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刺是中国传统医学的医术,功能性磁振造影突破以往无法以非侵袭方法研究针刺与大脑相关性的情形,利用血氧程度相关效应对比讯号之量测,来探讨针刺时人类脑部的反应机理及其血流反应。譬如针刺与止痛疗效有关的穴位合谷.足三里和阳陵泉会引起下视丘-缘脑的反应。针刺兴奋下视丘可以产生内生性脑啡抑制疼痛;缘脑是疼痛的情绪反应中枢,针刺抑制缘脑可能减轻疼痛之情绪反应.另外,电针刺激哑门和三阳络,在听觉区和语言运动区相关之右侧额下回(Broca area 44,46)与两侧颞上回(Broca area22,42)有显著磁振讯号变化的现象,在非穴位针刺之对照组则无此现象,显示针刺穴位与中枢之间有某种讯息传递的现象。所以侦测针刺穴位的脑部反应,有助于针灸临床疗效机理的厘清。  相似文献   

2.
我们分别对31例和1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针刺一次和针刺一周,针刺前后分别观察胸闷、心悸、气短、心绞痛、心电图、心功能(超声波检查)的变化,结果表明针刺能改善临床症状(P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联合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疗法,并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神经阻滞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结果神经阻滞联合针刺治疗对减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方面,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阻滞联合针刺治疗能有效减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减阈疼痛护理联合针刺痔疮穴对肛肠术后患者疼痛水肿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明确该方案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原则将本院肛肠科治疗的94例肛肠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7);对照组采用减阈疼痛护理,观察组在减阈疼痛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针刺痔疮穴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水肿的临床疗效,干预前和干预后14 d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生活质量评分(SF-36)。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在干预实施前,两组患者在VAS评分和SF-36评分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14 d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肛肠术后患者采用减阈疼痛护理联合针刺痔疮穴可减少水肿的发生,缓解疼痛感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颈夹脊与McKenzie疗法配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肩部疼痛以及长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将门诊所收集的60例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二组,其中观察组30例,采用针刺颈夹脊与McKenzie疗法配合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针刺颈夹脊结合颈椎徒手牵引治疗。颈肩部疼痛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随访的疗效标准依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所得数据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治疗后颈肩部疼痛评分及治疗结束1个月后电话随访疗效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颈夹脊结合McKenzie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苦,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针刺治疗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慢性LDH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针刺组和联合组,联合组和针刺组分别76例、77例完成研究,针刺组接受针刺治疗,联合组接受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腰椎功能日本骨科协会(JOA)腰痛疾患疗效评定系统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腰椎活动范围,并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4周、8周后,联合组VAS、ODI评分低于针刺组(P?0.01),JOA评分高于针刺组(P?0.01),治疗8周后,腰椎前屈、后伸、左屈及右屈活动度大于针刺组(P?0.01),治疗总有效率高于针刺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针刺可有效减轻局部炎症反应,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治疗慢性LDH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最近几年来,国内外对把针刺反射疗法(NPT)作为一种止痛手段的兴趣大大地增加了。据报道,作为麻醉重要组成部分的针刺反射疗法曾成功地应用于各种器官手术。应用针刺反射疗法治疗癌肿病人疼痛综合征也有过报道。《针灸疗法指南》指出,应用针刺反射疗法可以消除胃癌与食道癌疼痛综合征。 在苏联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曾用针刺反射疗法治疗82例疼痛综合征。患者年龄在29~76岁之间,男性  相似文献   

8.
