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专业院前急救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提高院前心肺脑复苏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对89例院前心肺脑复苏患者,按专业院前急救和非专业院前急救进行分组,从呼救-到达现场期间(CRI)、院前应用急救技术及复苏成功率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专业院前急救心肺脑复苏成功率为18.4%,非专业院前急救成功率2.5%(P<0.05)。专业院前急救CRI、急救设备、应用急救技术方面均有明显提高。结论:专业院前急救可明显提高院前心肺脑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CA)患者院前心肺复苏(CPR)的程序,总结分析影响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因素。方法将2007年7月-2013年7月间我院院前急救CA患者根据不同的CPR程序,分为常规组和逆序组各30例,比较复苏成功率。结果逆序组急救反应时间短于常规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常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抢救院前CA患者时,CPK的ABC顺序并非一成不变,可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疗条件作出合理选择。加强完善急救医疗体系建设和管理,普及全民急救知识,适当让患者家属参与,对提高抢救成功率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院前死亡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院前死亡的病因构成,提出对策,以提高院前抢救盛功率,降低院前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院前死亡的病因及特点。结果:我院院前死亡以创伤、中毒和脑血管病为主,院前死亡率高与全民安全意识淡薄、急救知识贫乏和院前急救体系不健全密切相关。结论:加强安全教育,普及急救知识,加强对特殊人群院前急救培训;规范院前急救,完善急救网络,早期心肺复苏,可提高院前抢救成功率,减少院前死亡。  相似文献   

4.
徐俊 《四川医学》2012,33(10):1750-1752
目的分析影响心肺骤停患者院前心肺复苏抢救的因素,探讨提高院前CPR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回顾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1月~2011年7月院外心肺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CPR成功的因素。结果院外CPR218例中,自主循环恢复4例,复苏成功率1.83%。急救反应时间平均15min。结论缩短急救半径,在群众中大力普及CPR,院前急救团队密切配合实施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才能提高院前心肺复苏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加强院前急救工作 提高急诊救治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如何加强院前急救工作和急救意识,提高急诊救治水平。方法①现场正确迅速的抢救病人是保证抢救成功的关键。事发现场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早期及时地进行心肺复苏。②抓紧创伤病人1h黄金时间救治。③加强急救医疗网络建设,完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功能。④实施院前急救标准化管理。⑤重视全民现场急救知识的培训和普及。结果与结论重视和加强院前急救工作,提高急救医护人员的院前急救意识,普及现场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ny resuscitation,CPR)操作和全民参与的急救意识,对意外伤害危重病人进行及时有效的现场急救和心肺复苏,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一汽厂区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心肺复苏的相关对比分析.方法 对心肺复苏的8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心肺复苏为863例,其中院前急救443例,院内急救420例,院前急救成功率和生存率分别为4.97%(22/443)和4.06%(18/443),院内急救成功率和生存率分别为22.14%(93/420)和19.29%(81/420),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抢救成功率和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心肺复苏术前呼吸心跳停止到开始抢救时间为(14.15±6.57)min,院前和院内急救时间分别为(18.01±5.81)min和(10.26±4.62)min(P<0.01);院前和院内急救资料均显示,心肺复苏术前心电图表现与复苏成功率密切相关,以室颤最佳,无脉电活动次之,心室静止最差(P<0.01).结论 院内急救心肺复苏较院前急救患者生存率高,应广泛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可提高急救成功率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心肺复苏是对心跳呼吸骤停者采取的主要措施,心肺复苏成功率是评估院前急救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努力提高心脏骤停者院前复苏成功率在体现院前急救医疗水平方面起重要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院前心肺复苏研究中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用于抢救心搏骤停患者的一组急救措施的组合。由于心搏骤停发生后的有效抢救期仅仅为数分钟,使该症的院前急救难度大大增加,这是院前复苏成功率难以提高的首要原因。根据院前急救的特殊性设计和制定科学的、合理的心肺脑复苏技术,多年来一直是院前急救研究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院前早期电除颤抢救心搏骤停成功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远新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0):130-131
心肺复苏是对心跳呼吸骤停者采取的主要措施,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是评估院前急救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努力提高心搏骤停者院前复苏成功率在体现院前急救医疗水平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急诊医学的发展,强调急救医疗服务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个服务体系由院前、院内、急诊和重症监护三大部分组成。其中院前急救是急诊医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院前急救又是近几年来医院里重视的新的医疗服务,院前急诊救治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危重病人的生命安危,因此加强院前急救意识,提高院前救治水平,对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有着重要的意义。我院通过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急救知识的学习和护理,明显提高了抢救成功率,现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1.
心搏骤停是常见的院前急危重症,目前院前急救成功率很低。院前心搏骤停的急救应坚持"四早"原则,并合理使用复苏药物。提高院前心搏骤停复苏成功率的措施有:建立家庭自助急救体系;建立社区/乡村完善的院前急救体系;制定简单易学的院前心肺复苏指南——成人院外的心脑复苏;完善院前急救网络建设;加大现场急救立法,消除法制障碍。  相似文献   

