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病毒是病原微生物中最小的一种,其核心是核酸(核糖核酸 RNA或脱氧核糖核酸DNA),外壳是蛋白质,不具有细胞结构.大多数病毒缺乏酶系统,不能独立自营生活,必须依靠宿主的酶系统才能使其本身繁殖(复制).由病毒引起的疾病常见的有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麻疹、腮腺炎、小儿麻痹症、传染性肝炎、疱疹性角膜炎等.此外,病毒与肿瘤、某些心脏病、先天性畸形等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病毒为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具有细胞结构.核心是由核糖核酸(RNA)或脱氧核糖核酸(DNA),及蛋白质组成,多数病毒缺乏酶系统,不能独立生存,须寄生于宿主细胞内,依赖寄生细胞的酶系统而复制繁殖。由于其性质特殊,所以一般抗细菌、抗真菌药对于病毒是无效的。多数抗病毒药往往对宿主细胞亦具有一定的毒性。因而临床应用受到了限制。近年来通过  相似文献   

3.
病毒不同于其它微生物,必须在活细胞内才能生长,被它侵入的细胞称为宿主细胞。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是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肿瘤形成是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果之一。致癌病毒使正常细胞转化为癌细胞,体现着复杂的因果关系。一、致癌病素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病毒与细胞是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病毒要保持种的延续,必须侵入细胞,借助于细胞作为病毒繁殖的场所,并利用细胞的酶、成分等合成自己本身所需的生物大分子即蛋白质、RNA或DNA,否则病毒将无法延续后代。在病毒感染细胞后,病毒作用于细胞,细胞对病毒也有反作用。那么病毒感染细胞后的结局是什么呢?(1)细胞对病毒非常敏感,病毒在细胞内大量繁殖并引起病变导致细胞死亡;(2)病毒  相似文献   

4.
据国内临床报告:农吉利甲素(野百合碱)对皮肤癌、宫颈癌等有显著疗效。国内外动物试验资料也发现有较高的抑瘤率。其抑瘤作用机制,尚待深入探讨。近年来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证明:肿瘤发生与机体细胞核酸的生物合成密切相关。病毒的致癌原理乃是:DNA病毒的DNA掺入宿主细胞的DNA中,改变了宿主细胞的遗传特性而引起癌变;RNA病毒由于有“依赖RNA 的 DNA聚合酶”(又名逆转录酶),可由RNA逆行复制出前病毒所需的DNA,  相似文献   

5.
近年研究:潘生了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在试管内能抑制所有RNA病毒、正粘液病毒及某些DNA病毒。其机理是活生了可抑制二氧嘧啶核苷和脱氧胞嘧啶核苷等进入细胞内,并选择性地抑制病毒RNA和DNA的合成。治疗量的潘生了对宿主细胞的RNA和DNA合成均无明显影响。研究还发现潘生丁对宿主细胞的RNA和DNA合成均无明显影响。研究还发现潘生丁可在动物及人体内诱导干扰素的合成,  相似文献   

6.
近年研究:潘生了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在试管内能抑制所有RNA病毒、正粘液病毒及某些DNA病毒。其机理是活生了可抑制二氧嘧啶核苷和脱氧胞嘧啶核苷等进入细胞内,并选择性地抑制病毒RNA和DNA的合成。治疗量的潘生了对宿主细胞的RNA和DNA合成均无明显影响。研究还发现潘生丁对宿主细胞的RNA和DNA合成均无明显影响。研究还发现潘生丁可在动物及人体内诱导干扰素的合成,  相似文献   

7.
抗病毒药物的分子靶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病毒复制周期和病毒感染的细胞中有许多病毒特异性的步骤,可以作为抗病毒药物的靶标,例如病毒吸附和穿入细胞,逆转录(RNA→DNA),病毒DNA聚合,与病毒DNA和RNA合成、mRNA成熟(如甲基化)相关的细胞内酶反应.目前用于或待用于病毒感染临床治疗的药物,包括核苷类和非核苷类在内有8类药物被证实可以与这些病毒靶标特异性反应,选择性抑制病毒复制.本文就其分子靶标、作用机制、抗病毒活性及临床应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8.
9.
现试用于临床的某些抗乙肝病毒药物已取得一些令人鼓舞的结果,本文就有关现况作一简介。使用抗病毒药物的指征感染乙肝病毒(HBV)后,病毒DNA可整合入宿主肝细胞DNA中,再通过宿主DNA聚合酶复制,未整合的病毒通过病毒特异的DNA聚合酶复制。Thomas等认为血清中存在HBV特异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检验有效的抗AIDS药物是如何阻止该疾病的发展,可能是研究人员发现使这类药物更好发挥药效的一条途径。Frederick国立癌症研究所的Stephen Hughes认为,目前还没有充分了解HIV的复制情况。 HIV进入人体细胞有其自己的RNA装备,RNA是产生DNA的模板。HIV应用称作逆转录酶的酶从这种RNA中制造DNA。然后,它将其DNA插入到宿主细胞的DNA中,将宿主细胞转变成HIV复制场所。  相似文献   

