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癌变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樊人瑜  许建明 《安徽医学》2016,37(3):276-279
目的 探讨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相关性结直肠癌及其癌变危险因素,为监测预防FAP癌变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确诊的65例FAP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发生癌变,分为FAP癌变组(35例)与未癌变组(30例),统计分析FAP相关性结直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在65例FAP患者中,35例患者经病理确诊发生癌变,癌变率为53.85%。发病年龄、腺瘤数量、腺瘤大小及腺瘤组织学类型是影响FAP癌变的相关因素(P<0.05),且和癌变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FAP癌变倾向极高,发病年龄、腺瘤数量、腺瘤大小及腺瘤组织学类型是影响FAP癌变的相关因素,与癌变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的发病、诊断及治疗。方法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FAP均发生癌变,Dukes分期:Ⅰ期3例、Ⅱ期6例、Ⅲ期6例、Ⅳ期1例。FAP的主要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年龄、全身肿瘤部位、大小范围、有无癌变等情况而个别选择。结论FAP是临床较少见的遗传性疾病,由于散发及临床特殊性,对其诊断及治疗均有一定难度,诊治的观点也没有完全统一。  相似文献   

3.
Sheng JQ  Li SR  Yang XY  Zhang YH  Su H  Yu DL  Yan W  Geng HG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8):526-529
目的 探索非甾体抗炎药(NSAID)消退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结直肠腺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例HNPCC患者,口服赛来昔布400mg/d。18例符合FAP临床诊断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赛来昔布400mg组(8例,口服赛来昔布400mg/d),赛来昔布200mg组(10例,口服赛来昔布200mg,/d),服药观察24个月。另外4例FAP患者不愿接受赛来昔布治疗,改服肠溶阿司匹林80mg/d(阿司匹林组)。FAP患者以息肉数目描述治疗效果,HNPCC患者按照息肉级别描述治疗后息肉的变化。由专人负责肠镜复查,第1年每3个月复查肠镜1次,第2年每6个月复查肠镜1次。结果两种剂量的赛来昔布均有消退FAP结肠腺瘤作用,服药9个月后400mg组腺瘤消退的比率为86.69%(280/323),200mg组腺瘤消退比率为51.81%(129/249),两组比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例FAP患者服用80mg肠溶阿司匹林9个月后,37.89%(36/95)的腺瘤消退,5例HNPCC腺瘤患者治疗9个月后腺瘤消失。无论是FAP还是HNPCC结肠腺瘤,服用大剂量(400mg)药物,时间超过6个月时,14例患者中有7例发生不良反应;当减少药物剂量或换用阿司匹林后,不良反应均可逆转。赛来昔布200mg组,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NASID是FAP和HNPCC腺瘤干预性治疗的有效药物;赛来昔布400mg/d疗效好,但不良反应较大,国人可先以200mg/d长期治疗或400mg/d治疗6个月后以200mg/d维持;肠溶阿司匹林也有类似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FAP) 是一种发病率约为1/8 300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特征是结直肠中有几百至数万个不等的腺瘤[1]。FAP的发病与结肠腺瘤性息肉病(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 APC)基因突变有关,然而APC基因突变位点的异质性与患者的发病年龄、并发症以及预后密切相关,因此尽可能明确APC基因精确的突变位点,对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的临床表现特征,探讨FAP的大肠外病变。方法回顾1995~2000年22例FAP患者上消化道及腹部影像学检查资料,分析其大肠外病变特征。结果22例FAP患者中伴胃窦部增生性息肉19例,占86.3%;十二指肠各段有息肉样病灶18例,占81.8%(其中腺瘤性息肉12例,无1例癌变)。22例中有3例分别在大肠切除术后5年内发生腹壁、腹盆腔和小肠系膜硬纤维瘤.仅1例手术完整切除治愈。结论上消化道息肉是FAP常见大肠外病变,国人十二指肠腺瘤癌变罕见;硬纤维瘤严重影响FAP患者大肠切除术后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癌变的临床特点并探讨正确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5年收治的33例FAP病例.结果:33例中属良性21例,癌变12例.12例癌变肿瘤大小平均为4 cm;dukes分期:A期2例,B期4例,C期4例,D期2例;7例发生淋巴结转移.12例均行手术治疗,随访1~10年,5例癌变病人因肿瘤复发、肝转移死亡.结论:手术治疗仍为主要治疗方法,全结肠切除回肠"S"型储袋肛管吻合术对FAP癌变切除彻底、术后控便能力理想,该术式是治疗FAP癌变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的临床表现、病理及内镜下特征,探讨FAP的诊断、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89~2003年诊断为FAP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和眼底检查等资料。结果31例患者中25例(80.6%)有家族史;临床表现以腹泻最为多见22/31(71.0%);左半结肠、直肠内腺瘤性息肉分布密集,直肠腺瘤癌变率高;先天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肥大(congenital hypertrophy of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CHRPE)6例(19.4%);其中13例手术。结论FAP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依靠结肠内发现数以百计的腺瘤性息肉进行诊断,结肠镜检查是安全可靠的早期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8.
