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广州地区病毒性肺炎患儿病原学感染情况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应用ELISA及荧光定量PCR法检测226例支气管肺炎患儿急性期病原学感染,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IFV)、副流感病毒(PIV)、巨细胞病毒(CMV)、肠道病毒(EV)、EB病毒(EBV)、单纯疱疹病毒(HSV),并利用四色流式细胞术对病毒性肺炎患儿及正常对照儿童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检出病毒感染阳性者106例,其中轻症肺炎84例,重症肺炎22例;阳性率46.9%,其中单一病毒感染71例,占67.0%,混合感染35例,占33.0%;RSV、ADV、IFV感染居前3位;与对照组相比,病毒性肺炎患儿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CD3+CD4+辅助性T淋巴细胞及CD16+56+NK细胞均明显下降(P<0.05),CD19+B淋巴细胞比例则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重症患儿的CD3+CD4+T淋巴细胞也比对照组儿童显著降低(P<0.01);与轻症患儿相比,重症患儿CD16+56+NK细胞下降更为明显(P<0.01)。结论支气管肺炎患儿病毒感染的种类繁多,特别是重症肺炎患儿存在明显的免疫功能紊乱,及早进行病原学及免疫功能检测,有利于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黄暖潮 《现代医院》2007,7(5):31-33
目的了解呼吸道合胞病毒致支气管肺炎时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方法对2003~2006年确诊为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住院患儿,采用流式细胞仪对其急性期血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性肺炎组28例,健康正常对照组23例。结果RSV肺炎组CD4+T细胞,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417)。RSV肺炎组的CD4+/CD8+比值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332)。结论RSV感染可诱导CD4+细胞表达增加,且CD4+/CD8+比值增大,RSV肺炎患儿存在与哮喘相似的T细胞亚群变化相关的免疫功能紊乱,提示两者在发病机制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病毒性肺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IL-6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11月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急诊收治的100例病毒性肺炎患者, 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 选取20例同期的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 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 检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IL-6, 分析不同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IL-6之间的差异, 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病毒性肺炎患病和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死亡组合并糖尿病比例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病死率高于未合并糖尿病者[60.7%(17/28) vs 12.5%(9/72), P<0.05]。病毒性肺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总数、辅助/诱导性T淋巴细胞(Th)、CD4+/CD8+比值、B淋巴细胞数、自然杀伤(NK)细胞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 IL-6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死亡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总数、Th细胞、CD4+/CD8+比值、B淋巴细胞数、NK细胞明显低于存活组(均P<0.05), IL-6水平显著高于存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和分析不同进展阶段的HIV-1感染者外周血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亚群变化.方法 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253例HIV-1感染者血常规和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19+B细胞、CD16+CD56+NK细胞亚群,其中CD4+T细胞数超过500个/μL 37例(A组),在200~ 500个/μL之间的152例(B组),低于200个/μL 64例(C组).对照组为40例排除HIV、HCV、HBV感染的健康人(N组).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A、B、C三组中,CD4+T细胞数越低的组,淋巴细胞占白细胞的百分比和总淋巴细胞数也越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BCN< 0.01).HIV 感染A、B、C组CD3+T细胞、CD3+ CD8+T细胞、CD19+B细胞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PAN<0.05,PBN< 0.01,PCN< 0.01);CD4+T细胞数越低的组,CD3+T细胞、CD3+ CD8+T细胞和CD19+B细胞绝对计数也相应越低,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BCN< 0.01).A、B、C三组CD16+CD56+NK细胞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与NK细胞绝对计数变化呈相反趋势,CD4+T细胞数越低的组,CD16+ CD56+ NK细胞百分比越高,而其绝对计数越低,且CD16+ CD56+ NK细胞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与NK细胞绝对计数均低于正常对照组水平(PABCN< 0.01).结论 HIV-1感染不仅影响人体细胞免疫,可能还影响人体的体液免疫和天然免疫.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原发性ITP患儿外周血血小板抗体及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探讨其与ITP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患儿与正常儿童外周血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A、G、M)水平及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CD4+/CD8+、CD19+、CD3-CD(16+56)+)水平。结果:新诊断ITP组与持续性ITP组PAIg(G、M)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儿童(P〈0.001);新诊断性ITP组与持续性ITP组和对照组比较,CD3+T细胞、CD4+/CD8+T细胞比值、CD3-CD(16+56)+NK细胞降低,CD3+CD8+T细胞、CD19+B细胞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ITP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紊乱,血小板相关抗体和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检测的联合使用对原发性ITP的诊断、疗效评估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选取107例尘肺患者,其中石棉肺47例、矽肺45例、电焊工尘肺15例,单纯尘肺无并发症者53例,并发感染无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者41例,并发COPD者30例(其中伴感染19例)。以同期40例健康检查者为对照组。分别空腹抽取静脉血2 ml,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与对照组比较,尘肺组外周血中CD3+总T细胞、CD3+CD4+辅助/诱导T细胞及CD3-CD16+CD56+NK三类细胞百分数均降低(P0.05);三种不同类型尘肺之间淋巴细胞亚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尘肺并发感染者外周血中CD3+总T、CD3+CD4+辅助/诱导T、CD3+CD8+抑制/杀伤T细胞百分比升高(P0.05);并发COPD组外周血中CD3+总T、CD3+CD4+辅助/诱导T、CD3+CD8+抑制/杀伤T、CD3-CD16+CD56+NK细胞百分比以及CD4/CD8比值均降低(P0.05)。