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采用超滤-纳滤集成膜分离技术代替传统的薄膜蒸发法提纯浓缩卡那霉素树脂解吸液,以提高收率,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方法:将卡那霉素解吸液先经Suntar-A超滤膜提纯后再用Suntar-12纳滤膜浓缩,测定浓缩倍数,浓缩收率和损失率并考察浓缩过程的膜通量及其变化。结果:浓缩倍数,浓缩收率,损失率,平均膜通量等指标均优化,结论:用超滤-纳滤集成技术是纯浓缩卡那霉素树脂解吸液在技术上可行。  相似文献   

2.
超滤浓缩技术分离鹿茸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冉  王飞  郝洁  李淑芬 《医学教育探索》2013,44(10):1257-1262
目的 建立鹿茸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超滤浓缩工艺。方法 以鹿茸冻干粉为原料,采用超滤技术对IGF-1的超滤浓缩工艺进行考察。以聚醚砜(PES)膜和改性PES膜进行对比研究,考察截留相对分子质量、压力、pH值等因素对鹿茸冻干粉超声提取液超滤浓缩过程的影响,并对超滤膜的清洗方法进行考察,得出适宜的工艺条件。结果 最优工艺条件为截留相对分子质量:PES膜4 000,改性PES膜5 000;压力为0.3 MPa,pH值为12。在此条件下,PES膜IGF-1回收率达到68.32%,蛋白质回收率达到69.20%;改性PES膜IGF-1回收率达到57.17%,蛋白质回收率达到87.43%。采用4种不同的方法对超滤膜进行清洗,结果表明,超滤膜在0.4% NaOH-0.1% NaClO溶液中浸泡24 h,PES膜膜通量恢复率达到98.65%,改性PES膜膜通量恢复率达到93.75%,膜通量接近完全恢复。结论 采用优化的超滤浓缩技术能够达到浓缩分离IGF-1的目的。该工艺操作简单、稳定,超滤膜易于清洗,回收率高,具有工业化生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超滤法纯化三七总皂苷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超滤分离技术纯化三七总皂苷.方法三七经大孔树脂纯化,氧化铝、活性碳精制,在浓缩干燥前增加超滤工艺,并对超滤液的可见异物、有效成分含量、截流率、膜通量测定.结果选用卷式截留相对分子量100KD的聚醚砜膜作为中试超滤膜较适合.结论所选择的膜分离技术纯化三七总皂苷,可减少超滤液中的可见异物数量,提高澄明度.  相似文献   

4.
超滤法提纯头孢菌素C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既能提高滤液质量和过滤收率,又有简化操作工艺流程的提纯头孢菌素C发酵液的方法,并对超滤过程中顶洗加水量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Ultra-flo超滤系统提纯未经任何预处理的头孢菌素C发酵液。结果 滤液中蛋白质含量仅为原工艺的1/10,过滤收率由原工艺的78%提到83.8%。系统平均膜通量可达66.3LMH,且可长时间连续平稳运行,被污染的膜经清洗后与新膜没有明显的差异。理论加水量倍数为投料液的1.8倍,实际的平均加水量倍数为1.70倍。结论 Ultra-flo超滤系统完全能代替原工艺提纯不经预处理的头孢菌素C发酵液,理论加水量计算方法可以用于实际洗涤操作。  相似文献   

5.
以聚砜(PSF)、磺化聚醚砜(SPES)和醋酸纤维素(CA)为膜材料,水为内凝胶剂,采用干湿法制备了PSF-SPES共混中空纤维超滤膜,探讨了PSF-SPES铸膜液中SPES离子交换容量(IEC)、SPES浓度、添加剂、外凝胶剂的选择和热处理对膜性能的影响。所得共混超滤膜性能如下:w=0.0 0 1的Na2SO4截留率19.9%,通量62 L/(h.m2.MPa);w=0.001的PEG4000截留率78.2%,通量85 L/(h.m2.MPa)。此外,以PSF-SPES中空纤维为支撑膜,采用醋酸纤维素作为涂层液,研究了CA/PSF-SPES复合超滤膜性能,讨论了CA/PSF-SPES共混中空纤维超滤膜结构。  相似文献   

