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疾病。中医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方便等优势。文章从中医内治、中医外治两个方面就近年来中医药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治疗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在泌尿男科的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中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本病发病原因和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中医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显著,可以通过改善激素内分泌环境、调节生长因子、促使增生细胞凋亡、松弛平滑肌、抗炎和减少氧化应激等多途径、多机制来干预该病的发生发展。现就近年中医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作用机制研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本臣 《西部中医药》2007,20(12):68-70
总结了近年来单味或中药复方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治疗现状及作用机理研究。中医药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具有良好的疗效,这与中药有效成分抑制前列腺增生程度、使前列腺重量及腺体形态接近正常有关;机理研究从整体宏观逐步深入到微观形态学,达到细胞、分子水平,结果表明中医药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治疗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抑制前列腺细胞的生长,抑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等来发挥疗效。  相似文献   

4.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书晓 《中医研究》2006,19(3):60-62,F0003
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中医药治疗有一定疗效,为该病的非手术治疗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尤其在减轻BPH的症状、体征方面有西药不可替代的优势。本文综述了自1999年来中医药内治、外治和内外结合疗法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5.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疾病,临床表现多为尿频、尿急、夜尿增多、排尿困难、尿无力等,发展至后期严重影响男性生活质量及健康状态,近年来中医药因其"简、效、廉、便"等优势,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研究逐渐增多,笔者现从其病因病机、证候分型、中医药治疗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防治前列腺增生症药物筛选方法。方法:通过整合各研究文献对前列腺增生症病因病机的认识,综述近10a来防治前列腺增生症药物的有关文献,总结出药物干预前列腺增生症的各种途径。结果:提出建立与临床更接近的前列腺增生症的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筛选前列腺增生症治疗药物和开发新药提供思路,并为相关临床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结论:总结出防治前列腺增生药物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前列腺增生症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辉 《西部中医药》2006,19(1):43-45
对前列腺增生症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中医药治疗概况、预防调摄等方面作了较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8.
前列腺增生症(BPH)系中老年男性常见病之一,以尿频、尿失禁、进行性排尿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近年来,随着BPH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药防治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从BPH的不同发病机制出发,就中医单味药、复方及提取物对BPH动物实验的研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对中医药在前列腺增生症的术前准备以及术后辨证论治、并发症的治疗等方面进行总结,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临床研究等几方面对近年来中医药诊治前列腺增生症 (BPH)的研究进展作了综合论述 ,指出中医药治疗BPH具有一定的优势 ,为该病的非手术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贾英杰教授对前列腺癌的病因病机和中医辨证施治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经验。文章从分析前列腺癌病机特点到提出从脾论治,总结出“健脾”“利湿”“化瘀”为治疗前列腺癌的重要法则,并描述了疾病不同发展阶段的治疗特点以及临证中所要注意的事项,目前“健脾利湿化瘀”方已获得专利,用于治疗相关疾病。文章拟将贾英杰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前列腺癌进行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12.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增高,中医药在其综合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医属“癃闭”“淋证”等范畴,从古籍挖掘至临床四诊合参,切入“浊毒致癌”因机,分析前列腺癌的证候要素和中医辨治,为临证动态运用“黜浊培本”法辨治前列腺癌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是50岁以上男性人群的常见痛,以进行性排尿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笔者提出中西医结合治疗应突出中医特色,运用病症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的方法,建立动物模型开展实验性研究、建立中药疗效评价系统、改善中药剂型等措施,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李书剑  黄宝生 《陕西中医》2021,(1):68-70,74
目的:探究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TUPKP)后口服扶正抑瘤汤对晚期前列腺癌(PCa)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PCa患者142例,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71)和对照组(n=71),对照组给予TUPKP治疗,观察组给予TUPKP+扶正抑瘤汤治疗,比较两组生存期,分析中医症状积分、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等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生存期及疾病进展期(TTP)均高于对照组(P<0.05); 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RV、PSA和CD8+水平降低,QOL评分、Qmax、CD3+、CD4+和CD4+/CD8+水平升高,且观察组的中医症状积分、RV、PSA和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QOL评分、Qmax、CD3+、CD4+和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23%略高于对照组2.82%,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UPKP联合扶正抑瘤汤在治疗PCa方面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PCa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排尿情况,延长生存期,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健脾利湿化瘀法"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后部分雄激素缺乏综合征的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符合纳排标准60例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行间歇内分泌治疗(全雄激素阻断),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健脾利湿化瘀方"化裁治疗。