<正>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现阶段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而硬纤维瘤是FAP患者的一种肠外病变。现收集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2例FAP合并硬纤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有关文献探讨FAP合并硬纤维瘤的发生、发展、诊断以及治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李某,31岁,因"大便带血3个月余"于2009年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一种分析血浆脂蛋白存有转甲状腺素(TTR)蛋白化学修饰的方法.方法:利用PCR方法诊断家族性多发性神经性损害(FAP)患者基因突变位点.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分离正常健康人和FAP患者血浆脂蛋白.利用水晶震荡子分子之间亲和仪,分析TTR蛋白与脂蛋白之间分子亲和性.ELISA方法测定血浆脂蛋白,TTR浓度.用MALDI-TOF-MS方法比较血浆与脂蛋白含有,TTR蛋白的化学修饰程度.结果:PCR方法诊断FAP患者TTR蛋白基因突变位点.分析正常人血清TTR与脂蛋白具有亲和性;正常人血浆脂蛋白TTR蛋白含有TTR浓度与FAP患者之间无明显差别.FAP ATTRVal30Met杂合子患者血浆以及脂蛋白中含有TTR蛋白,分子质量发现4个主要TTR蛋白峰.结论:MALDI-TOF-MS方法能够分析血浆、血浆脂蛋白中含有TTR蛋白的化学修饰.  相似文献   

10.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属于遗传性疾病,需要早期手术处理,我院2年来共收治4例FAP患儿。证实若FAP同时合并先天性视网膜色素细胞肥大(CHRPE)。则可以通过对患儿及其家族成员眼底检查进行对比。早期预测或确诊FAP。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家系永生细胞株,为FAP的深入研究提供永久的研究材料.方法:应用EB病毒(EBV)加入环孢霉素A转化技术,将FAP家系成员外周血B淋巴细胞转化成永生化淋巴母细胞系.结果:成功为两个FAP家系25个个体建立了永生细胞株,转化率为100%.对已建株保存的永生细胞进行复苏培养,复苏成功率为100%.结论:FAP永生细胞株保存了原来个体完整的基因组,为在分子水平上揭示FAP的发病机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胃间质瘤(GSTs)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AP)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病理科保存的GSTs石蜡标本,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FAP表达;另取GSTs高、低恶性度患者新鲜肿瘤组织,进行FAP蛋白芯片分析,分析FAP与肿瘤临床病理特点及患者预后间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98例符合标准的病例,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显示FAP表达于GSTs细胞的胞浆,阳性表达率为42.9%,在正常胃组织中不表达。在不同性别、年龄及核分裂象数的患者中,FAP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而在不同肿瘤长径和危险度分级患者中,FAP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长径较大和中高危险度分级的肿瘤,FAP阳性表达率更高。FAP蛋白芯片分析结果显示,高恶性度GSTs组织中FAP表达量较在低恶性度GSTs组织的表达上调8.4倍。FAP表达与常规免疫组化指标之间无明显关联性。生存分析示:核分裂象数、肿瘤长径、术后服用伊马替尼(IM)及FAP表达,影响中高危GSTs患者无复发累积生存率(RFS)(P 均<0.05)。Cox多因素回归示:核分裂象数、肿瘤长径、术后服用IM及FAP表达,是影响中高危GSTs患者RFS的独立因素(P 均<0.05)。结论 FAP表达于GSTs细胞的胞浆,而在正常胃组织中不表达。FAP可辅助评估中高危GSTs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ibroblast activation protein, FAP)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71例胆囊癌、5例慢性胆囊炎、5例胆囊腺瘤组织中的FAP表达,并应用单因素变量、生存分析观察与胆囊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慢性胆囊炎、胆囊腺瘤组织中FAP无表达;71例胆囊癌组织中52例FAP阳性(73.2%),且FAP阳性表达与胆囊癌肝浸润、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相关。结论FAP在胆囊癌组织中高表达,有望成为胆囊癌临床、预后判断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ibroblast activation protein,FAP)在体外对内皮细胞的增殖和小管形成的影响。方法应用不同浓度FAP(0、300、600、1 200 pmol/L)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采用MTT检测内皮细胞增殖,划痕愈合实验分析细胞迁移并使用三维胶模型研究内皮细胞的小管形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FAP可以诱导内皮细胞迁移和增殖(P<0.05),并促进内皮细胞小管形成(P<0.01),其中600 pmol/L浓度的FAP处理组作用较其他组明显增强(P<0.01)。结论 FAP在体外可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小管形成。