6.
用Dextran T2000,经环氧氯丙烷交联并氧化产生部分羧基,偶联对氨基苯甲脒制得水溶性亲和载体巨配基。配基密度为71.4μm ol/g。截留分子量为10 万的超滤膜对所制亲和载体的截留率大于99.5% ,但尿激酶能自由通过。将比活为500IU/A280的尿激酶粗品经亲和超滤得到纯化的尿激酶,比活达66 300IU/A280,纯度提高133 倍,回收率达83.4% 。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以注射用芪红脉通微滤后药液为研究对象,考察4种不同材质的中空纤维超滤膜对注射用芪红脉通药液体系的适用性。方法 分别选取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100 000的聚砜、聚醚砜、聚丙烯、混纺复合4种材质的超滤膜进行超滤,测定不同膜材质超滤过程的膜通量,指标成分黄芪总皂苷、黄芪甲苷、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 safflower yellow A,HSYA)透过率,固含物减少率,蛋白质减少率,有关物质及热原检查,筛选适宜本产品的超滤膜。结果 相同截留相对分子质量的4种不同材质超滤膜对同一药液体系的适用性存在差异:聚丙烯、聚醚砜和混纺复合材质的膜纯水通量恢复率均较高,而聚砜材质的膜通量和膜纯水通量恢复率较低;聚丙烯与聚醚砜材质的指标成分透过率较高,聚砜与混纺复合材质的固含物与蛋白质去除率较高;对于本产品,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100 000超滤膜可有效去除热原。结论 聚丙烯-100000超滤膜既能有效去除固含物与高分子物质,又能保留有效成分,适用于注射用芪红脉通的精制。  相似文献   

8.
用无毒性的絮凝剂fc-1与无机助凝剂fc-2对木瓜乳胶水溶液预处理,然后用中空纤维超滤膜进行超滤浓缩,实验结果表明,用絮凝法预处理时,当絮凝条件为fc-1和fc-2各为0.2g/L,pH为5.0 ̄5.5时,既解决了膜易污染的问题,又使木瓜酶得到了有效的纯化。在形成浓差极化-凝胶层的情况下,超滤速度随透出液体积和主体溶液浓度增大而减小,随料液错流速率的增大而增大,絮凝预处理有利于超滤速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采用湿法纺丝工艺纺制了聚醚酰亚胺(PEI)-聚苯醚砜(PES)中空纤维H2-N2和He-N2分离共混膜,得到H2和He的渗透通量及选择性为:JH2=360GPU,αH2/N2=162,JHe=181GPU,αHe/N2=76.7;研究了芯液组成及其流量对膜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分析了中空纤维膜的结构,讨论了膜制备过程中的相转化原理。  相似文献   

