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2 毫秒
1.
【】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患者导管移位的原因及护理干预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长海医院肾内科腹膜透析中心近6年来行腹膜透析治疗发生腹透管移位的35例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短管移位的原因。结果 腹膜透析置管后发生导管移位与患者年龄、性别、是否伴有糖尿病以及术后对疼痛的耐受度等有关。结论 通过加强术前患者评估,对高风险患者及时干预,加强疼痛护理,术后应当适度锻炼等措施可以避免和减少腹透管移位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置管时行预防性部分大网膜切除患者的术后护理应对措施.方法:30例部分大网膜切除组患者于腹膜透析置管时切除部分大网膜,33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开放式手术置管,比较两组术后腹痛、腹胀、血性透出液、腹透液渗漏、导管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并从饮食、心理、切口、导管以及早期并发症护理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结果:部分大网膜切除组腹痛、腹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导管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血性透出液、腹透液渗漏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腹膜透析置管时行预防性部分大网膜切除可明显降低术后导管功能障碍发生率,加强术后饮食、心理、切口、导管以及早期并发症护理是确保不增加术后血性透出液、腹透液渗漏发生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腹膜透析置管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60例接受腹腔镜下腹膜透析置管的患者给予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1例发生血性透出液,1例透析管漂移,给予相应对症处理后均未影响治疗效果。结论:对腹腔镜下腹膜透析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术后下床时间对置管效果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1月在南京军区南京总院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行PD置管的312例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PD置管术日的单双号将其分为两组,置管日期为单号的患者为观察组(共156例),术后4h后下床活动;置管日期为双号的患者为对照组(共156例),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即术后24h下床活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窦道情况、窦道出口处情况及导管移位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窦道均顺利形成,无红肿、压痛,未出现分泌物,其窦道出口处均未见出血或漏液。观察组患者导管移位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06,P=0.018)。结论安全有效的早期术后活动,有利于降低患者术后的导管移位率,提高腹透患者的早期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改良腹膜透析导管重置术的临床应用效果,为腹膜透析导管功能障碍患者寻找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术式。方法 对2013年5月~2019年12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的76例腹膜透析导管功能障碍的患者行改良腹膜透析导管重置术,观察手术前一般情况,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实施改良重置术。初次置管至发生导管功能障碍时间为(335.3±556.3)天。导致功能障碍者中,漂管45例,网膜包裹10例,堵管7例,漂管及网膜包裹10例,漂管及堵管3例,其他1例;重置术手术时间(74.44±25.93)min,手术中出血量(21.17±2.94)ml;截至2021年9月1日,随访时间(38.68±26.76)月,重置术后仅1例腹膜炎后出现堵管,2例发生术后早期腹膜炎,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再次漂管、网膜包裹、腹腔脏器损伤、胸腹瘘、切口感染、手术相关隧道感染等情况。