研究终点为发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时间,比较两组中老年男子睾酮部分缺乏症状自我测量表(ISS量表)评分、疾病无进展生存期、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血清睾酮、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中医临床症状评分。结果 观察两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可达23个月,与对照组19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ISS总评分、体能症状评分、血管舒缩症状评分、精神心理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评分(P<0.05);治疗后治疗组ISS评分有效率(73.33%)明显高于对照组(16.67%);两组患者治疗后PSA水平均显著下降且治疗组(2.13±0.58)ng/mL优于对照组(5.30±1.40)ng/mL(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睾酮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I-PSS评分、中医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I-PSS评分有效率(96.67%)、中医临床症状评分改善率(76.67%),优于对照组(73.33%、26.67%)。结论 "健脾利湿化瘀法"联合内分泌治疗一方面能延长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进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时间,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稳定睾酮水平,并且能改善内分泌治疗后部分雄激素缺乏综合征,尤其在改善体能症状、血管舒缩症状、精神心理症状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明显减轻内分泌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另一方面能更好地改善临床症状,降低I-PSS评分、中医临床症状评分等,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充分发挥中医药减毒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医中药综合治疗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3月治疗的湿热下注证前列腺炎患者150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汤药联合TRM多功能前列腺治疗仪治疗,4周治疗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评分、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4周疼痛不适、排尿情况、症状影响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4周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汤药联合TRM多功能前列腺治疗仪治疗用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能改善NIH-CPSI评分,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及其相关药物的抗肝纤维化研究引人注目,为肝纤维化的研究、治疗奠定了基础.现就国内近年来中医抗肝纤维化的治疗办法概况做一综述,总结、归纳肝纤维化的治疗现状.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治未病"思想,探讨中医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LIDH)健康管理模式,为LIDH防治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治未病"思想是中医预防医学的精髓与核心,以中医"治未病"思想为指导,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等多方面探讨LIDH的防治策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健康管理体系,探索新的中医预防治疗管理模式,对LIDH进行有效的健康管理,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肺结节是一种系统性的、不明原因的以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性病变为病理特征的疾病,其中恶性概率最高的为部分实性结节,其次为磨玻璃结节及实性结节。现代医学对该病缺乏早期干预手段,主要以跟踪回访、评估风险为主。近年来,中医对肺结节的认识及治疗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或可为本病的诊治特别是前期诊治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概述了肺结节的中医病名范畴,肺结节的中医辨证(包括辨病因、病位、病性)及中医体质分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肺结节的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Recognizing the potential of globaliz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for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current global use of TCM for COVID-19, status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CM, and strategy on globalizing TCM for COVID-19. COVID-19 is a novel coronavirus disease that has sparked a pandemic in March 2020 affecting over 110 countries. Although researchers have been racing to develop targeted anti-COVID-19 treatment and vaccine, they are still currently unavailable. Thus, in treating patients infected with COVID-19, western medicine mainly recommended symptomatic treatment and monitoring. Existing drugs are used in the context of clinical trials, and the FDA still not yet approved these drugs for COVID-19. On the other hand, TCM proposed herbal treatment for suspected individuals to take within their observation period, as well as for confirmed COVID-19 patients to take during active phase of disease and during recovery. In China, Integrative Chinese-Western Medicine had been used in treating 91.5% of COVID-19 patients and showed its strength in reducing disease severity, shortening recovery time, and lowering the mortality rate. Despite obstacles in globalizing TCM for the treatment of COVID-19, promoting appropriate use of locally registered TCM products may prevent disease in susceptible individual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assist in the recovery of COVID-19 patients. With increasing global acceptance, TCM may play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battle against infectious disease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