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施行三联手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对39例(45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施行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加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再联合小梁切除术(简称三联手术),随访10—30月(平均16月)。结果术后3月及16月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术后眼压较术前显著降低,二者P<0.01。提示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施行三联手术较将青光眼与白内障分开二次手术造成的损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经巩膜睫状体激光光凝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激光技术在眼科领域的应用,激光治疗青光眼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我们运用激光对16例难治性青光眼患者进行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术后随访3个月,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16例16眼,其中男性...  相似文献   

3.
羟基磷灰石眼座植入及其并发症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眼球摘除或球内容剜出术后国产羟基磷灰石眶内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16例16眼眼球摘除或眼内剜出术后均Ⅰ期或Ⅱ期植入国产羟基磷灰石眼座。结果随访观察3月至一年半,术后未出现义眼座感染和排斥反应。其中4例出现并发症,经处理效果满意。结论国产羟基磷灰石作为一种新型眶内植入物材料,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高颖 《临床眼科杂志》2000,8(5):374-375
目的 观察巩膜瓣可调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MMC)对青少年性青光眼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巩膜瓣可调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MMC治疗11例16眼青少年性青光眼,在术后7天内及1、3、6个月行视力、裂隙灯显微镜、非接触式眼压计、眼底镜检查。可调缝线在术后1天开始根据眼压、滤过泡及前房深度情况进行调整,术后5~10天在裂隙灯显微镜下拆线。结果 本组病例手术成功率为75%(12/16),术后出现点  相似文献   

5.
外伤性白内障严重虹膜炎的人工晶状体二期植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穿孔伤性白内障合并严重虹膜炎时的白内障摘出和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时机,方法和疗效。方法 积极抗炎治疗,1-6月后二期植入人工晶状体,术中行后囊切开。结果 16例随访6月-4年,视力≥0.5者13眼占81%。结论炎症控制后,行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对减少术后并发症恢复视功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特发性脸痉挛及其继发性改变的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眼睑肌切除术(Anderson法)对特发性睑痉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6例特发性睑痉挛患者,行下睑成形术、眉提高术、眼轮匝肌、皱眉肌、降眉间肌切除术3,例行上睑下垂矫正术,6例行外毗韧带修复术,12例行上睑成形术。术后随访6个月 ̄3年。结果 16例患者中,仅1例出现单侧下睑外翻,经旋转皮瓣修复后痊愈。2例复发,但程度较术前减轻。余14例视功能恢复,容貌改善。结论 肌切除术复发率低,并发  相似文献   

7.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早期角膜地形图形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向海  汤欣 《眼科研究》1997,15(3):189-191,F003
目的 研究白内怕乳化术后早期角膜形态的变化特点。方法 采用ALCON EYEMAP EH-290型角膜地型图仪分析24例白内障的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樾主术后早期角膜地形图所表面的变化。分别于术后1天、1周、1月和3月时行角膜地形图检查,记录距角膜中心1.5、2.5、3.5mm处0、180、90、270度方向角膜曲经值并分析角膜地形图变化特点。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1天均叶轻度循规性散光,16例皇术后1月转  相似文献   

8.
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内皮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使用Nikon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观察18只眼白内障囊外摘除加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内皮的变化。发现术后一个月、二个月和三个月内皮细胞下降率分别为27.6%、20.3%和16.8%。作者还发现术中使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透明质酸钠,术后三个月两者内皮细胞密度变化无统计学差异。本文从保护内皮细胞的角度论述了有关开展人工晶体植入术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聚乳酸作为视网膜脱离手术可吸收性填充材料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祝磊  曾水清 《眼科研究》1997,15(3):173-175
目的研制可吸收性化学合成材料聚乳酸(polylacticacid,PLA)作为视网膜脱离手术填充物,以避免非吸收性合成材料引起的手术并发症。方法健康灰兔作视网膜脱离模型,应用可吸收化学合成材料聚乳酸作为填充物,行巩膜外加压术,术后定期以B超检测巩膜嵴高度,相应时间取眼球作病理检查。观察聚乳酸在体内降解速度。结果巩膜嵴高度术后3个月内无明显变化,术后7个月下降30%。术后1个月填充物吸收5.6%,4个月为16.9%。组织学观察填充物未引起明显炎症反应,相邻巩膜、视网膜结构正常,无明显手术并发症。术后2周填充物为纤维膜包绕。结论聚乳酸是一种理想的巩膜外填充材料,不仅填压效果可靠,而且安全,无脱出和继发感染危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Medpor下睑插片联合外眦睑板条悬吊术治疗重度麻痹性下睑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16例(16眼)重度麻痹性下睑外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Medpor下睑插片联合外眦睑板条悬吊术治疗。记录并比较16例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的眼睑闭合不全量、下睑退缩量、角膜上皮分级、下睑水平及垂直松弛度等级。结果 16例患者术后下睑外翻均矫正,随访期内均未见复发。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下睑退缩量、眼睑闭合不全量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随访期间各患者的角膜上皮分级、水平及垂直松弛度等级均较术前明显改善,随访期末均为0级或1级。无1例患者术后出现眶内出血、感染及内植入物暴露、排斥、移位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采用Medpor下睑插片联合外眦睑板条悬吊术治疗重度麻痹性下睑外翻,可在保留患者视功能的前提下矫正下睑外翻及眼睑闭合不全,有效改善患者眼表状况及外观,且术后效果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1.
儿童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6例(22只眼)4 ̄7岁儿童先天性或外伤性白内障摘除后,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后随访1 ̄2年(平均18个月),手术反应较轻,远期无不良并发症,视力恢复良好,同时对儿童植入人工晶体的最小年龄,屈光度的选择,术中,术后并发症处理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应用角膜上皮移植术联合干燥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16例16眼曾行新新供眼材料全板层角膜移植术而失败的陈旧性眼部烧伤患者,术后随访3 ̄12个月同时,与新鲜供眼材料的板层角膜移植术术后同期结果相比较。KEP-DLKP和LKP-F术后,角膜植片透明率分别为87.5%和31.25%,P〈0.005,角膜新生儿血管复发率分别为6.25%和81.25%,P〈0.005,持续性角膜上皮损发生率分别为0%和87.5%  相似文献   

