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正常人角膜前后表面地形及全角膜厚度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Liu Z  Xie Y  Zhang M 《中华眼科杂志》2001,37(2):125-128
目的 了解正常人的角膜前后表面形态及全角膜厚度,为诊断异常角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Orbscan角膜地形图仪对46例正常人(46只眼)的角膜进行检测,建立其正常参数。结果正常人角膜最薄处为(0.55±0.33)mm,平均位于距视轴(0.90±0.51)mm处。32例(70%)角膜最薄点位于颞下方,11例(24%)位于颞上方,2例(4%)位于鼻下,1例(2%)位于鼻上方。角膜厚度以角膜中央最薄(0.56±0.03)mm,角膜上方最厚(0.64±0.03)mm。模拟角膜屈率(SimK)为(44.24±1.61/43.31±1.66)D,散光度为(0.90±0.41)D。角膜前表面高度地形图的图形中,岛形最多,其次为不完全嵴形。角膜后表面高度地形图的图形中,岛形最多,其次为规则嵴形及不完全嵴形。在前表面角膜屈率地形图的图形中,对称蝴蝶结形最多,其次为椭圆形及不对称蝴蝶结形。在角膜厚度彩色地形图中,椭圆形最多,其次为圆形。结论 了解正常人全角膜厚度、角膜高度形态及角膜前表面角膜屈率地形图将为诊断异常角膜提供依据。Orbscan角膜地形图仪是一种测量角膜地形及全角膜厚度的有用工具,在角膜屈光手术中将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软性角膜接触镜对角膜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怡  贺翔鸽  白继 《眼科研究》2003,21(6):625-627
目的 观察和分析软性角膜接触镜对角膜形态和屈光度的影响,指导屈光手术时间的选择。方法应用电子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检查仪,对术前佩戴角膜接触镜的患者50例100眼,分别于取镜后半月、1个月、2个月进行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软性角膜接触镜可引起角膜形态和屈光度的变化,角膜表面规则性降低。其主要表现为使角膜地形图发生不规则形和不对称领结形变化增多,这些变化多数于1个月左右恢复,部分长期戴角膜接触镜者恢复较慢。结论佩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情况有很大的个体差异,部分患者需较长时间才逐渐恢复。因此对戴角膜接触镜的患者进行屈光手术前,不仅要考虑停戴时间的长短,还应进行角膜地形图的多次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5.
张瑜  张琳 《临床眼科杂志》2012,20(6):481-485
目的研究薄角膜高眼压症患者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光学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偏振激光扫描仪联合个体化角膜补偿技术(GDxVCC)的参数特点。方法收集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高眼压患者38例(38只眼)的病例资料做回顾性研究。把中央角膜厚度(CCT)高于中国人角膜厚度平均值(≥555μm)[1]共11只眼,分为组1。把CCT低于中国人角膜厚度平均值(<555μm)共27只眼,根据其CCT分为2组:组2(520μm≤CCT<555μm)和组3(CCT<520μm),比较分析3组眼压和视盘周围RNFL厚度等相关检查结果。结果 3组患者的OCT和GDxVCC检测参数包括Savg、Iavg、Avg.Thick、SA、IA、TSNIT、NFI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27例薄角膜高眼压患者(CCT<555μm)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RNFLD),以下方象限局限性缺损多见。盘沿面积(mm2)与RNFL平均厚度(μm)呈直线相关。结论 OCT和GDxVCC能对薄角膜高眼压患者视盘及RNFL做出定量测量和分析,在高眼压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而对于薄角膜高眼压患者,其角膜厚度水平与RNFLD程度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前,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的有效性已得到验证,但由于其紧贴角膜,可能会对角膜产生一定影响。首先,它会对中央区角膜产生一定的压力,这种压力会对镜片下的泪液流动造成影响,继而影响角膜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给,角膜相对缺氧导致其抵抗力下降。此外,镜片磨损划伤角膜,清洁不彻底导致微生物聚集引起角膜病变,严重者将导致角膜感染。再者,角膜经过塑形后形状会发生一定的改变,厚度会产生变化,进而影响到角膜各层结构之间的作用力。最后,长期的压迫还将导致角膜神经发生改变,敏感性降低。角膜塑形镜对角膜的影响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现对此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7.
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对角膜厚度屈率及表面规则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对角膜厚度、屈率及表面规则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Orbscan角膜地形图系统检测 3 5例 (64只眼 )配戴角膜接触镜 5年以上患者的全角膜厚度、前表面角膜屈率及角膜前、后表面高度地形图。 2 0例 (4 0只眼 )正常人为正常对照。采用TMS 1角膜地形图系统的参数评价角膜表面规则性。比较正常人和配戴角膜接触镜 5年以上患者的全角膜厚度、角膜屈率、表面规则指数 (SRI)、表面不对称指数 (SAI)、预测视力(PVA)及角膜地形图图形的差异。结果 :戴镜组病例其配戴角膜接触镜的平均时间为 (13 45± 6 42 )年。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患者其角膜中央及周边 8个测量区的平均角膜厚度减少 3 0~ 5 0 μm (P <0 0 0 1) ,角膜屈率、最大角膜屈率 (MaxK )及最小角膜屈率 (MinK)明显增加 (P <0 0 1)。两组间角膜散光度无显著性差异。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的患者其TSM 1系统参数中的SRI和SAI值较正常人明显增加 (P <0 0 1) ,PVA值无明显改变 (P =0 15 )。应用两种角膜地形图仪检查所得的角膜屈率地形图及角膜高度地形图的彩色编码图形类型 ,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将导致全角膜厚度减小、角膜屈率增加及角膜表面不规则性增加  相似文献   

