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苏州地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环境变应原。方法 应用北京海奥万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IVT变应原体外检测试剂盒,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102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儿童进行血清变应原检测。结果 102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儿童中79例(77.45%)吸人性变应原呈阳性反应,其中以尘螨阳性55例(53.92%)、屋尘阳性22例(21.57%)、宠物皮毛阳性21例(20.59%)居前三位;同时在102例患儿中随机抽取了50例完成食物性变应原检测,有23例(46%)患儿血清呈阳性反应,以虾蟹阳性10例(20%)为最高。结论 苏州地区支气管哮喘患儿环境变应原检测结果显示,尘螨是最重要的吸人性变应原,另外食物性过敏原对健康的影响亦需重视。  相似文献   

2.
乙肝表面抗原低吸光度值检测结果复查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检测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是酶联免疫吸附(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查结果均用酶标仪判读,结果以样本吸光度值与阴性对照吸光度值(后者不足0.05按0.05计)之比(S/N)<2.10时定义为阴性,S/N≥2.10为阳性。在实际操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低吸光度值的检测结果,按试剂说明书的删除值可判定为阳性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定量测定硫酸软骨素(CS)的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并对其应用价值进行初步评价。方法以CS为抗原分别免疫Balb/c小鼠和日本大耳白兔,制备2种动物的多克隆抗体。用鼠抗体包被微孔板,兔抗体为第2抗体,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羊抗兔抗体为标记抗体,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并对线性范围、精密度、回收率和方法学比较进行了评价。结果本研究建立的ELISA线性范围为2~500 mg/L,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分别为4.48%和5.97%,回收率在99.52%~101.77%之间,与间苯三酚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99 0,P〈0.05)。结论建立的定量测定CS的双抗体夹心ELISA具有敏感性高、重现性好等优点,适合检测应用。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建立定量检测人血清可溶性补体受体1型(sCR1)双抗体ELISA夹心法。 方法:用鼠抗人CD35单克隆抗体(mAb)包被反应板,以兔抗人sCR1抗体(PcAb)为夹心抗体,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山羊抗兔IgG为检测抗体,纯化后的人sCR1蛋白为标准品,建立定量检测人血清sCR1双抗体夹心ELISA法,并检测50例体检健康者和32例肝硬化患者血清样本中sCR1水平。 结果:建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人血清sCR1的线性范围为15.6~250 ng/mL。低、高浓度批内变异系数(CV)分别为9.3%、7.1%;批间CV分别为11.2%和9.82%;回收率分别为89.5%和92.5%。50例健康人和32例肝硬化患者血清sCR1水平分别为(33.82±5.88) ng/mL和(152.99±9.51) ng/mL,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70.18, P<0.001)。 结论:成功建立了检测人血清sCR1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重复性和准确性较好。初步发现肝硬化患者血清sCR1水平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研制的人血清微量sCR1蛋白双抗体夹心ELISA试剂盒的重复性、稳定性进行评价,并了解其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中、晚期肝硬化患者50例和健康体检者50例分别作为肝病组和正常对照组,以鼠抗人CD35单克隆抗体、兔抗人sCR1多克隆抗体和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山羊抗兔IgG为包被抗体、夹心抗体和检测抗体,以纯化后的重组人sCR1蛋白为标准品,建立人血清微量sCR1蛋白双抗体夹心ELISA试剂盒,进行试剂盒重复性和稳定性检验,并应用该试剂盒检测两组血清sCR1蛋白水平。结果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人血清微量sCR1蛋白的线性范围是15.60~250.00ng/mL;血清sCR1蛋白水平对吸光度值的回归方程为Y=112.10 X2+18.21 X+1.694(r2=0.998);重复性检测中,高、低水平标准品检测值的批内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6.20%、7.40%,批间RSD分别为6.70%和7.90%;试剂盒稳定性检测中,RSD均不大于0.01;肝病组血清sCR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人血清微量sCR1蛋白双抗体夹心ELISA试剂盒线性范围广、重复性好、易于保存,适合于临床和科研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清中apoAV浓度的ELISA双抗体夹心法,并对该法的敏感性、重复性、干扰因素等作评价。方法测定了该法的aimAV标准曲线,最低检测限,批间、批内变异系数(CV),非特异性脂蛋白的干扰;测定了505例血脂正常人群aimAV的浓度,建立本实验室的参考值。结果本法的线性范围为(5.86~187.5)ng/ml;最低检测限为2.34ng/ml;脂蛋白(a)、apoAI和apoB用本法检测吸光度值均〈0.3;批内、批间CV均〈10%。结论该方法灵敏度和特异性均好,为apoAV的临床检测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肺炎支原体抗原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检测肺炎支原体(MP)抗原的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并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不同株MP单抗,用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MP抗原,优化该方法检测MP抗原的最佳实验条件。对MP标准株及147份临床标本进行测定,观察双抗体夹心ELIS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及该方法与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的符合率。结果包被单抗量为20μg/ml,酶标记单抗1:200稀释时,阳性对照与阴性对照吸光度之比(P/N值)最大,检测MP抗原敏感度达2μg/ml,和其他支原体没有交叉反应;147份临床标本PCR检测阳性率13.6%(20/147),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阳性率12.2%(18/147),两者符合率达95.9%。结论建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MP抗原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2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IL-12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4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血清IL-12水平。结果: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L-12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与临床病型关系密切,在慢性肝炎、急性肝炎及重型肝炎依次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恢复期血清IL-12水平迅速复常(P〉0.05);血清IL-12水平与血清总胆红素及谷丙转氨酶水平呈正相关。结论:IL-12参与了病毒性肝炎的免疫病理过程。早期检测血清IL-12水平,可判断病情的预后,并指导临床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9.