13.
对16只青紫蓝兔32只眼行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虹膜切开术,借助光镜,电镜观察术后即刻至8个月房角结构的改变。同时,临床观察术前后眼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国产房水引流置入物治疗顽固性 青光眼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观察国产房水引流置入物治疗顽固性青光眼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自行设计、北京市橡胶制品设计研究院生产的房水引流置入物,共治疗40例(41只眼)顽固性青光眼,其中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6只眼,其它青光眼25只眼。结果术后随访3~27个月,平均9.2个月,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眼压,由术前7.20±1.51kPa(1kPa=7.5mmHg)降至术后2.40±1.33kPa,其它青光眼的眼压,由术前6.27±1.07kPa降至术后2.00±2.93kPa;成功率分别为81%和84%。术后常见并发症有浅前房、前房积血、脉络膜脱离等。结论国产房水引流置入物经济、简便,是治疗顽固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一期后囊截开时对儿童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后囊浑浊的预防作用。方法 对33眼在植入人工晶状体后进行一期后囊截开,术后随访5月-4年。结果 24眼(72.72%)术后保持中央视轴区基本透明。23眼(69.7%),术后视务达0.3以上,16眼(48.48%),达0.5以上。术后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一期后囊截开虽不能完全阻止后障形成、但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后囊浑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从二次手术中探讨巩膜下充填术失败原因海南眼科医院洪莉我院在近1年内,对30例视网膜脱离行巩膜下充填术。其中有6例在术后半月左右复发,并施行了二次手术。兹就再次术中发现来探讨巩膜下充填术后复发的可能原因,供同道参考。本组病例共30例,男16例,女14例...  相似文献   

17.
无结膜切口小梁切除术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减少抗青光眼术后滤过泡的瘢痕形成,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对35例(37只眼)青光眼施行无结膜切口小梁切除术。结果经3~16个月随访,眼压控制率达94.6%,并发症少而轻。结论无结膜切口小梁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青光眼手术。  相似文献   

18.
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 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对16例918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施行白内障旋转切削亏声乳化摘出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 梁切除术。结果 16例术后3月眼压均控制(72.2%)。结论 该术式具有视力恢复较好,降眼压效果确实,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玻璃体手术结合眼内电凝光凝治疗伴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的晚期Coats’病的疗效。方法:采用玻璃体切割,视网膜切开内引流、电凝、光凝及过氟化碳液体应用,治疗伴渗出性视网膜脱离Coats’病16例(16只眼),随访6~24个月(平均16月)。结果:术后视网膜复位率(15/16)93.2%。16只眼均保持术前视力,眼压控制于正常范围。结论:本方地多数晚期Coats’病有效,可以使视网膜复位,维持现  相似文献   

20.
丝裂霉素—C联合可拆式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表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晓明  徐筑萍 《眼科研究》1999,17(5):379-381
了解可拆式缝线是否能减少丝裂霉素-C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症,方法MMC联合可拆式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16例难治性青光眼。术后1天、1月及1年,检查纪录术眼前房深度,眼压,滤过泡情况。结论MMC可提高RG术后眼压控制率,而联合可拆式缝线,可有效控制术后滤过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