8.
角膜热烧伤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膜热烧伤是常见的眼外伤。角膜热烧伤时常发生角膜坏死,溃疡甚至穿孔,导致视力受损或失明,角膜热烧伤后可发生一系列的发生,病理,免疫等功能的改变,胶原纤维溶解后穿孔、或修复时大量新生血管长入,现有的非手术疗法多种多样,但对中度以上的角膜热烧伤效果欠佳。传统的角膜移植又制约于角膜穿孔和角膜新生血管,往往失败。随着对角膜上皮来源及其作用的重要性的 认识,近年来兴起的角膜表面重建术如角膜缘移植术等已成为新  相似文献   

9.
角膜上皮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对角膜日趋深入的研究,人们对角膜上皮的认识不断得以修正,日臻完善。本文对角膜上皮的增殖与凋亡,角膜干细胞、角膜上皮的免疫学特性以及角膜基底对角膜上皮细胞的等方面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长期持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对角膜中央厚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长期持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者与无角膜接触镜配戴史者中央角膜厚度的差异。方法 :应用超声角膜测厚仪检测无角膜接触镜配戴史者 10 0例 (198眼 )和长期持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者 4 0例 (77眼 )的中央角膜厚度。结果 :无角膜接触镜配戴史者中 ,高度近视眼组与中低度近视眼组的角膜中央厚度平均值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长期持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者平均中央角膜厚度为 (0 .5 4 7± 0 .0 30 )mm ,无角膜接触镜配戴史者平均中央角膜厚度为 (0 .5 5 7± 0 .0 4 8)mm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长期持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者角膜中央厚度明显薄于无角膜接触镜配戴史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对角膜厚度、曲率的影响。 方法:检测143例(286只眼)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患者的角膜中央厚度、角膜地形图。154例(308只眼)正常人为正常对照。比较连续配戴角膜接触镜不同年限患者和正常人的角膜厚度、角膜曲率的差异。 结果:配戴SCL较短者(≤2年)的CCT与对照组相比并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戴镜时间超过2年的II组和III组与对照组及配戴SCL≤2年的I组CCT相比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配戴SCL对角膜曲率无显著影响 结论:短期配戴SCL后角膜厚度尚无明显的变化,但随着戴镜时间的延长,角膜厚度逐渐变薄。而不论长期或者较短时间配戴SCL角膜曲率并无显著变化,但随着戴镜时间的延长角膜的不规则性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角膜地形图仪与曲率计测量角膜散光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使用角地形图仪与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散光结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对角膜散光小于1.5D的患者113名132眼,使用美国Alcon公司的EYEMAP^TMEH-290角膜地形图仪和瑞士HAAG STREIT BERN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散光。结果:角膜地形图仪测得角膜曲率显著大于角膜曲率计测得相应值,两种仪器测得的角膜散光无显著差异,散光轴向符合率随散光度增大而增加。结论:角膜地形图系统测量角膜散光更准确、全面、尤其对角膜过陡、过平或有不规则散光的患者更可信。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系统TMS-1和角膜曲率计TOPCONOM-4同时测定了200例(278眼)的角膜地形图和中央角膜屈光状态。比较了角膜地形图的模拟角膜曲率SIMK值和角膜曲率计的垂直和水平屈光度。结果显示,白内障术前组116例150眼的SIMK平均值分别为44.22D(垂直轴)和44.26D(水平轴),角膜曲率计的中央屈光度垂直轴平均为44.16D,水平轴为44.23D。统计学处理表明,2种组方法的结果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2种术后组67例90眼的SIMK平均值分别为46.37D(垂直轴)和43.06D(水平轴),角膜曲率计的中央屈光度垂直轴平均为46.09D,水平轴平均为42.88D,统计学处理二种方法的结果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提示,角膜地形图系统的模拟角膜曲率SIMK值和角膜曲率计的屈光度无论在白内障手术前还是在手术后其结果是一致的,临床应用具有同等的价值。但是,当角膜中央屈光度异常范围小于3毫米,角膜混浊,角膜严重不规则散光时,角膜曲率计不能满足临床需要。而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系统则具有极大的诊断及检测价值。眼科学报 1994;10:85—89。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别使用 O rbscan角膜地形测量系统及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前表面屈光力及角膜总屈光力 ,并比较其差异。方法 选择 50 0只正常人眼使用 O rbscan裂隙光扫描角膜层面照相 /测厚系统测量角膜前、后表面地形图及角膜厚度 ,计算角膜前表面屈光力及总屈光力。再用 N idek KM- 450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前曲率 ,计算角膜前表面屈光力 ,据此估算角膜总屈光力。比较 2种方法测量所得结果。结果 使用角膜曲率计及 O rbscan角膜地形测量系统测得的角膜前表面屈光力分别为4 8.3 1D± 1.2 4 D、4 8.12 D± 1.3 6D,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角膜总屈光力分别为 4 3 .19D± 1.4 5D、4 1.78D±1.3 9D,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结论 角膜总屈光力的测定不应忽视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及角膜厚度这 2个因素 ,Orbscan角膜地形测量系统是一种较好的测量角膜屈光状况的仪器。  相似文献   