酶联免疫吸附法与免疫酶法检测血清EB—VCA—IgA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比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检测血清EB-VCA-IgA浓度与免疫酶法(IE)检测VCA—IgA滴度间的关系,并探讨ELISA法在鼻咽癌血清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别采用ELISA法和IE法检测59例鼻咽癌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VCA—IgA。结果ELISA法检测血清VCA—IgA浓度与IE法滴度间有关联。ELISA法诊断鼻咽癌的敏感性为84.7%、特异性为98.3%:IE法为88.1%、90.0%,二者无显著性差异。ELISA法检测VCA—IgA浓度在25例(Ⅰ+Ⅱ)期和34例(Ⅲ+Ⅳ)期临床分期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鼻咽癌患者有无转移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ELISA法检测血清VCA—IgA可以替代IE法.可更方便地获得精确可靠的定量结果.  相似文献   

10.
吴淑梅  林云  王辉  唐平  沈茜 《检验医学》2006,21(4):376-379
目的 研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待测血清标本与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抗体(抗-HBc-HRP)加入间隔时间对抗-HBc总抗体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HBV标志物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标本分A、B、C3组:A组,加样后延长室温放置不同时间再加入抗-HBc-HRP;B组,加样同时加入抗HBc-HRP延长室温放置不同时间;C组,A组方式测定的阴性转阳性标本再用ELISA试剂2和化学发光(CLIA)试剂重复测定,确认阴、阳性结果。结果 A组加样方式对抗一HBc总抗体检测结果影响明显,且加样和加入抗-HBc-HRP的间隔时间越长,标本的假阳性越多;B组加样方式对抗-HBc总抗体检测结果基本无影响;C组ELISA试剂1和试剂2有72.8%的检测结果一致;20例ELISA阴性转阳性标本经过CLIA方法验证仍为阴性。结论 A组的不公平竞争在不同时间内可出现程度不等的抗-HBc总抗体假阳性;B组加样方式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抗-HBc总抗体假阳性,保证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标本与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乙型肝炎病毒(HBV)e抗体(抗-HBe—HRP),加入间隔时间对抗-HBe抗体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HBV标志物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标本分为A、B、C3组。A组加样后延长室温放置不同时间再加入抗HBe-HRP;B组在加样的同时加入了抗-HBe-HRP延长室温放置不同时间;C组为A组方式测定的阴性转阳性标本再用ELISA试剂2和化学发光(CLIA)试剂重复测定,确认阴、阳性结果。结果A组加样方式对抗-HBe抗体检测结果影响明显,且加样和加入抗HBe-HRP的间隔时间越长,标本的假阳性越多;B组加样方式对抗HBe抗体检测结果基本无影响;C组ELISA试剂1和试剂2有73.1%的检测结果一致;25例ELISA阴性转阳性标本经过CLIA方法验证后仍为阴性。结论A组的不公平竞争在不同时间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抗-HBe抗体假阳性;B组加样方式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抗-HBe抗体假阳性,保证了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抗原、抗体。方法将 HCV-RNA PCR法检测的50例标本分为阳性组(34例,HCV-RNA阳性)、阴性组(16例,HCV-RNA阴性),对所有标本应用ELISA法进行HCV抗原与抗体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阳性组 HCV 抗体阳性率、抗原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中,HCV抗原及抗体联合检测与 HCV-RNA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94.12%(32/34),与 HCV抗原、抗体单独检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4424,P=0.0000)。结论 ELISA法检测HCV抗原与抗体,有助于临床准确诊断丙型病毒性肝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献血者肝炎病毒感染现状。方法应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16578例献血者血清中的HBsAg、抗-HCV。结果献血者HBsAg、HCV感染率分别为7.80%、1.40%,总感染率为9.20%;男性组与女性组的总感染率分别为6.65%和2.5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男性组比女性组有更高的肝炎病毒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方法在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中的应用,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方法选取该院于2013年2~8月收治的100例梅毒确诊患者纳入研究组;同期80例体检者纳入对照组。均行 CLIA 和 ELISA 检测,比较2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 CLIA 灵敏度为93.0%,ELISA 灵敏度则为88.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54,P>0.05;CLIA 特异度为90.0%,ELISA 特异度为9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3,P>0.05)。