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比较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和股静脉置管术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劣。方法对54例肿瘤化疗病人分别采用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和股静脉置管术,将两种置管方法分为A、B2组,A组为锁骨下静脉置管28例,B组为股静脉置管26例,比较2组一次置管的成功率、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一次置管成功率、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与B组相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A组优于B组。结论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对肿瘤化疗患者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输液途径,疗效优于股静脉置管术。  相似文献   

2.
对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病程较长,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相对较多且时间长,因此中心静脉置管应用较多,为患者临床输液、血流动力学监测、CRRT治疗等提供了便利条件,但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感染(CRBSI)为严重并发症;锁骨下静脉置管较颈内静脉、股静脉置管感染率低,易于护理,临床应用较多。现就2008-09—2012-05神经内科391例行锁骨下脉置管患者血行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心静脉置管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心静脉置管技术,是指在严格无菌操作条件下,将中心静脉导管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颈外静脉、正中静脉等置入上腔静脉;或通过股静脉、大隐静脉置入下腔静脉的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置管在重型颅脑外伤病人救治中的效果和优势.方法 2008-05~2009-05按住院先后顺序将60例重型颅脑外伤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用ARROW双腔静脉导管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而对照组用BD Intima-II22G静脉留置针行前臂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分别观察2组不同部位静脉通道开放效果和留置效果.结果 观察组可控制输液速度较对照组快,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而出现外渗等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中心静脉置管开放静脉通道能有效提高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静脉输液护理质量,从而达到成功救治患者的目的 .  相似文献   

5.
颅脑肿瘤患者术前经锁骨下、颈内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术,将导管头端留置在上腔静脉的中下1/3处,为颅脑肿瘤患者术后提供一个有效、方便、安全的静脉通道,使病人整个治疗计划得以及时有效的实施及保证各种营养物质的补充,减少或避免重复穿刺所导致的静脉炎和渗漏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1],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解决结脑患者长期静脉用药造成的浅静脉损害,减轻结脑患者的痛苦.方法 对156例结脑患者在严格的无菌操作下,局麻后行股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结果 保证结脑患者长期、准确、及时、安全、有效的用药,提高结脑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护士的工作效率.结论 股静脉粗大,位置固定,走行直,周围无重要组织,穿刺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护士可独立完成.20%甘露醇是治疗结脑的常用药物,用药时间长,用量大,每天用药次数多,由于浓度高,滴速快,易对静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重者可致无菌性静脉炎,经股静脉穿刺置管输液,甘露醇药液可直接进入大血管,避免静脉炎发生.  相似文献   

7.
留置PICC肿瘤患者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的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因其操作简单、安全,留置时间长,而被广泛使用[1].肿瘤患者应用PICC,可以保护血管、减少痛苦,提高用药安全性,从而使治疗顺利进行.PICC留置期间,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和缩短导管的使用时间.因此对患者制定、实施健康教育计划,并进行全程指导,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保证导管有效的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8.
我科自1995年始开展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在导管的固定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2007-11~2009-11入住我院肿瘤科的患者120例,入组条件:因治疗需要行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患者,可主动配合,取得患者同意,并签署锁骨下静脉置管穿刺同意书者. 1.2 方法将入选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60例.锁骨下静脉穿刺后采取新方法固定:(1)将6 cm×7 cm透明敷贴均分为二,用其中一半以穿刺点为中心,分别向四周排尽空气完全贴附于皮肤上;(2)用长约7 cm的医用胶带固定于贴膜下端,以防卷边.  相似文献   