10.
小叶榕叶水提物超频震动膜过滤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超频震动膜过滤和传统水提醇沉工艺的分离、浓缩效果进行考察和比较.方法 在小叶榕叶提取物的分离、纯化过程中,以相对除杂质率和总黄酮收率为指标,对截留孔径为A、B、C、D的超频震动膜进行试验考察,并与醇沉工艺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截留孔径为B的膜最适合小叶榕叶有效成分的分离,同时配合截留孔径的脱水膜,可使分离、浓缩快捷而连续地进行.结论 在小叶榕叶的生产工艺中,超频震动膜过滤法可代替传统乙醇沉淀法及加热浓缩方法 .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二个针对c-myc基因的反义脱氧寡核苷酸(简称反义核酸)对急性白血病细胞HL-60的分化及基因表达的作用。方法 以人工合成二个硫代寡核苷酸作用于HL-60细胞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myc蛋白表达和HL-60细胞分化抗原,RT-PCR方法检测c-myc基因表达,并在光镜下观察以瑞特染色及NBT染色的HL-60细胞形态。结果 经反义核酸作用后,c-myc蛋白的表达有明显下降,与作用浓度与时间相关。急性白血病HL-60细胞出现中,晚幼粒细胞增多,出现CD15增高,HLA-DR及CD34降低是细胞分化的表现。同时RT-PCR分析c-myc基因扩增明显减少。结论 反义核酸对急性白血病细胞HL-60的诱导分化的同时抑制c-myc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inTM对WT1反义寡核苷酸(反义核酸)细胞摄入和胞内分布的影响. 方法采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WT1反义核酸转染K562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荧光显微镜分别观察反义核酸的细胞摄入和胞内分布,RT-PCR检测处理前后WT1 mRNA表达水平. 结果 (1)脂质体提高K562细胞对反义核酸的摄入,细胞摄入率达70.9%,平均荧光强度提高6倍以上;脂质体介导转染反义核酸时其细胞浆中类核内体或溶酶体中的点状结构较非脂质体处理时大,胞核内有明显的荧光物质分布;(2)脂质体介导WT1反义核酸可下调WT1 mRNA水平. 结论阳离子脂质体可提高反义核酸的细胞摄入并改变其胞内分布,这可能是它增强反义核酸生物活性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腻及人精子的甘露糖受体(MR)进行超微结构定位。方法 采用甘露糖基化牛血清白蛋白(DMA)结合10nm胶体金制备探针DMA-G10,以此探针标记小腹腔巨噬细胞和获能前后的人精子,并用疼爱 射电子显微民制备的DMA-G10具有基露糖基结合特性。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可分为明、暗中类型。“暗细胞”不含MR,“明细胞”细胞膜表面含MR,该受体与DMA-G10结合后内化入细胞内。人 子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时新生鼠脑不同源性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一日龄新生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和3个缺氧和复氧时间不同的实验组(n=4);体外培养鼠脑 微血管内皮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并分为空白对照组和缺氧组;取鼠脑组织和培养液测t-PA活性。结果:在动物组中以缺氧缺血组的t-PA活性最高,随着复氧时间的增加而下降(P<0.01);缺氧时鼠脑微内皮细胞t-PA活性增高,而星形胶质细胞t-PA活性无变化。结论:缺氧导致新生鼠脑内t-PA活性增高;随着缺氧改善,t-PA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下降;缺氧时新生鼠脑内可能主要是微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t-PA活性增高,降解微血管基膜,破坏微血管的完整性,最终导致脑出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变应性哮喘患儿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S-ECP)水平改变及其意义。方法:测定25例哮喘发作期患儿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12周前后,及20例未予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的哮喘缓解期患儿S-ECP水平,并对发作期患儿S-ECP水平变化与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B-EOS)、肺功能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一秒用力呼气量比用力肺活量(FEV1/FVC)及症状评分的关系作相关性分析。结果:哮喘发作组治疗后S-EC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与对照组(健康儿童10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哮喘缓解组S-ECP水平明显高于发作组治疗后,但明显低于发作组治疗前。哮喘发作组治疗前S-ECP水平变化与B-EOS无相关性,与FEV1、FEV1/FVC呈负相关,与症状评分呈正相关。结论:监测S-ECP水平可作为评价哮喘气道炎症程度、病情预后和指导抗炎治疗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6.
胆管癌、胆囊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胆管癌、胆囊癌MMP-2蛋白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0例胆管癌、20例胆囊癌组织及对照组织MMP-2蛋白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胆管癌、胆囊癌MMP-2蛋白阳性反应率分别为80%(24/30)和75%(15/20),与组织病理分型、组织学分化及有无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无关。结论 MMP-2参与胆管癌、胆囊癌发生发展过程,但与浸润转移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7.
胃肠道恶性肿瘤端粒酶活性的表达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端粒酶在胃肠道恶性肿瘤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端粒酶PCR-ELISA检测法检测胃癌11例、结肠癌14例及2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25例胃肠道肿瘤组织中21例端粒酶呈阳性(84.0%);25例癌旁正常组织 5例阳性(20.0%)。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端粒酶的表达均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无关,癌旁正常组织存在端凿酶阳性表达的病例,病理上多伴有不典型增生或癌细胞的浸润转移。结论 端粒酶可作为实质性肿瘤早期诊断的辅助指标。对癌旁正常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的患者加强观察,有助于早期发现某些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术后再发或复发。  相似文献   

18.
褪黑激素对体外培养肿瘤细胞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褪黑激素(MT)对体外培养肿瘤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MTT法测定MT的抗肿瘤活性;电镜观察药物对肿瘤细胞形态学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对肿瘤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高浓度MT(1mmol/L或2mmol/L)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延长肿瘤细胞倍增时间(TD);作用3天,可使S期细胞的比例减少,细胞形态学发生非特异性改变,有较多的坏死细胞和少量凋亡细胞。结论 高浓度MT抑制肿瘤细胞增殖。MT作为肿瘤患者的辅助治疗药物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