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医药表型组学是研究传统中医药学的新兴学科。“表型”“表型组”和“表型组学”等作为舶来术语名词,与传统中医药学原创术语的结合衍生出中医表型、证候表型、证候表型组、证候表型组学、复方药物表型组学、方剂组学等新术语。近年来,学者们在中医药表型组学研究中对相关术语进行了概念诠释,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概念错位、术语误用、观点各异等问题,故为了构建中医药表型组学研究体系,有必要对中医药表型组学相关术语释义与应用进行正本清源与深度剖析,以期在学科发展之初即建立统一的概念及术语,为中医药表型组学的学科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中医药一体化语言系统中原有的语义类型和语义关系为基础,根据针灸学科自身概念体系,对腧穴和针刺方法的语义类型进行补充调整,并进行它们相互间语义关系的探讨研究,从而实现腧穴和针剌方法相关概念术语的网络化。  相似文献   

3.
正中医药术语的英译是中医药对外传播交流得以进行的基础,应遵循同一性原则,即一个中医概念只对应一个英文规范术语[1]。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针灸、推拿、气功等学科的理论基础,而且对于指导中医临床各科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中医药的对外交流中,针灸是率先走出国门并为西方世界所接受的中医疗法。因此,与中医药学其它领域的术语比较,经络学说基本术语的英译相对比较一致。尽管如此,目前国内外译者关于经络学说基本术语  相似文献   