提示尘肺患者淋巴细胞尤其是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变化明显,并发肺部感染者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升高,并发COPD者免疫功能损伤严重。因此,对尘肺患者淋巴细胞亚群进行监测对阐明尘肺发病机制、监测疾病进展和改善预后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Tc亚群及NK细胞活性检测意义。方法采用S·P法(链菌素亲生物素-过氧化物酶连接法)检测189例肺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Tc)和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并与5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同时根据TNM分期和病理类型不同的肺癌病人免疫功能的比较。结果与健康体检者比较,肺癌组外周血CD3^+、CD4^+、NK(CD(16+57)^+)百分率下降,CD4^+/CD8^+比较降低(P〈0.01);CD8^+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与肺癌的临床分期及病理学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来监测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为临床免疫辅助治疗及疾病诊断,预防估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何红霞  寿小群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2):4560-456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患儿T细胞亚群变化及匹多莫德的治疗作用。方法:6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予静脉点滴阿齐霉素5天后,予以阿齐霉素口服,剂量和疗程相同。治疗组加匹多莫德口服,而对照组不用。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6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并以28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结果:支原体肺炎急性期外周血CD4+T细胞比例、CD4+/CD8+T细胞比值分别为(32.40±5.93)%和(1.12±0.4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1);CD8+T细胞比例为(28.96±3.34)%,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支原体肺炎患儿经匹多莫德治疗后外周血CD4+T细胞比例和CD4+/CD8+T细胞比值有明显上升(P<0.05);未经匹多莫德治疗的支原体肺炎患儿在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变化。支原体肺炎患儿匹多莫德治疗组平均病情反复次数较非匹多莫德治疗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T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匹多莫德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对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NKT细胞表达率的变化,探讨乳腺癌患者免疫状况与肿瘤分期的关系以及免疫指标变化在治疗前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荧光标记法与多参数流式细胞仪检测40例正常女性和120例乳腺癌患者的总T淋巴细胞(CD3+)、T辅助/T诱导细胞(CD3+CD4+)、T抑制/细胞毒细胞(CD3+CD8+)、自然杀伤细胞(NK)、NK样T细胞(NKT)的表达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无淋巴结转移组乳腺癌患者治疗前CD3+、CD3+CD4、CD3+CD8+、CD4+/CD8+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NK、NK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淋巴结转移组乳腺癌患者CD3+、CD3+CD4、CD3+CD8+、NK、NKT表达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经过综合治疗后乳腺癌组各项免疫指标均恢复到正常值。结论: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检测对判断乳腺癌患者的病情、临床分期有一定意义;经过治疗后能够有效地改善乳腺癌患者的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10.
肺炎链球菌感染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肺炎链球菌(SP)感染的肺炎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情况,以便临床合理使用免疫调节剂。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2月本院小儿科收治的158例SP感染患儿的外周血进行T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以及NK细胞进行测定。另选同期来院做健康体检的儿童40例为对照组。结果 158名SP感染患儿外周血中CD3+、CD4+T淋巴细胞明显降低、CD8+T淋巴细胞明显增高、CD4+/CD8+比值明显下降,CD19+B淋巴细胞较对照组高,NK细胞则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P感染的肺炎患儿体内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临床上治疗SP感染患儿时,在抗感染的同时适当应用免疫调节剂,可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疗效,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氯化氢气体中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37例急性氯化氢气体中毒患者入院当日或次日淋巴细胞亚群总T细胞(CD3+CD19-)、CD4+T细胞(CD3+CD4+)、CD8+T细胞(CD3+CD8+)、B细胞(CD3-CD19+)和NK细胞(CD3-CD16+CD56+)百分数及CD4+/CD8+比值;并与健康体检的49名健康人进行对照分析,观察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急性氯化氢气体中毒患者总T细胞百分数及CD4+T细胞百分数明显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T细胞百分数与健康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K细胞及B淋巴细胞百分数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氯化氢气体中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存在异常,提示急性氧化氢气体中毒患者免疫功能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细胞亚群分布,研究MPP的免疫损伤机制,为MPP免疫学治疗的可能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科医学中心收治的MPP患儿共78例分别于急性期和恢复期经纤维支气管镜采集BALF样本,收集同期因支气管异物、支气管发育畸形以及慢性咳嗽入住本院儿科医学中心患儿BALF样本61例,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BALF中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MPP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CD3+T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D4+和CD4+/CD8+检测结果MPP急性期和MPP恢复期均要低于对照组(P0.01),CD8+检测结果 MPP急性期和恢复期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MPP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失调,本研究进一步为临床应用免疫调节剂治疗MPP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lf缶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12例SLE患者(其中活动期60例,非活动期52例)以及15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3^+,CD3^3+CD8^+),B淋巴细胞(CDl9^+),NK细胞(CD3-CDl6^+CD56^+)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活动期SLE患者CD4^+T淋巴细胞、NK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O.05);CD4‘/CD8’比值明显较对照组低(P〈0.01)。