(6):801-804
通过对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我国1998-2003年授予中药专利相关数据进行整理,比较分析了不同类型中药专利授权的数量,中药复方与有效成分专利数量、中药职务与非职务专利数量的发展差异,结果表明发明专利明显多于中药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中药复方专利大大超过中药有效成分专利,与中药职务专利比较中药非职务专利占绝对优势。而在授予中药专利中,中药有效成分专利、中药职务专利的比例,恰恰正是衡量中药是否具有创造性的重要指标。这一差异反映了我国现阶段中药专利创造性较低的现状。在我国中药专利创造性认定讨论的基础上,分析了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并提出我国专利法应尽快确定并完善中药专利创造性标准,加大力度鼓励企业与个人在技术上提高中药的创造性,增强知识产权保护的能力和中药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专利文本分析,探讨名老中医中药专利授权的影响因素,旨在为提升我国名老中医中药专利质量提供启示。方法:以2010—2017年名老中医中药专利数据为样本,选用Logistic回归分析我国名老中医中药专利授权的影响因素。结果:独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实施例数量、专利说明书中记载的实验数据及药效对比实验等均对我国名老中医中药专利授权产生影响。对名老中医中药专利申请文本分析得出,中药专利审查标准有所提高,这种提高与名老中医的保护需求及专利管理能力缺失存在矛盾。结论:中药专利审查个案实践应兼顾名老中医这类创新主体的特点,应形成名老中医的中药技术成果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合力。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中药品种国际化进程仍不理想,国际专利申请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影响中药国际专利申请的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包括中药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海外专利政策环境、经费投入等,提出中药国际专利申请策略的思考。如中药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进专利申请时,需要注意加强与大学、科研院所的技术协同合作,充分依托国家和地方的专利资助政策,加强国际合作,学习跨国制药企业的国际专利申请经验,避免时间与资金的重复投入,节省资源。产品未进、专利先行,提前构建好国际专利保护网,以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1.
陈朝晖  郑洪 《中草药》2005,36(12):1900-1901
英国的卫生保健系统属于未完全实行传统医学(补充替代医学)的卫生保健系统,但英国政府对中医药一直采取比较开明的态度,因此在整个西欧,英国的中医药发展比较快。在此分析了英国中医药专利,以便了解中医药在英国的应用及开发情况,为业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药在美国的专利保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莉  李野 《中草药》2007,38(1):137-140
中药由于有效成分不清楚,作用复杂等原因,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很难获得西方专利制度的保护。通过检索美国专利全文数据库,分析了从1977年到2006年近30年来,美国对中药的专利保护情况及特点,得出中药能够在美国获得有效的专利保护的结论,并为了解美国中药专利保护情况提供参考。同时,在美国很大一部分中药专利是由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获得的现状也引发思考,作为中药的起源地,我国应该如何更好地保护并利用中药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3.
国际中药失效专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扬  李海燕  肖宇锋 《中草药》2015,46(22):3441-3446
利用Orbit专利数据库对国际中药失效专利进行检索,采用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方法从申请国家,专利申请量,失效专利类型、数量和所占比例,机构排名,机构综合比较等几个方面对中药失效专利进行分析。中国中药失效专利数量最多,韩国的中药专利失效率最低,日本中药专利未被授权占比最高。中国企业集中申请集中失效,专利的维持期限较短,而国外企业专利失效数量分布则比较均匀。科研机构的中药相关专利申请质量较高。我国中药专利发展与其他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发展较为缓慢,存在失效专利数量较多,专利质量较低的问题,急需提高我国中药领域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中药应用历史悠久,近现代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中药在某些方面还有不完善的地方。笔者从中药性能、中药配伍、中药资源方面的不足,提出一些改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孙维傲  袁红梅  丁磊 《中草药》2014,45(10):1496-1501
从无权专利的角度,对中药制造行业2013年4月前公开的44 297件无权专利进行了多个维度的数据分析,包括主要申请人分析、专利法律状态分析、无权专利发生阶段分析、无权专利维持年限分析等,系统呈现了中药专利无权的方式,进而深入探寻无权方式背后的原因,发现主要存在专利发明点发掘不深入、专利申请文件撰写质量不高、专利申请过程中缺乏有效监管、授权后专利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对中药制造企业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药指纹图谱数据库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林伟  秦昆明  徐雪松  陈丹妮  王彬  蔡宝昌 《中草药》2014,45(21):3041-3047
在中药现代化的研究过程中,指纹图谱技术是当今国际公认的控制中药质量的质控模式,但是如何实现中药指纹图谱数据的快速匹配、检索、识别和鉴定功能是指纹图谱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中药指纹图谱数据库的研究和建立,为中药指纹图谱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平台,有助于加快中药指纹图谱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程。主要从中药指纹图谱数据库研究历程、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优势、研究成果等方面予以阐述。总结了中药指纹图谱数据库在中药现代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代谢组学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新近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认为是"组学"研究的最终方向。它能用反映整体的代谢物图直接认识生命体的生理和生化状态,因此能提供区别于其他"组学"而来的大量信息。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代谢组学方法和技术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尤其是在中药整体药效评价、中药活性成分研究及中药安全性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