4.
重点介绍了中医临床术语系统V2.0的病证类概念选取和关系设定的方法,并在系统总的修订原则前提下,参照中医药领域相关标准、各版教材以及临床医案,探讨中医临床术语系统V2.0病证类概念的选取原则和具体方法,阐述了病证类概念定义分为描述性定义和逻辑性定义的优势,以及以病证类概念为主语发出的主要关系设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临床实践指南已有的术语进行特征分析,学习常用的术语表达方法,为指南本体的研究和构建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系统检索了UMLS、SNOMED-CT、MeSH主题词表、OBI、schema.org、CMeSH主题词表、中医临床术语系统和中医药一体化语言系统,对指南相关术语进行识别与抽取,分析本体中指南相关术语的分类结构和映射关系。结果 检索得到“指南”“证据等级”和“推荐意见”的术语,分析了术语间的层次关系、概念表征和映射关系。结论 指南相关术语仍需进一步补全完善,规范化和完善的指南术语标准可以消除概念的不确定性,有利于指南的制订,并促进指南证据和推荐意见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分享与利用。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术语标准化是中医药标准化的基础。针对目前中医药术语标准存在重复、不一致、缺失等不规范现象,开发了一个中医药属于检索和比较系统。并重点介绍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出中医药优势病种文献数据语义网络模型构建的思路,以实现中医药优势病种文献数据集成共享,进一步揭示中医药优势病种信息内涵。方法:顶层本体的设计基于中医临床术语系统及中医药学语言系统,抽取中医药概念及关系,利用获取的中医药优势病种文献全信息数据,确定其核心概念和非核心概念。基于基础数据抽取规范,利用顶层本体与基础数据结合的方法构建语义网络模型。结果:通过分析中医药优势病种文献数据特点,成功构建了体现中医药优势病种特色的语义网络模型。结论:构建规范的中医药优势病种文献语义网络模型有利于中医药优势病种信息的集成与应用,可以为中医药数据的统一规范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领域中出现了中医药学语言系统、中医临床术语集等一系列术语系统,这些系统已初具规模,其应用推广工作也在稳步进行之中。术语系统的应用实践表明,单个术语系统往往难以满足科研或临床应用的需求,多术语系统的融合已成为实现术语系统实用化的先决条件之一。鉴于此,采用本体技术研发中医药术语集成系统,将多个术语系统集成在同一个平台中,通过万维网提供一站式的术语信息检索与访问服务,支持语言学家对语义网络进行归纳、浏览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术语规范化是信息化的基础。随着中医药信息化的发展,术语系统也随之发展起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在术语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研究方面一直走在行业前列,该所研制的中国中医药学主题词表、中医药学语言系统和中医临床术语系统都已具有一定规模,其应用与推广工作也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学语言系统(TCMLS)旨在实现规范化、一体化的中医药术语体系,以支持中医药文献与数据资源的合理组织和有效检索。“Health informatics—Semantic network framework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anguage system[ISO/DTS17938]”(健康信息学-中医药学语言系统的语义网络框架)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近期完成、正在审核的技术规范草案。它作为一个面向中医药领域的规范化顶层本体,为中医药学语言系统中的所有概念提供了一体化的概念框架,对于中医药学语言系统的规范化和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医药信息化标准体系研究是中医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从标准化、标准体系及中医药信息化等相关概念入手,通过分析中医药信息标准化现状,提出以信息技术、项目管理和业务应用为维度的中医药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三维空间结构,进而对标准体系内涵进行阐述,旨在构建一个合理可行的中医药信息化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中医目录文献信息的特点,即内容的广泛性、分布的无序性、层次的多级性和线索的不完整性等。提出中医目录文献数据库建设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数据库,应探索适合中医目录文献信息特点的数据库建设思路和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中医研究应进行系统论指导下的还原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比较中西思维模式的不同特点:原子论与元气论、机械分析与"天人合一"、单相概念与意象范畴、逻辑推理与直觉体悟、定量实验与比类取象。认为脱胎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医学应该:明确概念、逻辑推理,重视关系本体论,建立体现自身特色的检测指标体系,在系统论指导下还原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名词术语正随着学科发展不断扩充,现代化中医药名词术语是指在中医药现代化过程中产生的名词术语,既沿袭了传统中医药理念,又具有新时代特征。建立专门的现代化中医药名词术语双语数据库有助于推动中医药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化。文中通过收集相关著作、论文和医药产品英文介绍提取名词术语,建立“现代化中医药名词术语双语数据库”进行应用研究,对探索现代化中医药名词术语英译策略的规范化以及当代中医学术发展和对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西医结合”及“中西医结合医学”定义的讨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及“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定义。方法 用逻辑学方法。结果 发现目前有关“中西医结合”及“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定义存在很多问题。结论 通过讨论深化了对“中西医结合”及“中西医结合医学”概念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中药毒性及其内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医理论与临床运用经验为背景的中药毒性有自身特殊内涵。本文从历史与逻辑的角度,在追溯中医“药毒”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比较了西医和中医关于药毒的不同理解,提出中药在运用中涉及诸多调控要素和中药成分及作用的复杂性,中医关于中药毒性的认识与西医对药物毒性的认识有所不同,简单套用现代药毒的概念和研究思路来研究中药毒性是不适宜的。药毒的相对性决定了将有更多的中药毒性被发现。现代中药毒性的研究应在药毒内涵界定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中药性能与毒性、中药配伍与毒性、方药毒性与病证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于琦  崔蒙 《中国数字医学》2010,5(5):25-26,29
中医基础理论体系是中医药理论体系的重要部分,中医药独特的知识体系因其结构上的弱点以及表述上的问题制约着中医药知识的管理和共享。采用合理的知识表示方法,将中医基础理论体系层次清晰、概念确切、结构合理、规范地表述出来,有助于实现中医药知识的管理和共享。本体可使知识表示实现三个功能:分类、推理与共享,利用本体语言建立中医药基础理论体系的知识模型。可实现中医药理论的知识表示。  相似文献   

18.
中医学危机下的思考与中医教育变革思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中医教育的发展进行了反思,认为中医院校应当多元化培养中医学生,提出中医教育变革中的注意点:树立正确的中医学科学观,完整掌握中医学体系;遵从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科学设置课程;尊重学术个性,采用多途径多方式多种教育模式培养学生,推进高等中医教育的发展;完善对不同培养目标的配套管理。  相似文献   

19.
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事件时有发生,但是目前缺乏科学、客观、规范的中药安全性评价方法。在中药临床前评价的过程中,形成一套科学的、规范的、可行的现代中药评价体系标准势在必行。本项目建立了包括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用供试品质量控制体系、现代化中药及其制剂毒性评价体系、评价管理体系在内的现代化中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体系,规范了中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每个研究环节。无论从保障患者身体健康、增加临床用药的安全性,还是从丰富完善中医药学术、发展中医药学、促进中医药与国际药学相互接轨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