结论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方面,CLIA 与 ELISA 灵敏度和特异度无明显差异,应当根据检测目的的不同,选择最为合适的检测方法,同时当结合患者病史及临床症状及体征综合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15.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在免疫学检测中应用最广、最普遍,因其灵敏度高,准确性好,操作简单,无需特殊仪器,试验时问短,深受广大医学检验者喜爱。乙型肝炎(下称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检测对诊断、治疗、预防及流行病学调查均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实验室多采用ELISA法进行检测,为提高HBsAg的检测质量,本文就其重要影响因素及解决方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1d~5岁腹泻婴幼儿4年中感染轮状病毒(RV)情况。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4组(甲组2001年、乙组2002年、丙组2003年、丁组2004年),各组1~12月中5个年龄段共6196例婴幼儿腹泻标本,进行RV(RV-Ag)检测。结果腹泻患儿中RV-Ag阳性1568例,4组平均阳性率25.3%。各年龄段阳性率分别为:1~28d(5.2%、2.9%、2.6%和0.8%),〉28d~6个月(12.6%、10.6%、5.6%和5.0%),〉6个月~1岁(12.1%、9.5%、7.4%和6.2%),〉1岁~3岁(6.7%、4.5%、2.9%和2.6%),〉3岁(1.5%、0.7%、0.7%和0.3%)。新生儿期RV感染者(3.0%)。各组〉28d~1岁患儿RV感染〉8.5%。与甲组比较其余3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被调查的婴幼儿中以〉28d~1岁发病率最高,〉1岁~3岁次之,这部分腹泻患儿可作为RV感染重点防治对象。采用ELISA法检测RV-Ag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具有省时省力(不需特殊设备,15min出结果)、简单稳定等优点,适合在婴幼儿腹泻早期诊治工作中应用,对降低婴幼儿死亡率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检测肺炎支原体(MP)抗原的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并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不同株MP单抗,用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MP抗原,优化该方法检测MP抗原的最佳实验条件。对MP标准株及147份临床标本进行测定,观察双抗体夹心ELIS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及该方法与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的符合率。结果 包被单抗量为20μg/ml,酶标记单抗1∶200稀释时,阳性对照与阴性对照吸光度之比(P/N值)最大,检测MP抗原敏感度达2μg/ml,和其他支原体没有交叉反应; 147份临床标本PCR检测阳性率13. 6% (20 /147),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阳性率12. 2% ( 18 /147 ),两者符合率达95. 9%。结论 建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MP抗原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gG0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IgG分子糖链末端2个半乳糖缺失(称为IgG0 ) [1] ,缺失后,N 乙酰葡萄糖(GlcNAc)暴露。本研究用特异性识别GlcNAc的蘑菇凝集素(PVL) ,建立一种检测IgG0 的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剂(ELISA)检测法,并对正常人和RA患者进行检测。一、材料和方法1 标本来源:4 2份RA活动期患者血清采自1999年8月~2 0 0 1年12月本院就诊患者,(女33例,男9例,均符合1987年美国RA诊断标准)。对照组为12 6份志愿者血清,(女95名,男31名)。血清库( pool) :参照Tsuchiya法[2 ] 取4份活动期RA患者血清各2ml,混合成pool,用作参考血清,代…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检测灵敏度及特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4月我院进行手术和血液透析前抗-HCV检测的患者270例,经血液筛查(荧光定量PCR法)抗-HCV阳性12例,抗-HCV阴性258例,采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间接ELISA分别对270例患者血清进行抗-HCV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结果:双抗原夹心ELISA法灵敏度、特异性均高于间接ELISA法(P<0.05)。结论: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可提高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灵敏度及特异性,可作为临床血液标本筛查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抗-HIV不同检测方法的结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检测方法、不同检测试剂对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试剂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献血者血浆标本进行抗-HIV分析,呈反应性血浆标本采用免疫学蛋白印迹法进行确证分析。结果ELISA再次检测抗-HIV阳性率显著低于初次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确证试验阳性率显著低于初次检测和再次检测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不同试剂检测抗-HIV对于保证血液安全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