头针疗法治愈一例罕见半身剧痛证康军笔者运用中医针刺法治愈一例临床罕见的半身剧痛证,具体情况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54岁,农民,于1994年9月13日无诱因开始感腹部皮肤针刺样疼痛,无腹泻,呕吐等症,饮食正常。约一天腹部皮肤疼痛减轻;游走至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本研究按照“以痛为腧”的经筋理论,循着经筋寻找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灶点,采用刃针进行治疗,并评价此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金华市中医医院针灸科门诊及住院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刃针组和针刺组,刃针组60例采用循经筋的刃针治疗,7天治疗1次,疗程为4周;针刺组60例采用毫针针刺治疗,每周治疗5次,疗程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与体征积分、VAS疼痛评分、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 刃针组在改善症状与体征、减轻疼痛方面优于针刺组,具有统计学意义(R <0.05),在临床疗效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R >0.05)。结论:刃针循经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在改善症状与体征、减轻疼痛方面优于针刺治疗,但两种方法临床总有效率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针刺分娩镇痛的作用机制。[方法]以Keele标尺图评级法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 RS)疼痛分级法作为针刺分娩镇痛效果评定方法,并通过记录产妇产程等来观察针刺对母婴的影响,通过观察针刺前后及相应时间产妇外周血中β-内啡肽(β-EP)及5-羟色胺(5-H T)浓度变化,探讨该方法的镇痛机制。[结果]针刺能有效减轻第一产程分娩疼痛,与自然分娩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母婴无不良影响且能缩短产程。该方法能明显提高产妇外周血中β-EP及5-H T浓度。[结论]以针刺作为分娩镇痛手段,具有操作方便、安全,镇痛效果可靠,无副作用等优点,其镇痛效果可能是通过中枢镇痛系统与对子宫的直接作用共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由前脑通过缰核的下行通路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针刺可以引起机体产生广泛的良好影响,镇痛效应是它的主要影响之一。临床上广泛应用针刺缓解慢性疼痛,减轻急性疼痛,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有关针刺效应的原理研究,长期以来吸引着国内外不少学者的注意。我国对于针刺镇痛原理的研究,自50年代末期针刺麻醉临床应用之后,即已有计划地开展。到了70年代,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有了迅猛的发展,研究的范围极为广泛,几乎是从所有有关的学科,都在采用可能的现代手段去研究它。从现代神经生理学的知识和现有有关资料分析判断,针刺  相似文献   

12.
39例正畸患者治疗中的疼痛与功能障碍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正畸治疗放置镍钛丝后患者疼痛与功能障碍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年龄、性别、牙列拥挤程度的关系。方法:对39例患者正畸治疗中的疼痛与功能障碍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疼痛发生时间为治疗后45min—15.75h不等.高峰期为24—48h.3d后显著减轻,进食障碍高峰期为24—48h;说话障碍高峰期在24h内,3d后均显著减轻。正畸疼痛与性别、牙列拥挤程度均无相关性(P>0.05);16岁以上组疼痛程度明显高于13一16岁组与13岁以下组(P<0.05).而后两组之间疼痛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正畸治疗放置首根镍钛丝后,患者均产生短期疼痛与功能障碍。其疼痛与性别、牙列拥挤程度无关,年龄大者疼痛明显。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观察针刺推拿结合分期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要求患者的9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49例。按“急治标、缓治本”的原则,结合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特点,实验组在急性水肿期以针刺治疗为主,缓解期以手法为主辩证施治;对照组按常规针刺推拿同步治疗。两组在治疗前后观察组内及组间的疼痛程度、体征等数据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疼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急性期实验组疼痛减轻程度比对照组显著(P<0.01),缓解期实验组疼痛减轻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差异(P<0.05);治疗后2组椎旁压痛试验阳性例数在急性与缓解期均有明显减少(P<0.01),实验组中臂丛神经牵拉和扣顶试验在急性期的阳性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但在缓解期阳性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分期运用针刺、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更能发挥各自疗效的优势,在快速解除疼痛及综合疗效方面优于常规针推同步治疗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中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针刺可以抑制痛觉的皮层下各中枢神经元的活动,已有证明,大脑皮层在痛觉的产生及针刺镇痛中的作用也有报导,但意见尚未一致。本室曾证实,中脑网状结构,(MRF)对痛觉既起传导通路作用,又有一定的整合作用。在猕猴的慢性实验中观察到,皮层体感Ⅱ区(SⅡ区)存在着接受皮肤伤害性刺激的神经元,刺激穴位司使这些神经元的伤害性反应减弱,与疼痛和针刺镇痛有着较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颈椎病穴加穴位注射治疗急性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急性期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两组同时以针刺肩三针治疗,治疗组加用针刺颈椎病穴和穴位注射治疗,每周5次,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采用疼痛询问量表(VAS)、肩部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度分级法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23例,愈显率为85.1%,对照组治愈9例,愈显率53.2%,两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肩关节上举外展、外旋、后伸内旋以及疼痛分级法比较,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颈椎病穴加穴位注射治疗急性期肩周炎,在减轻疼痛、提高愈显率和上举外展、外旋、后伸内旋等功能活动的改善程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常规结肠镜、注水结肠镜、针刺穴位镇痛结肠镜三种方式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接受结肠镜检查的9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注水组和针刺穴位组,每组30例,观察比较三组进镜时间、疼痛程度。