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2 毫秒
1.
MR 平面回波快速成像技术与常规MRI 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阐明了EPI的技术特点,与常规MRI进行比较研究。讨论产生各种对比度EPI成像的序列设计原理。探讨不同类型EPI在颅脑疾病诊断中的价值与限度。方法 对颅脑疾病125例进行常规的MR扫描及EPI成像。结果民①成像速度:EPI成像速度达到30毫秒/层。可去除运动伪影。②EPI-TWI、EPIirm对病灶的显示率低于TSE-T2WI、TSE-反转恢复序列与双回波序列。对颅内病灶的显示率分别为72.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是功能代谢和分子影像的世纪,医学影像模式已发生很大转变,影像诊断从单纯的形态解剖转向与功能代谢相结合.近几年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分子影像学也呈现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3.
肝细胞癌是病死率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医学影像成像在肝癌的筛查和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磁共振分子成像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重要诊断工具。本文介绍了分子成像的基本定义,并讨论了肝细胞癌磁共振成像的相关靶点。  相似文献   

4.
1991年12月1日至6日在美国Chicago举行了第77届北美放射学会年会(RSNA)。世界各地有五万三千多人参加了这次大会。本届会议主席Carl Zyak教授称这一盛会是放射学的十字路口(Crossroads of radiology)。会议的宗旨是:通过会议论文、图片展览、设备的展示和操作来促进放射学的持续的前进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分子成像     
1 什么是分子成像及如何成像分子成像广义上是指体内的生物过程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的特征的显示和测定。这是一门成长中的学科 ,目的是发展和测试体内特异性分子 (疾病过程中的关键性靶目标 )成像的新工具、试剂和方法。使体内特异性分子成像 ,必须同时满足几个标准 :①具有适  相似文献   

6.
纵向弛豫时间成像(T1 Mapping)技术能定量显示心肌组织的T1值,从而准确评价多种心肌病变的心肌组织特征。T1 Mapping现在已有多种采集技术,其中初始T1值可重复性高,能反映心肌纤维化,通过测量初始T1值与增强后T1值还能显示心肌弥漫性病变。作者就T1 Mapping技术及其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三维超声透明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透明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Voluson530D三维超声成像系统(三维容积探头,频率3.5/5.0MHz)的三维超声透明成像技术对部分实质性脏器内部组织结构及中期妊娠的胎儿进行三维重建。结果:三维超声透明成像技术可整体显示实质性脏器(肝、脾等)内部组织机构,显示的血管、胆管或胎儿的脊柱、肋骨等结构完整连续,不受其曲率变化的影响;并可显示实质性脏器内病变组织与周围组织结构的空间位置关系。结论:多种透明成像技术(最小回声模式、最大回声模式、X线模式等)的出现大大丰富了三维超声的临床应用范围,三维超声也必将在临床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背景信号抑制弥散加权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DWIBS是MR成像技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方法.本文对DWIBS的发展、原理及目前在颅脑、神经、胸部、肝脏及腹盆部等部位的临床应用研究进行了全面综述.  相似文献   

9.
静态结构三维超声表面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探讨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表面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文利用三维超声表面成像技术对62例患者进行三维重建,所用仪器为Medison/Kretz公司产Voluson530D三维超声成像系统。探头为凸阵三维容积探头,频率3.5/5.0MHz。结果:三维超声表面成像可显示含液性病变或组织结构内部感兴趣区或内壁结构的细微特征;对被液体包绕的组织结构利用表面成像模式能显示感兴趣区域的外部结构特征,包括轮廓、边缘、形态、表面光滑或细腻程度等指标。结论:三维超声表面成像可以提供较二维超声更为丰富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0.
因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多方位成像、多参数功能成像等优点,逐渐成为运用影像学诊断前列腺癌的重要检查方法。随着MRI成像技术的不断成熟,多种成像方法如磁共振灌注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扩散成像、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T2 mapping技术、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在前列腺癌的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这些技术的发展,前列腺癌诊断的准确性明显提高,现将近年来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作用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