9.
中心静脉导管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 对应用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96例患者总结分析.结果 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输液,可减少静脉穿刺次数、保护血管、减少静脉穿刺局部疼痛,本组96例患者未出现感染、血气胸及静脉炎等并发症.结论 严格的无菌技术操作及合理的护理干预是避免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在急诊抢救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3‐01—2013‐1266例昏迷患者在急诊抢救中应用颈外静脉留置针,对颈外静脉的选择、留置针类型、体位、穿刺方法等方面进行观察。结果66例颈外静脉留置针置管患者,穿刺后导管均通.,无1例堵塞,置管时间长,效果好。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具有穿刺时间短,穿刺成功率高,液体通.好,流速快,导管不易脱出,为抢救昏迷患者赢得宝贵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导管感染的原因,减少导管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回顾2006年7月至2007年1月30例锁骨下静脉置管病例中5例发生导管相关感染,对感染病例进行导管细菌培养和血培养,分析感染与锁骨下静脉留置的时间、更换导管敷料的方法与时间、护理人员无菌操作观念、病人自身条件等的关系。结果5例导管相关感染的患者中,1例导管细菌培养和血培养均为热带念珠菌感染,4例导管细菌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血培养无细菌。结论防止导管相关感染要避免导管腔内及腔外的污染、重视穿刺点皮肤的消毒、导管留置时间不宜过长;对怀疑感染者不应立即拔管,可先停止锁骨下静脉通道给药,待排除其他原因导致感染后再行拔管:对于免疫功能低下、感染不易控制、病情严重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或真菌感染的病例,应立即拔除导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腔内心电图定位联合颈内静脉阻断法在神经外科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方法以168例行PICC置管的神经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观察组PICC置管采用腔内心电图定位联合颈内静脉阻断法,对照组PICC置管采用常规方法,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穿刺成功率、导管异位率、患者满意度及舒适度,记录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为100%,对照组穿刺成功率为86.9%,观察组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导管异位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和颈内静脉阻断法联合应用能有效提高PICC置管穿刺成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对神经外科PICC置管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lentrd catheter,PICC)是指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减轻了反复静脉穿刺带给患者的痛苦,为患者提供了中期至长期(5d~1a)的静脉治疗通道,逐渐用于急症病人,稳定状态输液,胃肠道外营养等被认为是一种方便、有效、安全的置管技术。与传统的深静脉穿刺比较,具有操作创伤小,插管快捷,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少等特点。我科于2002-10~2004-10对115例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进行护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预防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脑血管病患者经锁骨下静脉置管后,两种不同通管方法与发生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关系.方法 将60例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肝素帽 肝素盐水通管;B组可来福接头 生理盐水通管的方法,观察导管堵塞的情况.结果 A组发生导管堵塞6例,发生率为20%;B组发生导管堵塞2例,发生率为6.67%.结论 脑血管病患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后使用可来福接头 生理盐水通管的方法,导管堵塞发生率低,此种通管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肿瘤病人化疗时间长,经周围静脉注射,化学性静脉炎发生率较高,如果使用刺激性较强的抗癌药物,还可引起局部坏死,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途径注入化疗药物,由于上腔静脉管腔粗,  相似文献   

16.
股静脉穿刺置管用于抢救危重病人 ,建立长期输液途径及周围静脉不易穿刺者 ,既解决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 ,又减轻了护士的护理工作量 ,同时也是保护病人静脉的措施之一。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科从 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1月 ,9例患者行股静脉穿刺置管术 ,年龄 18~ 5 9岁 ,置管时间 3~ 9天 ,平均 7天 ,9例均穿刺成功 ,无发生皮下血肿、空气栓塞、感染等并发症。1 2 穿刺方法1 2 1 材料准备 :小手术包、留置针、3M透明敷料、1%奴夫卡因、生理盐水、肝素、肝素帽、注射器 5ml(2付 )、纱布、棉签、二联瓶等。1 2 2 术…  相似文献   

17.
PICC穿刺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经外周静脉送入中心静脉的导管,适应于需要长期静脉输液、化疗、胃肠外营养的病人及早产儿。因有效保护外周静脉,避免静脉炎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相对于传统中心静脉置管(CVC)能减少穿刺危险,留置时间长等优点,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在临床穿  相似文献   

18.
锁骨下深静脉置管穿刺处红肿、渗出的两种处理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锁骨下深静脉置管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它不仅可以避免反复静脉穿刺,减少患者的痛苦,有效保护患者的血管,还可以减少护士的工作量.但深静脉置管是一项有创治疗,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并发症和风险.2年来我科44例患者发生锁骨下深静脉穿刺处皮肤红肿、外渗,尤以夏季多见,可能与患者出汗较多,穿刺处敷贴不透气、不通风有关,用安尔碘常规消毒且每天更换敷贴,效果缓慢.近半年我们采用常规消毒后涂抹百多邦,然后用带消毒棉的输液贴覆盖穿刺处,待输液完毕覆盖敷贴,明显缩短了愈合时间,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的作用。方法2011年10月至2012年12月收治PICC患者130例,制定标准的PICC教育计划,对130例PICC病人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教育。结果置管成功率99.6%,最长留置时间397d,最短2d。PICC后出现导管阻塞4例,局部感染3例,静脉炎3例,导管脱出1例。所有病例导管均完整,细菌培养均阴性。结论对PICC围置管期患者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的健康教育,能更好的保护静脉血管,减轻患者因反复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或避免留管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改良式脑室心房分流术治疗外伤性脑积水。方法 对9例外伤性脑积水病人应用颈内静脉置管技术,行右颈内静脉皮下穿刺,导引钢丝引入脑室心房分流管至右心房,右颈部皮肤切口不到0.5cm,在C臂X-线透视下将心房分流管放置在右心房适当位置,实现脑室心房分流术。结果 成功率100%;手术时间45min-1.5h,平均1h。结论 应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技术行右颈内静脉皮下穿刺,导引钢丝引入脑室心房分流管至右心房的方法进行脑室心房分流术,是一种新型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不影响局部血液循环,操作时间短,方法简便,恢复快,近期效果肯定等优点,尤其适用于不能耐受经典手术的病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