导管失功率为2.6%,2例患者分别因渗漏及腹壁疝退出腹膜透析。结论 改良腹膜透析导管重置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少,尤其是极大地减少了再次功能障碍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进的腹膜透析(PD)置管方法对PD导管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11月~2013年11月安徽省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科手术置管腹膜透析患者。手术置管后存活时间大于4周;用双卡夫Tenckhoff天鹅颈直管,与Tenckhoff直管。采用局部麻醉下置管,改进如下:1PD置管点选择在耻骨联合上缘水平垂直向上7.0~9.0cm、左或右旁开1.0~2.0cm;2PD导管腹内管置入腹腔前,先用肝素盐水冲洗,使其内外壁,侧孔"肝素化";3用导丝置入PD导管的过程中有脱空感或无阻力。结果手术置管133例患者。其中男82例,女51例,平均年龄49.2±14.6岁。基础病:慢性肾小球肾炎87例,糖尿病21例,多囊肾6例,其他19例。使用Tenckhoff鹅颈直管131例,Tenckhoff直管2例。中位随访时间11.0(6.0~16.5)个月。随访期间发生引流不畅5例次(均为使用Tenckhoff鹅颈直管),其中因血凝块堵管2例次,经使用肝素盐水冲洗、尿激酶封管后改善;仅1例患者发生导管移位,经保守处理(包括冲洗、腹部揉压、通便、下床活动等)后腹内管复位,引流良好;1例置管行CAPD6个月后出现大网膜包裹,经手术解除PD导管包裹,引流通畅;1例置管35天后出现引流不畅,摄片示PD管腹内段位置良好,经保守治疗2周无效,遵患者意愿改为血液透析治疗。1年导管完好率(98.0%)。结论本中心应用改良的PD置管方法后引流不畅特别是导管移位发生率低。较高的导管功能完好率是确保PD患者腹膜透析治疗顺利实施的基本条件。由血凝块堵管引起的引流不畅可通过保守处理解除,漂管所致的引流不畅可通过规范的保守处理或等待自然复位恢复引流通畅。只有大网膜包裹所致的导管引流不畅经过规范的保守处理才会无效;只能通过再次手术才可恢复导管引流通畅;手术复位引流通畅后可保持较长时期引流良好。PD液引流不畅的发生也可能与引流时间过长,腹腔残留腹膜透析液过少,致"虹吸现象"吸引腹膜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导管腹内段固定联合垂直隧道的低位置管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2013年1月~2015年9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肾脏内科接受PD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采用导管腹内段固定联合垂直隧道的低位置管方法(改良固定方法)或传统置管方法行PD置管并进行PD治疗。观察术后6月期间导管功能障碍、感染、出血、透析液渗漏、进出液疼痛、切口愈合不良、腹外疝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共99例符合条件的患者进入本研究,其中50例患者采用改良固定方法置管,49例采用传统方法置管,随访期间2组患者腹膜炎(χ~2=1.070,P=0.301)、出口感染/隧道炎(χ~2=0.990,P=0.320)、出血(χ~2=0.990,P=0.320)、透析液渗漏(χ~2=1.031,P=0.310)、进出液疼痛(χ~2=0.000,P=0.984)、腹外疝(χ~2=1.031,P=0.310)、切口愈合不良(χ~2=0.990,P=0.320)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改良固定法置管组患者导管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置管组(0比16.33%,χ~2=6.819,P=0.009)。结论导管腹内段固定联合垂直隧道的低位PD置管方法可有效减少导管功能障碍的发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何敏尔  朱声宏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6):2815-2816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疗法是终末期肾脏疾病替代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自1965年Tenckhoff等[1]创造了Tenckhoff透析管,为长期PD的开展铺平了道路.在PD过程中,建立一个安全、有效的长期腹膜透析通路是进行PD治疗的基本条件,PD治疗顺利进行的前提在于PD导管安置到位、术后不发生移位.临床观察发现,在PD过程中,PD管移位的发生率高达20%,究其原因与导管安置不到位及导管形态有密切关系[2].本研究的目的就是对比观察不同类型的PD置管在置入体内后对感染及导管移位发生率的影响,探讨不同PD置管的临床使用规律,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9.
