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CU病人的院内安全转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ICU是综合性监护科室,其中以神经外科、呼吸科及普外科的危重病人居多。对病情复杂的ICU病人来讲,从ICU转运到其他科室的风险很高,据报道,ICU病人与转运有关的并发症高达75%。本文分析了2008年1~12月共93例ICU病人的院内转运情况,以探讨ICU病人安全转运的护理。  相似文献   

2.
危重病人原则上是不宜搬动。但有时为明确病情,或者转运到条件更好的医疗机构,转运势必难免。现将一点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危重病人院前转运的安全性,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危重病人实施转运前、风险评估、现场救护,转运途中的安全护理、心理护理等措施。结果:大部分病人能安全转运到医院.安全成功率达97.2%。结论:通过实施安全转运措施,既及时对危重病人实施了救治。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又减少了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冯莉 《护理研究》2006,20(9):2503-2503
急诊科是接诊各类危重病人的前沿窗口。应激性溃疡出血是常见的多种疾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常因诊断和进一步治疗的需要而进行医院内转运。而医院内转运能增加并发症和病人的病死率,直接影响疾病的发展和转归。对各种应激性溃疡出血病人转运途中的及时病情观察和细致的护理,对病人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作用。我科2004年-2005年收治的病例中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20例,现将转运中的护理措施及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朱青龙 《全科护理》2013,11(3):252-252
随着医院专科化水平的不断发展及基层各级医院技术和条件的限制,许多危急重病人因诊断和治疗需要转到上级医院或专科化水平高的医院,但是转院又增加病人的危险性,通过对我院132例转院病人转运情况分析,探讨转院病人的安全转运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意识障碍病人院内转运的安全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春英 《护理研究》2005,19(4):629-630
急诊科是接诊各类危重病人的前沿窗口。危重病人绝大多数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常因诊断和治疗的需要而进行医院内转运。有人报道,院内转运能增加并发症,转运病人的死亡率比平常高9.6%。如何做好各种意识障碍病人转运途中的安全护理,对病人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将我科2003年1月-2004年6月收治的446例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病人在转运中的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李成红 《全科护理》2012,10(24):2286-2287
危重病人具有病情重、病情复杂、病情变化快、管道多等特点。为明确病人的诊断、得到更有效的救治,需要进行一些诊断性的检查以及监护室无法完成的一些治疗和操作,因检测治疗设备限制需要转运到相关科室进行,例如CT、MRI、手术、胃镜等。转运前充分评估病人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确保危重病人院内转运安全。  相似文献   

8.
郑洋 《护理研究》2013,(25):2764-2765
[目的]探讨应用Rollbord转运滑板搬运ICU病人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年龄20岁以上的ICU病人121例,按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搬运法,试验组使用Rollbord转运滑板搬运法,评价两组搬运花费时间、人力及病人搬运前后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在花费时间、人力、病人搬运前后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搬运ICU病人时应用Rollbord转运滑板,可以减少搬运时间及人力,对病人搬运前后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影响小。  相似文献   

9.
集体转运病人的安全管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医院科室间病人集体转运工作的安全管理。方法转运前向病人做好告知工作,制订全面、细致的转运预案,明确各级工作职责;转运中严格、有序地实施转运预案和流程,医护及相关职能科室紧密配合;转运后迅速落实、查找安全隐患,确保转运全过程顺利进行。结果病人转运按计划完成,转运过程中无护理投诉、差错、事故发生。结论在病人转运过程中实施安全、有效的管理,对预防因病人转运而引发的护理投诉、纠纷、差错事故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伟  王彩虹 《全科护理》2011,(36):3359-3360
[目的]探讨和总结78例重症病人实施安全转运的方法和经验。[方法]对重症病人在实施转运前进行全面评估,配备有经验的转运医护人员及转运抢救设备,转运途中保持与ICU同等水平的监测,确保病人转运安全。[结果]78例重症病人均得到安全转运,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加强护士急救技能和专业培训,严格遵守转运流程,可确保病人安全转运。  相似文献   