12.
院前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是提高院前心脏骤停病人抢救成功率的关键.为了规范救治,本文从专业院前急救机构的角度,研究制定院前心脏骤停病人救治流程.流程包含调度员电话现场指导流程和急救单元抢救流程两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观察专职化院前急救对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疗效,为拟定院前急救计划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8月-2016年8月期间前来该院诊治的100例院前心肺复苏患者,随机划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进行专职化院前急救,对照组患者进行非专职化院前急救.将两组的呼救-达到现场间期、急救手段、心肺复苏成功率进行对比.结果 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都有明显改善.但是,观察组的呼救-达到现场间期平均值为12 min、心肺复苏成功率为70%,对照组的呼救-达到现场间期平均值为25 min、心肺复苏成功率为4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者患者的急救手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采取专职化院前急救的方案抢救院前心肺复苏患者,可以显著改善呼救-达到现场间期和急救手段,大大提高了心肺复苏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探讨专职化院前急救对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我院急救的患者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分析68例经专职化的院前急救和52例非专职化院前急救的的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及影响心肺复苏的因素。结果:经专职化院前急救的患者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为22.1%,非专职化院前急救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为7.4%,专职化院前急救的效果显著优于非专职化院前急救,P0.05,并且专职化的院前急救从出发时间、路程中所用的总时间到车载设备、急救技术较之非专职急救有明显提高。结论:专职化院前急救可以显著提高患者院前的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不同类型院前急救模式对心肺复苏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敏  吕传柱 《中国热带医学》2009,9(7):1277-1279
目的 观察院前猝死患者在不同类型院前急救模式下心肺复苏(CPR)的结果。方法收集近十年公开发表的、资料完整的、资料出处为相同级别医疗机构、有各项比较标准的8篇文献资料,共得到6504例院前CPR。首先确定作者所收集资料的急救中心的急救模式,然后计算不同急救模式下心肺复苏的平均成功率,最后通过统计学分析比较不同急救模式对心肺复苏结果的影响。结果独立型的院前CPR成功率最高。指挥型的院前CPR成功率较院前型的更高。依托型和指挥型之间以及依托型和院前型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国院前急救的标准化建设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否则任何本领域的研究都无法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应该大力推广Utstein注册研究管理。专职化院前急救是提高院前CPR成功率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常熟市院前急救流行病学特征,对急救培训内容的制定提供依据,提高本地区院前急救处置和管理能力.方法 对2009年我中心全年接诊的院前急救病例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 2009年中心有效急救出车共接诊患者16459例.其中男性患者、外科急诊所占比例较大;外科急救以中、青年居多,以创伤为主,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猝死等以老年组偏多.结论 应加强创伤救治、心脑血管疾病诊治、心肺复苏等能力的培训,对提高院前急救质量与管理水平,提高院前抢救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急救医学发展到80年代已完善为心肺脑复苏(CPCR).心肺复苏(CPR)全过程可分为3个时期,其间涉及多个环节,亦即急诊医疗体系(EMSS)的建立.EMSS它由院前抢救、医院急症室和监护病房三部分组成,要取得CPR成功,关键在于加强现场抢救,重视电击除颤在心脏复律中的作用及呼吸控制对脑复苏的重要作用,合理应用复苏药物、用药途径不断提高CPR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吴军  杨雍  袁晓玲 《四川医学》2007,28(9):1011-1011
目的探索在院前急救中使用球囊辅助呼吸与紧急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对心肺复苏成功率是否存在影响。方法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在我院院前急救126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中,使用球囊辅助呼吸与紧急气管插管辅助呼吸。结果78例使用球囊辅助呼吸抢救,死亡20例,成功58例;48例使用气管插管辅助呼吸抢救,死亡13例,成功35例。结论使用球囊面罩辅助呼吸与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在院前心肺复苏急救中抢救成功率差别不大明显。  相似文献   

19.
急救医学发展到80年代已完善为心肺脑复苏(CPCR)。心肺复苏(CPR)全过程分为3个时期,其间涉及多个环节,亦即急诊医疗体系(EMSS)的建立。EMSS它由院前抢救、医院急症室和监护病房三部分组成,要取得CPR成功,关键在于加强现场抢救,重视电击除颤在心脏复律中的作用及呼吸控制对脑复苏的重要作用,合理应用复苏药物、用药途径不断提高CPR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电击伤的院前急救措施与预防,提高电击伤的院前急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35例电击伤患者的院前救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复苏患者中26例因呼救和开始抢救时间过长而死亡,余均复苏成功。结论应普及安全用电知识,预防电击伤的发生,提高院前急救水平,推广公众现场急救知识和基本的心肺复苏术,从而减少电击伤的发生,提高电击伤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