刘曦  刘惠 《全科护理》2013,11(22):2034-2035
[目的]总结腹膜透析导管大网膜包裹移位行开放性手术复位后的护理。[方法]对5例腹膜透析导管大网膜包裹移位行开放性手术复位,根据开放性手术行腹膜透析管复位术与首次置管术的不同,早期护理中密切观察术后血性透出液、腹透液渗漏的发生情况,在引流时间、灌入速度、灌入量等方面的护理措施上做出相应的调整;长期随访1年,观察病人是否有切口疝及导管功能再障的发生。[结果]5例病人积极配合治疗,术后恢复良好,顺利出院继续维持腹膜透析治疗;在随访过程中暂未发生切口疝及导管功能再障现象,其中1例病人在复位术半年后因难治性腹膜炎退出腹膜透析。[结论]加强腹膜透析导管大网膜包裹移位行开放性手术复位后的护理有利于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病人导管引流不畅的原因,探讨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方法。[方法]采用追踪性研究方法.2007年11月-2008年3月在本科行腹膜透析置管术的病人120例,观察开始时间为病人腹膜透析置管术后当天,观察总时间为5个月。分析腹膜透析病人导管引流不畅的原因,制订腹膜透析导管引流不畅的预防和护理流程。对腹膜透析置管术后病人进行教育后,观察病人出现导管引流不畅的时间、运用流程处理后的效果。[结果]120例腹膜透析病人中,发生导管引流不畅13例.发生时间为术后3d~117d。引流不畅原因为导管移位8例,腹胀、便秘4例,大网膜包裹1例。运用流程进行处理后9例病人透析管11流恢复正常,4例病人重新手术后亦恢复了正常的透析。[结论]术后早期教育可预防腹膜透析导管引流不畅的发生,如导管发生引流不畅.早期发现并及时应用流程处理可减少重新手术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腹膜透析患者腹膜透析管浅涤纶套外露的原因及护理体会.方法 收集解放军第四五五医院肾脏科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间腹膜透析患者380例,回顾性分析其中发生腹膜透析管浅涤纶套外露的10例患者的形成原因.380例腹膜透析患者均采用常规的腹膜透析手术方法,术后常规护理.采用百特鹅颈腹膜透析管,百特双联腹膜透析液.将其中发生了浅涤纶套外露的10例患者按手术因素,护理因素,自身因素与其他因素进行分析阐述.结果 因手术因素造成涤纶套外露的1例,护理因素造成涤纶套外露的1例,自身因素造成涤纶套外露的 8例.结论 腹膜透析患者浅涤纶套外露临床发生较少,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生存率及腹膜透析治疗持续时间等影响较大,应引起临床重视.我们通过加强换药,个别指导,加强营养,皮下隧道延长等措施后,未发生腹膜炎、腹膜透析拔管等严重并发症及后果.  相似文献   

12.
廖玉梅  黄丽辉 《全科护理》2012,(30):2790-2791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病人的护理风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3月—2012年4月诊治的495例腹膜透析病人的护理风险因素。[结果]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者178例,皮肤损害15例,跌倒7例,导管损坏3例,脱落10例,心脑血管突发事件33例。[结论]腹膜透析病人主要护理风险因素为感染、心脑血管突发事件、皮肤损害、导管损坏、脱落、跌倒,做好风险因素评估,加强医护人员、病人及家属的安全防范意识,可降低病人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膜透析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旨在探讨最佳护理模式。方法:将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收住的腹膜透析置管患者46例设为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同时将2010年6月~2011年5月我院收住的腹膜透析置管患者46例设为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切口红肿、置管处渗漏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膜透析置管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可以缩短住院日,减少住院费用,同时可以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构建联合垂直隧道的低位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导管置入法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行联合垂直隧道的低位PD导管置入术的48例患者(B组)与同期行传统PD导管置入术的41例患者(A组)进行对照研究.所有患者均使用Baxter双涤纶套Tenck-hoff直管.联合垂直隧道的低位PD导管置入法的主要特点是低位(耻骨联合中点向上7cm)、导管腹内段剪短[根据腹膜切口至膀胱直肠窝(男)或子宫直肠窝(女)的距离]以及增加垂直的皮下隧道.术中记录所有患者PD导管修剪距离及腹内段长度.观察记录所有患者随访1年内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 B组测量的导管修剪距离为(3.7±0.9) cm,腹内段长度为(11.3±0.9)cm.2组患者术后出血、PD液渗漏、外涤纶套膨出外露、灌液或放液疼痛等发生率以及腹膜炎发生次数/病人月、隧道炎或出口感染发生次数/患者月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B组导管功能障碍(导管移位、非导管移位性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比19.5%,x2=2.54,P0.0l0). 结论 联合垂直隧道的低位PD导管置入法可以显著地减少PD导管功能障碍尤其是导管移位的发生,具有潜在减少PD技术性失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Tenckhoff catheter placement is a well-established procedure to facilitate 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CAPD) in 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 management. Catheter malposition is a possible cause of catheter malfunction. Options to deal with early malfunction are re-exploration, omentectomy, repositioning, or new catheter placement. Technical malpositioning can be dealt with early, with minimal morbidity and cost. Here we report a case of a CAPD catheter accidentally placed preperitoneally which was salvaged using videolaparscopy.  相似文献   

16.