11.
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危重病人病情稳定后,均遵医嘱转到普通病房继续接受康复治疗。2007年3~10月我科共转出335例,平均每天至少转出1例。由于病人本身的复杂性及治疗护理措施的特殊性,再加上工作人员的缺乏,在转运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交接不清或上下衔接不紧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科分科病人院内集体转运中的安全管理.[方法]做好转运前病人的评估、告知,制订转运方案,规范转运制度,有效使用标识.[结果] 病人转运无意外发生,病人满意.[结论]加强安全管理,增强安全意识,对骨科病人院内转运过程中的安全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徐艳  王彦利  王晓晓  潘旗开 《全科护理》2020,18(19):2363-2367
对转运需求特点、转运人员资质化与转运设备便携化、转运组织流程标准化及转运时间与方式选择策略化等重症病人院际转运体系相关安全转运内容进行总结,为减少重症病人院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提供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14.
机械通气患者院内转运呼吸道的安全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素玲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6):1467-1468
在综合ICU病房,常有危重病人或大手术后病人需要进行院内转运,而对于需要机械通气的危重病人来说,转运过程中呼吸道管理尤为重要。本文就我院2006年4月-2008年5月158例需机械通气的患者院内转运的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危重病人安全转运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3129例危重病人院外转运过程中病情变化、危险因素和途中处理措施.结果:3129例急救病人中3126例安全转运返院.结论:对危重病人转运前的病情风险评估,转运前预处理,途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充分备好急救设备和药品,途中医护、勤杂人员相互配合,注意转运前向病人及家属实用有效的告之程序,绝大部分危重病人可安全返院.  相似文献   

16.
护理风险管理在病人集体转运中的运用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病人集体转运至医院新病房楼中的运用。方法制定护理风险管理预案,明确风险管理职责,培训护理人员护理风险防范意识和抗风险能力,建立严格的护理质量监控系统。结果病人转运按计划完成,无任何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结论实施有效护理风险管理,对预防病人转运过程中的护理安全隐患、减少护理纠纷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ICU设置呼吸治疗护士参与患者安全转运的效果。方法选择ICU急危重症患者22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转运,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成立转运小组、制订转运流程、实施由呼吸治疗护士参与的患者转运。结果观察组转运过程中,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转运后护理人员互评满意度高。结论危重症患者转运是ICU抢救、治疗的重要环节,采用呼吸治疗护士参与患者的转运可以有效降低转运风险,是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申小侠 《护理研究》2013,27(6):490-492
作者综述了ICU重症病人院内转运过程中的并发症以及决策与知情同意,详细总结了转运前的准备工作和转运过程中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并对ICU重症病人院内转运工作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危重病人院间转运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重病人院间转运是指转运医院有组织、有准备地派专业医务工作者到基层医院转运危重病人到专业医院治疗的过程。有学者将这一概念称为流动的ICU(Mobile Intensive care units,MICU)。由于危重病人本身存在严重生理紊乱,需进行有创监测和器官支持,而转运途中由于条件限制,不利于积极治疗,且无法得到援助,因此,院间转运存在较大风险。有关学者对转运模式、风险评估及对策等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现将有关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FMEA模式在急诊留观病人安全转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模式在急诊留观病人安全转运中的应用.方法 2010年7月成立急诊留观病人转运安全团队,应用FMEA的分析方法,画出转送病人流程的各个步骤,列出其步骤可能发生的失效模式,并讨论计算失效模式的危机值(risk priority number,RPN),查找目前急诊留观病人转运流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针对影响安全转运的高危因素,优化急诊留观病人转运流程,拟定应用方法.半年后比较评价应用前后RPN值及病人转运安全效果.结果 半年内急诊留观病人安全转运1 165例,影响安全转运高危因素的RPN值及转运意外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 FMEA模式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护士的评估风险意识与能力,降低转运意外事件发生,提高病人转运安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