15.
临床上对于一只眼为角膜白斑的患者,可将其对侧失明的透明角膜作为供体与白斑角膜进行交换移植以恢复视力。通常是在钻取失明眼透明角膜后用异体角膜植片临时缝合于植孔,以防止眼内容溢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角膜曲率计和角膜地形图检查系统测量角膜屈光力的差异。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屈光手术门诊LASIK术前 3 65例 ( 681眼 ) ,同时用两种方法测量角膜屈光力 ,比较二者间的差异。结果 两种方法测量的最大角膜屈光力 :角膜曲率计为 ( 4 3 774± 1 5 3 5 )D和角膜地形图仪为 ( 4 3 5 17± 1 5 46)D ,最小角膜屈光力分别为 ( 4 2 75 6± 1 43 0 )D和 ( 4 2 5 13±1 44 0 )D ;平均角膜屈光力分别为 ( 4 3 2 5 6± 1 45 9)D和 ( 4 2 769± 1 42 7)D。以上 3组数字两两比较 ,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 <0 0 0 1)。结论 角膜地形图仪所测角膜屈光力较角膜曲率计所测结果准确 ,LASIK术前应参考角膜地形图仪所测角膜屈光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角膜内出血的病因和诊断,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15年内治疗的8例患的病历资料。结果 (1)8例中7例有角膜新生血管;出血发生的诱因:4例系氩激光光凝角膜新生血管,1例为角膜移植术,3例为自发性。(2)角膜内出血外观酷似于角膜接触镜血染,(3)除1例因角膜溃疡穿孔行眼球除术外,经一般治疗或氩激光治疗后。出血均于1-3周内吸收,结论 (1)角膜内出血一般源于角膜新生血管。(2)角膜内出血应与角膜血染及角膜接触镜血染相区别。(3)氩激光光凝角膜新生血管时方法务必正确。  相似文献   

18.
临床角膜标本150例经锥兰,茜素红活体染色后测定角膜周边与中央内皮细胞的相对密度以及进行内皮细胞核形分析。结果表明,25例19周至34周胎儿的角膜中央和周边内皮细胞密度无显著性差别(P>0.05),而19例新生儿至53岁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在角膜中央与边缘的测定数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胎儿角膜内皮细胞的细胞核以椭园形为主,角膜周边与中央区的细胞核形状比较相似,都处于不稳定的核形结构。出生后至成年的角膜内皮细胞核形趋于稳定,以园形为主,但在角膜缘总仍散在不稳定的椭园形细胞核,它揭示成年体角膜缘部的内皮细胞仍有部份保留着分化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过夜配戴角膜矫形镜(OK镜)后早期角膜曲率、角膜厚度及屈光度的变化.方法14个中低度近视患者(平均屈光度-3.89±1.26D)25眼,随机分成2组分别配戴Dk值不同的角膜矫形镜BE角膜矫形镜组(7人12眼,Dk≈140);E&E角膜矫形镜组(7人13眼,Dk=58).采用夜戴方式,平均配戴时间10.76±1.27小时.用Orbscan角膜地形图系统检查配戴1晚后角膜曲率、角膜厚度的改变.同时记录裸眼视力及屈光度的改变.结果配戴1晚后所有患者的中央及周边的角膜均增厚(P<0.05).Orbscan角膜地形图SimK值在垂直轴及水平轴均变平(垂直轴△SimK0.94±0.56D,P<0.001;水平轴△SimK0.996=0.68D,P<0.001).裸眼视力平均提高0.4±0.24(P<0.001).屈光度平均减少-1.85±0.82D(P<0.001).Dk值不同的2组之间中央及颞上方位点角膜增厚程度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过夜配戴角膜矫形镜后减低近视屈光度的效果明显.初次过夜配戴角膜矫形镜可导致角膜厚度轻度增加.  相似文献   

20.
角膜厚度值在早期主要应用于协助角膜疾病及青光眼的诊断,随着上世纪90年代角膜屈光手术的发展,准确的角膜厚度测量法越来越重要。为了增强手术的精确性,提高术后的视觉质量,更多的新技术已不仅仅局限于单纯测量角膜厚度。Orbscan角膜地形图、Pentacam三维前房分析仪、Precisio角膜地形图等更可形象地展示角膜、前房、晶状体等形态及其准确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