结果针刺穴位组、注水组腹痛评分以及进镜时间均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水组与针刺穴位组腹痛评分、进镜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注水或针刺穴位镇痛均能明显减轻患者在结肠镜检查中的疼痛,缩短进镜时间,提高结肠镜检查的临床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刺对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病人,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针刺组(n=35)和药物组(n=35)。针刺组给予百会为主穴的调神针刺法治疗,每周5次,共治疗4周,药物组给予口服阿米替林每次25 mg,3次/d,连续治疗28 d,治疗前后进行视觉模拟评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简明Mc Gill疼痛量表(Short-form of Mc 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评定。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72.9%(23/32),优于药物组的51.5%(17/33,P<0.05);2组治疗后VAS、简化SF-MPQ评分较治疗前均有降低(均P<0.05),且针刺组在感觉、情感和疼痛程度方面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针刺对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病人的疼痛症状具有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8.
黄科  黄思琴 《重庆医学》2013,(34):4132-4133,4136
目的研究针刺并超声治疗围绝经期骨质疏松患者腰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符合条件的120例围绝经期骨质疏松有腰背痛史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刺并超声治疗,对照组给予大豆异黄酮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强度、腰椎部骨密度的改善。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降低患者疼痛,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可明显改善患者腰椎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并超声治疗能提高腰椎部的骨密度,减轻疼痛,达到有效缓解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周期序贯针灸疗法对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患者疼痛症状及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丹阳市人民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PD患者90例,随机分为药物组、常规针刺组和序贯针灸组,每组各30例。药物组予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常规针刺组采用常规针灸方案,序贯针灸组采用择期序贯针灸治疗方案,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量表、COX痛经症状量表(COX menstrual symptom scale,CMSS)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比较治疗前、治疗后以及3个月随访期患者疼痛、痛经症状以及焦虑情绪评分。[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痛经症状评分以及情绪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1)。治疗后序贯针灸组与药物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常规针刺组(均P<0.01),序贯针灸组严重程度评分显著低于药物组和常规针刺组(P<0.01,P<0.05),序贯针灸组及常规针刺组情绪评分显著低于药物组(P<0.01,P<0.05),且序贯针灸组低于常规针刺组(P<0.01)。随访期药物组患者的疼痛、症状以及情绪评分等均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针刺组与序贯针灸组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1),且序贯针灸组疗疼痛评分、痛经症状严重程度评分及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常规针刺组(P<0.01,P<0.05,P<0.05)。[结论]周期序贯针灸疗法可有效减轻PD患者的疼痛程度、痛经症状以及情绪焦虑状态,其疗效优于常规针灸疗法及常规药物疗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联合普通针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LDH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针刺治疗组(n=30)与中药联合治疗组(n=30)。常规针刺治疗组行普通针刺治疗,中药联合治疗组在进行等同于常规针刺治疗组的治疗的同时,配合服用独活寄生汤,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疼痛严重程度、腰椎功能及安全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常规针刺组患者的VAS评分由(4.67±1.03)分下降至(2.20±1.19)分,ODI由(42.83±10.10)%下降至(27.10±13.20)%,JOA评分由(16.03±2.57)分上升至(23.63±2.63)分;中药联合治疗组的VAS评分由(4.27±0.98)分下降至(1.43±0.77)分,ODI由(41.40±13.90)%下降至(20.30±10.10)%,JOA评分由(15.27±4.11)分上升至(24.90±1.99)分。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安全性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通针刺与在针刺基础上口服独活寄生汤在减轻疼痛严重程度、促使腰椎功能复旧、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均有明显疗效,针刺联合独活寄生汤比普通针刺效果更佳,且两种治疗方法均无安全性隐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