此发现为进一步研究FAP在血管生成中的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AP)在实验性小鼠肺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气管内滴入博莱霉素(7mg/kg)制备肺纤维化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小鼠肺纤维化组织中FAP、α-SMA和TGF-β1的表达。结果正常肺组织无FAP表达;纤维化组FAP表达于细支气管和大血管周围的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灶中FAP、α-SMA和TGF-β1表达部位相似,但FAP比α-SMA的表达更广泛,比TGF-β1的表达更强。FAP、α-SMA和TGF-β1与小鼠肺纤维化程度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95、0.766和0.628,P〈0.01),且FAP与TGF-β1的表达呈正相关(r=0.706,P〈0.01)。结论 FAP特异性表达在小鼠肺纤维化组织的成纤维细胞灶中,与肺纤维化程度有关。FAP与TGF-β1可能在肺纤维化形成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测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AP)在大鼠不同深度烫伤创面修复过程中的动态表达特点。方法制作大鼠浅Ⅱ°和深
Ⅱ°两组烫伤模型(每组42只),每组在伤后6、12 h,1、3、7、14、21 d 各处死6只大鼠,另设6只正常大鼠皮肤作为对照。免疫组织
化学和免疫印迹技术观测创面组织FAP的含量。结果FAP在创面成纤维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质表达,尤其是创面新生血管周
围。烫伤后6 h FAP表达明显增多。浅Ⅱ°创面6 h与12 h,1 d与3 d比较,FAP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时间点
与相邻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深Ⅱ°创面12 h 与1 d,1 d 和3 d 比较,FAP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余各时间点与相邻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创面FAP表达的高峰均出现在烫伤后第7天,之后逐
渐下降,至伤后第21天FAP的表达量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P的动态表达特点提示它在创面修
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个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家系APC基因外显子1-15(E1~E15)基因突变情况,探讨FAP的分子遗传学机制.方法:抽取2个FAP家系成员静脉血,并提取基因组DNA,PCR-SSCP法检测APC基因E1~E15,对可疑条带进行DNA测序分析.结果:PCR-SSCP电泳显示,DNA条带未发现明显异常.经测序分析,证实无突变.结论:上述2个家系均未发现APC基因E1~E15突变,APC基因可能不应该作为FAP的惟一诊断基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暴发性急性胰腺炎(fulminant acute pancreatitis,FAP)时腹腔室膈综合征(compartmen syndrome,ACS)的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不同时期收治的FAP 49例,并发ACS 37例。其中A组(2000年1月至2004年6月)16例FAP并发ACS 12例,B组(2004年6月至2010年6月)33例FAP并发ACS 25例,A组早期以传统开腹为主要措施缓解ACS的腹内高压,B组早期以微创手术引流和中药导泻、外敷等综合处理措施缓解ACS的腹内高压。对两组并发ACS的FAP病人的救治情况作统计学分析。结果:FAP并发ACS者居多,本组病例为75.5%。其中,A组腹内高压缓解时间为(4.1±1.7)d、死亡率为43.8%;B组腹内高压缓解时间为2.2±0.9 d、死亡率为21.2%。结论:FAP时ACS发生率高、腹腔室膈综合征是FAP患者病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在ICU行监护及最大限度地加强治疗同时早期微创手术引流、中药导泻及外敷等综合处理措施能尽快缓解腹腔高压、改善FAP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AP)是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和活化成纤维细胞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在许多肿瘤和纤维化组织的活化成纤维细胞上高表达,而在正常组织和非恶性肿瘤中基本不表达。因此,FAP已经成为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优良靶标。基于FAP抑制剂(FAPI)的PET显像和内放射疗法已成为包括癌症、纤维化等多种疾病在内的新型诊疗手段,以介绍FAP介导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及其作为靶标的诊疗意义为开端,对125I、68Ga、64Cu等多种放射性核素标记靶向FAP探针的结构演进、显像、体内生物分布及其药代动力学性质进行了系统总结,归纳了改善探针的药代动力学性质和靶标亲和力的相关策略,包括采用方酰胺连接子、使用白蛋白结合剂加以修饰、开发双靶向探针,对未来靶向FAP新型放射性探针的开发和经典探针的临床应用提出了一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国人家族性腺癌性息肉病(FAP)患者APC基因胚系突变的规律。方法:运用PCR-SSCP法对15个FAP家系18例患者的APC基因4个片断的胚系突变情况进行检测。结果:6例来自不同家系的患者存在突变,其中一个患者在3个片段有突变,另一个患者在两个片断有突变。结论:此方法具有简便、快速、敏感、经济和无同位素污染等特点,可望成为FAP症前及产前基因诊断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