活动组CD8^+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非活动组。结论SLE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疾病的病程相关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细胞的免疫状态,不仅有助于诊断和治疗,也为了研究其发病机制。方法:对5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IFN-γ,T淋巴细胞亚群,补体C3水平进行了监测。结果:急性期患儿血清IFN-γ水平增高,CD3、CD4、CD8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降低,CD4/CD8比值降低,补体C3水平明显降低。恢复期血清IFN-γ增高水平降低,CD3、CD4、CD8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值,补体C3水平趋于正常。结论:病毒性心肌炎(VMC)患儿中不但有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在病程中起作用,补体系统也起到了重要的机体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规律。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0年5月收治的34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采用单克隆抗体-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APAAP法)进行急性期和恢复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同时以同期于医院健康体检的32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与健康者比较,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外周血急性期、恢复期CD4+分别为(36.25±5.10)%、(35.97±5.42)%,明显降低,CD8+分别为(30.91±1.14)%、(30.98±1.20)%,明显增高,CD4+/CD8+分别为(1.41±0.42)%、(1.40±0.39)%,也明显下降,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外周血CD4+明显降低,CD8+明显增高,CD4+/CD8+也明显下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能够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的临床指导信息。  相似文献   

16.
莫武桂  黄战  杨广林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4):3437-3438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急性期、恢复期患儿外周血中血清免疫球蛋白(IG)、T淋巴细胞亚群、C反应蛋白(CRP)和精制结核菌素(PPD)皮肤试验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5例MPP急性期及其中24例恢复期血清IgA、IgG、IgM和CRP,外周血CD3、CD4、CD8及做PPD试验,并与正常儿童30例进行比较。结果:MPP组急性期及恢复期较正常儿童的血清IgG及IgA水平降低(急性期P<0.01,恢复期P<0.05),CD3及CD4水平降低(均P<0.01),PPD反应无力(P<0.01),CRP急性期较恢复期及对照组增高(P<0.01)。结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参与了MPP感染的发病过程,且存在免疫功能降低及紊乱。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乙型病毒肝炎(HBV)感染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特征及病程不同阶段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112例HBV感染者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的外周血CD4+T细胞、CD8+T细胞百分比及CD4+TA2D8+T较急性肝炎组及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HBV—DNA阳性组、HBeAg阳性组外周血CD4+T细胞、CD8+T细胞百分比及CD4+T/CD8+T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HBV感染者体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乙肝病毒感染的慢性化及肝病的临床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活动期SLE患者、30例缓解期SLE患者及30名正常人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及其亚群CD3+CD4+(CD4+)、CD3+CD8+(CD8+)、CD19+和CD16+56+(NK)细胞,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活动期SLE患者与对照组比较,CD4+、CD3+CD4+/CD3+CD8+比值、NK细胞降低(P<0.05),CD8+、CD19+增高(P0.05)。缓解期SLE患者各亚群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SLE患者与缓解期SLE患者比较,CD4+、CD3+CD4+/CD3+CD8+比值、NK细胞降低(P<0.05),CD8+、CD19+增高(P0.05)。结论 SLE患者活动期淋巴细胞亚群存在异常,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析有助于了解SLE患者免疫功能紊乱的状况。  相似文献   

19.
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免疫功能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急性期与恢复期免疫功能的变化,并与体检健康儿童(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方法分别在患儿急性期入院后2 h内(抗感染治疗前)以及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2~4周后且临床及影像学症状均显著好转时采集外周静脉血分别检测相关指标。结果MPP组急性期CD4+T细胞比例、CD4+/CD8+比值、NK细胞比例以及补体C3、C4的水平均显著低于恢复期患儿和正常对照组(P<0.05);CTLA 4+T细胞比例显著低于恢复期患儿(P<0.05);CD8+T细胞、B细胞以及IgA、IgM、IgE水平均显著高于恢复期患儿和正常对照组(P<0.05)。MPP组与正常对照组的CD3+T细胞比例及Ig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MPP急性期免疫功能明显紊乱,恢复期免疫功能仍存在一定问题, 对MPP患儿对症治疗的同时应进行适度的免疫调节治疗,以缩短病程,提高患儿的康复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儿童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外周血淋巴细胞活性的改变. [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9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49例确诊为HLH 且为急性期的患儿为病例组,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分别抽取外周血,肝素抗凝,采用流式细胞术方法分别检测两组外周血淋巴细胞CD3+、CD4+、CD8+、CD(16+56)+的表达率. [结果] 病例组CD(16+56)+和CD8+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D3+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CD4+细胞比例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NK细胞[CD(16+56)+]和CTL细胞(CD8+)活性的降低对诊断HLH可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T淋巴细胞(CD3+)活性增强对诊断HLH也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