11.
抗病毒药物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毒是最微小 ,结构最简单的微生物。只含有一种类型的核酸 (RNA或DNA) ,其外围有蛋白衣壳或包膜。病毒必须在活细胞内方可显示生命活性并复制其子代病毒 ,导致宿主细胞发生多种改变。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多种疾病严重地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 75 %的传染病毒是由病毒引起的 ,常见的病毒性疾病有流感、肝炎、病毒性疱疹、腹泻、爱滋病等 ,不仅传染性强、流行广泛、而且很少有特效药物。同时不断发现新病毒引起人类疾病 ,如新型冠状病毒(SARS病毒 )所致的传染性非典性肺炎。目前抗病毒治疗的药物或制剂主要有核苷类、病毒蛋白酶抑制剂、免疫…  相似文献   

12.
病毒唑(三氮唑核苷,Ribavirin.Virazole)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对10种 RNA 病毒和6种 DNA病毒有效。近年来,有人认为临床应用病毒唑治疗病毒性肝炎患者有效,也有人认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改进。  相似文献   

13.
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是一种具有200多个基因的DNA疱疹病毒,属于一类较大的病毒。病毒DNA本身具有传染性,其附加蛋白被病毒带入宿主细胞内可增加感染的机率。拥有84个已知基因的单纯疱疹病毒(HSV)是一种相似的病毒。HCMV进入宿主细胞后,可产生大量的具有感染性的子代并清除一部分不利于表达的基因。据Bresnahan和Shenk报道,HCMV颗粒不仅包含有DNA,而且还有四  相似文献   

14.
由于病毒基因组编码基因数量少,从病毒中发现药物靶标受到一定限制.最近的研究表明,抑制宿主细胞中某些蛋白的功能可以阻断病毒感染.与病毒基因组相比,人类基因组序列中可能包括更多的与病毒繁殖有关的基因.用DNA微阵列技术系统分析宿主基因表达,是一种从宿主细胞角度发现潜在抗病毒靶标的有效方法.最近报道了有关病毒影响宿主细胞基因表达谱的研究战略,以及通过表达谱分析来发现与病毒复制有关的宿主细胞通路.因此,人类基因组学技术在发现新的抗病毒药物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SARS冠状病毒RNA聚合酶编码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ARS冠状病毒(SARS coronavirus ,SARS CoV)和同家族的其他冠状病毒一样,是一类单链的正义RNA病毒 ( single-stranded, (+)sense RNA virus).与其他种类的病毒(如负义RNA 病毒)相比,这类病毒有两个最重要的特征:(1)在其成熟的病毒颗粒中并没有RNA聚合酶(viral RNA polymerase)存在,即病毒复制、转录所需的病毒特有的RNA聚合酶,是在侵入宿主细胞之后才合成的. 而且,只是在病毒的扩增阶段,保留在宿主细胞内行使功能,并不参与病毒颗粒的组装.  相似文献   

16.
1970年Baltimore和Temin分别报道在Rauscher小鼠白血病病毒和Rous肉瘤病毒中存在着以RNA为模板转录为DNA的一种酶,现称为RNA指导的DNA聚合酶或逆转录酶,不久,Spiegelman和Green即在某些RNA肿瘤病毒中鉴定了逆转录酶活性。以后,许多实验室又分离纯化了逆转录酶,并对其生物学和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探讨。逆转录酶的发现,不仅修正了生物学上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即DNA→  相似文献   

17.
双嘧选奠(潘生丁Persantin)是一冠脉扩张及抗血小板凝聚药,近年来发现此药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对多种DNA及RNA病毒均有抑制作用,且不干扰宿主细胞的RNA合成。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多种病毒感染所致的疾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NA 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是一类以单链RNA为模板合成互补RNA链的聚合酶。根据其来源可分为病毒RdRP和细胞RdRP,病毒RdRP对病毒基因组复制及病毒引起的宿主免疫反应有重要作用,宿主细胞RdRP主要参与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现象。越来越多研究证明RdRP的功能与非编码RNA (non-coding RNA,ncRNA)密不可分,本文对病毒RdRP、细胞RdRP与ncRNA调控之间的关系作了较详细的阐述,同时对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诱发的肝癌机制提出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与临床其他抗感染药物一样,抗病毒药物长期应用易产生耐药性,降低疗效,病情反复,成为临床治疗及新药开发的重要问题。病毒需要侵入宿主细胞内方能发生病变,因此抗病毒感染,必须除掉适合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繁殖的因素,又不致损害机体细胞的生长代谢,故迄今为止抗病毒感染的药物用于临床治疗是有限的,本文就各类临床应用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理及不良反应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流感病毒是分节段的负链RNA病毒,由RNA依赖的RNA聚合酶起始病毒的复制。流感病毒的特殊基因组结构和病毒蛋白的功能使其极易发生抗原转换和抗原漂移,这使得病毒能够逃避多种宿主的长效中和性免疫反应。本文从病毒结构、基因组及其编码蛋白质、病毒复制过程和病毒的易感宿主等几方面论述了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