黎秀娟 《全科护理》2012,10(8):675-67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腹膜透析病人容量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95例行腹膜透析的病人,对其实行综合护理干预,限制水盐摄入,对干预前后病人水盐控制和容量负荷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后,病人体重较干预前明显减轻、舒张压及收缩压较干预前明显下降;病人的总液体清除量、总钠排出量以及血清钠浓度等指标较干预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病人的容量负荷,减轻体重,改善症状,减少降压药物的使用,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Obstruction of the catheter is one of the potentially serious complications of peritoneal dialysis. Dislocation of the tip of the catheter, intraluminal fibrin formation, and omental wrapping are among the most common etiologies of peritoneal dialysis catheter malfunction that necessitate correction. Here we present a rare case of primary malfunction of a newly placed catheter in which multiple attempts to restore the patency by minimally invasive procedures were unsuccessful. Laparoscopy revealed a thick encapsulating sheath around the entire length of the catheter as the etiology of complete obstruction, without involvement of other intra-abdominal structures. The sheath was opened and the catheter was pulled out in its entirety. There was no intraluminal or orifice obstruction and it subsequently functioned perfectly.  相似文献   

18.
探讨腹膜透析导管植入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选取本科收治的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患者23例,对其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及健康指导.23例植管成功、透析管路通畅者出院后行家庭腹透.1例4~5 d后出入液不畅,腹平片示腹透管移位,行体外复位后管路通畅.术前的心理疏导、术后的精心护理及健康教育是腹膜透析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个体化全程护理干预在腹膜透析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7年1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44例腹膜透析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5月的44例腹膜透析患者为研究组,实施个体化全程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出院6个月后的自我管理能力、肾功能指标、对腹膜透析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腹膜炎发生情况。结果出院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病情监测、并发症管理、透析操作、饮食与控制水盐、服药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入院时及对照组(P<0.05);出院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及尿白蛋白排泄率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饮食控制、规范操作、药物治疗、管道出口护理、自我检测、无菌观念、并发症观察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腹膜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全程护理干预应用于腹膜透析中可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腹膜透析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改善肾功能,降低腹膜炎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并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非卧床腹膜透析不同透析模式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终末期肾病腹膜透析患者残肾功能较好的患者采取不同的透析模式,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日间小剂量递增组(26例),透析液总量每日4.5~8 L,夜间不留腹;持续标准透析剂量组(24例),每日透析液量8 L,夜间留腹,比较两组研究开始与终点的营养指标、血生化指标、透析充分性、残肾功能、胱抑素 C。结果两组患者至观察终点血浆白蛋白、24 h尿量、残肾功能、胱抑素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K+、血P3+、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24 h超滤量、透析充分性指标每周总尿素氮清除率(Kt/V)、每周总肌苷清除率(C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置管后1个月内导管堵管、渗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每日透析液总量和透析时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残肾功能较好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置管后早期采用日间小剂量递增式腹膜透析可使患者尽早得到治疗,并且不增加早期导管堵管与渗漏;(2)初期应用小剂量递增式腹膜透析可减少残肾功能的丢失,并维持相对较好的营养状况。(3)与持续标准剂量组比较,小剂量递增式腹膜透析可减少腹膜透析初期透析液的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